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谍影 第59节
而这剩下来的,策和诗赋,才是关键。
所谓策,就是问答题,比较贴近现实,问一些国策现状的事情。
但其实这个不怎么受重视,毕竟让一帮书生妄论国政,可想而知那些回答多么可笑。
直到十年后,也就是1073年,王安石变法,将科举考题改成经义策问,才让策问受到重视。
不过每个考官都不一样,也有的考官“重视”策,比如现在的这位郭学士。
“又是孟轲孟子之言!荒谬!荒谬!”
郭学士长须一颤,写上一个大大的“否”。
他的判断标准,很直接。
作为司马光的簇拥者,谁说孟子好,他就跟谁急。
当然,就算要否定,也不能单纯是因为支持孟子,需要有其他的理由。
在诗赋中找毛病。
除非真有顶尖的才华,否则鸡蛋里挑骨头,判个否,又有多难?
他是主考官,只要言出有物,其他考官自然也会给几分面子,哪怕是回到礼部审核,也是如此。
如果不是太低级的错误,所谓复审,终究是个形式罢了。
就这般,批了几十份卷子,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否决理由,郭学士疲惫地闭了闭眼睛。
批卷过程越来越枯燥,直到一份卷子出现在眼前。
“咦?这字誊写成这样,原卷更是不一般啊!”
郭学士眼前一亮。
现在这些考官批改的,其实都不是考生的试卷。
考生的卷子,早经过糊名和誊写两大手续,也就是遮盖住姓名,并找人誊写了一遍。
这是防止考官通过字迹辨别考生,上下联通作弊。
而誊写过程中,会有人专门挑出卷面污损、字迹潦草、有特殊记号的卷子,直接淘汰,连被批改的资格都没有。
反观那些三馆楷书极为标准的,书面也会更加整洁些,增加第一印象。
可现在手中的试卷,何止是光亮整洁,无法形容那种感觉,反正就是与众不同。
郭学士点点头,看了前面的基础,全部正确无误,再看诗赋,更见欢喜。
他深吸一口气,又仔细看起策问来。
心中是动了爱才之念的,想着如果这位学子,也赞同以仁义乱天下的孟子,自己是不是要网开一面。
但通篇看下来,没有提及孟子的言论,顿时令他抚须一笑,大大的满意。
至于策有没有针砭时事,对国家有用,反倒是次要了。
郭学士写下一个大大的“通”字,并附上了最好的赞誉。
永州解元之位,基本定了。
第三十四章 放榜之日(求推荐收藏!)
“贤弟,明日就是放榜之时了,你还如此淡然,真是让为兄佩服!”
道观之中,无缺和黄尚对坐品茶。
看着这位丰神如玉的未来宗师,无缺很欣慰。
居养气,移养体,黄尚的地位和环境其实还没有大变,但气度已经隐隐成型。
此时的他,只要往人群中一站,就有鹤立鸡群之感。
不是舔狗视角,黄尚也体会到了这种变化。
解试之后,他感到自己的气,与那位至圣先师有了一股关联。
气不似真气,是储存于丹田,切实存在的一股力量,而是偏向于虚幻。
至今黄尚都没办法准确的诠释。
因为近来,它正在飞速增长。
短短十数日间,就已增加了整整一倍!
按道理,如果气等于才华,那么是日积月累的事情,与科考无关。
毕竟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考试成绩不能直接划等号。
可事实证明,气的多寡,与科举息息相关。
这股力量不仅来自自身,还有外在的认可。
科举就是认可。
尤其是在大宋,读书成为大势,冥冥中的加持,才是最为可怕的。
黄尚感悟这股力量,觉得之所以自己能受到如此优待,还是因为这是个天地元气稀薄的低武世界,除了他之外,没有人能运用这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