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66节
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整备的轰6AIT已经在巨大的轰鸣声中缓缓启动,离开停机位向起飞跑道滑行。
“相信我,一切都在计算之中,不会有问题的。”
看著表情丰富多彩的科伦坡,常浩南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
“这样吧,为了表达对你们的祝福,我亲自送你们上飞机。”
“你们给这架飞机换了新的机翼?”
随著距离越走越近,非常熟悉新舟60的科伦坡很快发现了不同。
那副奠定了巨大性能优势的、带翼梢小翼的大展弦比机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普通机翼。
“那当然,你不会以为一架飞机可以在远超SLC条件下限的恶劣气候下飞行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吧?”
常浩南用理所当然的语气回答道:
“实际上,这种型号的机翼是为了某些有特殊防除冰需求的客户定制的,正常情况下根本用不到这么夸张的性能,这次也是巧了,能让你们正好赶上,机会难得啊。”
常浩南骗起人来面不改色心不跳。
“是这样?”
科伦坡打量了一下常浩南平静如常的面色,最终选择相信对方的说法:
五个人在飞机舷梯旁边分别,随后常浩南和林国范二人返回了位于塔台的指挥中心,而另外三人登上飞机,并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
迫不及待想要观察试验情况的洛伦佐直接坐在了一名正在操作电脑的华夏工程师旁边——由于结冰试验过程中飞机的舷窗也会蒙上霜,所以只能通过放在外面的摄像头从机首方向观察机翼情况。
而作为客舱设计方,熟知客舱环境情况的科伦坡则坐在了靠前的位置,那里感受到的噪音和震动都比较小。
瓦莱特选择跟他坐在了一起。
随著两具全复合材料、低噪声的四桨叶螺旋桨开始转动,02号原型机逐渐开始加速。
“客舱里的声音跟我之前坐过的ATR72相比要小很多啊……”
或许是因为紧张,瓦莱特今天竟然破天荒地主动拉开了话题。
“当然,客舱环境可是我们阿古斯塔公司负责进行的部分,而且华夏这边还重新设计了螺旋桨叶片的形状,进一步降低了噪声源的强度……”
就在科伦坡向身边的法国美女解释的同时,飞机上的所有人同时感受到了一瞬间的超重——
飞机已经起飞了!
225.第225章 华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领先!
第225章 华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领先!
由于这次是用飞机人工制造测试环境,因此无需经历之前那样漫长而十分看运气的“找冰”过程,而是可以直接飞往缺省的试验空域。
因此没过多长时间,科伦坡就已经能通过舷窗看到左前方正处在低速平飞状态下的那架轰6AIT了。
必须承认,作为一个意大利人,这称得上是十分新奇的体验。
他知道,当试验开始之后,就无法再通过舷窗看到任何东西,纠结片刻之后,他还是决定至少不能全程摸鱼,于是和瓦莱特一起换到了洛伦佐的座位后面。
从他们的位置上,也可以看到笔记本电脑屏幕。
画面被平均分成了六个部分。
经过简短的识别之后,科伦坡辨认出最上面两块图像显示的是左右两侧中外翼前缘除冰套上的积冰厚度标尺,中间的两块图像是两侧主翼的全貌,而最下面两块图像则是平尾前缘除冰套和平尾前缘翼尖的情况。
显然,飞机外面总共安装了6个摄像头,分别对准最重要的6个位置。
“他们就对自己的预测这么有信心?”
科伦坡看著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堪称高清的监控画面心想道。
他既然最终选择登上这架飞机,就说明对于常浩南设计的防除冰系统还是有信心的。
但防除冰系统的水平是一回事,把结冰的位置乃至冰形都给精确地算出来是另一回事。
非要类比一下的话,前者相当于用一把大砍刀剔骨,虽然难度也并不小,但尚属于常人能接受的范畴。
而后者则相当于用青龙偃月刀雕萝卜花,已经完全是超脱凡俗之外的技能。
因此科伦坡本来的预期是,华夏人会玩一些视觉上的把戏,反正结冰试验的过程中也没办法直接通过侧窗看到外面,只要把摄像头弄糊一点,角度弄差一点,就足够对视觉效果产生干扰了。
反正只要飞机走完了整个过程,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作为曾经的项目狗,科伦坡自己也不是没画过饼,能理解这种稍微注点水的行为。
况且跟华夏的合作是他在芬梅卡尼卡集团的立身之本,他在昨天晚上甚至已经想好了应该如何在报告中避重就轻,最终给出应该同意签署合作协议的结论。
然而看现在这个架势……
人家好像没准备玩什么花活,而是想要来真的?
……
科伦坡的脑子有点混乱,一方面是他昨晚半宿没睡提前想出来的报告内容有可能全部作废,另一方面也是有点担心这帮华夏人会不会过于自信了。
这种清晰度的画面,万一要是玩脱了,那光靠他一个人用春秋笔法可无论如何都救不回来了。
胡思乱想的科伦坡抬起头,试图通过左顾右盼来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
而这个动作让他恰好和身边的瓦莱特视线碰撞。
后者可从来没跟过自然结冰试验,神情中透露著些许紧张。
几名华夏的随机工程师正在进行结冰试验之前最后的检查,他们在这几天时间里已经排练了无数次,动作迅速且相互之间配合默契。
一时间,客舱中除了外面螺旋桨转动发出的嗡嗡声以外,就只剩下简短的中文口令声。
“云滴谱探头、二维云粒子探头、二维降水粒子探头工作状态正常!”
“大气温度探头、速度传感器、机外画面监控系统状态正常!”
“AIT飞机报告,已经准备好进行造雾作业!”
“……”
科伦坡并不能听懂汉语,由于飞机容载能力的问题,此行也并没有翻译跟上来,但是这些人沉稳的声音让他心中的担心减轻了不少。
突然,客舱广播中同步响起了驾驶舱中正在进行的无线电对话。
跟之前不一样的是,这次用的是英语。
刚刚还在走动的几名工程师也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座位,并系好了安全带。
“准备进入人造过冷水雾环境!”
“倒计时3……2……1……”
还没等科伦坡做好心理建设,整架飞机就径直冲入了整片白色的云雾当中!
按照粗略估计,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
2月份的4500米高度,气温就是-30℃!
在这样的低温下,被高压气体在喷嘴处打碎的水滴几乎是在刚进入大气中的一瞬间就进入了过冷状态。
过冷态的水仍然是液体,但处在亚稳定状态,当受到一定的外部扰动时,便会飞速结冰。
就比如中等速度下的机翼撞击。
“水滴平均直径404.5微米,气温-31.7℃,空速110米秒,符合SLD试验条件!”
前面的华夏工程师特地用英语报告了情况。
从他面前另外一台电脑的屏幕上,也能清晰地看到这些数据。
确实是真正的SLD条件!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心理作用,科伦坡甚至听到了飞机蒙皮表面结冰时发出的喀喇喀喇声。
客舱玻璃以几乎前所未见的速度覆盖上一层薄冰,挡住了所有人的视线。
他只好把目光重新投向前一排的笔记本电脑屏幕。
猛然间,意大利人感觉到自己的右手被抓住了。
是坐在旁边的瓦莱特。
此时的她双眼紧闭红唇微抿,显然是因为这过于刺激的节目效果而感到紧张。
“呵……女人。”
科伦坡摇摇头,不过却并没有甩开对方。
就在此时,前面传来的一句法语打破了这怪异中透著温馨的气息。
“这么快就开始积冰了?”
被惊醒的科伦坡赶紧集中精神,才发现在自己刚刚走神的十几秒功夫里,主翼前缘就已经出现了大约10毫米的冰层!
“难怪之前那两架飞机几乎来不及反应就发生了事故……”
坐在前面的洛伦佐看著几乎在以肉眼可见速度增长的冰层厚度喃喃自语道。
尽管美鹰航空的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但纸上冷冰冰的文字和摆在眼前的震撼画面相比,冲击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科伦坡有些忙乱地用自由的左手从外套内侧口袋里取出前些天常浩南交给他们的模拟结冰情况示意图。
尽管黑白打印出来的图像并不是特别清晰,但仍然可以通过灰度的不同辨认出冰形的边缘。
洛伦佐也把自己的那份结果举到了电脑边上。
随著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仅机翼前缘,机翼的上下表面也逐渐开始出现明冰——
一种形状不守则,对飞行安全危害较大的冰型。
结冰位置确实更加靠后,并且在上下翼面的分布也更均匀。
但从轮廓来看,却跟纸上的模拟结果有不小的差别。
“呼……”
洛伦佐和科伦坡同时松了口气。
并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
而是只预测对了一部分的结果反而是比较符合现实情况的。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