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112节
显而易见,问题出在了核心舱内的环路热管上。
这种环路热管通常被用作航天器的冷却系统,通过蒸发和凝结流体将热量从电子设备中输送到散热板上,以热辐射的形式放出。
如果这一部分出了问题,就算其他组建设计得再完美,也是白搭!
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两个,一个便是将环路热管整个拆除,重新设计。要么便是以牺牲航天器性能为代价,精简甚至是拆除一些高发热量的设备,以减小整个航天器的总热值。
然而问题来了,这玩意儿不是工作舱,也不是实验舱,更不是节点舱,而是作为整个“月宫号”空间站心脏的核心舱!其意义就相当于国际空间站的“曙光”号功能货舱一样。
就算他们想拆除一些高发热量的设备,也没有多余的东西可以拆了。
然而如果将整个环路热管拆除重新设计散热系统,不但意味着十数亿RMB的经费打了水漂,更意味着整个月球轨道空间站计划都得受到影响。
听到那声“出大麻烦了”,郑副总只觉得一阵手脚冰凉,额前渐渐渗出了汗水。
下一次发射任务就在月底。
现在核心舱都准备上天了,却没想到竟然在关键的时候出了岔子。
如果是寻常的话,在上天之前检查出来的问题,也能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现在是非常时期,阿瑞斯计划的生命维持单元刚刚发射升空,全国上下都盼望着月宫计划能争口气,结果在最关键的核心舱上掉了链子。
若是搞不好的话,整个2021年的发射计划,全都得推迟了……
这个责任,可不是他一个副总能担的起的。
第751章 关键时刻掉链子了?
金陵高等研究院,材料学实验室。
站在一台光学显微镜的旁边,陆舟轻微的转动着细准焦螺旋,观察着玻片上的碳纳米管纤维。
约莫过了四五分钟,陆舟的眼睛离开了目镜,看向了站在旁边的杨旭。
“没办法做的更长一点吗?”
杨旭摇了摇头。
“最多只能做成这样了。”
根据显微镜下观测到的数据,最短的样品只有5-10μm,比较长的能达到2mm,但数量屈指可数。
令人绝望的是,哪怕是生长到2mm的碳纳米管样品。比起那块布料上的那一根根如头发丝般平整光洁的碳纳米管丝线来说,躺在这张玻片上的样品简直就像是一堆胡子渣,还是剃的参差不齐的那种……
摸着下巴沉思了一会儿,陆舟开口说道。
“……SG-1超导材料上用到的定向生长技术呢?你试过了没?”
“你能想得到的方法我都试过了,”杨旭摇了摇头,“这种高抗拉强度碳纳米管的孔径比SG-1材料的孔径小得多,很难通过定向生长的方式来合成……而且退一万步,就算真的用这种方式能做到,从成本上来讲也很难接受吧?”
如果是超导材料还好,本身是用在高尖端领域,用量不大的话贵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只是一种抗拉材料就花这么大的血本,那就有点没必要了。
神色复杂地盯着显微镜上的拨片,陆舟依然有些不死心的问道:“一点思路都没有?”
“那倒也不是,思路的话还是有一点的,”从实验桌的旁边翻出了一张报告,杨旭递到了陆舟的手中,“根据几组实验数据反馈的信息来看,通过改善催化剂的类型是可以有效改善长碳纳米管分子在生成物中的比例的。就这一性质来看,这种表面修饰有含氮基团的碳纳米管分子,和我以前做过的一些样品倒是很类似。”
“所以我们只需要不断地改进催化剂,使催化剂在该碳纳米管高温生长过程中保持活性,理论上是可以提高它的长度的。”
对于碳纳米管的生长而言,其高温生长过程中催化剂的失活是一个不可逆的规律,也是限制碳纳米管长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通过改善催化剂,延长其失活时间,确实是一个技术上可行且成本可控的研究思路。
听完杨旭的话之后,陆舟点了点头说:“……那就按你说的思路去做好了,如果经费不够的话只管告诉我。”
“这个你放心,真到了缺经费的时候我肯定不会和你客气,”杨旭笑了笑,顿了顿继续说道,“对了,有个事儿我得问下你,现在实验室制备的问题已经解决……需要注册专利吗?”
陆舟想了一会儿说:“先给碳纳米管样品注册一个吧,制备用的催化剂再等等。”
杨旭:“那论文呢?”
陆舟:“等到专利注册之后,可以考虑把除了制备过程之外的内容整理出来投个一区。”
对合成过程保密,单纯将那个表面修饰有含氮基团的样品作为一种有意思的碳纳米管投稿,在材料学界也是行得通的。
如果能够吸引更多的研究机构参与进来,对于他这边而言也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不只是材料学界,在学术界的任何领域都是如此,一个问题热度越高,感兴趣的研究机构越多,出成果的速度就越快。
光靠一个研究所闭门造车,不与其它学者或者研究团队交流意见的话,一个问题琢磨个十几年下来都不一定能看到结果。
“那就按你说的好了,”杨旭点了点头,继续说,“……对了,咱们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好?”
也没多想,杨旭下意识地就问出了这句话。
然而这句话刚出口,他便后悔了。
只不过问都问出来了,这会儿就算再想反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只见陆舟不好意思一笑,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就叫N-1好了。”
命名原则到没什么特别的地方,纯粹是考虑到这种碳纳米管表面的含氮修饰基团比起其他碳纳米管材料而言太有特点,于是干脆就用字母N来命名这种材料的系列了。
至于N-1,自然是因为它是1号,如果以后研究出了更新型的类似材料,直接按照1234的规律往后类推就行了。
虽然他也考虑过什么类似于“超级抗拉碳纳米管”或者“比钢铁还抗拉100倍的碳纳米管”这些描述材料性能更贴切的名字,但由于写起来实在是太占用篇幅,于是便打消了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