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升级避难所 第350节
造一艘航空母舰已经是对一个国家整体工业实力的巨大考验。
就像网络上流传的那个段子一样,需要“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这不是一个造船厂就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的是一个国力雄厚的强大国家。
而想要建造建造比航母还要大出好几倍的空天载机平台,更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这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工业生产能力的问题。
别的不提,光是把这玩意造出来的十几万吨合格的高性能钢材,对于很多小国来说,就算是砸锅卖铁也造不出来。
更别说有些地方使用的材料远比高性能钢材来的稀少和昂贵得多,可能一些小国整个国家都卖了,也未必能有这些材料值钱。
不过这次参与建造的是目前人类所现存的所有国家,在材料上倒是不成问题。
尤其是陈新在欧洲之前的努力,各种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冶炼,以及高性能材料的合成,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那些遍布欧洲的采矿分基地为载机平台的建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但光有材料,还需要把这些材料加工成零件。
要知道载机平台两百多米长,六百多米宽,为了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很多零件的尺寸也大得惊人。
比如说载机平台的主支撑结构,有些构件的长度甚至超过了一百米!
如此巨大的构件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制造过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需要用到这么大的零件。
即便过去有需要用到上百米长的构件,也会采取多个部件拼接的方式来制造,而不是整体制造一个如此巨大的零件。
如果不是有3d打印技术,恐怕现在还要先研究如何制造这么大的零件。
而且就算是有3d打印技术,要制造这么大的构件,仍旧需要重新设计打印设备,现有的打印设备都难以完成它的制造工作。
更何况就算是制造出来了,如此巨大的零件,又该如何保证它的结构强度符合要求,更是一件令项目组感到万分头疼的事情。
而这一切,都需要陈新这个总负责人来统筹协调,这就更加考验他的能力了。
如果不是有曦瑶这个人工智能辅佐他,帮他处理了大量的琐碎事务,恐怕他真的要活活累死。
好在国家也知道这个项目的困难,调配来了大量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理论基础的完善这些人可能帮不上太多的忙,但对于实际建造载机平台这件事,这些人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就太大了。
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沟通,让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顺畅,也可以解决大量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
而技术人员则可以更好的完成生产制造工作,一些图纸上可能意识到不到或者不会发现的问题,这些现场的技术人员则可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现并处理。
只是即便有了这些条件,想要造出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仍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避免出现浪费,以及验证技术,陈新决定先造一个等比缩小的小型载机平台用于技术验证,同时也可以为真正设计建造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积累经验。
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和支持,大家也觉得先做一个技术验证,比直接开工造大家伙来的靠谱一些。
毕竟那些一百多米的大零件,真的不好造,也确实没有任何相关经验。
如果能够先造一个小一点的,验证一下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或者找一下能够将大零件改成小零件的可能性,对于整个空天载机平台的建造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所以在各个项目组都将基础理论完善的差不多的情况下,一台被缩小了近十倍的小型载机平台被造了出来。
这个载机平台并非是预计建造的大型载机平台的等比缩小版,虽然在结构上相近似,但它的图纸却是认真设计过的。
并且这个载机平台也同样具有和大型载机平台同样的性能指标,且同样可以发射无人机作战。
只不过搭载在这台小型载机平台上的无人机并不是已经基本上可以进入设计定型阶段的空天飞机,而是一些专门设计的小型无人机。
这个小型载机平台只有二十多米长和六十多米宽,看上去就像是一架机翼特别长的客机。
机身的主要部分是容纳人员的乘员舱和控制中心,以及特意为载机平台准备的一个无人机维护车间,而在机身两边,则是两个无人机发射管。
这是特意为空天载机平台开发的新技术,可以在高空快速的发射无人机,并进行回收和维护,是载机平台这个作战概念得以成型的重要基础。
至于翼展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飞机设计的巨大机翼,这是这次技术验证的重点之一。
因为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的使用需求,这样大翼展的设计是符合其定位的,但这种大翼展的设计,同时也是对机翼结构和材料的一种折磨。
毕竟我们都知道越长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机翼也是一样。
想要让它够长还够坚固,同时还能够满足飞行器飞行的使用需求,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好在整个南天门计划集中了目前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们和科研团队,一个六十多米翼展的机翼还难不倒他们。
至于说这架小型载机平台的能源和动力,反倒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一台小型核反应堆被安装在了这架载机平台上,并且与之一同的还有反重力发生器,以及护盾装置,为其提供了充沛的能源、能够更方便升入高空的上升方式,以及足够安全的防护。
第856章 长时间滞空飞行
在反重力发生器和两台大推力引擎的推动下,小型载机平台沿着跑道顺利起飞。
从飞行方式上来说,这架小型载机平台其实和陆行舰并没有太大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载机平台的重量更轻,在外形和结构设计上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更适合飞行。
同时载机平台因为定位的不同,需要更高的飞行速度,它所装备的引擎也具备着比陆行舰的引擎更大的推力,可以用更高的速度飞行。
而且载机平台因为自身定位的关系,设计出来是要长时间停留在天上的,这一点陆行舰虽然同样也能做到,但显然它并不是为此而设计,在自持能力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一次小型载机平台的试飞也是如此,这架载机平台将会在天上停留至少一周的时间,以测试载机平台长时间滞空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正常运作,以及是否会出现问题。
对于小型载机平台的设计和制造,陈新全程没有插手,他只是批准了这个项目,协调了一下资源调配而已。
可以说这架小型载机平台,除了核反应堆、反重力发生器和护盾装置是他提供的科技之外,其他部分都是人类现有科技的成果。
因此对于这架小型载机平台的测试情况,陈新倒是比其他人更加关注一些。
别人还以为这是因为他是总负责人,对这个项目格外的关心,是认真负责的表现。
然而事实上是陈新很好奇以人类现有的科技,在没有他帮忙开挂的情况下,到底能够搞出怎样的成果来。
虽然灾难之前网上经常有人说,制约人类科技发展的东西只有能源和材料学,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人类科技就将迎来再一次的大爆发。
但科技也不是那么好爆发的,所谓的科技爆发其实只是以前受限于材料和能源限制而无法实现的一些设想。
这些设想是基于现有技术理论所提出的具有实现可能的一些设计,只是现有的能源模式和材料性能不能满足设计需要。
当有了能够满足需求的能源和材料之后,这些设想便能够予以实现,自然看上去就像是科技突然井喷式的爆发了一样,然而这只是将原本不能实现的设计实现了而已,至于科技本身并没有新的东西产生。
当然,在有了这些被实现的设想之后,基于这些设想,确实是会有新的科技被研发出来,只是是否能够达到人们所期待的井喷就只能真的喷出来了才知道了。
而眼下,这架载机平台便可以视作原本无法实现的设想,在有了合适的能源之后被实现了。
因此这架载机平台的表现如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视作人类科技的一次综合体现,也可以引申为人类再有了比原本更可靠的核技术之后,是否真的能够带来科技井喷的一次检验。
尽管炎国在获得了陈新提供的核电池和核聚变技术之后,确实科技方面迎来了蓬勃发展,但距离井喷这个说法还有一定的差距。
而这一次多国联合参与的南天门计划,将各国科技进行整合,有了这样的科技基础,再加上可靠的能源技术以及已经被陈新开挂点出来的一些黑科技作为引领,人类其实已经具备了科技井喷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人类都无法造出可靠的载机平台这种并不能算是太高科技的东西,那科技井喷对于人类来说,就确实为时尚早了。
好在到目前为止,载机平台的测试都进行的很顺利,整架载机平台顺利升入高空,进入了预定的巡航高度,并且平稳飞行着。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它将持续不间断的飞行,期间会进行各项测试,包括无人机发射与回收、高空物资补给等项目,而载机平台上搭载的七名机组成员也会一直待在上面,测试载机平台的生活维持能力。
毕竟按照设计,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将会长时间的在高空飞行,自持能力按照设计标准需要达到三个月,并且要满足至少一千人的生存需要。
这对其内部的生存循环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其难度不亚于给空间站设计生存循环系统。
人少的话,压力相对较小,设计起来比较简单,如果小型载机平台能够顺利运作,那么大型平台也就可以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了。
所以一架载机平台虽小,但它所承载的东西却很多。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以被视为南天门计划在进行了这么长时间之后,所拿出来的阶段性成果。
也是陈新和整个南天门计划所有参与者在这段时间内工作成果的检验,因此陈新其实也背负着相当大的压力和责任。
让他甚至想要调一艘陆行舰载着他这几天全程跟在载机平台后面,全程参与这次测试了。
不过最终他还是没有这么做,毕竟整个南天门计划需要他参与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他没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可以用在这次测试上,高层也不可能批准他一整个星期都待在天上。
所以陈新不得不留在基地里,只能通过远程监测手段和与载机平台之间的通讯来获取这次测试的信息。
好在其他科研人员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载机平台的初步测试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飞行也很平稳,各项设备运转正常。
至于之后会不会出现问题,就要看之后这一周时间内,载机平台的运行是不是良好了。
在这之前,人类并没有制造过这种可以长时间在高空飞行的飞行器,上一次人类制造的可以长时间待在天上的飞行器还是飞艇。
所以对于这架载机平台是否能够长时间的平稳运行,谁也没有足够的把握,在测试结果出来之前,所有人都只能满怀期待的等待着。
陈新并没有留下来等,他在载机平台进入巡航高度平稳飞行之后就离开了监控室。
只是在他回自己办公室的时候,一名研究员拦住了他。
第857章 越级上报
“先生,我和我的团队提出了一个方案,想请您看一下。”拦住陈新的研究员将一份设计方案递到了陈新面前,脸上怀有极大的期待,神情却显得颇为忐忑。
陈新皱着眉头看了一眼这名研究员,又看了看他手中的设计方案,迟疑了一下才接过。
接过方案,陈新并没有马上翻看,而是对着他问道:“你是谁?这又是什么方案?为什么直接拿给我看,而不是向你的上层部门提交呢?”
拦住陈新的这名研究员胸前挂着的身份卡上显示他是一名三级研究员,按照基地里的研究员等级划分,他显然不能直接将自己的想法直接递到陈新这里。
毕竟整个研究基地那么多的人,人人有新想法都往陈新这里递,那他也没法做别的事情了。
所以参与南天门计划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被分成了五个等级,每一个等级的人都有不同的权限,五级最低,一级最高。
而三级属于中间层,可以带领一个由四级和五级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负责完成一级或者二级人员分配下来的研究任务。
当然他们也可以搞一点自己的课题,不过这必须在完成了工作的前提下,而且这些课题必须要与其所在部门所研究的大课题相关联。
简而言之,就是你可以自己搞点创造发明,但你搞得创造发明必须和你所在部门的项目有关,且你搞创造发明必须先干完本职工作。
所以按照规定来说,一个三级人员显然是没有权限直接找上陈新的,更不用说他还拿来了一份什么设计方案。
正确的流程应该是他向他的上司提交这份设计方案,他的上司觉得具有可行性或者有不错的创意和想法,再向上报。
二级人员是有直接将报告提交给陈新的权限的,不过这些报告仍旧会被曦瑶审核,如果不是太重要的报告就会由曦瑶再评估之后直接给出回复,并不会到达陈新这里。
至于一级人员,他们的报告同样会被曦瑶审核,只是他们的报告曦瑶会提醒陈新复核一遍,确保他能够看到。
因为一级人员基本上都是各个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他们提交的报告关系到整个计划的项目研发进度,陈新必须阅览以保证自己对整个南天门计划的掌握。
而三级和三级以下的人员,虽然没资格直接向陈新打报告,但他们可以将报告提交给曦瑶,向她申请将报告转交给陈新。
上一篇: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
下一篇:这世界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