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8节
让老教授没想到的是,常浩南直接点承认了这一点:
“所以我们会先挑选最有把握的工况进行试飞,在验证这一范围内的模拟结果没问题之后,再逐步提高试飞环境的严苛程度。”
这一系列回答真假掺半,哪怕洛伦佐后面去找科伦坡求证,也不可能看出什么猫腻。
比如之前他们实际上只进行了100微米级别过冷液滴环境的试飞,但常浩南和林国范之前鼓捣出来的那套理论确实也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SLD条件下的结冰情况,只是需要对一些理论和假设进行调整。
没去试飞只是因为SLD实际上属于一种非常极端的气候,在华夏范围内更是基本属于百年难遇。
想要让飞机适应这种条件并非不可能,但就要从翼型到蒙皮材料再到防除冰装置全方位入手,成本奇高而且还影响飞机性能,真不如老老实实加强气象探测水平,一旦发现这种天气就直接停飞——
实际上后世的通行办法也正是如此。
只不过现在既然FAA要提前15年把SLD拿出来当筹码说事,那常浩南也不介意给他们一些小小的东方震撼。
214.第214章 华夏飞机,走向世界!
第214章 华夏飞机,走向世界!
洛伦佐显然被蒙住了,愕然地沉默了好一会才又一次问道:
“这样的话……你们要飞多少架次才能完成一个研究项目啊?”
要知道试飞的成本可要比吹风洞高多了,更何况结冰这种事情还不是每次起飞都能100%抓住机会,必定会有大量的架次被浪费掉。
他自认为没有看不起人的意思,实在是以这几天的见闻来说,华夏应该还没有财大气粗到这种程度。
“确实需要很多,所以我刚刚也说了,目前只能研究到400微米到1毫米,而且还有很多细节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挖掘。”
常浩南面不改色地喝了一口葡萄汁:
“如果这次的谈判能够顺利进行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共同建设一座NASA那样的结冰试验中心,当然毕竟是面向SLD的研究,设备肯定要更先进一些,到时候研究出来的成果我们双方共享。”
“共同建设?”
对面的洛伦佐觉得这个说法里面可能有坑。
“没错,你们出钱,我们出技术。”
常浩南并不准备掩饰自己的目的,实际上如果不是瓦莱特女士刚刚迅速提出要暂停谈判的话,他本来打算在今天就一鼓作气把这个事情给提出来的——
给涪城那边白嫖一座结冰试验风洞。
毕竟瓦莱特刚才一个不慎都已经交了底,JAA在SLD条件下的结冰与防除冰研究这一领域几乎没有技术储备。
当然这也不能怪她,最初的谈判计划里面本来也没有常浩南临时发挥出来的这个部分,相当于是被打了个偷袭。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核心技术要我们华夏这边出,那你们财大气粗的欧洲人出点钱来支援一些研究硬件,也很合理吧?
“这……”
其实要按照洛伦佐的想法,如果华夏人在关于结冰机理的研究方面真能有他们所声称的那种研究水平,这事答应也就答应下来了。
不过他毕竟没办法拍板,只好有些生硬地结束这个话题:
“这个问题,还是得等到我们双方在谈判过程中再决定。”
“不管怎么说,今天都很高兴能认识您,常教授。”
说完之后举起酒杯,和常浩南轻轻碰了一下杯。
“您太著急了,我现在还不是教授,只是个……嗯,在读博士,不过还是借您吉言。”
后者轻笑著回答道。
只见在旁边的翻译把这句话转述给了洛伦佐,然后正在喝酒的老教授差点因为这句话而被呛到。
……
晚餐会结束之后,华夏方面的代表团成员迅速回到己方安排好的酒店之中,并连夜开了个会。
“小常同志,在座的各位都还没看过你刚刚写给我的条子,不如直接谈一下你的想法?”
简单的开场之后,作为主持的怀国莫直接把话题抛给了常浩南
“同志们。”
常浩南从旁边把桌面麦克风拽到自己面前:
“过去一些年间,欧美航空工业之间虽然也有分歧,但共同的利益诉求终归还是大于矛盾,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后发国家来说,想要破局非常困难,所以这次谈判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小常同志,我记得你当初是反对和欧洲方面进行深度技术合作的,更何况在结冰和防除冰方面,还是咱们占据技术优势。”
这种无记录的内部会议没有那么多规矩,因此会场中很快有人直接提出了疑问:
“所以我们可以在这次合作中获得什么?或者说,你认为我们应该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技术合作当然不是核心问题,如果能成,就让JAA出钱建设一座双方合用的结冰风洞,当然地点得选在国内,也算是给咱们的航空基础设施添砖加瓦,如果不能成,那靠咱们自己也没问题,无非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人可能需要找我们帮忙搞设计罢了。”
常浩南摆了摆手回答道。
当他说到最后一句话,也就是欧洲人要找华夏帮忙设计飞机的时候,整个屋子里的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不管哪种结果,听上去都是如此美妙。
不过这还没完,常浩南停顿几秒之后,讲出了下一句话: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谈判实现咱们CAAC和欧洲JAA双方关于民用航空产品的对等互认,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甚至可以考虑在具体的技术方面做一些让步。”
刚刚还有些嘈杂声的会议室内顿时一片寂静。
几个刚刚端起水杯准备喝水的人都下意识地停住了动作。
此时大家终于都知道了,为什么怀国莫会在接了个条子之后就同意常浩南在谈判现场说出那个有些激进,并不符合华夏这边通常谈判基调的想法。
这个诱惑,确实太大了。
有了阿古斯塔公司的投资和参与之后,新舟60本身要获得欧洲方面的适航审定难度基本可以算是板上钉钉。
但常浩南说的这件事情,完全不是一个两个型号的问题。
如果真的签署了相关协议,那么以后华夏自己制造的所有飞机,只要通过了自己的适航审定,就也相当于通过了JAA的审定。
对于整个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
EASA如今虽然还没有正式成立,但其前身JAA的影响力和受认可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已经隐隐有比肩美国FAA的趋势,对于很多不具备独立审定能力的国家来说,一架获得了欧美方面认证的飞机显然会更容易被接受。
所以这不仅意味著未来华夏的客机能够进入欧洲市场。
还有同样意义重大的中东和东南亚。
尤其是前者。
中东土豪王爷们的那些航空公司,像是卡塔尔航空、阿联航空现在还处在发展阶段,并不太受到各大航空制造商的重视。
但这几家航司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典范。
从二十多年后回来的常浩南非常清楚它们未来会发展到多么夸张的规模。
别的不说,阿联航空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空客A380机队,足足123架!
这还是取消了一大笔订单之后的结果,原计划是要买163架。
剩下的小飞机就不用说了,狗大户们买起来更是连眼睛都不带眨的。
简直是让人看著就流口水的市场。
第215章 在适航壁垒上开一个口子
人在乍一接收到这种重磅消息之后,是需要时间来酝酿情绪的。
所以常浩南故意沉默了稍长一些的时间。
他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身边两个人沉重的呼吸声。
尽管这里的人们还都不知道未来二十年中,航空市场会发展到一个多么恐怖的规模,但只要想一想,华夏人竟然有一天能把飞机卖到欧洲,就已经足够让这群老军工、老航空心潮澎湃了。
就连已经通过那张条子了解过常浩南大概思路的怀国莫,在这个时候都感觉到心跳慢了一拍。
一秒,两秒……
随著时间逐渐流逝,常浩南可以看出来有不止一个人想要开口发言。
他们有很多问题想问。
但一时间竟然没有人能发出声音。
到底还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同志易元和最先恢复了过来。
虽然同样对常浩南描绘的前景十分期待,但见多识广的他还是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了下来。
因为这种涉及面极广的事情,真的著手办起来,往往比头脑风暴要复杂无数倍。
尤其这个年代的JAA还是一个并不具备强制约束力的组织。
“小常同志。”
易元和先是喝了口水,压制住因为兴奋而导致的微微颤抖:
“推动华夏和欧洲进行民用航空产品的对等互认,可是个相当复杂的工作,而且平心而论,这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好处,你就这么有把握能在谈判中说服对方?”
“我虽然没怎么接触过民航系统的人,但想必咱们手中最大的筹码,应该就是华夏航空市场的巨大潜力。可是这张牌之前已经拿出来对付波音和麦道了,现在面对欧洲,只靠一手结冰与防除冰技术,恐怕很难跟他们兑子啊?”
这个问题虽然看似是在泼凉水,但也确实是实际情况,其它人并不是不知道有这回事,只是陷于短时间的兴奋中没顾得上细想罢了。
现在被易元和提出来,周遭的其它代表团成员也逐渐回到了现实当中。
说到底,还是华夏自己的航空工业不够发达。
要是能完全靠自己造出来足够国内市场使用的干线客机,甚至不需要性能有多好,都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绝对的主动。
可惜没有。
而且这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有的。
一双双或是疑虑或是期待的眼神集中在了常浩南身上。
见到这种情况,坐在主位上,却只在会议最开始说了一句话的怀国莫却露出了一个有些玩味的笑容。
其实他在看到那张条子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