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1节
薛炽寿不无可惜地说道,然后指了指身后一名正在一台笔记本电脑面前检查数据的,稍微年轻一点的工程师:
“十号工程的副总设计师,杨韦,能力很强,应该能和你有共同语言。”
“伱好,常浩南同志。”
杨韦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和常浩南握了握手:
“镐京还有盛京那边的情况,之前就有所耳闻,解决了不少困扰已久的难题,不过还是没想到你会这么年轻。”
“我也是久仰杨总您的大名了。”
近距离面对还只有三十出头的杨韦,常浩南心里要说不激动那肯定是假的。
这位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佬,以及天才。
15岁初中毕业,连一天高中都没上直接参加高考,就考上了西北工大,毕业之后进入航空系统工作,仅用了7年时间就成为研究室主任和型号副总师。
常浩南曾经甚至怀疑过,对方是不是也开了挂。
否则真的很难解释这如同小说主角般的职业生涯。
“诶,我们大致也能算是同辈人,就没必要这么客气了,叫杨工,或者直接叫我名字就好。”
杨韦摆摆手回答道。
从他的角度来看,自然觉得常浩南只是随便恭维一下而已。
毕竟他虽然已经参与了几个重点型号,晋升速度也是飞快,但型号副总师这种身份,在航空工业内部应该还不至于到人尽皆知的程度。
真要说起来的话,大概还不如在半年时间内就三次作为先进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的常浩南出名。
主要是这个效率实在有点夸张了。
甚至不乏有人暗中讨论过这个人会不会是杜义山私生子之类的八卦内容。
……
例行的客套流程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一群人的话题很快回到了面前的这架战斗机上面来。
“虽然我们之前没见过面,但你的内外流一体化设计方法,还有一些仿真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路,其实已经对我们产生不少帮助了。”
杨韦把常浩南带到了飞机旁边的那台电脑前。
上面正显示著某种工况下,歼10进气道入口处的CFD模拟结果。
“我看杨工正在做的计算,应该也是早就对这方面有所研究了吧。”
眼尖的常浩南注意到,在这个建模里面,进气道和机体之间的六处连接已经呈现出了不同的角度。
而那架即将完成总装的原型机则还是最开始的设计。
也就是说,杨韦已经注意到了那六根原本只是用来结构补强的加强筋,实际上还可以发挥整流拉涡的作用,进一步降低进气道抖振,保证严苛条件下的进气稳定性。
并且已经开始著手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了。
只不过他毕竟无法预测未来,所以在更改原型机设计这方面,显然要保守一些。
尤其这还属于一个锦上添花的部分,优先级肯定要低于保首飞节点。
后面和试飞过程中提出的其它改进内容一起,等到制造03号原型机(02是静力验证机,不用作试飞)的时候再一起用上就好了。
“这毕竟是未来的趋势嘛。”
杨韦点了点头承认道:
“不过你那篇论文确实给了我不少启发,否则计算结果也不会跑得这么顺。”
“只是可惜,十号工程立项的年代比较早,绝大部分设计资料都是纸质的,想要完全实现数码化设计和制造,就只能等下一个型号了。”
实际上,包括常浩南亲自经手过的歼8C还是歼7F,都算是半路出家搞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虽然也发挥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毕竟不如从头开始的项目那样通透。
“没关系,就当是先积累经验,可以等后面设计歼10S的时候,再考虑从头搞数码化设计的事情。”
歼10S,也就是双座版本,在原本的时间在线,是杨韦第一个独挑大梁担任总师的型号。
“其实我们已经在尝试,同步开始对双座型号进行设计了,不过因为设计团队规模有限,进度还是要慢一些。”
杨韦点了点头:
“不过后面你能加入进来的话,这方面的工作应该会快上不少。”
这次常浩南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静静地看著完工了大概七八成的01号原型机,在心中总结了一下后面他准备进行的改动。
除了更换DSI进气道之外,最重要的自然是换装国产涡扇动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权数码化控制。
其次是在飞控中升级喘振监测和控制模块——
作为一种单发战斗机,歼10对于发动机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对这项能力的需求也是最为迫切的。
最后就是一些细节了,在前世的歼10上,有不少不算要命,但总归有些可惜的地方,他准备一并改进过来。
“这架01号原型机,大概什么时候能总装完成啊?”
常浩南向旁边的杨韦问道。
对于一架新技术应用比例超过六成的全新飞机来说,自然不可能总装结束就马上开始试飞,还有大量的地面测试需要进行。
而上面提到的一切计划,除了要提前对相关技术进行验证之外,都得依托这些测试结果才能开展。
可以说在原型机下线之前,他已经做不了更多事情了。
“一切顺利的话,今年4月到5月之间吧。”
杨韦几乎不假思索地给出了时间表。
第195章 国际倒爷
根据常浩南的了解,十号工程在原型机总装阶段并没有遇到什么重大挫折。
因此杨韦提供的时间表应该是准确的。
而歼7F原型机的预计完工时间恰好也在5月份。
作为一种成熟型号的改进型,歼7F并不需要进行特别繁杂的地面准备工作,很快就可以试飞。
所以他很快在心中安排好了自己春节后的行程计划。
先回学校把毕业的事情处理掉,顺便休息一小段时间,等四五月份再到611所收集数据,继续推进有关喘振预测理论的研究。
完美。
在满足了一睹歼10芳容的愿望,并且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之后,常浩南并没有继续停留太长时间,又去看了一下两架歼7F的进度便离开了132厂。
对于原型机总装阶段而言,他属于一个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额外存在,长时间呆在车间里只会影响别人的工作效率。
“对了,卢总。”
两个人坐上那辆四面漏风的JB121,即将走出厂区大门的时候,常浩南突然灵光一闪,对旁边的卢育英问道:
“132厂,或者咱们611所有没有卖什么文创产品的地方?”
常佳瑶既然想著要去当飞行员,那似乎可以搞个航空工业原厂生产的飞机模型送给她。
“什么是文创产品?”
显然这个概念在90年代还没有兴起。
因此卢育英一脸茫然地问道。
不过他还是示意司机先靠路边停车。
“呃……就是文化创意产品,一些跟咱们业务相关的小玩意,比如印著咱们航空工业标识的书签、水杯、文具,还有飞机制造厂出品的飞机模型什么的。”
坐在后座的常浩南用尽量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一下。
“唔……我们应该是没有这方面的业务……”
常浩南想了一下也就了然。
这个年代多数人都还在温饱在线挣扎,军迷群体无论数量还是购买力都比较弱的,航空工业系统自然想不到这种创收业务。
并且现在模型文化也还没太发展起来,在很多人看来,这个东西应该只是小孩子才会去玩的东西。
不过卢育英略加思索之后还是想出了个解决办法:
“你如果实在想要的话,也可以找工人给你专门做一个,反正那几种飞机大家都熟,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像吹风洞的那些模型也都是厂里面造出来的。”
“那还是算了,工人同志们这段时间已经够忙的了,就不给他们额外添麻烦了,我们先回去吧。”
车子再次发动起来,晃晃悠悠地朝著611所开动了。
常浩南之所以选择拒绝,刚刚说出来的理由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他重生之前见过那些用来吹风洞的金属制白模,还原度和工艺倒是非常不错,但完全是金属原色,美观程度一般。
而且像是机翼边缘之类的地方锋利得像是刀刃一样,很容易被割伤。
看来只好再想想能不能买什么其它礼物了。
这个时候一直闷头开车的司机却开口了:
“常工,其实这种东西在你们京城那边应该有得卖。”
出身这种东西很多时候并不是看老家在哪,而是看工作地点,或者说组织关系在哪。
作为京城航空航天大学的人,常浩南很自然地被认为是京城派来的人。
“京城?”
“对,我之前给过来访问的外国代表团开过车,听航技集团那边的接待人员说,京城总部那边有专门卖纪念品的商店,您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司机回答道。
“原来如此。”
这倒是常浩南之前没想过的方向。
他本来是打算从蓉城直接回家的,不过这么看来也可以顺路回一趟学校。
反正路费不需要自己出,而且那边还有一套虽然没有产权但已经算是属于他的公寓房。
自从拿到钥匙之后,总共也才住了不到十天。
新鲜感都还没过去呢。
“话说,那商店应该不会是只对外开放的吧?”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