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升级避难所 第170节
除了供热网络的事情,陈新留在军营里的微型核反应堆有前来研究的科研专家处理倒是不用再费心处理,不过陈新之前只用了一小部分的核原料却必须跟他一起装车送走。
这种东西也就陈新自己有权处置,留在军营里,其他人可没权限处理武器级的核原料。
至于他做出来的那两台电磁冶金炉也被留了下来,交给科研人员处置。
对于陈新来说,这两台电磁冶金炉虽然好用,但却没有带走的必要,一则这玩意陈新可以随时重做,二则电磁冶金炉开动起来热量惊人。
临市这边放在室外还好,带回去的话,放在避难所里,陈新可不觉得自己家有地方给这玩意散热。
所以还不如留给科研人员去拆解研究,说不定还能逆向出一些厉害的科技来。
至于说陈新自己要用,回去再做个新的更好的分子冶金炉不是更好?
讲这些琐碎事情总算一一处理完毕,陈新这才和秦岚还有莫卿妍一起,在大批特种兵的护送下,穿越临市与市区之间的雪地,重新回到了自己的避难所。
只是在回家之前,陈新特意交代秦岚和莫卿妍,还有因为之前没有保护好陈新而自责不已的韩平,不许他们向他父母说起他被人刺杀的事情。
对于陈新的这个要求,秦岚和莫卿妍对视了一下之后就答应了下来,毕竟陈新的父母年纪都大了,如果知道了陈新被人刺杀的事情肯定会担心不已。
既然陈新现在已经没有大碍,也乖乖回来他自己的避难所,外面还有大批特种兵守卫,安全不成问题的话,秦岚和莫卿妍也不是那种多嘴多舌喜欢告状的女人。
不过韩平这边却对自己作为保镖没保护好陈新很是自责,此时面对陈新的要求,他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
“陈先生,你把我们兄弟带来湘省,给我们好日子过,是我们两兄弟的大恩人,本来这事我该听你的,但之前的事情实在是太危险了,我希望以后我能跟在你身边,免得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没法保护你。”韩平也不是真的要把陈新遇刺的事情告诉他父母,只不过是借此提出以后要更专注的保护陈新而已。
对于韩平提出的要求,陈新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同意了韩平的要求。
虽然韩平原本只是个汽车兵,论本事主要是开车当司机,作为贴身保镖身手只比没受伤之前的秦岚强一些,现在更挡不住有动力拳套的秦岚。
但韩平为人很踏实,这次临市之行,陈新交代给他的事情都完成的很好,这让陈新对他也信任有加。
加上韩平是个男人,很多秦岚不方便去做的事情,也更适合韩平去做。
所以尽管之后会有特种兵二十四小时跟着陈新,但陈新还是答应了韩平的要求,让他以后继续跟在自己身边。
而处理完了这些事情,陈新这才和秦岚还有莫卿妍一起回了家。
第398章 整理
回到阔别一月有余的家,陈新也不由得好生感慨了一番。
虽然秦岚和莫卿妍都按照他的要求没有将他遇刺的事情告诉他的父母,但时隔一个多月才回家,难免惹来父母的关心和念叨。
如果是以前,陈新或许还不怎么在乎,甚至会觉得父母的念叨有些烦人。
但在如今这个灾难之后的末世,这份念叨和关心却显得弥足珍贵。
不过陈新回家之后的诸多事情安定下来,陈新也需要将手头上的事情做一个盘点。
毕竟现如今他接受了国家授予的炎国最高科学院院士头衔,和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及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许多事情都变得不一样了。
首先自然是之前他和渝市来的高官谈妥的那些待遇,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自然是为陈新修建科研基地。
这个科研基地的选址被陈新放在了自家的家门口,并且和前来保护他的特种部队军营合并到了一起。
陈新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至少自己以后出门上班不用到处跑,也不用很长时间不在家,而且有特种兵驻扎在自家门口,安全性的问题自然不用多说。
而另一方面自然是要借助系统的力量,将这个科研基地还有军营连同他自己的避难所一起进行升级。
这样做不仅可以将三者视作整体进行升级,省去一个个分开升级的麻烦,也可以讲三者整合成一个整体。方便陈新的使用。
在经历了临市的一系列事情之后,陈新对自己的家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想要实施,现在家门口要建造科研基地和军营,正好方便他将这些想法一一实现。
按照陈新的设想,军营和科研基地放在地面,地下则是他自己的避难所,三者应当构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纯的将军营和科研基地放到他家门口。
毕竟陈新并不擅长真正的科研,他所掌握的无非是利用系统做出各种各样的黑科技装备而已。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真让陈新去搞科研肯定是不成的,科研基地也不是真的拿来给他做研究用的。
事实上上层部门也清楚的知道这个科研基地在陈新手上发挥出来的作用还不如一个机加车间,但他们还是给了。
因为一个科研基地,并不是只有陈新一个人。
之前陈新和国家合作,一直在帮国家升级研究项目,这样的合作不能说没有效率,也不能说不好,但对于国家而言,这样其实是有些浪费的。
因为各种科研项目离开了陈新,其他科研人员也一样能够研究出成果来,只不过比起陈新这里过一遍就能出成果要慢很多,需要花费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之前国家虽然意识到了陈新的价值,通过与他合作的方式加速各项科技进程,这确实为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但在陈新制造出了微型核反应堆之后,高层明显意识到,陈新的用法不是这样的。
用既有的科研项目去让陈新升级,这固然是一种能够加速科技进步,让科技迅速发展的路子,但这却也限制了陈新的发挥。
这次微型反应堆以及供热网络的事情让高层意识到,让陈新自由发挥,好过让他按照现有的路子去走。
毕竟从现在还在研究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到陈新手上的微型聚变反应堆,二者之间的距离差的不可以道理计,如果按照正常的科技发展,不敢说百年之内,但至少是几十年之内是没可能实现陈新所能够做到的事情的。
所以这一次高层所想的就是给陈新配足人手,建一个科研基地随他自己发挥,陈新只负责把他的想法转化为现实,剩下的交给这些科研人员。
这样的合作方式变化对于陈新来说,他也是乐于见到的。
通过这次的临市之行,陈新也认识到自己虽然有着系统,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发挥作用,但很多时候自己所发挥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甚至还会因为自己而影响到其他人。
就好比这一次他遇刺,因为他一个人搅得整个临市差点鸡飞狗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给耽搁了。
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很糟糕的状况。
千金之子不坐垂堂,这是自古以来老祖宗的教诲,虽然这话不一定全对,但却确实有着它的道理。
就好比陈新如今,哪怕是伤到点皮毛都要惊动不少人,多少以前陈新根本接触不到的大人物回来嘘寒问暖不说,但凡他真出了什么事,可是有人真的要为此受牵连的。
而这些都还只是其次,以如今陈新所发挥出来的能力所带来的影响,他如果出了什么事对于整个炎国来说,都是一个巨大而损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炎国高层当然希望把陈新像是最金贵的瓷器一样找个安全的地方供起来,以免磕着碰着。
虽说国家在派人来和陈新谈这件事的时候,他还没有遇刺,但之前陈新跑来临市一个多月,期间耽搁的科研项目可不止一个两个。
比起耽搁的这些项目所造成的损失,给陈新专门修个科研基地简直不值一提,而且陈新本身也值得国家给出这样的投入。
现在出了刺杀这样的事情,自然陈新的安全也变得更加重要。
虽说门口摆上了一整支特种部队看上去有些像是被圈养起来了,但对于陈新来说,这何尝不是保护?
而且说实在话,这些特种兵也只是来保护陈新的安全,并不会限制他的人身自由,陈新如果真的想要出门去哪里,这些特种兵也只能跟着,并不能对他有任何的限制。
所以将科研基地和军营以及自家的避难所一起升级,对于陈新来说便是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至于说这么大规模的升级陈新手上有没有足够的升级点?
自从之前去临市开始,陈新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注意过自己的生存点总数了,毕竟从同位素温差电池生产线开始运转之后,每天一百枚同位素电池,平均三到五枚电池就能为陈新带来5000点生存点的直接入账,陈新的生存点总数早已突破了六位数。
除非是第一位数产生了变化,否则的话,着实没必要天天看不断在增长的数字。
第399章 生态穹顶
对于自己的生存点已经突破六位数,陈新并没有觉得很奇怪,甚至觉得这似乎有点少。
和国家合作的好处就在这里,因为间接帮助到他人,陈新一样可以获得生存点,那么通过国家大范围的改善其他人的生存条件,自然可以为他带来海量的生存点。
事实上如果不是同位素电池的产量没有提升上来,陈新所能够获得的生存点数会更多才对。
所以这也是陈新现在越来越不关心自己生存点数增长的原因,因为实在是没有太多关注的必要,只要确认自己不会一次花光,等上几天就又会有大笔的生存点数入账了。
而有了大量的生存点数,陈新想要做什么也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实力,不用再为生存点数的问题烦心。
如果当初陈新没有选择和国家合作,只是自己慢慢攒生存点数的话,那他可能攒一年也未必有现在一天增长的多。
毕竟一个国家所能够提供的生存点基数实在是太大,即便有着单笔获取上限,但只要数量上去了,这总量自然也就跟着上去了。
至于说只有私人避难所,那即便是再怎么发展,在发展速度上也是无法和一个国家去相比的。
陈新也曾经仔细思考过,或许这才是他所获得的这个末日生存系统真正的用法。
毕竟灾难和末日之前,个人英雄主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把所有人的力量聚在一起,这才能够做更多的事情,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而不是仅仅只有那么几个人活下来,连文明和种群的延续都做不到。
陈新不想去做那个出头的英雄,他也不觉得自己能够领导其他人,像现在这样做个输出黑科技的辅助对于他来说其实挺好。
就像当初玩RPG游戏的时候,陈新更喜欢在队伍里充当辅助和治疗的角色,而不是输出或者坦克的角色,更没有去当小队指挥的想法,尽管他的指挥能力其实并不算差。
现在陈新虽然不想成为领导者,但一大群人围着他转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也就将他架上了领导者的位子,也使得他必须去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按照陈新的设想,他是打算将自己家所在的这块位置打造成一个生态穹顶的。
这并非异想天开,也不是有了系统以后为所欲为,而是从现实科技出发,也能够实现的东西。
很多人一听到生态穹顶,首先想到的就是科幻里那种笼罩整个城市的防护罩,觉得这是一项非常黑科技的技术。
但实际上生态穹顶以前就已经提到过,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建造过类似的存在了。
著名的生物圈二号实验,其实就是一个生态穹顶,只不过它没有建设成球形的穹顶,而是方形的阶梯状金字塔结构。
整个工程建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当时来说科技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决定了它的结构不可能真的造一个大型的球形穹顶。
而且受限于当时所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生物圈二号实验最终失败,无法实现内部循环,不依赖外界物质。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跨度空间结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所建造出来的相关建筑内部空间也越来越广阔,用以建造一个小型生态穹顶,并不是什么问题。
至于说生态穹顶内部的生态循环,如果是真的要构建一个完全与外界隔绝的生态圈,在陈新不使用系统升级的前提下那当然是力有未逮。
但如果只是构建一个类似于植物温室一样的环境,那简直不要太简单。
毕竟最重要的空气和水都可以从外界输入,在这样的前提下维持整个生态穹顶的运转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按照陈新的设计,计划是在地面上建造一个跨度大约在五百米左右的大型穹顶,笼罩住他的避难所所在的山体前方的区域。
然后提升这一区域的温度,并在这一区域内修建科研建筑与军营。
跨度五百米左右的大型穹顶虽然施工难度很高,但以炎国的基建能力来说并非不能完成,毕竟大型机场、车站和体育馆内部的空间跨度超过这么大的也不是没有。
再加上陈新并不打算造一个半球扣在地上,而是只打算做一个扁平状的弧形穹顶,施工技术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即便内部不设支撑柱,也是可以建造的起来的。
当有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之后,只要建筑材料足够保温,内部有足够的供热设施,很容易就能够制造出一个足够温暖的温室环境。
至于科研基地和军营,盖穹顶的时候就可以顺带把所有建筑都做好了。
而有了温室环境下的适宜温度以及能够稳定供应的淡水,栽种植物,构建小型生态体系,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样一来一个小型的生态穹顶就算是具备了所有的要素,至于说如何让生态系统进行自我循环,这其中要涉及到的东西就太多了,并非陈新所能够搞定的。
但好在他有系统,到时候一发升级什么问题就都解决了。
就算不用系统升级,让国家派两个生物学家过来协助,构建一个能够稳定循环的生态体系还是能做到的。
上一篇: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
下一篇:这世界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