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无穷重阻

无穷重阻 第735节

同样的战术,还有包裹“掩埋核地雷。”“破获别人的人工智能坦克,然后组织间谍军团穿插到后线,突然实施大规模破坏”等等战术

也正因为这些,在双方眼里看起来“能取得战果”的各类战术频繁运用,让士兵们痛苦的发现,战场上到处都是危险。这一切刺激着士兵的精神走向崩溃。

2051 年,战场上欧洲和帝俄在战场上在维也纳地区展开了残酷的绞肉机一样的战役,战役中双方动用了战术核弹在内一系列武器。成功的以每六个月12万士兵死亡的速度消减双方的青壮年

在战争的先期,双方的认为自己的士兵是够用,但是当战争持续到八个月后,双方开始了对后方的紧急征兵。由于对人工智能的操作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所以征兵的都是有一定文化学历的人口。

这就导致了欧洲虽然有庞大的非洲,南美,以及中东地区的殖民地,但是这些人口并不能像一战那样,充当堑壕战的炮灰。能够维持住战线的只有本国的青年。

在大战前,那些困扰于,工资,薪水,娶老婆,的青年们在这个时代都不是困扰了。因为在这个时期,这些年轻人不是经济发展中供大于求的累赘,而是世界强权们追逐世界霸权重要资源。

显而易见的是,在世界大战后,不会有失业,因为劳动力短缺,在战后房价不会高,因为万籁俱静,在战后娶老婆不是事情,只要四肢坚强,且脑子没有被药物摧毁的话。可能会有女人排队待嫁。(呵呵,这可能就是战争的唯一的“好处”吧!)

比起可怜的士兵,在战争中更可怜的是那交战区中数量庞大的平民。

黔地,谢晓拿到战争的第一手资料后,急匆匆的找到了卢安,在投影大厅中,卢安本体阅读完毕了北都方面对北亚战争的统计资料,以及一系列的。脸上的表情罕有的,并非以前千篇一律的机械表情,眼睛中露出的是异常痛苦的表情。

面对谢晓的询问后,卢安自言自语道:“都疯了。”

的确,这是一场“世界发疯”了的战争,这种战争惨烈的程度超过 卢安记忆中的三战,这很正常,在卢安的记忆中没有陆战主战场的情况。

孟位记忆深刻的是自己所遭遇的太平洋海战。双方的舰队相互在太平洋地区轰炸。双方战术核巡航导弹互相轰炸城市。而三战欧陆方面的智能化ai陆战是有的。但是孟位前世只管自己的眼前的惨剧,已经没有多余的概念接受别国的惨剧了。

智能化ai军队交战范围内的城市的出境,远比核轰炸的城市要惨得多。

核轰炸相当于成年人,一脚踩了一团蚂蚁。而智能ai军团在人类生活的区域交战,就如同熊孩子认认真真鼓捣蚂蚁窝半天。 对于蚂蚁来说,后者更为恐怖。

智能ai装甲军团,瞄准图标上,只有己方单位和非己方单位。己方单位非常好判断,而非己方单位中平民单位和非平民单位不好判断。

由于战争一开始阶段,双方均利用对方的机械ai需要判断平民和敌人的漏洞,进行了渗透作战。所以战争一下子苛刻起来。军方不可能在战争中抛弃ai,也解决不了‘ai无法判断盘查平民和敌人身份’的问题。最后只能技巧性的忽略这个问题。

这就像电脑程序跳出来一个问题,选项是忽略和重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忽略。

所以在战场上士兵们上调一下开火的权限,执行对非己方活物都进行射杀程序。然后在反馈给上面的时候,隐瞒了平民的伤亡,都定义为武装分子。

这样的机械ai在交战区中,只要几个月能让整个城市,一切非己方军队的大型活物全部灭绝。智能ai到底在东欧杀了多少人?现在是没人统计,未来可能也难以有证据来准确统计。

在这个世界上而没有统计的杀戮,杀戮数目是最大的。

美洲印第安人到底死了多少。没人知道。大屠杀杀到不在有现在的话语权拥有者去记忆这件事。而现在东欧地区面对ai战争,境遇也是如此。

过去:东欧地区,有文明,有自己的神话,有自己的辉煌,

现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东欧的城市在燃烧,瓦砾上下是尸体,城市外是没有任何墓碑的骨灰公墓。没有万人坑,所有尸体都被交战区的士兵防疫的名义烧毁了,然后放在了塑料骨灰盒中,深埋在地下。

未来:几百年后塑料会降解,骨灰会随着水流侵蚀渗透入大地,这个时代东欧的人口存在的痕迹会湮灭在历史中。

这不禁让卢安想起了,在西京下水道那些被屠杀的耗子们。

-----------

前世孟位只是在东亚核废墟上叹息。由于自己的地位只是一个小兵,对欧洲战场无直观了解。

而现在卢安在更高的视角下,通过数据比较后,卢安不得不确定。第三次世界大战上,最惨烈的不是太平洋,而是欧洲。

在世界大战前欧洲就有严重的种族分歧,民族分歧,但是这一切在战前的道德观念下被克制住了。人类相互之间不会亲自动手杀戮。但是现在智能ai动手,能制造“君子远庖厨”的效果,缓解人类亲眼所见,自己杀死同类的负罪感。——如果抱着现在的道德进入星际时代,随意对一个星球表面烧玻璃也将是战争史的常态。并非道德退化,而是道德没有跟上的技术。

谢晓看着卢安光影上罕见的情绪化表情。用过来人的语气说道:“如果一块陆地上的两个民族,没有沙漠,草原山脉,海洋这种天然屏障隔阂,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必然会发展出战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谁才是这个土地上的代表民族。而科技越高,追求结果的代价也就越大。”

卢安变换了话题,问道:“太平洋地区怎么样?”

谢晓点开了日本本土军港拍摄的资料,以及澳洲南洋地区的战场实况视频资料,说道:“也好不到哪去。”

------------

第743章 战争下的暗流

2050年,世界战争愈演愈烈,东亚方向虽然较为和平,但是也被战争的气氛弄找着。

浦东,这个曾经金融城市随着全球贸易的破坏,开始稍稍褪色,全球贸易成就沿海城市,因为全世界的技术交流,海运物资交流,以及人员交流,沿海地区就是全球热点地区。这是和平时代国际环境下,才能拥有的美好盛世。

沿海就是一个国家的窗口。在理性的和平时代,每一个国家都会将半个身子露出窗口,而此时国际是热闹的盛会。

而大国们主导这场盛会,每一个大国和平时期的战略都是,开放交流,争取全世界一切可以合作势力做朋友。将举国的半数的人力集中在沿海地区。努力的把身子多往窗口外伸一些,为了更多的在国际社会中获得力量。

但是随着开战枪声一起,曾经热闹的街道(国际社会),就变得冷清了,在枪声响起的时候,没人会将身子往外伸(工作重心在沿海)。几乎都是把身子向内缩(工作重心在大后方),然后将战舰和战机向外推。——而这就是现在的时代。

几乎全球所有的工业国都将工业力量和人口朝着内陆布置了,浦东的人口在三年内骤降百分之三十。这让曾经宽阔的街道变得冷清了很多。因为即使是中华依旧在西太平洋上有着无敌舰队,也不敢托大,将全国的工业力量依旧放在敌人炮火能够够得着的地方。

所以在浦东地区这几年商业化气氛单薄了,军事化气氛浓厚的很浓厚了,当然在台湾岛地区更是几乎成了防御系统林立的地带。至于整个东亚的东南沿海地区也都是这个模样。

这既是战争状态

和平有和平的状态,战争有战争的状态,国家不会在和平的状态下贸然选择战争,也不会在战争中维持先前和平的状态。战争会将一切都变为新的模式。

-----------

这就是孟位时间线上,二十一世纪,收复失地东边宝岛战争迟迟不打响。其实是“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概念”和“战略家眼里的概念”不一致

二十一世纪中国民众普片认为: 将收复失地看成结束百年屈辱的句号。

而那个时代的战略家们眼里的:这场战争是中华复兴下半场,开场

因为一旦开打,连带的根本不是决定台湾岛的归属。将包括日本省,菲律宾省,马六甲海峡,以及澳洲这一大片地区的归属。

超级工业国转型战争状态,绝不可能就仅仅是为了收复失地,“我们只要我们的土地,不占据他国一草一木”这样的话在二十一世纪没毛病,在孟位所在的二十二世纪,这就是卖国言论。

因为二十二世纪的东方这个超级工业国只要转型为战争状态就必然会演变成新势力的还健在的旧霸权挑战的力量。哪怕这个新兴力量发动的只是是收服自己的一个岛屿发起的战争。

首节 上一节 735/9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未来武神

下一篇:主宰星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