首页 > 科幻魔法 > 电影世界穿梭门

电影世界穿梭门 第649节

  偏偏王旭还不能发怒,只能耐心解释道:“娘,我曾经立下誓言,妖族不灭永不成家,您总不能叫我食言吧?”

  “我的儿,这妖族怎么灭的掉,这不是把你耽误了吗?”王夫人大急,就算她是个妇道人家,也知道妖族势大,人族不是对手。

  妖族不灭永不成家,这根立志打光棍有什么区别。

  老王家可是三代单传,香火可不能灭在自己手里呀,不然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也不能说耽误,誓言孩儿已经立下了,想要反悔,怎么也得过个十年八年吧,不然我都没脸见人了。话又说回来了,孩儿今年才十八岁,十年之后也是二十八,母亲就是着急,也得等我而立之年在着急吧。至于张小妹,十年之后我未娶,她未嫁,母亲再去考虑这些也不迟。”

  王旭只能尽可能的拖延,因为在他的计划中,十年内百分百成就大儒了。

  到时候,他南平南蛮,北灭妖族,常年在外领兵打仗,结婚的事就催不到他了。

  更何况,眼下道教已经启动造神计划,地府的冥界净土也在建立,不管是肉身封神还是地府册封,讨来一尊神位,为老两口延寿都是不难。

  寿命有了,不死不灭,还要后代做什么。

  养儿防备老,这是传统观念,核心在于薪火相传。

  旧火不灭,新火还有必要传下去吗?

  眼下的事眼下说,未来的事,王旭另有计较,二老的担心是多余的。

第952章 建书院

   杭州府

  “不错,真不错,虽然位置有些靠外,却占尽了水利优势。”

  将家里的事情处理一下,王旭很快前往杭州府,开始为书院选址做准备。

  几天下来,看了好几个地方,这个叫金鳌角的地方,是王旭最满意的。

  金鳌角位于杭州府东南,算上来应该是城郊,位置却非常好,护城河与运河正巧从这里交叉,将金鳌角变成了一块三角洲。

  除了北边与杭州府相连,东、南、西三个方向,分别被护城河与运河切断。

  更妙的是,这个地方还不小,以前是准备建河运码头用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没用上,被一名布商买了下来,改成了布行仓库。

  一问价格,占地足有两个足球场大的金鳌角,只要八百万两银子便出手,这个价格在寸土寸金的杭州府可说不上贵来。

  “王公子,地契一签,这金鳌角就是你的了。

  不过,有句丑话我得说在前面,这金鳌角虽好,却也不是十全十美,如果您打算建酒楼,我恭喜您,这是块三面邻水的风水宝地,您算是赚到了。

  要是打算在这建货运码头,我劝你别打这个注意了,要是这能建码头,这块好地也落不到我手上。”

  签完了地契,布商欲言又止的开口。

  “这是为什么?”

  王旭反问一句,布商只是摇头,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见布商不愿意多说,王旭也没有多问。

  这块地,他是留着建书院的,建码头多浪费啊,应该跟布商的忌惮挨不上。

  签字,画押,再去官府备个案,金鳌角正式归入王旭名下。

  地方有了,书院还得建,这事可不能马虎。

  王旭也不怕花钱,请了杭州府内最有名的匠人,打算打造一座传s-i书院。

  金鳌角北方依靠陆地,这可不行,王旭要求工人在陆地上,再掏出一条三米宽的水渠来,然后再上面架一座桥。

  以后的金鳌角,不与任何地方陆路相连,想进来就要走桥或者是水路。

  孤悬水上的金鳌角,中心位置盖一层五层高的木楼,楼体以回形为主,类似歌剧院那样。

  中间有个三丈高的讲台,以后这就是王旭的讲学地,王旭坐在中间的圆台上讲学,学子们可以分坐在三层楼上听课。

  以讲学楼为中心,靠北的地方再起三座读书楼,两座名为秀才楼,靠前点,专门收秀才入学。

  靠后一点,再起一座举人楼,专门收举人为学子。

  至于童生,王旭这里是不收的,想要入学,等你考上秀才再来,要是没这个气度,怎么能称为高级学府。

  以讲学楼为中心,左右两边盖长廊,雨亭,种植些奇花异草,给学子们散心用,还可以养养金鱼提升下格调。

  最里面,盖上一排两层高的宿舍楼,读书读的乏了,听一听小桥流水。

  王旭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结果赶在施工的时候,还是有人找上来了。

  “你是这里的东家?”

  来的是一群大汉,咋咋呼呼的让工人停下,为首那人找上了王旭:“你这是建的什么?”

  “书院”

  王旭不知道这些人的来意,只当是来打秋风的闲汉,摆手道:“刘河,拿三百两银子来,请几位兄弟喝茶。”

  “是,少爷。”

  刘河是老管家刘全的儿子,眼下老管家真的老了,已经跑不动了,刘河算是子承父业,继续在王家伺候着。

  “去你的,当我是要饭的?”

  为首的壮汉见刘河过来,将他一把推开了,扬声道:“别寒颤大爷,大爷可不是要饭的。记住,你建的是书院,也只能是书院,要是敢建码头,晚上睡觉的时候警醒点,我们走。”

  一群人来得快,去的也快,眨眼的功夫就走了。

  刘河拿着银子,一脸奇怪的看着这些人,凑到王旭身边小声说道:“少爷,这些人什么来路?”

  “还能是什么,船帮的呗,眼下杭州府的几个码头,都是船帮的人在管理。这些人身后都站着世家,绝不会允许有人再建码头,从虎口里夺食的。不过,这些跟咱们没什么关系,咱们建的是书院,跟码头挨不上边。”

  王旭简单的解释一下,对着工人摆手道:“继续干活,晚上酒肉管够。”

  修建书院是细活,工钱给的足,用料用的好,需要操心的并不多。

  再加上杭州府,不说四季如春也差不多,赶在来年二月的时候,书院的大体架构便建好了。

  有了书院的架构,剩下的就是起名。

  名字很好起,挑一个朗朗上口的就行,王旭自己犯懒,直接从明清四大书院中选了一个紫阳书院。

  前前后后忙乎了几个月,新科状元要建书院的消息,也随二月春风吹了出去。

  对于王旭的所作所为,江南士族啼笑皆非,谁也没把他当回事。

  能中状元,那是自己读书好,跟教书好是两个概念。

  杭州的崇学书院,崇致书院,哪个不是流传千古,王旭在杭州府,两大书院的眼皮底下办书院,这不是自找没趣吗?

  王旭要办书院的消息传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看好他的。

  等到三月初,书院建好了,该收学生了。

  果然,就跟大家想的一样,哪怕他是新科状元,可他的年纪摆在那,十八岁的状元,十八岁的书院院长,哪户人家愿意把自家学子送来。

  看看别的学院,不是名师便是大儒,新科状元的名声虽然响,却也镇不住大家挑三拣四。

  一个月下来,到了四月初,王旭总共收了八十六个学生。

  看上去,八十六个学生不少了,可那些江南的大书院,各个都是学子数万,王旭在其中连个浪花都没溅起来。

  更可气的是,就是这八十六个学生,还多是别的书院不愿意要的问题学员。

  唯一有几个不是的,一问为什么来紫阳书院,人家说这里离家近,回家方便。

  刘河气的直跳脚,为王旭鸣不平。

  王旭对此付之一笑,没有三分三怎敢上梁山,他既然打算开办书院,就不怕没有学生。

  四月底,王旭开始放大招了,此招名为三字经。

第953章 谢必安与范无救

   三字经,成书于宋代,由大儒王应麟所著。

  这本书通俗易懂,以三字形式,将很多故事融汇其,微言大义,是古代学最顶级的启蒙读物。

  王旭将三字经修改一番,将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改为了吴高祖。

  后面,也剔除了五代十国,到宋乃兴的赞誉,不然容易被人切片。

  外面那些人不是说,读书好不代表教书好,说他误人子弟么。

  王旭倒要看看,有几个能扛得住三字经的轰炸,虽然三字经在古代学,只能算启蒙读物,里面的学价值却不是假的。

  朗朗口的三字经,既然能在古代被称为启蒙第一,相信放到这里也错不了。

  三字经,只是他打开市场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朱程理学即将登场,如果这都不怕,王阳明的心学总该怕了吧。

  “三字经,没听说过啊,这是新出的书籍吗?”

  杭州府,岳阳书楼,一名读书人正在挑书。

  挑挑选选,一本名为三字经的书籍,很快映入眼帘,引起了一人的好。

  “三字经,王旭著,王旭?哪个王旭,新科状元吗?”

  随着状元及第,王旭自己没什么感受,但是他在天下读书人心,却是偶像明星一样的存在。

  如果说之前,王旭是以诗词扬名,现在诗词之外还要加个章。

  对正统读书人来说,诗词只是小道,章才是大道,到了这个地步,王旭才敢称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许秀才,看什么了?”

  许秀才正捧着三字经读个不停,岳阳书楼的老板走了出来,调侃道:“这本三字经,可是新科状元王旭,新写出来的巨著,昨天晚才到货,要买你可得趁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咦,居然不是诗集!”

  许秀才念了两遍,目光很是诧异。

  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看到是王旭写的,他还以为是本诗集,没想到却是看错了。

  “这本书多少钱?”

  许秀才读了读,只觉朗朗口,此书颇有意思。

  “不贵,八两银子...”岳阳书楼的老板,用手了个八的手势。

  “这么贵?四书的大学,也不过卖五两银子,这本居然要八两,都可以买两亩好田了?”

  许秀才的家境并不算好,八两银子要是拿出来,少不得肉疼一番。

首节 上一节 649/9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天旅人

下一篇:漫威里的德鲁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