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14节
然而对于在座的这些海军军官们来说……
这TM简直是喜从天降!
华夏去年才服役的最新锐舰艇岛城号,单论防空能力……甚至略逊于十四号舰以后的第二批查尔斯·亚当斯级。
而后者是60年代中期服役的舰艇。
结果现在有人突然说自己这边正在搓一套防空系统,能跟未来的新版本阿利伯克掰手腕。
就有一种二十年穷小子忽然得知自己竟然是富豪唯一私生子的既视感。
“那么……郭工程师,不知道这个海之星系统,预计什么时候能定型服役,或者至少造个样机出来?”
这次提问的人明显之前并不知道这些细节,因此连声音都兴奋得有些颤抖。
“按照立项时候的规划,10年左右定型。”
郭林的回答不假思索,但随即抬头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常浩南,犹豫了一下:
“要是按照比较乐观的情况估计,大概……还可以缩短个几年。”
其实刚刚回想起认识常浩南以来发生的种种事情,郭林的感觉是这东西要是能让对方参与,保守估计有个四五年时间就能拿下来。
这个时间主要也是因为准备用来做测试的那艘综合试验舰目前还在船厂里面不知道啥时候能交付,并且中间的改装、原型机制造等流程所需要的时间是没办法压缩的,否则恐怕更短。
但想归想,他不可能越俎代庖,替常浩南做这个决定,毕竟后者现在看上去也是分身乏术,又是航空工业系统的人,不可能抛弃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伟大的电子和船舶事业中来……
“十年啊……”
虽然从理智上讲,这个时间应该算是相当合理的,毕竟当年美国开发宙斯盾都用了12年时间呢,但毕竟刚刚已经画了个几乎完美的大饼,现在却得知连做饼的小麦都还没种出来,需要等10年才能吃到,多少会有一些失落。
就连杨书玉都有这样的感觉。
于是他又有些不甘心地询问道:
“那如果我们降低一些技术要求,比如可以暂时先用著无源相控阵天线,那有没有可能缩短一些研发时间,先让部队有个东西用著?”
这个思路基本就是小步快跑,这里的人都很熟悉了。
然而郭林听过之后直接摇头:
“不能,实际上,虽然有源阵比无源阵更加领先,但二者在技术上其实算两个不同方向的分支,并不在同一条在线,我们电科集团在电扫描领域从起步就走在有源阵的方向上,要是现在回头去搞无源阵,反而会分散研发力量。”
“并且现在海之星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也不在有源阵上面,而是一些更加基础的部分,比如最基本的,天线阵面结构需要一个复合材料箱体,内部使用铝蜂窝夹芯板和铝合金横隔板,给T/R组件分隔出几千个蜂巢状的菱形空间,复合材料和铝合金件之间要采用大直径的铝合金紧固件铆接,而这些过程我们现在一个都完成不了。”
“再比如天线阵面的反射面板,是整个相控阵雷达结构的基准,制造这个东西需要一块4米*4米的铝合金坯料,目前的方案只能是从萨马拉铝厂进口,但俄铝的标号和我们过去习惯采用的美铝标号不同,又要重新估算它的力学性能,或者也可以用两块国产4米*2米的δ70铝板拼焊,但焊接要求又不达标……”
哪怕只是听这郭林描述这些问题,在场一众军官都纷纷表示头大。
显然,这里面涉及到的工程问题复杂程度远超常人所想,绝不是一个能靠短时间内加班加点搞出来的东西。
之前王晓模和常浩南聊起预警机设计方案的时候就说起来过,目前国内只能通过人工铣削的办法加工相控阵雷达阵面所需的高硅铝合金,加工效率和良品率都一般,对于平衡木或者楔尾天线来说算差强人意。
现在346雷达的方形天线面积至少是空警200的三倍,然后一艘船就要4面……
单靠手活恐怕是不太行。
实际上,郭林没有说的是,这些加工问题还只能算海之星项目面临的困难中相对没那么复杂的。
更麻烦的地方在于设计。
不过那些内容更加专业精深,哪怕讲出来,在场的人里面应该也没几个人能听懂。
而且从杨书玉的表情上看,他刚刚的那番话已经起到了足够好的效果,也没必要再继续长篇大论下去。
所以就算了。
今天的主角毕竟还是海军方面的同志们。
287.第287章 该省的省,该花的花,轰6再改改
第287章 该省的省,该花的花,轰6再改改还是能用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主要就是讨论常浩南并不专精的海军战术战法了。
总体而言,作为高技术军种,在海军装备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前提下,光靠发挥主观能动性带来的作用……
只能说有,但不多。
尽管会上也有人提出了在海军舰艇和海军航空兵飞机之间实现数据沟通,扬长避短,同时发挥舰载雷达搜索范围广和战斗机部队反应速度快、拦截半径大的优点之类相当超前的思路,但这种配合归根结底又需要依托高性能数据链,而对于连通信卫星都没有几颗,只能靠短波无线电台实现语音沟通的华夏军队来说,作用似乎也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实际上,眼下的华夏航空兵,一旦飞到距离较远的地方,甚至没办法保证和基地之间的通信。
这个问题在东部方向并不是非常明显,毕竟大多数时候最远也就飞400公里左右,但是在南部方向的问题就会比较大。
“有没有可能参考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的做法,开发一种通信中继机,在距离我方海岸线200-300公里的地方飞行,专门负责处理飞机与飞机、飞机与基地甚至是刚刚提到的,飞机与水面舰艇之间的数据通信?”
很快有人提出了新的想法。
对于核致胜理论上头的冷战双方而言,一纸《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条约》是决然不可能让他们真正放心的,各种花式太空反卫星武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开发,并且只能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天基设备本身生存能力在随时有可能掀桌子的背景下也并不可靠。
因此为了保证在核战开始、通讯卫星全部失效或被摧毁后,己方核潜艇还能够收到指令,双方都装备了如E6或者图142MR这类专门用于转发从高频到低频在内的各种通讯信号。
当然,现在已经是90年代,华夏面对的情况跟当年也完全不同,但装备的思路似乎是可以借鉴的。
于是话题又重新回到了常浩南熟悉的领域。
众人的目光也投向航空工业这边的几个人。
“单说通讯中继本身,难度倒是不大。”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说过话的常浩南坐直身子,对刚刚提问的那名军官说道:
“但现在能作为中继平台的型号只有运8和轰6,留空时间和航程都不够,如果减掉从起飞到任务区花掉的时间,恐怕有效巡航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这对于通讯中继这种需要持续进行的任务来说实在是太短了。”
“而且这两个平台的生存性也很一般,在我方航空兵力量本就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敌方空军的威胁,从而被迫离开任务区域。”
“另外,大型飞机的升限都比较低,基本不超过一万米,在这个高度范围内,长波通讯还好,但我们常用的甚高频和超高频信号传输距离会极大地受到环境影响,稳定性很差,也不利于这个战术的实现。”
常浩南的这一番回答有理有据,让本来以为能看到希望的众人又有些泄气。
实际上,莫要说才结束隐忍期没多久,军费刚刚开始见涨的华夏军队,就算是冷战巅峰时期的美苏双方,都没办法维持这么一套东西长期存在,只能作为最后的应急手段使用。
而在无需考虑世界大战的前提下,想要实现远距离中继通信,还是卫星的性价比更高。
只要发射上去,至少5-10年内就基本不会再产生成本,相比于只要起飞就开始烧钱的空气动力学平台简直是降维打击。
因此这个话题显然已经没办法继续下去了。
并且时间也已经到了接近午夜的功夫。
杨书玉抬起手腕看了看表,随后用三两句话收住话题,又以一段简短的总结发言结束了这场经验总结座谈会。
尽管在技术方面并没有做出什么重要的决策,但通过今天的经历,海军方面的与会者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了共识——
有条件的情况下,模拟对抗演习还是得多搞。
在演习中领悟到的东西,要远比从书本上、教室里面学到的东西感受更加真切。
大规模的搞不起,就搞小规模的,比如像今天这样,用两架飞机模拟两个机群。
如果训练经费实在不够,甚至可以考虑不出航,就在港口里面开展。
……
会议结束之后,常浩南正准备离开,却被杨书玉给叫住了。
“常浩南同志,是吧?”
“年初开会的时候,我听老丁提起来过你。”
这句话让前者愣了一下,随后才反应过来,老丁指的应该是丁高恒。
显然在今天之前,对方就认识自己。
至于为什么在刚刚开会的时候没说起这件事,那就不好去猜了。
不过杨书玉倒也没在意常浩南的一时出神,而是继续说道:
“老丁当时跟我说,航空系统有位年轻的同志,不止在技术能力过人,而且对于大局的走向也很有想法。”
搁在刚刚重生那会,要是被这样地位的人当面称赞,常浩南肯定还是要激动,乃至头脑发热一下的。
不过现在么……
说实话就是已经习惯了。
毕竟都跟大长老级别的人谈笑风生过了,心境已经完全不同。
因此他并没有做出什么明显的回应,因为对方专门把自己留下来说这么一通,绝对是还有下文。
果然,杨书玉的下一句话直接进入了正题:
“所以,我这里有一项关于海军航空兵装备引进的事情,想听听你的意见。”
“去年和苏霍伊那边谈十一号工程的时候,我方捎带著提出了采购一批苏27改进型,也就是他们叫做苏30的多用途战斗机的意向,前段时间刚刚签订合同,空军76架,我们24架。”
“签合同的时候,俄军方代表应该是有意向我们透露,说可以从现役装备中抽调一批图22M3轰炸机,连同Kh22反舰导弹一起,低价出售给我们,你觉得这笔交易有没有必要推进下去?”
显然,杨书玉在直观感受过空中力量带来的压迫感之后,对于这种远比轰6D更强的轰炸机有了些许兴趣。
而常浩南的关注点却在另外的地方。
海空军采购苏30这件事,尽管和十一号工程在时间上有些重合,但二者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联系。
在原来的时间在线,这100架飞机要拖到98年末才签合同,21世纪初才开始交付,而这一世由于他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时间点提前了将近两年,应该可以提前不少形成战斗力。
飞机倒还是其次,但跟著苏30一起引进的R77中距弹和Kh31空对面导弹确实是好东西,前者的导引头直接促成了霹雳12的诞生,而后者在国产之后的型号鹰击91则成为了我军最主要的战术空地导弹之一。
至于那些图22M3么……
“没有必要。”
常浩南直接摇了摇头:
“对于如今的防空系统而言,用轰炸机进行超音速突防的形式早就已经无法构成实际威胁,未来除了像B2那样有隐身能力的之外,所有轰炸机本质上都会演变成导弹载机,只有航程和载弹量这两个数据比较重要。”
“而图22M3的航程大约7000公里,可以挂载3枚Kh32导弹,这个数据虽然比我们目前的轰6D强上很多,但如果能轰6做进一步的挖潜改进,应该也能做到类似的水平,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宝贵的外汇。”
在对外引进这件事情,常浩南的原则一直是骑自行车去酒吧——该省的省,该花的花。
不图高大全,只要最合适自己的。
海空军需要即战力,而航空工业这边的三代机产能很难在短时间内爆发,那么再引进一批性能更好的苏30算是弥补短板。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