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 第62节
有了完成任务的信心后,宁晨继续查看起下一个任务的奖励。
但宁晨并没有马上就进行模拟,在这之前,宁晨还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经过详细的分析和思考,宁晨觉得接下来的工作,还是要集中在Kahler几何的研究上面。
宁晨知道,虽然现在的自己在同年龄段的学生中,已经是佼佼者一般的存在。
但这种黑暗并不会让宁晨感觉到压抑,反而有一种置身于宇宙的深邃感觉。
“原来如此,这就有点儿像《我的世界》一样,可以在这个模拟空间中创造各种各样的物质。模拟起来,要比软件建模更加的方便,也会更加的逼真。”
随之而来的,便是任务完成的提示消息。
从大脑仿真模拟状态之中跳了出来,宁晨感觉到了一种严重的脑力疲惫感。
【任务奖励:精力恢复*10】
确定了模拟的核心,宁晨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感觉到自己的精力足够的充沛,宁晨终于准备开始进行自己第一次的大脑仿真模拟了。
就这样,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速的流逝着,而宁晨的数学学科经验,也在悄然间快速的积累了起来。
之后的几天里,宁晨减少了在材料实验室中的时间,将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模拟前的准备上。
【已为宿主进入大脑仿真模拟状态】
只是宁晨并不知道,这些审稿人到底给出了怎样的意见,最后期刊编辑又会如何进行决定。
在完成了上一个系统任务之后,宁晨得到了5次大脑仿真模拟的奖励。
几乎就是瞬间,宁晨只感觉到,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变成了一片黑暗。
【检测到宿主已完成任务:在不依靠系统提供资料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一项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到任意SCI一区期刊上】
不过通过这一次的模拟,宁晨对于继续攻克秋成同猜想,已经有了一定的信心。
宁晨决定,还是把第一次模拟的机会用在解
决秋成同猜想的相关问题上面。
看到任务进度的更新,宁晨知道,这篇有关秋成同猜想的论文,已经到了投递最关键的阶段。
好在宁晨有足够的数学建模知识的基础,经过一番尝试之后,宁晨终于开始进入到了状态。
只要进行正常的休息,这种疲惫感便可以渐渐的恢复,不需要再像使用兴奋模式之后,经历漫长的深度睡眠才能恢复。
【精力恢复有48小时的冷却时间,效果主要作用于大脑,不会对体力有明显的恢复效果】
宁晨知道这5次的大脑仿真模拟非常的宝贵,便计划起了如何对这些模拟使用次数进行分配。
但这样的效果,已经让宁晨想到很多种使用方式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孩子买了游乐场的通票,不玩个一整天是绝对不甘心出来的。
“能够短时间内恢复精力的神奇效果……听起来有些像《龙珠》里面的仙豆啊。”
但距离拿到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这种世界顶尖级别的奖项,宁晨还有非常非常巨大的差距。
“哎,要是我的精力再足一些,就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模拟了。”
好在,这些世界级的学术奖项,并不只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这些而已。
仅仅是两天过去,任务进度的状态,就变成了“编辑决定接收稿件”。
“居然想让我拿到一个世界级的学术奖项……系统也太瞧得起我了吧?”
【使用精力恢复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宿主精力,并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看到系统背包中的剩余模拟次数从5次变为4次,宁晨感觉到有些肉疼。
思考完了这些问题,宁晨将注意力放在了系统背包之中。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证明环对称Kahler流形上的稳定性猜想了。嗯?我的数学学科经验,好像突然间增加了很多?”
在这之前,即便宁晨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去研究数学,一天最多也只能积累十几点的学科经验而已。
但这一次,只是几个小时的模拟,宁晨的数学学科经验就足足增加了50多点。
第96章 这比发Nature还要难
“原来,大脑仿真模拟功能还有快速积累学科经验的妙用啊!”
思考着其中的内在逻辑,宁晨觉得这也不能算是大脑仿真模拟功能的隐藏效果。
只能说,在模拟的过程中,宁晨最大化的使用了自己的大脑,高效的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待大脑的状态稍微恢复一些后,宁晨顾不上继续休息,马上记录起了刚刚在模拟空间中的各种模拟现象和结论。
这些都是之后继续解决秋成同猜想的关键理论依据,宁晨可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刚刚在模拟空间中,模拟出来的关键信息非常的多,好在宁晨现在的记忆力也足够的强,最终还是比较顺利的回忆出了之前模拟的各种细节。
完成了这些工作,宁晨总算可以稍稍放松一下。
和小智闲扯了一会儿,宁晨习惯性的看了一眼邮箱。
因为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是通过邮箱进行联系的,宁晨逐渐让自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华国每年在数学四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比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数量还要少出很多。
宁晨打开邮件,在邮件中说明了自己这篇论文被《米国数学会杂志》接收的事情,并向秋成同表示着自己的感谢之情。
杨连华并没有因为这篇论文没有挂上盛州大学的单位而遗憾,而是翻开了期刊,找到了宁晨为第一作者的那篇论文。
这次秋成同的回复依然很迅速,说等之后安排公开课时间的时候,再和宁晨进行联系。
“就是最新的一期期刊,是以宁晨个人名义发表的论文。我估计着,这应该是之前宁晨去水木大学参加科研训练营时,所做出的研究成果,所以才没有以学校的单位投递。”
即使是杨连华本人,也从未在四大顶刊上发表过哪怕一篇论文。
而在宁晨完成了论文的撰写之后,秋成同更是放弃了通讯作者的身份,还主动给期刊写了一封推荐信,让宁晨的这篇论文能够引起期刊编辑的重视。
这说明在秋成同的眼中,宁晨已经是和其他数学专家一个级别的研究者了。
兴奋之中,杨连华想要赶紧给宁晨打个电话,祝贺宁晨论文成功登刊的事情。
想了想,宁晨觉得要先将这个消息分享给秋成同。
正是这些原因,宁晨必须让秋成同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
经过一番初步的阅读,杨连华大概知晓了这篇论文中的主要研究内容。
除此之外,秋成同还希望宁晨能够在盛州大学上一节公开课,讲一讲有关这篇论文中的一些内容。
不过客观的说,能够在《米国数学会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论文的作者足以被称为数学专家了。
“奇怪……正常秋教授应该是每天抽时间统一处理
邮件信息,不应该这么快就回复的啊。”
在回复的邮件中,宁晨再次对秋成同表示感谢,并表示之后愿意再次前往水木大学,和大家一起交流数学上的问题。
宁晨没想到的是,自己发送邮件后不久,就收到了秋成同的回复邮件。
正如杨连华所预料的,此时的宁晨,正在自己的房子的书房里,进行着有关秋成同猜想第二阶段的研究。
经过多日的研究后,宁晨在这个课题上已经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的进展。
“原来如此,这是有关秋成同猜想的研究啊!虽然只进行了一部分,不过学术价值依然很高,怪不得能够登刊在《米国数学会杂志》上。”
得知了这个消息,何晟马上找到了杨连华,向杨连华报告了这个消息。
除了通过模拟得到的一些关键信息之外,不断学习后的小智也给宁晨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而在邮件后面,秋成同也是邀请宁晨有时间再来水木大学,和自己当面交流一番。
想到这,宁晨隐约间觉得,秋成同恐怕是把自己的邮箱地址,设置了特别关注的提醒了。
这一天,《米国数学会杂志》正式发布了新一期的期刊,而宁晨的《一种一类四阶完全非线性椭圆方程的转换方法》这篇论文,也随着正式登刊。
让宁晨感到欣喜的是,《米国数学会杂志》给自己发送了邮件,确认了自己的稿件被接收的事情。
“《米国数学会杂志》?什么时候的事情?”
不过杨连华想了想,还是没有将电话拨打过去。
杨连华知道,宁晨现在每天的时间一定很忙,自己并不好因为这些小事,而贸然的打扰到宁晨。
“呼……今天就先到这里好了。”
临睡前,宁晨习惯性的打开邮箱,看见邮箱里面躺着两封未读邮件。
而且这个横向课题也是徐洲签下来的,宁晨还是要把研究工作的重心更倾向于秋成同猜想这边。
毕竟科研是漫长的过程,不能竭泽而渔,而是要持久的保持良好的状态。
之后的日子里,宁晨继续着自己忙碌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宁晨需要兼顾秋成同猜想的研究,以及有关硅基负极锂电池实验的研究工作,这让宁晨每天都要花费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在上面,剩余的时间也只够吃饭和睡觉的。
打开邮件,宁晨查看起邮件中的详细信息。
……
在这个阶段,宁晨需要解决的核心工作,是证明环对称Kahler流形上稳定性猜想。
好在硅基负极锂电池实验那边有徐洲在,宁晨不必再像上次那样,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了。
宁晨想了想,还是决定接受秋成同的邀请。
杨连华也是非常的惊讶,因为《米国数学会杂志》可是国际数学界四大顶刊之一。
在训练营的期间,秋成同也尽自己的所能,为宁晨解答各种数学上的问
题,在宁晨身上花费的时间,比训练营任何其他的学生都要多出许多。
但毕竟《米国数学会杂志》在数学领域的影响力非常之高,不久之后,这个消息还是传到了盛州大学数学学院的老师们耳中。
在秋成同的公开课上,宁晨产生了研究这个课题的想法,而在这之后,虽然其他的教授都建议宁晨更改自己的课题,可秋成同却是力排众议,非常支持宁晨将这个课题做下去。
时间已经临近晚上十二点,宁晨也感觉到大脑的状态开始下降,便果断的决定结束一天的研究工作。
要知道,现在宁晨的身份也只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而已,连本科的学位都还没有拿到。
一开始,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学校的注意,因为这篇论文并不是通过盛州大学的单位进行投递的,而是以宁晨个人的方式进行投递的。
这一次,编辑并没有给出任何的修改意见,这也证明宁晨的这篇论文,真的很让期刊编辑和审稿人感到非常的满意。
上一篇:恐怖末世,开局我有11万万亿冥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