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升级避难所 第137节
只不过失去了大气循环的调节,加上没有了阳光带来热量,这股寒潮没有在短时间内消退,而是持续影响了大半个月,并且看上去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这对于陈新来说很难说是一个好消息,尽管他一直盼望着暴风雪可以早点结束。
穿着动力装甲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陈新抬手擦了擦面罩上的积雪,抬头望向了视线里铁轨的尽头。
那里,一辆火车正在顶开积雪,如同一头怪兽一样的朝着车站驶来。
在暴风雪降临之前,铁轨就已经被积雪掩埋,列车想要前进就必须顶开厚厚的积雪,这也使得每列火车在行驶的时候,就像是灾难之前下雨天在积水路段不减速的汽车一样,溅起了两道壮观的雪浪。
在列车车头大灯的映照下,两道雪浪被照的透亮,看上去就像是伞蜥的颈圈一样。
不过虽然看上去灰蒙蒙的,并且随着列车的减速而逐渐变小,但在这风雪肆虐的寒夜之中,这却是希望的象征。
列车缓缓的停靠在了站台上,站台上的积雪早已被清扫干净,尽管没有几分钟呼啸的寒风就又裹杂着雪花将刚清扫干净的站台铺上了一层积雪。
车门打开,几名工作人员走了出来,但显然他们还没适应车内和车外近七十多度的温差,身上瞬间镀上了一层白霜的同时,人也被瞬间冻的僵硬了一下。
好在他们身上的衣服够厚,脸上也裹得够严实,很快就恢复过来,和站台上的陈新等人打着招呼:“同志你好,我们是送设备过来的,请问哪位是负责接收的同志?”
“我是,送货清单请给我看一下。”陈新身旁的一名工作人员举手示意,赶忙走上前去办着交接。
在两方工作人员办着交接的时候,陈新则在仔细打量着眼前的火车。
在站台的灯光下,这列火车通体看上去是银白色的,车厢看上去有些类似过去的高铁列车,每一节车厢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只是车厢上并没有高铁客车的车窗,使得一节节的车厢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个铁盒子。
不过从已经打开的车门处一直在往外冒着的白气可以看出,车厢内的温度并不低,而且里面灯火明亮,显然整辆车也并不缺少电力。
这让陈新不禁来了兴趣,转而用系统升级视角来仔细打量着这列火车。
自然而然的陈新也就发现了这是一列核动力火车。
“这是核动力的火车吗?我们国家已经可以把核反应堆应用到火车上了?”陈新不由得出声询问道。
听到陈新的询问,火车上下来的一名工作人员用颇为骄傲的语气说道:“是啊,这可是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辆核动力火车,如果不是国家在核反应堆技术上的突破,我们也没法实现这种惊人的构想。”
“核动力火车啊,确实够惊人的!”陈新也不由得点头赞同这个观点。
“这位同志你身上这套装置应该也是核动力的吧?看来国家在核能应用方面确实取得了相当惊人的突破啊!”工作人员看着陈新一身铁甲,不由得也好奇了一句。
“这个?也算是核动力吧,不过和火车上用的反应堆不同,我这个只是用的放射性同位素。”陈新解释了一句,倒是有些想要上车参观一下,毕竟这可是核动力火车,任谁都想开开眼界。
然而陈新身上穿着动力装甲,想要上车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车身上虽然有车门,但因为天气的原因,车门开的比正常的车门还要狭窄一些,为的就是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普通人可以正常进入,穿的多一点可能就会觉得门有点窄,而像陈新这样身上穿着动力装甲的就无论如何也挤不进去了。
不过就在这时,一节车厢的侧面车壁却整个打开了,向上升起,如同盒子开盖一样升到了车顶上,露出了车厢的内部。
这让陈新很是惊讶,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方式开“车门”的火车。
“因为车身电力比较足,所以我们就采用了这种方式来打开车厢,这样也方便装卸货物。”一旁的工作人员颇有几分自豪的解释着。
这样开门确实比普通的车门要方便不少,无论是整装还是散装的货物,都可以更加轻松的装上去或者卸下来。
比如现在,因为车厢的侧面全部敞开了,站台上早已等候多时的叉车就直接开了过来,将车厢内的货物叉起,直接运了出来,装上了一旁的货车。
过去虽然也同样是使用的叉车,但显然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快捷。
很快这节车厢里的货物就都被卸了下来,而与此同时,站台上一些准备好的货物也同样被装上了车。
这些是之前科研机构通过陈新改良的一些项目的成品,因为暴风雪的影响,这批货物一直滞留在这里,现在这列专列抵达,自然要将它们运走。
除了这节车厢之外,其他车厢里也满载货物,不过现在站台上的装卸能力有限,一次只能卸一节车厢。
所以在一节车厢卸完,开始装货之后,
第二节 车厢才打开了车壁,开始卸货。
看着站台上有条不紊的装卸着,陈新终于按捺不住,对一旁的工作人员问道:“我能上车看看吗?这列火车不仅仅是货车吧?”
“当然,我们也带了客运车厢,不过你想上去的话,可能得把这身铁家伙脱下来了。”工作人员并没有阻止陈新上车,只是表示他需要脱掉动力装甲。
第310章 雪国列车·设计中
陈新脱下了自己的动力装甲,虽然外面很冷,不过因为他身上已经换成了他自己特制的驾驶服,倒也没有因为低温而感觉有什么冷意。
这套驾驶服是陈新专门为动力装甲制作的,最里面是一层贴身的内衬,有些类似于干式潜水服的一体式设计,本身透气防水,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
而在内衬外面这是驾驶服的本体,借鉴了外骨骼防护服的设计,加装了电热取暖结构,看上去有些类似于飞行员的飞行服,也是一体式的设计,一颗高性能充电电池负责给驾驶服供电,通过连接动力装甲的电源来充电,在充满电的情况下可以持续使用48小时。
驾驶服上还有无线电、定位器、信号发射器等各种杂七杂八的设备,也都靠着电池来供电,足以保证驾驶员在离开了动力装甲之后,依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存活下来。
除此之外,陈新还特意改进了动力装甲的头部结构,他为驾驶服设计了一个轻薄型的头盔,在驾驶的时候驾驶员可以直接带着这个头盔将脑袋放入动力装甲的头部,然后通过外部连接与动力装甲相连,而不是直接光着脑袋把头放进动力装甲的头部。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头部防护,而且在驾驶员离开了动力装甲的情况下,也不至于脑袋被冻坏。
不过驾驶服本身没有供氧能力,头盔只有空气过滤功能,在有需要的情况下需要将动力装甲内的生命维持装置拆下来,装到驾驶服上才能提供氧气供给。
当然陈新现在用不到这些功能,所以也就直接这么登上了火车,想要好好参观一下这列核动力火车。
从车门进入,这里是一个小小的隔间,连接着两节车厢的同时也将车厢内部和车门这里的空间用一道门隔开,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防止在停车开门的时候寒气进入车厢内部。
车厢内部倒是和普通的高铁看上去区别不大,不过内部空间相对要紧凑不少,而且装修也没有高铁那么漂亮与舒适,整体看上去更加实用主义,反而有些像老式绿皮车的感觉了。
不过总体而言,这节客车车厢在现下这个环境中已经足够好了,至少陈新走进来之后可以通过头盔上的显示看到车厢内部的温度至少有10℃,这已经是一个在现在而言非常舒适的温度了。
“这列火车会投入客运使用吗?”陈新向一旁的工作人员询问着。
此时车厢里只有一些工作人员,他们似乎还在测试这列火车,车上并没有其他乘客。
“暂时不会,虽然国家有恢复铁路客运的想法,但目前来说核动力车头就这一个,车厢是专门为电力机车设计的,蒸汽机车的车头用不了这种车厢。”工作人员解释了一句,同时也向陈新问道:“想参观一下动力舱吗?”
听到工作人员这么说,陈新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点了点头,跟着这名工作人员穿过几节车厢,朝着车头走去。
这列火车似乎是把各种功能的车厢都拼到了一起进行测试,所以在陈新跟着工作人员向车头走着的同时,也看到许多功能不同的车厢。
“这节是餐车,主要用来为全车提供食物,按照我们的设计,只要食材充足,它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提供至少五百份主、副热食,如果只是加热的话,以避难所应急食品的规格计算,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加热两千份。”工作人员相当自豪的介绍着餐车的情况,显然在如今这种环境下,一个小时加热两千份食物,是相当实用和了不起的能力。
至少陈新就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有需要的话,只需要在车头上挂上一节餐车,再拖几节食物,就可以通过铁路迅速为缺少食物的地方提供热食,这可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救很多人的命的。
而除了餐车,这列火车上还有储藏车厢,为了测试储藏车厢的功能,这里放着一些食物,看得出来应该就是车上工作人员的配给了。
不过让陈新感到有些无语的是,这节储藏车厢是恒温的,外界温度高的时候他会制冷,但现在它实际上是在供暖,保证车厢内的温度不会低的过分。
这一点也是工作人员向陈新介绍的,虽然外界温度很低,足以将食物在低温环境下冷冻很久,但这并非意味着可以什么都不做,直接让食物在冷冻状态下保存就完了。
“这节储藏车厢并不仅仅是拿来放食物的,有些时候会运送一些药物或者其他重要的需要恒温保存的物资,所以温度必须是可控的,不能说完全都是超低温。”工作人员解释了一句,同时也笑着补充道:“其实也是因为核反应堆的电力太充沛了,我们才会在这里做一个恒温车厢,不然的话是不会这么浪费的,做一个小的储藏箱就够了。”
陈新点了点头表示了解,这就是核动力所带来的好处,有了充足的能源,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放开手脚。
比如说这列火车上有储水车厢、淋浴车厢、生态实验车厢、卧铺车厢、永久居住户式车厢等等……似乎这些工作人员在有了充足的能源之后,已经彻底放飞了自我,各种想法都化成了实际产品,并且这次都拖了出来进行测试。
“你们……花样挺多的。”陈新看着这种类繁多的车厢,虽然能够理解其中一部分存在的必要,但还是觉得有些设计是没有必要的。
“大多都是实验车型,测试一下不一定会量产,不过有备无患,万一有这方面的需要也不至于说要临时去设计,有现成的图纸可以用。”工作人员耸了耸肩,面对陈新的评价,只能如是说道。
陈新点了点头,却忽然联想到了一个东西,于是向工作人员问道:“你们该不会是想造雪国列车吧?”
然而出乎陈新预料的是,这名工作人员真的点了点头:“我们确实有这样的计划,列车已经在设计之中了。”
第311章 移动基地·设想中
雪国列车既是一列火车,同时也是一部科幻作品,列车本身就是这部科幻作品中最重要的舞台。
在《雪国列车》的原著中,蓝星因为莫名的原因而变成了寒冷的地狱,最后幸存的人类挤在一辆由永动机驱动的永不停歇的列车上不断前行,列车只要停下人类就会冻死,所以列车一直在向着前方前进,无休无止。
在列车上,富人过着和灾难之前毫无区别的生活,咖啡、烟草、植物园、水族馆、图书馆……这些曾经的一切都被富人理所应当的享受着,而底层的穷人则生活在末等车厢里,靠着用蟑螂做成的蛋白质块才能生存,必须忍受拥挤、肮脏和饥饿的折磨,过着毫无尊严的生活。
这是一部相当反乌托邦式的科幻作品,其中以极其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富人和穷人之间巨大的生活差异和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是一部相当经典的作品。
当然这对于陈新和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来说,其实实际意义并不大,虽然现在蓝星的环境也是极寒的地狱,甚至比《雪国列车》原著中描写的还要恶劣,但蓝星上幸存的人类可还没到需要挤在一列火车上才能生存的地步,尤其还是一列用永动机这种不可能的东西驱动的列车。
不过雪国列车的概念却是可取的,在如今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人类需要铁路运输,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正常运作的列车非常重要,而雪国列车就是相当不错的参考对象。
“国家要求的设计任务中有移动式避难所的规划,就是以铁路为基础研制出可以永久或长期居住的列车,沿着铁路沿线前进,将北方的幸存者运到环境稍好一些的南方,或者干脆就沿着铁路线行驶。”工作人员并没有将这件事隐瞒,这也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事情。
对于这个话题,陈新想了想之后摇头说道:“沿着铁路行驶这样成本太高了,不提你们怎么在火车上为幸存者提供足够的食物,一列火车能够运载的人数也无非一两千人而已。
考虑到还要运载补给,保障生存,一列火车能够保证几百人的生存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维持火车运转的成本足以建一个能够容纳更多人的避难所。”
“话是这么说没错,不过这也算是一种备用方案吧,毕竟万一真出了什么事需要这么做的时候,有备无患总是好的。”工作人员自然也理解建造一列可以容纳几百人生存的火车需要耗费多少资源,但就像他说的那样,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对此陈新倒是表示赞同,科技这东西永远只会嫌少不会嫌多,如果有人觉得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巅峰,人类不会再有新的发明,那只会是有人脑子不太好使。
所以对于雪国列车,陈新也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毕竟是个作家,在某些设想方面陈新或许没有科学家那么多的知识,但在创造性上他却不输给那些科学家,甚至因为职业的关系,他的灵感更多。
对于陈新提出来的建议,工作人员也十分的感兴趣,将其中一些切实可行的设想记录下来之后,工作人员还十分有兴致的邀请陈新有时间的时候去建宁的火车制造厂,实际参与雪国列车的研制和设计工作。
对此陈新倒是很感兴趣,不过他却也没有直接一口答应下来,只说自己有时间会考虑过去看看,毕竟他现在这边也还有一摊子事情。
至于说为什么接受邀请,则是因为陈新从雪国列车的设想中联想到了一个更具有可行性,但却同样更加难以实现的设定,那就是移动基地。
这是一种比雪国列车更加常见于各种科幻作品或者奇幻作品中的设定,诸多游戏、漫画和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
小的可能就是辆车,类似于陈新自己的那辆房车,但大的可能就是罗德岛、移动城邦,浮空城这样的超大型单位了。
小型的移动基地好实现,以现代科技来说,想要造出来也不是太费事的事情。
至于说大一点的移动基地也不是说没有,比如说航空母舰就可以视作是一个在水里游的移动基地。
但是除了这些之外,想要造出类似于罗德岛那样的陆上移动基地就有些困难了。
不是说造不出来,而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合适行驶的道路不说,结构、材料、减震、能源、维生……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制约着陆地上的移动基地出现。
不过这些问题对于别人或许是制约和困扰,但对于陈新来说,却一点都不是问题,大不了就系统升级,总归是能造出来的。
只是陈新转头想了想,自己好像又没有必要造这么一个东西,或者说不用造那么大的。
移动基地对于他而言并不是必需品,只不过是为了在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灾难的时候,能够带着自己的家人躲避灾难而已,所以并不需要容纳太多的人,同时也不需要造的太大。
所以他并不一定真的要造个罗德岛,只是一台移动基地车也可以。
心里转了几个念头,陈新并没有打算将这个想法马上付诸实践,毕竟移动基地可不同于固定式的避难所,涉及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就算陈新如今能够从国家获得帮助和资源支持,也不可能轻易打造一个合用的移动基地。
上一篇: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
下一篇:这世界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