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从行星总督开始

从行星总督开始 第372节

  这也是顾航对联盟政府的要求。

  职级已经升到了A4级的、作为联盟总理的奥赛娜女士,愁得薅头发。

  本以为,当联盟的情形越来越好之后,自己也能够喘口气,稍微多一点休息的时间。然而,总督大人下达的未来两年计划指标,一下让她继续开始犯愁。

  不是做不到,总督大人可不是在瞎提指标。但就是卡在要很努力的前提下,才让她不得不继续奋斗。

  她得抓着自己的总理办公室的一应人等,拉起各星球政府、拉起联盟各部委高官,可劲儿的奋斗。

  ……

  看完了税收相关的文件和报告,签了一些字之后,顾航又关注起了军队建设。

  实际上,他这次去科罗嘉,就是为了这件事。

  联盟财政结余的一个大头,就是分到了军事建设上。

  联盟陆军目前不会有特别大的动作,或者说,大动作是四年前开始就一直在做的,只是最近算是开花结果了。

  最早的时候,联盟军队的构成部分还很单纯。后来,当科罗嘉、法彻斯、飞翼星逐渐落入到顾航手里之后,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科罗嘉的行星防御部队,在当时就被改成了救世军和防卫军两部分;法彻斯和飞翼星也都有自己的行星防御军;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联盟陆军序列,还有怒熊军团和龙鹰3军团两个作战部队序列。

  过于复杂的军事部队结构,肯定是不利于指挥的。

  怒熊军团和龙鹰3军团不好动,这两支部队是星界军序列,理论上跟联盟、跟星区政府关系不大。后勤是归帝国军务部管的,指挥作战和军官任免是星界军司令部管的。

  不过,就像是当初法彻斯家族对龙鹰3军团有很强的影响力一样,现在,这支两千万人的星界军部队,是由顾航的联盟在实际供养。虽然,这部分花费其实是军务部买单,但是从士兵到军官,都是天马星区人,过去都是联盟治下的民众,那联盟在其中的影响就是绝对脱离不开的。

  更别说怒熊军团,干脆就是从指挥系统到士兵全都是联盟陆军就地转变的。

  以前的时候,顾航还在想,要怎么想办法把龙鹰3军团给消化成自己的。现在,他发现压根儿不用做什么。当他成为天马星区的统治者,实质上、名义上他都是老大的时候,驻地就在天马星区的龙鹰3军团,就是他的东西。

  尤其是顾航还采取了一些策略。

  星界军正常而言是没啥复员的说法的,他们兵员多数来自于人税,都被征成人税了,哪儿还有放回去的道理?

  更何况,服役年限越久,成老兵了,那肯定比新兵猛得多。

  但前提是别老得都提不动枪了。

  人是会衰老的,三四十岁时,年富力强,可到了五十岁往后,正常人类的身体机能开始大幅度下滑,身体条件跟不上经验累积了,到了六十七十,还让人带着大量负重开山涉水,实在强人所难。到那个地步,除非升上军官了,否则还在一线作战的话实在不合适。

  在前线不停打仗的星界军,都可能有幸存数十年的老兵,更别说有些在后方执行驻守任务的了。

  一般而言,星界军对一直在前线作战、长期幸存的、战功卓越的老兵,还是挺好的,能一直活着的老兵,要不升去当军官了,不合适当军官的,到该退役的年龄也会就地给安置。发一大笔钱、在当地星球或者后方星球安置个有闲有钱的职位是常规操作。

  后方留守的就差一点。

  不过,顾航并不打算这么搞。

  实际上,星界军也有正常的退役流程。就是兵员到一定年纪——并不是非得老了——就可以安排,但是老兵要是在三十岁、三十五岁就退役了,军队的战斗力下降、新兵员的补充怎么办?前者基本没法弥补,后者也得花费帝国更多的费用,调集人税来补。很亏,军务部和具体的星界军部队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也就让正常的退役流程形同虚设了。

  在跟龙鹰军团多番商讨之下,让汉斯将军认可了进行大面积的老兵退役流程,但也提出了一些条件:

  龙鹰3军团内,30岁、尤其35岁以上的老兵,会分批次的、大面积的退出部队,安置工作由联盟解决;

  缺失的兵员,由联盟负责补充,要求达到星界军标准水平;

  这些条件,顾航全都给答应了下来。

  30/35岁以上老兵是退役了,又不是死了,留在本地转业之后,有得是地方能安置。警察部门、反腐、特务这些部门都会要;再有消化不了的,很多产业、工业地区都会需要人手。

  甚至,就地调到一些行星防御军的队伍里,等于把星界军的老兵变成自己防御军的骨干,怎么也不亏。

  而这个年纪的星界军,尤其是还是龙鹰3军团这种大部分时间都在留守的部队退下来的人,谈不上特别的功勋卓著,年纪又不大,不需要像是对退役英雄一样,非得安排个特别舒服有钱的职位。

  至于顾航的收益,则在于他这样做可以完成对龙鹰军团的‘换血’。

  补充的兵员要求达到星界军水平,这些人哪儿来?顾航就从完成了兵牌训练的联盟军队里面调出来。

  龙鹰3军团在科罗嘉作战、驻扎都已经有超过八年的时间了,部队里原先的老兵,哪怕以前很年轻,度过了这八年,超过30/35岁很正常。

  换血换到一定程度,龙鹰3军团就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当然了,其本质还是星界军。包括怒熊军团也是一样,军务部、星界军总司令部是有权力调走这两支部队,去担纲其他任务的。

  可是,要调走没那么容易,现在又不是以前了,顾航的声音很难被忽略掉。

  更何况,真有星区周边的战事,调去打就调去打了,未尝不是好事。

  联盟到现在,正常手段下已经扩张到了极限了。没有星区首脑的加成,没有什么意外事件的发生,顾航很难染指星区之外的区域。

  也正因如此,顾航也确实有一个借助星界军在外征战而继续扩张联盟的想法。只不过,这个想法目前还不成熟,还有挺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并且,联盟现在的主要工作,还是在内部消化上,得把目前掌握的所有底盘都给弄成核心领土,暂时也没精力往外搞。

  但至少,顾航也是得留着这个手段,啥时候有机会了,星界军往外一出动,联盟就能跟在后面找机会。

  并且就算是当前这几年的和平时期,联盟养星界军也是不亏的。

  能抵税呢。

  龙鹰3军团维持着两千万人的规模,怒熊军团则在这几年扩到了一千万的样子。装备水平上,维持了高水准。这三千万部队,加起来光维持费,一年就得上亿税币。

  也就是一年能给联盟抵一亿的帝国税。

  而除却这三千万星界军之外,联盟取消了科罗嘉的救世军编制,取消了整个联盟范畴内的行星防御部队编制,以联盟陆军体系,全面替代了行星防御军。

  联盟陆军的总规模,目前是在四亿人左右,其中三亿驻扎在科罗嘉。

  顾航不可能用兵牌系统把这四亿人,全都给训练成合格的士兵,也没有那个必要。

  实际上,这里面由系统完成训练的,仅有一亿人;剩余三亿,都是在正常的训练手段下进行的。

  但有25%的骨干带着,又有星界军标准的后勤给养,在四年的训练下,他们达到标准星界军的战斗力,没有太大问题。目前,联盟陆军内,达到标准星界军水平的士兵比例,可以达到85%,这已经比很多常规星界军部队要更好了。

  更别说,顾航还在其中建立了很多个精锐师团。

  这些精锐师团,在内部被叫做‘骷髅师’,往往有着更强劲的装备,比如步枪全面换装激光枪或者高斯步枪;配备更多的重爆弹机枪和各类炸弹;配备等离子武器和热熔武器;装甲部队的装甲载具密度更高,配备狮王坦克;侦查部队甚至都奢侈的能配上哨兵机甲。

  甚至,更高一级的、有会给到特殊番号的更精锐的师团,甚至有大比例的外骨骼装甲,配发到士兵的手里;一些尖刀连,甚至装配大量的‘侍神’反馈式动力甲。

  别说那些精英的特殊番号部队了,就算是骷髅师,都会让龙鹰军团的汉斯将军看了觉得心里发酸。

  他妈的,行星防御部队的装备都比老子正牌星界军猛!

  这哪儿说理去?

第404章 ,铁齿战争

  四亿联盟陆军,总的建设费用超过了两百亿,并且每年得吃掉联盟差不多21亿左右的军费作为维持。

  这是比维持三千万星界军要大得多的花销,哪怕不提总量算人均也是一样。

  这也就意味着,联盟陆军虽然在帝国的序列之中,仍旧只能算是行星防御军,但实际上的战斗力,恐怕是要比龙鹰军团这种标准的星界军,强很多的。

  正常搞,联盟是建设不起来这么一支陆军的。除了人员训练之外,军事装备的生产与维护,价格也过高了。

  但实际上,联盟账面上并没有花这么多钱。

  大部分的产品,尤其是贵的东西,在供给联盟陆军的时候,实际上是被调低了起码一半以上的报价的。

  这是为了让联盟的军费看上去正常一些。否则,真按照200亿建军、20亿每年的维护费用,外界就该怀疑,联盟凭什么支撑得起这样的耗费了。

  实际上,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联盟确实不可能花得起这个钱。账面价格可以随便做得低一些,但实际上的生产却是做不了假,毕竟部队是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装备和弹药补给。

  可联盟在这方面,就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黑箱直接产出的一些装备,约等于不要钱,就个材料费。生产枪械、装甲车辆这些相对便宜的玩意儿的时候,优势还不算明显;但在生产狮王坦克这种,一台就要三十来万的重型坦克的时候,黑箱搞出来一台就等于白捡一台,不要钱的。

  黑箱直接生产还是小头,最主要的是,通过黑箱直接拉出来的生产线,效率高,生产线本身也等于不要钱。

  当一样装备不用考虑研发费用、生产线费用,只考虑制造本身所需要的人力和材料成本的时候,那这个成本就会变得非常容易接受。

  并且,生产的规模越大,生产成本也会随之降低。联盟肯定是可劲儿的造,自己用不完的陆军装备,就当帝国税交了。一年一百多亿的帝国税税额,根本不怕吃不下产能。

  实际怎么样先不谈,账面上,联盟在陆军建军上只花了七十亿,还分摊到了过去六年;维持费只要六亿一年,并且还是逐年增长上来的。

  不过,军费的另一个大头,海军的建造,就没有那么好搞了。

  黑箱拉不出来的成品,只有制造蓝图,只能一个个出关键部件,去建造生产线。

  尽管这也已经是极好的了,并且也极大的降低了制造的成本。但是,由于军舰这东西,船少、单价高,不太好做账。

  而且也没太多做账的必要,中间的差额不算特别大。

  联盟在过去四年,投入了大约七十亿税币在海军建设上。

  现在的联盟海军,拥有了三艘狂鲨级驱逐舰,五艘护卫舰,其中三艘‘银盔’,两艘‘银剑’。

  这就是联盟海军的主力了,外加21艘‘黑鱼级’巡逻舰,这种小船就不多说了,只能敲敲边鼓。

  天马舰队的杜世亮看过联盟海军的亮相,他当时的表情有些微妙。

  一方面,就当前联盟海军的战斗力,跟天马舰队,哪怕只是留守的残部,那也是没得比的。联盟海军整个加起来,跟一艘音乐家级巡洋舰的造价差不多。

  但另一方面,联盟海军也是一支不能忽略的星海力量了,他们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打造了这一切。相比之下,属于是帝国税给拨款的天马舰队,从开始建立到如今的这个强度,花了多少年?

  三百年了!

  天马舰队就是在这三百年间,从零创立,攒船、打仗、爆船、继续攒船……这么一路来的。

  联盟海军又不是帝国海军,他们名义上挂着的是联盟星区内部的护航队的名号,军务部也好,帝国海军司令部也罢,都管不着他们。

  不需要无条件的听从帝国调令,去往危险的战场拼命,只是在星区内部护航,爆船的概率极低。

  就这么攒家底,再随着联盟的产能,尤其是怒枭星造船厂的产能更进一步的增长,岂不是攒个二三十年,就能攒出来三分之一支天马舰队了?

  从这个角度想,那属实有些恐怖了。

  但实际上,顾航的想法可能比杜世亮想象中的还要更进一步。

  二三十年,才攒出来三分之一个天马舰队,那也太少了。

  真给他这么长的时间,联盟的生产力增长估计能到一个很夸张的地步。星舰下饺子的速度会变得更快,而常规的生产力提升还能够解放飞翼星要用星舰交帝国税的限制,直接可以将那些星舰留下来,填充到联盟海军之中。

  联盟组建海军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快。

  别说三分之一个天马舰队了,整个联盟如果安稳发展的话,他又有把握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就攒出来一支不逊色于全体天马舰队的海军力量来。

  ……

  顾航乘坐的战舰,抵达了科罗嘉。

  他在视察了联盟陆军最近的改编效果,并且有一支精锐军团在的他的面前进行了一场阅兵式。

  接着,又顺道在几个巢都间巡回接见了一些官员,在总督府又呆了几天,他就算是完成了这次科罗嘉的行程。

首节 上一节 372/4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末世超度丧尸

下一篇:我在荒岛肝属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