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01节

  只有姚梦娜和另外一名来自结构强度所的工程师还在和他交流,只不过主题也已经变成了飞机设计,跟软件的情况不再有关。

  总的来说,从孙惠中使用过后反应的情况看,这个软件的完成度已经相当不低,只不过还需要再把UI界面和菜单栏的设计搞得更人性化一些,并且提供更加详细的教学。

  他甚至表示如果软件自带的教程不方便做到太大,那么可以专门出一本详细的技术手册另行销售,搞个一鱼两吃。

  对于这个连电脑游戏都会附带纸质攻略书(很多时候是防盗版手段)的年代而言,孙惠中的思路其实不算离谱。

  很多软件都是这样赚两份钱的。

  不过常浩南的思路还是更加先进一些,他卖的产品价格里面本来就已经包含了服务,况且软件刚发售的阶段仍然要以推广用户范围为主,因此最终还是决定随正版软件附赠一份光盘版的使用教程。

  有没有用另说,至少得把姿态给做足了。

  随后,常浩南又把各个模块的负责人叫在一起,根据孙惠中刚刚的反馈,让他们对软件前端再进行一次总体修改,并准备进行预封装。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么这次修改结束之后,就将会发布第一个V0.1.0公开测试版。

  不过,由于这功夫的因特网普及率以及质量都有限,无法做到实时在线更新,因此就算是测试版,他也必须保证软件具备基本的稳定性和可用功能,不可能像后世某些公司一样,先发个稳定性极差的版本把钱捞到,然后再慢慢通过更新补丁的方式修复bug。

  并且,目前提交参与公开测试申请的企业和机构数量已经破百,远远超过了常浩南一开始的预期,他们还需要再集中制作一批安装光盘以及激活码。

  总之,可能还需要大概五到七天的时间。

  只不过这部分工作需要常浩南亲自负责的部分就已经不多了。

  “常总,说起来,我们这个软件,好像还没有个正式的名字?”

  任务都分配下去之后,有人突然提出来了这样一个问题。

  “是啊常总,软件名字还是您来起吧。”

  “还有软件的logo,也是得让常总决定。”

  其他人很快附和起来。

  “这个么……”

  常浩南之前就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想,我们未来的公司,应该会成为华夏在工业和商用软件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从这个角度上,我觉得名字可以叫做‘火炬’集团,这样的话,作为公司运营的第一款软件,图标和LOGO都可以做成一支火炬的样子。”

  “至于软件的名字,我们最主要的卖点在于可以同时处理多物理场的仿真计算,并且平行进行多学科范围的优化,所以为了让人直观感受到这个优势。”

  常浩南说到这里,从旁边拿起半根粉笔,走到刚刚孙惠中用过的黑板旁边,在上面刷刷写下几个大字:

  “不如就叫做‘火炬’多场模拟器。”

  然后又在下面添了一行英文:

  “对应的英文名字就是,TORCH Multiphysics。”

  两个名字,以及LOGO的设计提议都毫无疑问地获得了一致赞同。

  反正最后只要能把公司做起来,自然会有人把名字的含义给你解释出花来,哪怕名字是完全拍脑袋想的也一样。

  就比如“BYD=build your dream”。

  而且,虽然听上去好像不太够霸气,但如果仔细想想的话,似乎“google”、“Microsoft”、“ANSYS”之类同行的名字也就是那个德行。

  因此众人很快也就接受了这个设定,起身准备回去忙自己的了。

  只有前端设计的负责人询问常浩南是否需要专门找个人设计logo。

  后者想了想表示没必要花这个钱,然后自己从旁边找了张纸,画了一个有点抽象的版本上去。

  好在也不算难看。

  随后又在下面画了个“火炬”的艺术字。

  毕竟在一些场合,还是需要展示公司名字的。

  虽然常浩南的绘画天赋有限,但LOGO设计这种东西主要也是看一个思路,后面肯定会找人转成PNG图片的格式,那就不需要他来操心了。

  ……

  在送走了负责软件开发的一群人之后,常浩南找上了因为刚刚高强度回答问题而有些冒汗的孙惠中。

  “孙工,接下来什么打算?”

  高级教练机的基本设计已经完成,按照正常的流程,接下来应该是吹风洞、细节优化然后准备原型机生产。

  但现在高教机的立项还没有正式通过,贵航毕竟没有蓉城或者盛京两边那么有钱,本身的硬件条件也很差,很难靠自筹资金的方式走完这些流程。

  “我还是准备先和小林一起回黔省那边,虽然目前还没有拨下来的经费,但可以让云马厂先按照设计要求把生产能力给提起来。”

  孙惠中看著面前笔记本电脑上的气动和结构设计图回答道。

  尽管他自认为对于常浩南的水平很有心理准备,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一架新飞机的总体设计方案给完全确定下来,还是给了他一种相当的不真实感。

  TORCH Multiphysics虽然不是专业的数码化制造软件,但是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就预留了飞机装配间隙协调及数码化加垫补偿的空间,大大提高了进行数码化生产改进的效率。

  不过对于此前一直在造歼教7的贵航来说,这种“准三代机”对于工艺的要求属于跨越式提高,还是需要他们适应一段时间才行。

  “也好,你们这个型号毕竟要给十号工程的新进气道做技术验证,我估计蓉城那边首飞之后,应该很快就能完成立项。”

  常浩南的点了点头回答道:

  “不过,等到完成立项之后,你们还是得拿出一些效率,尽量用最快的时间把原型机给造出来,以这架飞机目前的飞行性能,尤其是大仰角操纵性而言,如果能赶上参加明年的范堡罗航展,应该会直接打出伱们贵航的知名度,这样哪怕对于国内订单都会有积极影响。”

  在这个年头,国人对于外国人的看法还是相当重视的。

  没办法,时代所限,90年代末这会,欧美的发达程度确实是高。

  因此哪怕主要是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也往往愿意出海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博览会上镀镀金,回来之后就可以提升不少身价。

  更别提范堡罗航展这种影响力一流的展会。

  要是能在这种场合技惊四座,哪怕总装做采购预案的时候也会高看上几眼。

  况且从贵航这个FTC2000的命名来看,他们从一开始就有外销的打算。

  那就更得走出去了。

  “放心吧常总,我们整个贵航,从董事长到基层员工,都等著这个型号救命呢,只要原型机拨款下来,我拿脑袋担保,速度和质量全都不会出问题!”

  孙惠中的语气斩钉截铁。

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涡扇项目的归属

  第392章 大涵道比涡扇项目的归属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洪水,很多原来做好的计划都不得不推迟,比如很多个省的高考阅卷、比如十号工程的首飞,又比如112厂交付歼8C战斗机的进度……

  但非要说的话,倒也不完全是这样——

  由于航空工业系统下属很多厂所和子公司的工作都受到影响,因此不少本来忙著做项目的研究人员都破天荒地闲了下来。

  这导致之前很难协调的开会时间,如今变得根本就不是问题。

  于是,在天气稍稍转晴、并且各地的内涝和洪灾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之后,其实已经早就做好相关准备的梁卓平,便找了个机会跟常浩南见面,询问要不要干脆把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的邀请函给发出去。

  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闲著也是闲著。

  不如趁这个空当一起到港城开个会。

  这段时间常浩南一直在忙防洪装备还有软件收尾的工作,倒是没有太多精力关注航发方面的动态,今天听到这个消息还觉得有点突然:

  “梁总,之前丁主任说的,从俄方那边引进D436T1发动机的谈判,已经结束了?”

  他还记得上次三个人见面时,最终讨论的结果是等到这件事情有了著落之后再开会。

  梁卓平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保温杯:

  “差不多吧,三方的条件基本上都已经确定,具体的技术引进形式跟十一号工程类似,刚开始用于地面测试和第一架原型机生产的4台发动机,从莫斯科和乌法的工厂进口整件进行组装,然后逐步过渡到由我们生产核心机以外的所有零部件,在按照这种方式完成300台发动机的订单之后,把全部相关生产任务转移过来,最终实现在两边并行生产俄版和华夏版两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方案……”

  “同时,发动机设计方伊夫琴科公司也会跟我们的配套研究所对接,逐步转让全套设计方案,并且跟我们合作,继续改进这款发动机。”

  “这……确实已经对我们相当有利了。”

  常浩南在听到协议的具体细节之后甚至感到有些惊诧。

  这个条件哪怕是跟之前的十一号工程相比都丝毫不差。

  要知道这可是航空动力领域,华夏历来的短板,也是对外合作中议价权最低的部分。

  非要说的话,或许只能解释为二桃杀三士的策略发挥作用,以及去年被他搓出来的涡喷14确实给予了俄国人很大的震撼:

  “那么……我们这边是由哪一组厂所负责对接D436T1的研制和生产任务?”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趁著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的机会,给承接了这项大活的厂所专门去倾斜一些资源。

  “还没最终确定。”

  梁卓平说著又从包里掏出了一份资料交给常浩南:

  “上次我看你给丁主任的那份报告已经非常详细,所以咱们系统内各个航空动力相关厂所的情况和水平,我也就不多跟你废话了,总之除了606所和黎明厂之外,其它的几家眼下肯定是不具备单纯靠自己完成这种项目的能耐,但盛京那边要集中力量负责涡扇10的研发和涡喷14生产,短时间内恐怕又没办法腾出精力。”

  “所以,丁主任的意思是,在这件事情上,要配合浩南同志你在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上准备部署的工作,根据在涡扇10项目上,伱给各个厂所分配到的资源决定到底谁来负责D436T1的国产化。”

  后者接过资料,整个人差点没绷住直接笑出来——

  这波啊,这波是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

  华夏这边虽然表面上有不少机构都在造航发,但正儿八经有完整研发生产能力的,除了盛京,就只剩下建宁。

  但后者主要是搞涡轴和涡桨动力的,尽管跟涡扇的原理相同,但具体技术路线还是有很大差别。

  况且实力也非常弱。

  这样一来,总归都是要获得技术援助才能推进下去,那就不如放到航发产业大会上一并给办了。

  只不过就连常浩南自己也没想到,丁高恒会直接把这件事情的决定权放手到自己这里来。

  他手中的资料是D436T1发动机总装过程中需要的一些技术能力。

  作为一款相当先进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哪怕只是总装,对于过去只生产过涡喷乃至活塞发动机的华夏航发制造厂来说,也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

  从技术延续性的角度,位于镐京的430厂无疑最适合接手D436T1发动机的生产任务。

  他们过去就负责生产轰6使用的涡喷8发动机,对于中涵道比航发多少算是有些经验,并且手头还有斯贝MK202也就是涡扇9这么个华夏涡扇航发的独苗,至少有相关的产业底子。

  虽然430厂并没有专门配套的研究所,但他们多年以来在对涡喷8进行生产和改进的过程中,还是拉起来了一支自己的技术队伍。

  总归是值得培养的。

首节 上一节 301/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