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44节
“不到4000万的话……算是很便宜了。”
略加思索之后,林伟轩回答道:
“我们去年购买了一批波音757-200,总体性能和这个图204差不多,价格是7400万美元一架,空中客车最新推出的A321,80吨级,单价也大概在7000万美元以上。”
这就是一个很直观的对比了。
俄国人给出的报价里面必定还是有水分的,如果未来能完成国产化的话,那么成本还可以被压到更低。
到时候哪怕专门拿去当货机,或者当特种机平台都行。
于是易元和在心中暗自记下了这件事情。
两架大飞机之外,俄国人还带来了一架编号为711的最新型侧卫验证机,以及一种被命名为苏32FN的前线轰炸机。
作为军用飞机,自然不可能像客机一样随便开放参观,因此也只能在围栏外面远远地看看大概。
两架飞机都是三翼面设计,尤其711号机还采用了三元矢量喷口,想必机动性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或许也可以作为十一号工程未来的改进方向……”
离开俄罗斯展区之后,易元和掏出一个本子,把刚刚自己思考的一些东西全部记录了下来。
然而,在他们把航展现场逛过一圈回到己方飞机所在的位置时,却发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一群挂著俄方参展商工作人员身份牌的老毛子,正和刚才的易元和二人一样,饶有兴致地围在新舟60的展板前面驻足观看著,并且听上去还爆发了相当激烈的讨论。
“难怪刚才那边没几个人,弄了半天都跑到咱们这来了……”
易元和整理了一下衣服走上前去,却在中途从乱糟糟的环境里听清楚了几句俄语。
“展板上面说,这种型号的飞机通过了全部15个欧盟国家的适航审定,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不止是这样,之前我有个同事去塔什干接待过华夏客户,听他们说,是华夏和欧洲方面直接签署了一定起飞重量和座位数以下支线飞机的适航审定互认,就是说以后华夏那边审定通过的型号,就可以直接在欧洲运营了。”
第二个声音的语气中带著浓浓的羡慕:
“这个条件要是给到我们手里,那可就太舒服了……”
一瞬间,易元和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
华夏在大飞机的技术上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筹码。
但是在技术以外的地方有。
而且很关键。
323.第323章 愿者上钩
第323章 愿者上钩
想到这里,易元和悄悄摘掉脖子上挂著的身份牌并揣进兜里,并示意旁边的林伟轩也这么办。
然后他拉著后者接近到一个不太会引起注意的距离上,装作观察旁边那架运12的样子,注意力却还是放在新舟60前面的围观人群中。
刚刚在对面展区参观的时候,易元和也远远地瞥见过伊留申公司带过来的支线飞机伊尔114,和ATR42以及新舟60大体上处在同一个级别。
当时并没怎么在意,毕竟40-50座支线螺旋桨客机这个市场本来就相当有限,不可能像干线客机一样同时运营很多个级别重叠的型号。
但是回过头来仔细想想的话,这说明毛子们也有支线飞机的出口需求。
华夏当然不可能去给自己培养一个竞争对手,但新舟60哪怕在支线飞机里面,也算是比较小的那个级别。
要知道,之前和欧盟签订的一揽子协议里面,适航互认的上限可是100座和50吨,基本已经摸到了空客A318这样小型干线客机的边缘……
易元和觉得自己应该留心一下俄方,尤其是图波列夫设计局自己有没有符合要求的相关型号了。
虽然用技术换技术这条路目前走不通,但是用政策换技术也算是各取所需,总归比只是出钱的主动权要高不少。
易元和这边竖著耳朵听得兴起,可是苦了旁边不懂俄语的林伟轩。
好奇心爆棚的他只能干看著一群俄罗斯人兴致勃勃地围观自家飞机。
对于他这个航展总领队来说,有外国人对己方参展型号感兴趣自然是好事,而且这一幕如果拍下照片来的话,完全可以在后续宣传中作为一个重点大书特书。
但照片拍的再好也总得配上相应的文字。
这个年代搞宣传的人多少还是有点底线的,整不出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这种狠活。
因此,在抓耳挠腮了许久之后,林伟轩最终还是没忍住人的求知本能,轻轻拍了拍易元和的肩膀:
“老易?”
“那几个俄罗斯人在叽里咕噜地说什么呢,他们也想买咱们的飞机?”
正入神的后者回过头,发现是自己人之后才松了口气:
“那倒是不至于,类似的型号他们自己也有,老毛子那边经济困难,航油又不值钱,咱们这飞机低油耗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易元和摆了摆手,否认了林伟轩有些离谱的猜测。
这让后者觉得有些可惜。
要知道,从地理学意义上讲,俄罗斯也是欧洲。
今年5月份的时候,空中客车要从华夏采购结冰喷水模拟设备的事情可是狠狠让航空工业系统涨了一波脸,此前一直被搞航天同行们压一头的郁气一扫而空。
而如果要是能实现整机出口欧洲……
简直不敢想。
不过易元和随即话锋一转:
“他们感兴趣的应该是咱们跟欧洲达成的那个协议,刚才有人提出来想要通过取得咱们的适航认证来间接获得欧盟的认证,尤其是一些他们有一定优势的子系统,只要过了审批关就能成为国际供应商。”
“正好我还想问你一下,根据协议中的详细条款,这种操作有可行性么?”
作为专门搞技术的人,他对于航空法规和相关政策只能说了解一个大概,真正的细节问题还是要问专业人士。
林伟轩听过之后皱起眉头思考了片刻,然后摇了摇头:
“不行,协议规定的双方互认对象仅限于由我们大陆范围内企业开发的整机产品,对于子系统的话,只能以装在符合要求的支线型号飞机上的形式进行认证,而且对于明显超越航空常识的飞机设计,欧盟方面有权进行覆审。”
“什么叫明显超越航空常识的设计?”
易元和有点摸不著头脑。
“比如给新舟60换两个10吨推力的涡扇发动机这种。”
这种条款显然是为了防止有人通过这个空子给一些范围以外的产品搞互认。
“那如果是联合开发的型号呢?比如我们和俄方合作设计一种新的支线客机,属于协议发挥效力的范围么?”
这是易元和从刚刚就开始思考的事情。
既然俄国人对这个事情感兴趣,那就说明有的谈。
就算图204本身不在许可范围内,也可以当做谈判筹码来用。
“倒是没有明文规定……”
这个问题显然让林伟轩的脑子进入了超频状态,因此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回答道:
“但我想,咱们至少得在其中承担主要角色才行。”
“这个要求好,应该坚决执行。”
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易元和总算喜笑颜开,
“老林,你去重新准备一下新舟60的展示材料,单独拉出一个版面来,介绍一下那份协议的主要内容。”
“现在重新准备?”
林伟轩露出一脸你怕不是在玩我的表情。
这个年代大家赴外参展的经验都有限,华夏这边的所有宣传品都是在国内提前一个月做好然后带过来的,巴黎航展明天就要开幕,让他在一天时间里弄一套全新的出来,确实是有点上强度了。
“对,很重要,如果明天来不及,那后天飞行表演之前无论如何都要准备好。”
易元和的态度十分强硬。
“好吧,我去联系本地商会,看看能不能在法国本地这边加急赶制出来。”
意识到事情严肃性的林伟轩也收起笑容,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当即转身准备离开。
不过又被从身后叫住。
“为了照顾全世界的观众,多用几种语言写,尤其是俄语,一定得加上!”
……
事实证明,DDL果然是第一生产力。
当欧洲中部时间第二天中午,航展正式开幕的时候,原本立在新舟60前面的一块展板已经变成了连在一起的五大块。
内容除了飞机本身的性能之外,还包含了对于制造商以及法律问题的介绍和解释,其中明确表示,由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设计和生产的100座或50吨以下级别支线客机可以直接在欧盟15国范围内注册和运营。
随著一阵尖锐的轰鸣声,编号为711的苏37原型机开始了自己的飞行表演。
航展这种东西,对于看热闹的围观群众而言,更感兴趣的自然还是战斗机。
因为美国制造商的缺席,一度传闻要进行展示的YF22原型机没能出现,这架苏37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现场受到关注最高的明星。
作为苏霍伊公司的炫技之作,它也确实没有让观众失望,在极低的高度展示了钟摆、尾冲、落叶飘等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动作,引来阵阵欢呼和掌声。
然而,就在绝大多数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天上的时候,来自图波列夫公司型号负责人瓦伦汀·克里莫夫却驻足在那块面积不大的华夏展区前面,盯著连在一起的五大块展板看了很长时间。
他清楚地记著,自己昨天中午过来的时候,还没有这样详细的介绍。
华夏参展商甚至贴心地准备了全部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
这让克里莫夫很难不怀疑对方是在有针对性地钓鱼。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被最后《法律问题》的那部分吸引了。
没办法,鱼饵太香,忍不住。
“苏卡……”
克里莫夫推了推眼镜,一向涵养不错的他口中吐出一句俄罗斯经典国粹,
“华夏人竟然真能把这种协议谈下来,他们难道买通了欧盟议会的全体议员么……”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