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369节

  除了激情开麦之后都震惊于他的无耻。

  因为这之间存在着一个信息差,总统和这届白宫很清楚,他们什么都没干,压根就没派人去华国偷技术,而外界是不知道的,华国人就更不清楚了。

  别说华国人分不清哪些是驴党金主哪些是象党金主,哪怕阿美利肯自己人都分不清楚。

  比如说科氏工业,在简中互联网上关于科氏工业,这家年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非上市公司之一,寥寥无几的信息都集中在他们是象党老牌支持者这件事上。

  如果消息只是局限在这个地步,外界会天然认为科氏工业以及背后的科氏兄弟和白宫关系很好,是24年那次大选的赢家。

  但实际上科氏工业是共和党的老牌支持者不假,但他们支持的是建制派,而不是现在的总统,甚至在24年大选前,科氏工业喊出的口号是要全力支持象党内部其他参加初选的候选人,竭尽全力阻止现在的总统重回白宫。

  除了常年混迹于华盛顿的利益集团们,外界很难看清楚华盛顿的真相,谁到底和谁关系好,政商旋转门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老中们下意识认为是白宫主导了这一切,总统潜藏在推特下得意的意味过于浓烈,很难让人相信他和这件事无关。

  也有稍微理性的回复,但观点是一致的:

  “上面的回答都太乐观了,但无论如何华国人都只是常规的太空行为,不会演变成战争行为的,我只想说一个理由,那就是华国人是当前世界局势下的最大受益者,没有最大受益者会主动打破对自己有利的局面的。

  现在的形势下华国人依然能够赚全世界的钱,而且越赚越多,核弹发射意味着全球经济哪怕再痛苦也会重组,华国人如果真的这么干了,他们也发展不到今天这个地步。”

  外网一片欢腾,反而是五角大楼紧张程度拉满了,所有能够用到的观测设备都在全力运转,试图观测这次华国的核弹发射。

  一个是观测他们所谓新型技术到底是什么地方新,末端变轨到底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从数据层面判断拦截概率和如果发射轰往华盛顿,华盛顿能有多少反应时间。

  如果是以20马赫的速度出大气层再入大气层,走最快的弹道,从华国打到华盛顿连二十分钟都不要。

  “埃隆,你在听吗?”马斯克在专机上的时候就接到了来自白宫高级官僚的电话。

  “你说。”

  对方简单说了一下华国人这次要做的事情。

  “不可能,核弹确实能够做到改变小行星轨道,它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肯定是要比卫星撞击大得多,但这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核弹压根做不到精确变轨。

  小行星撞击也做不到精准变轨,但它能够大致计算一个范围,但核弹撞击那就完全无法预测。

  不对,他们只需要一个大致的方位,确定小行星最终落点是月球,他们不需要多高的精度,那这是能做到的。

  靠着连续发射核弹,第一次变轨没有达到目的,那就进行第二次变轨,第二次不行再发射第三颗,不断发射下,总能让小行星进入飞往月球的轨道。”

  马斯克意识到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当然也有很高的要求,首先就是你得有核弹,其次你得有足够的技术保证核弹能够被送往预定位置发生碰撞,最后你得能够高频发射。

  “没错,埃隆,刚才NASA的专家和你的判断一模一样,这个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从理论上来说,他们甚至能够精确到,让小行星在月球亮面着陆。

  当然理论上可行不代表华国人想成功就很容易。

  但对我们来说,我们要全力阻止华国人走这一技术路线。

  这一技术路线对我们来说太被动了,你明白吗?”

  马斯克马上反应过来:“你是说华国人能够靠着这个压缩战术核武器的成本,并且不断迭代技术?对我们造成巨大威胁?”

  很简单的逻辑,核弹自从被研发出来,一共就只爆过两颗,还都是在同一个城市引爆的。

  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被投入到实战中去了。

  核弹的制造和维护都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是没有办法产出任何经济效益的,像阿美利肯每年光是保存和维护核弹就要花一千亿美元左右。

  这些固定成本,技术又很难迭代,你没办法靠着测试就能迭代技术和生产工艺。

  原本大家在这件事上都差不多,差别就在于你经济情况好你就多保存一些,经济情况不好就少保存一些。

  如果华国人开始常态化发射核弹改变小行星轨道,意味着华国人的核武器将不再是军用那么简单,它将产生经济效益,哪怕经济效益很低,你嵌套在整个太空采矿工艺里,只是其中一步。

  还需要去月球把小行星给挖出来,带回地球,一来一回成本高到爆炸,但它终究能利用起来,它终究不是死的。

  发射的够多,我每年产多少就射多少,维护成本直接没了。

  原本我要1000亿rmb才能实现和阿美利肯1000亿美元相同的效果,现在我只需要100亿rmb就能实现和你一样的效果,而且我因为不断在生产和消耗,我的工艺在不断进化,我的技术还有拓展的空间。

  整个核武的想象力就被打开了。

  对阿美利肯来说,身上的阿喀琉斯之踵又多了一处。

  “没错,我们要打消华国人的念头,如果他们真的能常态化把核武利用起来,那我们将不得不跟上,这对谁都没有好处。”对方说道。

  他很急,尤其在五角大楼方面和他沟通之后,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外界民众的庆祝,不会影响到阿美利肯真正大脑们的危机感,他们能意识到这件事麻烦大了,大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地球只有华国会常态化不断新造核武,并且把它发射出去,还能产生经济效益。

  整个事情看上去只有华国人能做到。

  而且更无奈的是,哪怕阿美利肯跟上,他们也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以阿美利肯现在孱弱的工业实力,他们要多久能搞出和华国差不多的东西来?

  每年会飞到地球周边来的近地小行星数量也是有限的,华国人都给你打了,你前面几次测试,你怎么能让华国人不同步发射?

第412章 你们遵守了吗?

  “很高兴能来光甲航天和师弟一起见证着历史性的一刻!”

  “今天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不眠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收到了师弟的邀请,来参观他们小行星采矿系列工程的第一步,这也是师弟提出这样宏伟愿景后,真正意义上迈出的第一步,我相信它对我们整个人类历史都有着非凡意义。

  能够受邀来到现场观礼,我此刻的心情还是非常激动,本来我是打算开我们最新一代的小米ultra来他们现场,但我们高管都劝我别这么做,他们说雷总,小米ultra的速度太快,怕我心情激动控制不住车速,最后还是开的max版的小米。”

  雷君在光甲航天一楼的露天停车场里又是发微博又是发抖音,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陈元光邀请来参加的。

  当然顺带打个广告再正常不过了。

  这次确实算是历史性一刻,光甲航天的大楼有大量来自燕京的大佬和申海本地的大佬汇聚一堂,像雷君这种就属于商业上的合作伙伴。

  马斯克也属于这一类。

  除了马斯克,像大众、博世、淡马锡的高管都被邀请来了。

  当然这些外企是来看华国秀肌肉的,让你们看看华国的核弹到底有没有威慑力。

  因此和上次不同,这次陈元光没有办法给观众们直播,而是由光甲航天的工程师负责。

  雷君的微博发出去之后,网友们的评论很热烈:

  “雷总,现在网上有人说我们的常温超导技术没被偷,能帮忙问问光神吗?”这是点赞数最高的评论,远远高于其他评论。

  陈元光在跟员工们解释之后,就有很多员工把这件事透露出去了,有说的直白的,也有说的隐晦的。

  加之外网也是各种消息满天飞,因此现在华国互联网上关于常温超导技术到底有没有发生泄密吵的不可开交。

  作为明面上和陈元光交好,有可能知道这件事内幕的大佬,雷君又出现在了光甲航天总部大楼,显然成为网友们集火的焦点。

  “雷总麻烦帮忙要个光神的签名给我,要到了我就买一辆小米最新款的ultra!”

  “雷总能不能帮忙要几个小行星上金属打造的纪念品用来抽奖?”

  “雷总,天宫空间站五百万的门票还是太贵,麻烦帮我们打到五十万!”

  其他评论就各种各样的都有,甚至还有“雷总能不能劝光神离婚?”这种离谱评论的。

  雷君比预定开始时间要早一个多小时,因此他到了之后有很长能和陈元光单独聊的时间。

  雷君一见到陈元光就开始吐槽:“师弟,你们的定价太狠了,比小米还要小米。”

  陈元光一听就知道雷君说的什么,摆明了是在说天宫的定价太低。

  “师兄,你也是商人,你很清楚这个定价我们也有的赚。”陈元光说。

  雷君苦笑:“我当然知道你们有的赚,先不谈天宫已经运行五年多了,这是能算设备折旧的。

  它成本价100亿美元,预计寿命10年,现在用了5年,剩余价值也就剩下50亿美元。

  再加上现在的发射成本要比过去低得多,空间站本身的成本也能大幅度降低,五百万的定价对光甲航天来说当然能有利润空间。

  但这等于锁死了所有其他想要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他们想进入这个市场,那可就半点盈利空间都没有。”

  陈元光这下听懂了:“怎么,师兄,你们也想在太空旅游上分一杯羹?”

  “本来我们内部有讨论过,要不要做太空旅游项目。

  结果看到了你们的价格之后所有高管都沉默了,大家觉得光甲航天的定价比我们还狠,比我们还要不给友商活路。”雷君感慨。

  “不是,小米汽车不就是你最后一次创业?怎么又想着要做太空旅游,这难度比小米汽车还要大一些。”陈元光好奇道。

  雷君离六十岁也没两年了,太空旅游哪怕商业航天上下游供应链再成熟,对小米来说整合出一个能够正常使用的空间站起码是五年。

  “我们想着商业航天是未来,所以一直在探讨是否需要扩张这方面的生意。

  小米的slogan是让每个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商业航天衍生出来的旅游业也属于这个范畴,所以我们高管就提出来我们是不是也能搞太空旅游项目。

  内部论证了一下,光甲航天这些年帮整个产业培养了大量人才,整个供应链也趋于成熟,虽说除了华国航天和光甲航天外,没有第二家企业攒出了空间站,但我们在充分调研之后觉得我们能做到。

  所以就大家就有想法,看是不是要进军太空旅游项目。

  这个项目在内部由整个小米集团的副总带队亲自在论证。

  我们对它的期望就是不说赚钱,只要不亏钱就行。”

  很明显,作为手握海量现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杀出一条血路的小米,他们想要做太空旅游,一来是给企业寻找新的想象空间,毕竟商业航天动辄万亿的前景。

  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商业航天就是十年前的智能手机,五年前的新能源,供应链上下游已经慢慢成熟,技术难点一个接着一个在被攻克,光甲航天一家企业不可能把所有蛋糕吃完,必然会分出蛋糕来。

  所以大把的企业蠢蠢欲动,小米自然也不例外。

  而太空旅游是商业航天众多项目中盈利点最明确,商业模式最清晰的项目。

  甚至空间站可以交给光甲航天或者华国航天来做,把客户送上去接回来也可以外包给光甲航天。

  小米只需要给空间站贴牌,在里面安上小米智能家电太空版。

  到时候在发布会上光是我们如何解决空间站中客人喝咖啡的难题,如何制造太空中能用的咖啡机,起码能讲半个小时。

  然后再将太空中的小米咖啡机对外发售,有太空技术加持,加个一千块钱的溢价不过分吧?

  另外要是小米有自己的空间站,那我的电机测试也能送上去测一下,到时候发布会能说我们的测试场景足够充分,甚至连未来小米客户可能开着小米汽车去火星的场景我们都提前帮你考虑到了。

  第二个就是这能够进一步将小米有核心科技的概念植入到消费者的心智中去,你们喜欢贬低小米没核心科技,我是第一家搞定太空旅游的手机厂商。

  这就跟小米汽车做起来之后,一下带动了整个小米的手机业务。

  总之做太空旅游项目对小米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高管带队做立项。

  之前在高管层面的分歧无非是,我们要自己造空间站,还是说找供应商买,我们只做一些小的,能自己造的,比如空间站用到的电器设备这些。

  是做纯粹的航空公司,买飞机来运营,飞机上印有航司的logo,飞机里的盒饭、饮料、游戏这些可以自行定制,还是说要做商飞和航空公司的综合体。

  结果光甲航天的定价给了他们当头一棒,500万rmb的定价,他们无论定什么价格都是死路一条。

首节 上一节 369/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