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24节
差点把小灌木丛给吓了一跳。
不过,看著他一副早有准备的样子,后者想了想,还是重新坐回到了椅子上面:
“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应该在全部领域重拳出击,惩治和我们作对的华夏企业、组织和个人!”
“……”
博尔顿语出惊人,第一句话就差点给他呛死。
小灌木丛赶紧摆了摆手:
“我们的经济已经跟华夏绑定很深,这样会导致我们也受到影响……”
博尔顿几乎不假思索地继续道:
“那就针对他们比较薄弱,但又足够致命的地方下手,就当是一个警告……”
显然,他最开始的提议也不是想来真的。
只是按惯例先掀房顶,为了后面开窗户方便而已。
而这种顶级阳谋,你哪怕知道也没什么办法。
果然,小灌木丛这下也来了兴趣:
“所以……你已经有计划了。”
这不是一个疑问句。
博尔顿点点头:
“去年,我们已经在WTO打赢了一场官司,让华夏的大豆种植商从今年开始无法继续使用他们此前所种植的品种,而无论是提交申诉还是重新育种都需要时间……预计直到2007年之前,华夏的大豆产量都会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上。”
“为此,他们在刚刚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与ADM、邦吉和嘉吉频繁接触,希望在未来几年内购买至少1400-1500万吨大豆,而恰好,根据我们的气象部门预测,伊利诺伊伊、衣阿华、密苏里和印第安纳四个州未来两年内都将会面临相对干旱的天气……”
灌木丛家族是中部农场主出身,对于这些事情倒是极其敏感:
“你是说,可以利用干旱天气做文章,通过炒作大豆减产风险来抬高期货市场价格,诱使华夏人在高位入手,到明年产季再大量放货进行砸盘?”
“没错。”
博尔顿兴奋到抬手就打了个响指:
“保守估计,如果这一轮操作能够成功,那到明年或后年他们国内85-90%的豆业企业将会破产,届时我们就可以以极低的价格控制整个行业……”
很明显,相比前面那个疯批一样的想法,这个计划的可操作性非常强。
而且,在加入WTO的时候,华夏在非主粮农产品上做出了巨大让步。
换句话说,大豆市场在华夏几乎是完全自由的。
这也给了他们足够的操作空间。
不过,小灌木丛仍然有些举棋不定:
“但他们毕竟还有储备,而且路易达孚毕竟是法国企业……”
博尔顿既然能提出这个狠辣而精准的计划,自然早就深入研究过这些细节:
“我根据他们这些年的产量和购买量计算过,现有储量无法支撑起一整年的全国消耗,更重要的是,华夏人的耕地数量在那摆著,绝大部分都用来维持主粮的自给自足,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面积来种植经济作物,除非他们能凭空变出耕地来,否则单靠储量不可能撑起市场信心……”
“至于路易达孚……”
他稍微犹豫了一下,但很快又重新坚定起来:
“一方面,法国人也不是做慈善的,一旦意识到大豆市场有利可图,肯定会跟我们站在同一阵营……另一方面,路易达孚在小麦市场上确实有著充分的话语权,但大豆……肯定是完全由我们说了算!”
以美国的农业产量,博尔顿确实可以有这个信心。
一时间,小灌木丛的脸色阴晴不定。
理智上讲,似乎不该在大选年这种节骨眼上搞节外生枝。
但农业这东西周期都是以年,至少也得以季度来算。
要是现在不动手,那很有可能就晚了。
因此,思虑再三之后,他最终还是双眼一眯:
“联系一下商务部长,让他明天到我这里来……”
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个灵感
尽管工建委已经完全脱离了军事组织的色彩,但毕竟还是从国防科工委老班子的基础上改组而来,中基层干部也只是在部委内部进行部分平调,基本维持了原来的运行架构。
因此,当要求集中上报研究成果的文件被发下去之后,下属各单位的反应还是相当迅速。
短短半个月的功夫,就有数百个相对符合要求的课题被申报了上来。
即便再排除掉一些明显是为了骗补贴而凑数的假大空项目,剩下真正有发展前景的也足有近200项。
不过,当常浩南又一次被李忠毅请到工建委会议室,逐条查看这些申报内容的时候,还是隐隐觉得有些头疼——
真正搞过研究的人都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课题“有前途”和“能落地”还是两回事。
一项技术,从概念被提出到最终能够面向用户,中间涉及到的研究课题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不计其数。
而其中真正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可以被称为核心的,则可能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
至于剩下的那些,就好比买房子时候掏出来的零钱。
你肯定不能说它们没用。
但也只能算锦上添花。
在基干已成的情况下,确实能发挥一些辅助效果。
可单靠这些东西,是不可能成事的。
另一名工建委顾问陈祖誉教授率先打破了沉默:
“要我看呐,这里面对于那些阿拉伯国家最有用的技术,就是这几个和海水淡化相关的……”
“我今天过来之前特地查过资料,不光阿联,包括沙特、阿曼、利比亚等西亚北非地区的国家,全国境内都没有一条永久性的自然河流,条件又相对富裕,对于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可以说是世界最高……”
“……”
听到这一番话,会议室里的另外几人纷纷露出讶异之色。
倒不是因为内容有什么问题。
而是说的人不对。
缺水这个事,不光是中东国家。
华夏也一样存在。
只不过,是以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解决华夏北方缺水问题的思路都分为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两派。
前者是从建国初期就开始进行尝试和论证的长期工程,如果要成规模进行,工程量大到难以想像不说,且势必造成大规模的移民外迁。
后者则是稍晚些时候才发展起来的技术,资金投入和技术风险大,但属于研究热点,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也搞过海水淡化大会战,且已经在津门等几个沿海城市展开了部分试点。
而陈祖誉作为去年只差一步就评上院士的水利水电和土木工程专家,一直都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力推动者。
能从他口中听到支持海水淡化项目的话,属实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陈祖誉大概也是看出了众人的想法,遂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
“我老陈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过去之所以和海水淡化过不去,主要是为了能真正解决北方缺水的问题,不是真的对技术本身有偏见……现在中东那边既然有大户人家要用,那也算是让过去的研究能找个机会发挥余热嘛,哈哈……”
说完之后,还带著些许深意地往常浩南的方向看了一眼。
这有些突兀的目光让还没来得及说话的后者直接一愣,心说自己和这位陈教授应该从未有过任何纠葛才对,还以为对方是想暗示自己些什么,遂沿著视线看了回去。
然后就注意到了坐在自己身边的高丛杰院士。
顿时恍然大悟。
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这位高丛杰院士正好是海水综合利用及膜分离专家,此前主推海水淡化路线的大佬之一。
实际上,随著一年半以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审议和通过,双方之间的争端以南水北调全面胜出而告终。
而对于已经确定胜利的陈祖誉来说,他当然不介意在这种场合释放一些善意。
也能在下一次院士评选中给自己消除一些阻力。
否则要是双方一直这么针锋相对下去,那他可能得等到南水北调一期工程竣工之后,才能攒出足够的硬贡献。
但这种大项目的周期动辄以十年计数……
等待的煎熬还在其次。
关键是还有可能等不到那一天……
“得了吧老陈,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高丛杰笑著摆了摆手:
“我们当年提出要搞海水淡化,是准备依托我国沿海地区的大量燃煤发电站,还有规划中的核电站,利用余热来供能,中东那边不可能烧煤,我国又不擅长燃油和燃气锅炉的相关技术……”
“除非你能说服那些石油原产国大批量上马核电站,否则就算是他们也供不起海水淡化的能量……”
虽然嘴上说著不领情的话,但坐在近处的常浩南却是看出,他的表情比刚才已经缓和了不少。
看来这二位倒确实没什么私仇。
“高院士,有没有可能在对方现有的电力设施基础上改造……”
前者刚才提出的意见,显然还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比如坐在首位上的李忠毅就赶紧开口问道。
“很难。”
这一次,高丛杰的回应非常果断:
“电厂联产淡化海水需要从设计初期就进行考虑,并且锅炉也需要做针对性适配……旧电厂改造的工程量和新建一个几乎差不多,而且也不能指望西门子或者通用电气在这方面跟我们合作。”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