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06节
郭林万万没想到,他们14所苦苦追求了几年的反制措施,竟然是通过这种办法实现的——
你可以干扰我,但我也可以直接把你全家都扬了。
今天日万,就当庆祝双11了
272.第272章 制电磁权
272.
2023-11-13
常浩南提出的思路乍一听相当放飞自我,但如果仔细想想倒是并不离谱。
因为电磁干扰,至少是注入式和转发式电磁干扰作为一种收到雷达波之后才能进行应对的干扰模式,对于本身不发电磁信号的被动探测手段几乎无能为力。
其实选择歼轰7作为平台也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
较差的机动性和较大的雷达反射面积决定了其本身会成为一个相对显眼的目标,如果对方有预警机进行指挥的话,很容易提前发现并拦截这架游离于战场之外的、蠢蠢欲动的飞机。
2*15kw的供电量相对不足,在面对真正的高强度电磁对抗时也会成为一个短板。
但眼下华夏才刚刚开始对苏27的国产化,至于隐身飞机更是连个影子都还没有。
堪用的重型战术平台只有这么一种。
总比运8强吧……
不过反过来说,敌方预警机发射的电磁波同样可以成为被动探测手段的助益,并且如果有一种射程足够远的反辐射空空导弹的话……
笑死,什么预警机,老子打的就是预警机!
总之,世界上固然不存在一种完美无缺的武器,但多种并不完美无缺的武器如果配合得当,仍然可以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实际上,这个模型对于郭工刚刚提到的对低RCS目标,也就是隐身目标的探测,也是有潜力的。”
刚刚一直静静听着常浩南讲解的徐洋此时也开口补充道:
“不过这需要一些更加独特的技术,比如检测前跟踪(TBD)算法,用未经过参数提取的粗数据,或经检测门限很低的参数提取算法处理得到的点量测数据,对目标似然比函数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累积,从而提高被动雷达的信噪比。”
“我和常博士试了几种思路,发现目前阶段基于迭代的TBD算法每次只能处理一帧数据,无论从数据积累速度还是计算量的角度出发,在工程上基本不具备可操作价值,等我回所里之后会重点关注一下这个领域的研究,争取能在一到两年时间里拿出一个可行的成果出来。”
具体到控制学和算法理论的专业上,徐洋甚至并不比开了挂之后的常浩南差,加上后者的主业毕竟还是搞航空,所以也就当仁不让地揽下了这个任务。
反隐身,对于目前的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考虑到华夏暂时没有条件建设诸如顿河2N这样以力破巧的超大型雷达站,那就只能在四两拨千斤的方面多下功夫了。
“足够了,已经足够了。”
被常浩南和徐洋二人的效率所震撼的郭林看着桌上那一沓填满了密密麻麻公式和图表的纸,一时间难以想象这几天功夫里面,他们是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工作:
“现阶段能做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
对于本来只是想要研究一下那个缴获的吊舱,最多来一波逆向工程的14所来说,这绝对算是意外之喜。
先是搞出来了一个体积更小、功能更多的战术吊舱,又是直接对被动探测技术和辐射追踪技术来了个翻天覆地的更新。
纵然这些成果的主要完成者恐怕都要挂京航大学或者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名头,但最终落实到产品研发和生产上面,还是只能交给他们电科集团来完成。
“不管怎么说,有了这个东西,咱们下次再遇见EA6B,就绝对不会重蹈94年的覆辙了!”
刚刚那名用潜艇战术类比被动雷达探测的工程师也再次开口。
常浩南记得他是叫林博远。
1994年的空情事件,对于整个华夏空军、整个电子科技集团来说都是很长时间难以被抹去的伤痛。
一般来说,这种伤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平复。
但也有例外。
比如现在,常浩南就花了一周时间给治好了。
但目前还只能算治标,要想治本么……倒也简单,等什么时候有机会,用类似的方式给对方一个同样的教训就行了。
当然,常浩南和徐洋鼓捣出来的算法再怎么精妙,终究还是要落实在设备和程序上面。
所以前者在确认自己刚刚讲的东西众人都基本理解了之后,便开始有条不紊地分配任务:
“那接下来我们分成三个部分,共同推进项目进度。”
“郭工,你带几个人回金陵,在歼8C装备的1472雷达基础上增加两组天线和后端软件,让它具备被动探测能力,装到飞机上做测试,我会和112厂那边协调一下,你可以从还没交付给他们的成品里面直接抽调一台出来修改,这样会更快一些。”
“好。”
郭林利落地同意,然后从跟过来的其它几名14所的人员中选出来了四个,然后对常浩南说道:
“金陵毕竟是我们14所的大本营,我回去之后还能找到其它外援的,剩下的人都留在这里好了。”
“这样也好。”
常浩南看了看会议室里面的人员配置,发现要兵分三路的话确实有点缺人:
“那14所这边剩下的所有同志,你们负责按照我们之前定好的方案对二号吊舱的硬件部分进行修改,我们这次提出的改进PRI算法只需要重新编写吊舱的算法软件就行了,这部分工作由徐研究员完成就可以。”
徐洋没有回答,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最后就是我自己,这段时间会回归老本行。”
常浩南故意让自己的语气中带上了几分玩笑的意思,以缓解会议室里面有些过于严肃的气氛:
“我们准备用作电子战平台的那架歼轰7因为是老机改造,有很多细碎的杂事要处理,有我参与的话进度应该会快上不少。”
“大家还有什么想要问的么?”
随着管理能力和经验的提高,常浩南在下达指令时候的有效性也在逐渐提高。
众人纷纷摇头表示没有。
“那就这样,这个型号非常重要,是我们军队在可能发生的未来战争中夺取制电磁权的重要环节,能早一天服役,对于综合战斗力的形成都会有巨大的作用。”
按照惯例,常浩南进行了一番简短的总结和动员。
“制电磁权?”
这个奇特又新颖的表述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但中文就有这一点好,哪怕遇到一个从未听说过的生词,仅靠字面含义就能理解个七七八八。
所以很快大家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就跟制空权、制海权一样,所谓制电磁权,就是掌控整个战场范围内电磁波信号的能力。
过去华夏在这个方面都是被别人占据的,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但这一次,这个被暂定为“歼轰电7”的型号,将会成为吹响反攻号角的标志!
273.第273章 飞豹,重获新生
273.
2023-11-13
在分配好任务之后,众人便迅速重新投入到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之中。
常浩南之前并没有参与歼轰7的改进工作,所以姚梦娜便自告奋勇地接下了向他介绍项目进展情况的任务。
作为一架并非全新设计的飞机,歼轰7的机体内部已经没有额外的空间去塞入其它的电子设备,只能大体维持原样,改造过程中的难点实际上主要来自于过去几年相对高强度使用所导致的机体形变。
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重要结构件的时候,如果完全按照原来设计图上的数据造个新的出来,反而有可能换不上去。
这其实是二手机翻新,或者说中期寿命升级时普遍会面对的问题,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大修一架消耗的时间反而比造个新的出来还要长。
在未来,工程师们一般会用三维激光扫描和3D打印来解决这类问题,但是放在1997年,常浩南他们只能靠人工测量变形加上老工人的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另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还是因为旧飞机的底子所带来的。
歼轰7在设计的时候,华夏空军连装雷达的飞机都没有几架,根本没有考虑过要进行电子战改型这样高大上的升级。
因此并没有预留出足够的传输线空间,飞机电源也不是模组化设计。
姚梦娜他们在先期改造的时候,只能选择让几个子系统共用同一个电源线和公共地线。
“关于飞机的空间问题,虽然机体结构没办法大改,但我们可以拆除一些不必要的设备,至少把被动雷达用的接受天线得装进飞机里面去。”
别的东西常浩南都可以暂时不要,反正这架歼轰电7在计划中也更接近F16CJ那样用于执行SEAD(当然在华夏这边还有反SEAD)任务的防空压制作战平台,而类似EA6B和EA18G那样的专职电子战飞机肯定还是要在未来的歼11平台上全新设计。
但作为整个改进的基础,被动雷达的信号接收天线是绝对不能省的。
“不必要的设备?”
站在飞机旁边的姚梦娜和唐长鸿都是一愣。
飞机这种东西上面哪会有什么不必要的设备。
“就比如机炮。”
常浩南说着走上前去,拍了拍歼轰7机身右下角的一门双管23mm机炮。
“机头位置肯定还是要留给原来的平板缝隙天线,这样我们就需要两根天线分别负责下半球和上半球的被动信号接收。”
“上面我们可以稍稍改造一下飞机的垂尾,而下面么,就装在原来机炮的位置。”
实际上这也是后来几种电子战机的通行做法,毕竟随着时代发展和近距格斗导弹技术的进步,能用上机炮的空战已经越来越少。
至于让电子战飞机去狗斗这种事,更是正常人都干不出来……
“可是拆掉机炮的话,飞机的作战能力会不会……”
新型号飞豹的总负责人唐长鸿还是比较顾虑。
这不仅仅是航空工业部门的事情。
90年代中后期,航空兵部队的训练方式和组织能力还都远没有后来那样灵活。
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教条的意思。
比如就在今年年初,空军搞的新战法演训,那都是要在全军层面上进行动员的。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