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我能升级避难所

我能升级避难所 第209节

  对于陈新等人的到来,农场这边自然也做好了准备,特意安排了专人迎接,并且带着他们参观如今已经建成了的温室大棚。

  整个农场原本有耕地三万多亩,因为陨石坠落之后的各种灾难,现在清理出来计划用来生态大棚的土地总共不到五千亩,建成生态大棚的才三千多亩,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正在清理之中。

  总的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面积,但考虑到整个农场重新进行清理和施工建设,也就是这半年左右的事情,能有现在这个规模在陈新看来已经很值得骄傲了。

  这里的生态大棚采用了陈新最初的设想,在农场的中央建立了一座地热能量塔,并以此进行地热发电和供暖,为周围的生态大棚提供电力和热量,以保证生态大棚的运转。

  至于生态大棚内部,比起科研中心那边来说,要显得更充实一些,因为少了机械的部分,增添了更多的作物。

  “你们这里现在主要劳动还是靠人力吗?”陈新向一旁陪同的工作人员询问道。

  “目前大部分的工作是人工操作农机来完成,属于半机械化劳动,整体劳动量不是特别大,平均下来一个二十亩面积的大棚只需要6-8个人就能够完成所有的工作。”工作人员回答着陈新的问题,言语中不自觉地流露出骄傲:“我们正常是给一个大棚配备6个人用于日常维护,到了采收的时候,会再额外增补两个人帮忙采收,能够充分保证大棚的运转和产出!”

第497章 回忆

  对于现在农场这边的情况,所有人都是满意的。

  虽然说现在农场的产出还不算多,但随着周围的土地不断的被清理出来,无论是大棚的数量还是产出的粮食数量都是会不断提升的。

  现在的这一片生态大棚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国家在粮食生产上的投入,新的生态大棚会越来越多,也会产出越来越多的粮食。

  就好像一直以来的那句话一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这一片能够在极夜寒冬之下依旧能够收获粮食的生态大棚就是那一点已经燃起的星星之火。

  检查了农场里的温室大棚,帮助农场的工人解决了一些他们在维护大棚运转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花费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陈新等人才算完成了这次视察,回返研究中心。

  “生态大棚原本的全机械自动化确实成本太高了一些,我刚才和那些工人聊了一下,他们六个人维护二十亩的面积完全可以忙得过来,这可是很有意义的!”坐在回去的车上,陈新正在和一个研究人员聊着关于生态大棚的事情。

  这名科研人员听到陈新的话,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全自动化的机械采收确实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投入,同时也能够让温室的运转更科学高效,但投入还是太高了,两个全自动机械化的大棚,都够建同样面积的三个非机械化大棚了。”

  “话虽是如此,但机械化的大棚也还是要有的,我们不搞全自动机械化的话,可以尝试半自动。”陈新虽然也明白全自动机械化的生态大棚投入过高,但他还是觉得不能放弃机械化。

  和陈新对话的科研人员对此倒是也表示了赞同,他能够理解陈新的意思:“我也同意适当的提高自动化的程度,毕竟二十亩地六个人,收割的时候还要八个人,这个人力成本并不低啊!”

  虽然说现在的人力成本不值钱,生态大棚一亩地可以大约养活三到五个人,只需要六个人就能维护二十亩地,怎么算这都是一个投入大于产出的事情。

  但大量的人力投入,同样也意味着相应的后勤配套得跟上。

  毕竟人是要有吃喝拉撒各种需求的,就算现在条件艰苦一点,各种需求可以相对简化,这几千亩的农场生态大棚,也是同样需要几千人才能维护得过来的。

  再加上周围还有工人在清除积雪,不断建设新的大棚,这里之后投入的人力照这样下去只会越来越多。

  在灾难之前,有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帮助,一个人就可以耕种50-100亩地,现在六个人才二十亩地,就算因为生态大棚是立体种植,产量大大提高,这样也依旧显得人力投入太密集了。

  所以在陈新和这名科研人员看来,是无论如何都要考虑降低维护生态大棚的人数的。

  生态大棚之所以需要这么多人来维护,就是因为它里面种植的作物太多,需要每天都做很多的事情才能保证所有作物的正常生长。

  而且因为要保持生态体系的共生关系,作物的成熟周期是被特意分开的,这样一来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将成熟的蔬菜水果进行采收,也增加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量。

  科研中心那边的生态大棚因为是试验用的,采用的是陈新提供的全自动机械,大大减轻了人力的投入。

  使得一个一百亩的生态大棚,只需要三到五个人就能够完成全部的日常维护工作,就连采收也不需要额外增加人力投入。

  只是相对应的,是飙升的建设成本。

  所以两相对比之下,陈新觉得还是应当适当的增加生态大棚的机械化程度,既要避免全自动机械化的高成本,也要避免全人力维护的过多人力投入。

  适当的提高机械化的程度,让一个人可以负责更多的工作,这样既可以减少人力的投入,同时也可以提高劳作的效率。

  毕竟人力劳动,存在一个熟练度的问题,生态大棚一亩地种很多种作物,维护的工人不仅需要了解作物习性还要知道每一种作物的采收时间和方式,这同样也对工人的专业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

  所以增加机械化程度,靠着机械去完成一部分需要人去做的工作,既可以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

  心中拿定注意,陈新正盘算着回去之后怎么改进,却忽然注意到一旁的莫卿妍正看着窗外出神,神情之中带着恍惚,却又有着一丝伤感。

  注意到了这一点的陈新对她关心的问道:“怎么了?一个人在发呆?”

  “啊?”听到陈新的声音,莫卿妍这才回过神来,赶忙冲陈新挤出一丝笑容:“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一些事情。”

  “一些事情?”陈新听到莫卿妍这么说,忽然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是以前的事情吗?我记得我听馨小妹说过,你和她原来就住在农场附近对吧?”

  “嗯,小时候我家确实就住在这附近。”莫卿妍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带着怀念。

  看到莫卿妍这幅样子,陈新挑了一下眉毛,觉得自己可能说错话了。

  毕竟他清楚的记得当初莫卿馨跟他说过,她们两姐妹小时候过得并不好,不仅被母亲嫌弃,父亲也去世的早,两姐妹拼了命一样的读书,就为了脱离那个让她们一点也感受不到幸福的家。

  所以莫卿妍从高中开始就住校了,靠着自己的努力赚学费,总算是摆脱了过去不幸的阴影。

  至于说她们两姐妹为什么那么有钱,则是因为当初两姐妹的父亲在去世的时候,把家里的地和房子都留给了两姐妹,而后来又碰上了拆迁的缘故。

  两姐妹给自己的妈妈留了一笔足够下半生衣食无忧的钱之后,莫卿妍用剩下的钱开始自己创业,中间吃了很多苦,才有了后来的那一份属于自己的产业。

  回忆起这些事情,陈新将莫卿妍抱在了怀里,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用自己的拥抱来安慰着她。

  而莫卿妍也顺势靠在了陈新的怀里。

第498章 损坏的泰坦

  科研中心的门前,一台运输车正在将车上的泰坦卸下来。

  这是从灾区回来的第一批泰坦,因为故障和备用零件的损耗,已经无法在当地进行维修,所以只能运回来进行大修。

  因为这样的原因,陈新和参与泰坦设计制造的科研人员都围在了这台运输车周围。

  看着一台表面满是了划痕,看上去就像是使用过头的战损版泰坦被从车上运下来,陈新忍不住摇了摇头:“是怎么搞成这个样子的?就算过度使用,也不至于说把一台泰坦弄成这个样子啊!”

  对于这一批泰坦,陈新是把它们当成自己的作品来看待的,对待它们就像是自已以前玩的高达之类的手办模型一样。

  现在看到一台泰坦变成了战损版,陈新心里颇有一种珍爱的手办被熊孩子弄坏了的感觉。

  虽然泰坦不是手办,这也不是被熊孩子弄坏的,但看着眼前颇有一种破破烂烂的感觉的泰坦,陈新还是心里有些疙瘩的。

  “抱歉院士,我们参与重建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建筑垮塌,两台泰坦被埋在废墟下面才弄成这样的,是我们的失误!”这一批运回来的泰坦一共两台,两名驾驶员听到了陈新的话,赶忙来到他面前向他道着歉。

  听到两台泰坦是被埋在废墟下面才变成了这幅样子,陈新这才微微点头,向两人问道:“建筑垮塌?那你们是怎么处置的?这两台泰坦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表现如何?你们觉得有什么地方有不足?”

  虽说对于两台泰坦被弄成这幅样子感到不高兴,但陈新并没有让这一点影响到自己,还是很认真的向两名驾驶员询问着情况。

  两名驾驶员互相看了看,其中一名驾驶员向陈新解释道:“当时我们正驾驶两台泰坦在清理建筑废墟,几名普通工人负责协助我们进行清理,但建筑废墟发生了二次垮塌。

  倒下来的时候我们为了保护几名工人用泰坦做支撑罩住了他们,砖石砸在泰坦上,把两台泰坦整个埋住了,造成了两台泰坦不同程度的损伤。”

  “受损的部位主要是泰坦背部的防护装甲以及手臂部分,当时建筑废墟压在两台泰坦身上,全靠手臂和腿部支撑顶住才让那几名工人没被压死。”另一名驾驶员也做着补充,向陈新说明着当时的情况:“因为承受了太多的重量,导致泰坦双臂部分受损严重,同时背部的支撑结构也发生了变形。

  我们在当地的备用零件不够了,而且部分损伤也无法修复,只好运回来进行修理。

  至于院士您问的还有哪些地方不足,我们之前也和其他驾驶员交流过,大家都觉得机体手臂部分的零件磨损特别严重,但消耗最快的还是承重结构的零件。”

  “手臂部分的零件磨损严重,承重结构的零件消耗最快吗?”陈新听到驾驶员这么说,了然的点了点头。

  这种情况其实陈新已经有所预料,灾区的救灾工作,主要需要的是泰坦用双臂搬运建筑碎块和一些重物,而这样的动作,其中使用最多的自然就是双臂,承受压力最大的则是承重结构。

  所以后续开发的泰坦工程型自然会强化它的手臂,对磨损严重的部分进行调整,而承重结构也会针对损耗大的地方进行结构加强以及相应的升级。

  将两台运回来的泰坦送到实验室,它们将在这里进行拆解。

  而随着两台泰坦一起送回来的那些损耗的零件,则被拿去进行分析和鉴定,以便研究它们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损耗。

  看着两台泰坦的外壳被拆下,露出里面的结构部分,陈新走到其中一台泰坦前,仔细的观察着。

  他发现这两台泰坦普遍都是上肢部分的零件磨损和消耗比下肢部分严重,尤其是腿部用于强化稳定的一些支撑辅助零件,看上去就像没用几次新换上去的一样。

  “看样子泰坦的稳定性比我们预期的要好,辅助支撑部件看样子不是每台泰坦都需要啊!”一名科研人员站在陈新身旁,同样注意到了这一点。

  陈新也对此表示了赞同,肯定的说道:“我在灾区的时候特意观察过,泰坦因为自身重量所带来的稳定性,即便是在积雪和冰面上也都能够很好的站立,并没有出现我们一开始所担心的人形结构所带来的重心不稳或者打滑的问题,这个辅助支撑部件确实用得不多。”

  “那后续的型号,需要取消这个部分吗?”科研人员听到陈新的话,向他询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陈新想了一下之后便摇了摇头:“不,还是等分析结果出来以后再看吧。”

  虽然说陈新完全可以靠着系统的强大功能直接取消这个辅助支撑部件,顺带的还能调整泰坦的结构,但他却并不打算这么做。

  陈新造泰坦靠的是脑洞和系统升级的强大功能,所以他可以靠拍脑袋或者脑子里有个想法就去做。

  但国家设计研发一款设备,显然是不可能像他这样拍脑袋决定的,不仅要一步一步技术论证,每一个修改也都需要深思熟虑,根据实际情况才能做出判断。

  并且就算是修改,也还是要经过各种测试和验证之后,才能最终落实到设备上。

  如果陈新包办一切,什么都用系统来解决问题,那只会让设计团队失去锻炼的机会,到最后失去自主设计能力,什么事情都要找陈新,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所以即便自己使用系统来升级可以很简单直接的解决问题,但陈新还是希望由这些科研人员通过常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毕竟不管怎么说,泰坦也好,其他设备也好,都是要走量产生产的,如果研究团队没有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对泰坦本身也不了解,以后使用当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没有办法解决,也没有研发后续型号的能力,这对于国家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第499章 新泰坦的设计

  对于泰坦的后续改进工作,陈新并没有插手,而是本着锻炼团队的想法交给了科研团队去负责后续的工作。

  当然,虽说他自己没有插手后续的改进工作,但陈新还是在原有的泰坦图纸上通过系统升级为科研团队给出了工程型、救援型和矿用型三种泰坦的改进设计图纸。

  让他们在收集现有泰坦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可以用这三分图纸作为参考,提供一个设计思路。

  同时陈新也鼓励这些科研人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并不需要局限于他所给出的图纸。

  对于陈新给出的三份图纸,科研团队的人早已是见怪不怪,知道陈新的“能力”,对于他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拿出三份图纸来,并没有什么人会觉得奇怪。

  至于三份图纸本身,这些科研人员还是很佩服陈新在设计上的才华的。

  毕竟泰坦本身就是陈新的设计,现在还有后续型号的图纸,这在科研人员看来这几乎是陈新一个人包揽了整个团队的任务。

  不过就算为陈新表现出来的才华和能力所折服,这些科研人员也没有完全照抄他的设计图。

  而是根据这一批运回来的两台受损泰坦和之前回来的秦岚的泰坦的检测结果,一点一滴的细细分析,判断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加强,而哪里又需要舍弃。

  说到底陈新的设计图是根据他自身的认知以及系统升级所产生的结果,这其中是有可能存在认知偏差的。

  比如说陈新觉得救援型需要配备一个便携的医疗包,可以在现场对伤者进行治疗,应该具备的是战地急救医疗那样的作用。

  但在科研团队的研究人员看来,救援型泰坦更应该是可以及时的稳定住伤者的情况,做完应急处置后将其送到后方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发挥像救护车那样的功能。

  这二者都没有什么问题,无论是急救医疗还是伤员运送,这二者都可以算救援型泰坦的任务,只不过二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如果侧重急救医疗,那急救型泰坦就应该具备游戏里医疗兵那样类似的能力,在现场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治疗。

  虽然受限于现代科技的制约,做不出来那种可以立马原地满血复活的医疗用具,但至少要做到能在现场稳定情况,第一时间完成应急处理以及初步治疗,稳定伤者的情况。

首节 上一节 209/3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

下一篇:这世界危在旦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