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5节

  能给杜义山开车的司机也都专门安排的人员,工作上的事情自然也是可以在车里面谈的。

  “我觉得这段时间参与八三工程的经验就很好,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研究方向的自由程度,又可以深度参与到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所以最好还是能够用这种模式继续下去。”

  常浩南几乎是马上就给出了早就想好的回答。

  “我就猜到你会这么选。”

  杜义山笑着继续道:

  “我从南郑回来之后的这段时间,611所那边可是明里暗里问过不少次,说是想让你过去帮他们的新型号做飞发匹配工作,不知道伱个人的意见如何?”

  “另外,这次蓉城那边说会给我们申报横向项目,在经费使用这方面会更加自由。”

  这句话说的并不是很明白,但常浩南自然是能听懂的。

  所谓横向项目,其实就是企业和高校课题组之间直接签订的研究项目,不经过部委、地方政府或者其它国家机构,所以在管理上会松很多。

  比如按照一些学校的规定,横向经费中甚至可以直接划分出最多30%-50%作为“项目组提成”,余款再作为项目研究经费。

  一般的纵向课题经费中肯定是没有这一项的。

  尽管也存在各种巧立名目的办法,但终究不如名正言顺的钱拿着舒服。

  杜义山强调横向课题的事情,显然是要表达611所那边的诚意很足。

  不过实际上,这些细节本来就是常浩南在香洲那边就跟卢育英说好的,所以并不会让他感到意外。

  “去做611的项目当然没问题,他们的歼7F现在正在考虑换涡喷14,而且咱们国家的自主三代机十号工程也在那边搞,倒不如说这本来也是我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既然如此,我明天就给611那边确定的答复了。”杜义山说着抬起手表看了看日期:

  “今天是12月16号,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设计定型鉴定可能会放在元旦附近,这样你可以考虑到等到春节过后直接加入611那边的工作。”

  然而常浩南却摇了摇头:

  “没必要等到春节过后,我回盛京之后就可以马上开始工作。”

  “过去咱们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只能把飞发匹配的重点都放在飞机上,但是这次,我准备换个思路,尝试以航发为中心展开设计。”

  “所以就算是给611所做项目,我也打算先去盛京那边跟进一下航发的情况,毕竟咱们的二代动力涡喷14还有三代动力涡扇10都是606所和410厂在负责。”

  “涡扇10……”

  杜义山摘下眼镜,掏出一张麂皮轻轻擦了擦镜片,然后又重新戴了回去:

  “你觉得以目前十号工程的进度,涡扇10还有希望赶上首飞么?”

  要论立项时间而言,被称为“太行”的涡扇10其实并不比涡喷14晚多少。

  但是以华夏目前的航空动力水平,连一个推重比6.5一级的涡喷机研发都突出一个磕磕绊绊,最后还是常浩南带着外挂才救了场,就更别提预计推比7.5-8一级的大推力涡扇了。

  所以这个项目目前的进度么……

  基本就是没有进度。

  常浩南能在几个月时间里把涡喷14给改出花来,除了有系统作为后盾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型号本身就有着不低的完成度,他只需要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修改即可。

  并且涡喷14对于材料和制造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他只要拿出一个足够好的设计方案,410厂哪怕效率低一点,终究还是能把图纸上的东西给造出来。

  但涡扇10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按照原本的时间线,歼10会在1998年3月首飞。

  现在是1996年12月份,装着AL-31FN发动机的01号原型机实际上已经接近下线了。

  哪怕开着挂,常浩南也不可能从无到有在14个月的时间里搞出一台全新的第三代大推来。

  坦白来说,他就算想要在14个月的时间里真正开始对涡扇10的设计工作,都颇有一些难度——

  太行发动机在立项的时候,是严重缺乏预研的。

  说白了就是带着点大干快上的意味在。

  这就导致尽管项目已经摆在桌面上了,但很多先期准备都还没有完成。

  所以常浩南非常干脆地摇了摇头:

  “我听说611所那边搞十号工程的进度还算顺利,涡扇10毕竟得从头开始,要赶首飞大概是没什么可能了。”

  不过还没等杜义山接上话,就又是话锋一转:

  “但是跟歼8C一样,先用不完全状态进行首飞,后面再换装新的国产动力并调整进气道设计,去赶定型节点,这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AL31FN这个发动机,总体性能上还是过关的,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是俄罗斯那边的设计,不可能让礼炮设计局根据咱们的需求来调整,或者说定制发动机的性能细节,这样在做飞发匹配工作的时候终究会差点意思。”

  这个回答显然有些出乎杜义山的预料之外,尤其是关于让涡扇10去赶歼10设计定型节点的那一段:

  “说说你的具体计划?”

  常浩南没有马上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低着头思考了大概几分钟时间:

  “首先,大推力涡扇对于咱们目前的航空发动机研究水平而言还是太远了,我之前改涡喷14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现在的设计思想、设计工具、材料水平还有工艺水平都不够,所以这次回盛京,重点肯定还是在涡喷14上面,歼7F毕竟是个单发机,对于航发的要求跟歼8C有些不同,需要微调一些参数。”

  “另外,606所和410厂都可以在涡喷14的生产和改进过程中积累一些经验,包括我自己,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航空动力的理解,这也算是给太行项目进行技术准备。”

  “所以给歼7F做完飞发匹配工作之后,我应该会先去参与十号工程的首飞准备工作,正好之前在涪城那边研究航发稳定性的时候,我利用跟机翼颤振控制差不多的思路,构思了一套主动的发动机喘振预测和抑制系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来实际测试一下可行性。”

  听过这个回答之后,杜义山在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刚刚有那么一瞬间,他开始担心自己这个天才的学生会不会因为在八三工程中的经历过于顺风顺水而有些飘了。

  但是从常浩南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来看,他对于自己、对于整个华夏的航空工业水平仍然保持着冷静且客观的估计。

  实在是杞人忧天了。

  “那就按照你的计划来吧。”

第173章 电火花加工

  2023-10-25

  在双方都确定了项目细节,并且确定对于常浩南制定的初步计划没有异议之后,担心夜长梦多又被人抢走常浩南的611所用最快的速度把项目提交了上去。

  尽管正是年末最忙的时候,但这个项目在科工委那边还是一路绿灯,最后只用了几天时间就走完了整个流程。

  当常浩南重新乘飞机返回盛京的时候,已经有一名来自611所、参与过歼7F设计工作的工程师一起跟着了。

  八三工程那边只剩下一些在试训基地需要完成的零散试飞科目需要补充,已经没有什么工作需要常浩南来完成,因此他降落之后便直接赶往了负责涡喷14发动机性能调整的606研究所。

  相比于装着两台发动机的歼8C,更轻、更小而且是单发的歼7F要求自己装备的动力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寿命,对于推力的要求反而并不高。

  为此606所专门开发了一个新的型号,涡喷14B。

  具体的变动也不多,主要就是通过降低涡轮前温度,以牺牲大概5%左右的推力为代价,换取更低的故障率,以及首翻周期从150小时提高到250小时。

  同时把发动机配套的发电机功率从原本的18kw提高到了20kw。

  毕竟只有一个发动机,却要带动一个功率不低的KJL7雷达,还得留出一些余量来应付其它子系统。

  相应地,原来安装在歼8C上的型号被命名为涡喷14A

  这项工作并不困难,因此,尽管总设计师阎忠诚已经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涡喷14的航改燃机设计上,昆仑发动机项目组的其它人还是靠着常浩南之前留下的设计经验完成了改进。

  这样的效率大大出乎了常浩南的预料,并且他在经过一番检查之后,也确定了涡喷14B的设计并没有什么问题。

  对于90年代中叶的华夏航空工业而言,即便是这种对发动机性能的微调,能够一次做到这种程度,那也是十分令人欣喜的。

  “410厂那边,已经开始生产一台这个型号的样机了,如果出厂测试没有问题的话,大概年后就会发给蓉城那边进行装机匹配了。”

  这种变化很小,尤其还是降低性能的的子型号,一般无需像之前那样再去搞完整的地面和空中平台测试。

  然而,常浩南并没能高兴太长时间。

  两天后的一个早晨,刚刚吃完早饭的他就被负责型号改进的副总设计师刘丹给叫住了。

  “常工,410厂那边的消息,涡喷14B的样机在出厂测试的过程中出故障了。”

  听到这句话之后,原本还有些困意的常浩南瞬间清醒了过来。

  他做了几个连续的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

  发动机在这个阶段出现问题未必是坏事。

  而且,故障不是事故,说明情况并不算特别严重。

  “走,去410厂看看。”

  ……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距离不远的410厂厂区。

  负责接待的还是常浩南的老熟人,技术部部长钟世宏。

  他带着众人来到了生产车间后面的测试车间中。

  一台发动机正安装在试车台上面。

  这里的整体结构看上去跟624所的SB101高空台有点像,但并不具备模拟高空环境的能力,只是个把发动机固定起来,测试其能否正常工作的地方。

  从外表上看,这台涡喷14B并没有什么损坏。

  也验证了之前常浩南的猜测——问题应该不算严重。

  “这台原型机是前天下午完成的总装,晚上开始进行例行出厂测试,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钟世宏走到旁边的控制室内,调出了相关测试数据:

  “当发动机处在最大推力,但又没有启动加力燃烧室的时候,压气机的工作情况会毫无征兆地出现剧烈波动,到今天早上的时候,燃烧室出现了报警,我们停机冷却之后检查,发现第一级涡轮叶片已经出现了损坏,但测试时间只过了不到三十个小时。”

  “我们进行了很多轮排查,最后还是没能找出原因所在,所以只能联系你们,看看能不能确定是哪个方面的问题。”

  听到这样的介绍之后,606所这边最担心的并不是这台原型机本身,而是已经进入小批量生产的涡喷14A。

  毕竟事关歼8C的设计定型工作。

  然而似乎是早就估计到了这一点,还没等到别人开口询问,钟世宏就表示在同一时间生产出的几台涡喷14A都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测试。

  这让常浩南松了口气的同时,也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涡喷14B的绝大多数零部件都跟涡喷14A完全相同,因此会直接使用大量同批零件进行组装。

  结果反而是参数取向为低性能高可靠性的型号出了问题?

  这让常浩南猛然想起来,在涪城做航发地面模拟试验的时候,姚梦娜对于涡轮前温度场分布的测试过程,似乎就出现了类似的结果。

首节 上一节 125/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