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谍影 第113节
但是为了避免意外,内侍们依旧一丝不苟地完成。
而宫城外,天还是黑的,所有士子都已等候外面。
黄尚和游师雄正在其中,与张载门下另外两位同门一起,时不时看看皇宫,心中不免也有些期待。
大宋天子!九五之尊!
马上就要见到了。
除了韩忠彦这种宰相之子,有荫补在身,早就是官身,见过宋仁宗的,其他的士子更是心头火热,有不少就在兴奋地交谈着。
比起前两场的等待,这一次气氛显得轻松太多。
殿试定高下,省试定去留。
在场的,都是留下的。
只要顺利考完殿试,哪怕排在最后一名,其实也是进士,光明的未来已经注定。
还有什么好紧张的呢?
倒是那些名列前茅的,准备争个三甲,此时在摩拳擦掌,斗志昂扬。
毕竟省元之名是在士林中流传,真正名扬天下的,还是状元和两位榜眼。
是的,两位榜眼。
后世科举,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但现在的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叫榜眼。
这是比较形象的称呼,因为最后的榜中,状元郎高居正中最上,是为魁首,下面的第二和第三名,是左右并列的,看上去就像是两只眼睛,所以叫榜眼。
至于探花,最初是唐朝进士高中后,在曲江宴上,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位,要去园中摘花,回来后给所有进士插上,这个人就叫探花。
黄尚今年十九岁,是这科进士中最年轻的,这要到了唐朝,再中了状元,那么状元就是探花郎。
这其实就是两个根本不挨着的称呼,但在后人听起来,就会觉得好生古怪。
当然,幸好李寻欢生得晚,小李探花多好听,小李榜眼就笑死个人了。
言归正传,一群状元竞争者中,黄尚是最为平和的一位,闲聊了几句,就平静等待,养精蓄锐。
不多,几声钟响从宫内传出。
宫门缓缓开启。
殿试正式开始。
……
……
(周一求推荐票,新书期很重要!)
第六十六章 厚积薄发,谁能阻我!
黄尚站在第一位,身后的考生们按着名次先后,有序地排起队来。
且不说都是久经阵仗,数日前,也有礼官专门向他们教导,讲明进宫面圣时的礼节。
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敢错上半点。
从左掖门进宫,黄尚跟着阁门使,一路向前,步伐不紧不慢。
感觉没走多远,就到了集英殿内,此时天已经亮了,他正好打量起宫中的布置来。
说实话,有点寒酸。
殿中的器物、装饰的布幔、梁柱的彩绘,都透出一股老旧的气息,显然很多年没有修葺过了。
这还是殿试的地方,宫中有些宫殿,废弃已久,更不知是什么样子了。
“宋朝的皇帝,大多节俭啊,又有什么用呢?”
黄尚心中感叹。
相比起那些骄奢淫逸的昏君,简朴自制的皇帝,自然能引发人的好感。
但很可惜,当个好皇帝,不是省吃俭用就行了的……
现在不是多想的时候,众考生在殿中站定,排好了方阵,依旧是黄尚打头,等待天子到来。
时间并不长,虽然天子年纪已经不小,但显然对于殿试很是重视,几乎是一刻钟后,连串的脚步声就传来。
黄尚没有抬头乱看,默默等待,直到天子就位,礼官发号施令,才开始行礼。
礼毕,就能看到殿上的天子了。
由于黄尚站在最前面,看得最是清楚,一位枯瘦老者印入眼帘。
仁宗赵祯的年纪其实并不大,今年也不过五十四岁,但不知是因为当皇帝殚精竭虑,还是因为没有亲生儿子愁的,看起来要苍老许多,接近后世七十岁的状态。
眼神倒是很温和,符合后世对这位的评价。
这是脾气最好的皇帝。
黄尚眼神顺带一扫,就见下方站着好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