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9节

  陈元光给林甲简单介绍了一下他的套磁大计。

  林甲在电话那边嘴巴微张,“你之前说的有办法就是这个?”

  新书阶段大家的追读很重要,求追读,求月票!

  鸦会好好更新的~

第15章 手到擒来

  林甲很难想象陈元光的脑回路,和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时的精神状态。

  陈元光轻飘飘道:“是啊,当时我关注的科幻世界公众号给我推送这次科幻新星赛的消息,我点进去看了下,说是最后的评委会邀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莱维特·迈克尔来参加。

  我想的是再不济也能拿个铜奖,只要有机会见到莱维特·迈克尔,我就有信心让他给我写一封推荐信。”

  林甲无奈道:“元光,你的脑洞确实够大,正常人想不到也没有这个能力。

  你不但能想到,居然还能把它变成现实,不仅拿奖了还是金奖。

  我快要把我脑海中你的形象做一次全面升级了,以后伱的前置词条就是无所不能哈哈哈。”林甲很开心,因为陈元光推进的如此顺利,意味着申请到阿美利肯高校的概率大幅提升。

  她很清楚拿到诺奖得主的背书,在阿美利肯高校的申请中有多么强的效力。

  说白了相当于诺奖得主用自己的声誉给你递交申请信的教授保证,保证你能把事情干好。

  要知道莱维特将会在今年9月加入复旦,创办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并担任荣誉院长,他在复旦任教期间帮忙写的推荐信寥寥无几。

  因为拿奖的消息传播的很快,尤其在江大内部,林甲、前室友、辅导员等等几乎是轮番上阵给他打电话恭喜。

  搞的陈元光在想,这时候要是有AI模拟他的声音帮他回这类电话就好了,未来的手机这项功能已经非常成熟,却不怎么派不上用场。

  因为未来没有骚扰电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子化到了极点,这类AI防电话骚扰的功能属于时代产物,有但是没啥用。

  “莱维特先生你好,我是这次科幻新星赛金奖得主,也是你的粉丝。”

  鹅厂帮他安排的是在莱维特入住酒店的会议室见面,除了他们两还有郭伟陪同,莱维特笑着和陈元光握手道:“你好,我也很喜欢你的作品,它很有意思。

  里面很多对未来的推演都很有意思。”

  陈元光说:“这大概是因为我对科学比较关注,对前沿技术很关注,所以能做出一些有意思的成绩来吧。

  先生,这次我见你,主要是有一篇论文想请你指正,我构建了一种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对蛋白质的定向进化进行模拟。

  这种方法仅需要利用蛋白质物理化学的特征和序列信息,就能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的模拟。

  我选择的研究对象是蛋白质DHR8,通过计算机模拟,让它进化出有结合DNA或者RNA的能力。

  在模拟进化之前,我先对序列多样性与结合核酸的情况,去构建了一个包含30个五肽重复蛋白的评估库。

  五肽重复蛋白是经过证实的RNA结合蛋白,它的结合位点很清晰,已经被系统表征。

  这样一来我评估库中的每一个PPR都会具备两个明确的结合位点,我们以每个结合位点为中心,将长度为13个氨基酸的短序列作为一个评估窗口,这样的话它一共会有60个评估窗口。

  对于每一个评估窗口的短序列,我们利用现成数据库中的544个描述氨基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指标来表示氨基酸,因此,每一个位点的氨基酸就会是一个544×1的矩阵,十三个这样的矩阵合并用以表示一个长度为13的肽段序列。

  对于一个评估窗口的544×13矩阵,我对K-means++算法进行了优化,然后用优化后的算法进行聚类,将544个行向量聚类为50类,在可视化方面,每一类则代表一个波形,对于每一类,我们可以利用该类所包含矩阵子集的每一列算术平均值来产生该类的标志性波形。”

  陈元光把打印好的论文递给莱维特之后,简单介绍了一下他的思路。

  莱维特的重要工作方向中就包含蛋白质模拟,通过计算分析蛋白质序列去预测蛋白质结构,专注于同源建模。

  陈元光写的论文和他的方向高度一致,而且体现的思想和算法的优化都有非常高的价值。

  刚开始莱维特还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他知道对方还是大四学生,他觉得对方拿出来的论文不过是为了找话题写的论文,充其量是篇概括的不错的综述。

  结果没想到一上来就放大招,无论是设计的计算规则,还是说对经典聚类算法K-means++的优化,都充满了思考。

  “很棒的工作。”莱维特点评了一句后,和陈元光围绕论文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讨论。

  而郭伟则陷入了怀疑人生的状态,我是谁,我在哪?

  郭伟是13年加入鹅厂的,5年时间做到了鹅厂视频的高级经理,也是名校毕业出身,因为做版权运营经常需要出国的缘故,英语没有落下,不是那种四六级考试通过的理论派,说的不好,但是也是能用英语直接对话的。

  他就只见陈元光和莱维特之间nice to meet you完,陈元光递了一沓纸给莱维特,然后双方的聊天内容他就完全听不懂了,大量专业词汇,他连蒙带猜都听不懂什么意思。

  郭伟心想,现在的年轻人都已经这么猛了吗?

  “没错没错,是这样的,有保留区域来避免DHR8的内部螺旋氢键相互作用的点位被破坏,避免破坏重复蛋白结构基序,这种设计是对的,这样的模拟既能模拟真实情况,又能把突变限制在一定范围。”

  “很棒的点子,不断随机模拟,然后挑选出差异度最小的作为最佳匹配,然后和波形比对计算出拟合优度。”

  莱维特对陈元光的论文大加赞赏,本来莱维特给这场对话的预留时间是十五分钟,现在聊了两个多小时,他还有点恋恋不舍。

  “元光,你的论文只差一个东西,那就是实验去验证你的理论,利用你模拟的办法把DRH8改造成可以结合核酸的短肽。

  有那个这篇论文可以发Nature,没有那个也能发,不过可能只能发子刊。”莱维特说道。

  陈元光回答道:“我有思路,后面我去找学校申请,把它完善一下。”

  因为之前没有实验室给他用,所以陈元光的这篇论文完全是计算模拟,差实验检验的部分。

  莱维特问:“这篇论文是你一个人独立完成还是和其他人共同完成?”

  光是刚刚双方的沟通,莱维特知道这篇论文的主要贡献者肯定是陈元光,因为里面的思路和设计,他说的非常清楚。

  陈元光说:“我一个人。”

  莱维特说:“那到时候发nature的时候,如果你不介意可以给我挂个第二作者,这样它就肯定能发表在nature上了。”

第16章 神人

  从国王学院的细雨到剑桥的湖畔,从雷霍沃特的海岸再到硅谷的群星璀璨,莱维特一路走来见过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学生。

  在这些人里,陈元光展现出来的天才程度能排在上游水平,离顶尖还有点距离。

  但是因为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时间点,属于是来华国出差的意外收获,莱维特希望给陈元光一些机会,这个第二作者的潜台词是当他学生的机会。

  陈元光只要通过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是可行的,那么莱维特会帮他发表在Nature上,并且招陈元光来念他的博士。

  “没问题,我会尽快回江大把结果做出来,到时候结果做出来之后我把附上结果的论文发你看一眼,没问题的话我就去做投稿。”陈元光说。

  因为陈元光的上道,莱维特内心对他的评价再上了一层楼,天才总是有性格的,越天才越有性格。

  谦逊那也只是外表,一般天才需要磨砺才能迅速成长,对于走科研道路的天才们来说,研究课题就是他们需要面对的磨砺,你再天才也有你需要穷尽一生可能才能解决的问题。

  像陈元光这样能迅速接受别人意见,并且这意见是他自己有点吃亏的情况下,非常不容易,莱维特认为陈元光表现出来的性格很适合科研,科研不是单打独斗,也需要人情世故。

  尤其在果实越来越难摘的今天。

  “好,伱到时候发给我,我让我们实验室的学生再做一次验证,没问题之后你就发nature正刊,到时候我会帮你和达斯说,让他尽快找人审。”莱维特笑道。

  达斯是Nature负责生物技术的编辑团队主管,莱维特身为诺奖得主就是有这样的“特权”。

  陈元光轻声道:“教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莱维特望向他:“你说。”

  陈元光说:“你能不能帮我写一封推荐信,我今年大四,马上毕业,我想申请阿美利肯高校的博士。”

  莱维特脸上的笑容凝固住了:“你不是想申请我的博士吗?”莱维特挥了一下手上的论文。

  这下轮到陈元光惊讶了,莱维特的潜台词他没读出来:“抱歉,我没有这个意思。”

  “那这篇论文是?”莱维特问。

  陈元光解释道:“教授,这篇论文是为了获得背书的证明。”

  莱维特无语了:“你想念谁的博士?”

  陈元光说:“目前的比较中意的是MIT的蒙吉·巴文迪教授。我对他的研究方向比较感兴趣。”

  莱维特内心一阵无奈,刚才心里还想着你小子上道,结果这么快就不上道了?

  莱维特以为他在说反问句的时候,陈元光哪怕本来不是打算申请他的博士,也应该顺着他的话说,如果能念他的博士是一种荣幸。

  结果对方居然把真实想法给说出来了。

  陈元光当然知道自己说了这个对方会不高兴,他继续解释道:“教授,我对蒙吉·巴文迪教授的研究方向更感兴趣。”

  “好,你把推荐信拿来吧,相信你都准备好了。”莱维特已经不想再说话了。

  莱维特看了眼推荐信,觉得写的有点谦虚了,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发Nature那个还是有效,我不会因为你没念我的博士就不推荐你。”

  陈元光点头:“感谢教授。”

  后面的对话郭伟都听懂了,他已经人麻了,诺奖得主的橄榄枝都能拒绝的吗?

  要知道莱维特是13年的诺奖得主,离现在没过多少年,年龄也才七十岁,在还活在世的诺奖得主里算年轻了。

  年轻意味着对方还有精力具体来做指导。

  等把莱维特教授送回房间后,郭伟憋不住了:“元光,虽然我不知道蒙吉·巴文迪是谁,但莱维特可是诺奖得主啊!”

  蒙吉·巴文迪要等到2023年才会拿诺贝尔化学奖。

  “你哪怕对蒙吉的研究方向再感兴趣,你也应该再考虑考虑,你拒绝得太果断,太不给他面子了!”

  陈元光笑道:“我这次参赛的主要目的就是见到他,让他给我写封推荐信。

  我如果拒绝得不果断,那我的目的达不到。”

  “参赛拿奖只是为了找诺奖得主拿推荐信?”郭伟问。

  “没错。”

  “你就这么肯定你会获奖,并且能说服莱维特?”

  “对啊。”陈元光回答得无比理所当然,“如果我走常规路线把论文发表,至少要等半年以上,还有可能面临论文被抢,我大概率会gap一年,所以就想了这个办法。”

  郭伟服了,这是什么神人,他已经完全不能理解陈元光的脑洞了。

  他又问:“拿推荐信是为了出国留学,莱维特可是斯坦福的教授,斯坦福是顶级高校,我有点搞不懂拿推荐信是目的还是出国留学是目的了。

  你是不是把阶段性目的当最终目的了?”

  陈元光解释道:“就是因为他在斯坦福我才拒绝他的啊,他如果不在斯坦福我可能还会犹豫一下。”

  郭伟感觉自己大脑转不过来了,有点跟不上陈元光的思路:“啊?斯坦福不是顶级高校吗?”

  “因为斯坦福在硅谷,硅谷离纽约太远了,我朋友在纽约,蒙吉·巴文迪教授在的麻省理工在波士顿,波士顿离纽约要近得多。

  你想,波士顿到纽约才三百多公里,硅谷到纽约要四千多公里,我去找我朋友的时候会方便很多,三百多公里开个车4个小时足够了。”

  对于陈元光来说,去哪找谁念博士都一样。

首节 上一节 9/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