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13节

  只不过一来当时常浩南的注意力完全在涡喷14上面,实在没有额外的精力,二来损伤修复和再制造这个技术的核心其实是增材制造也就是3D打印,在如今90年代末的背景下基本研究不出个一二三,所以当时就没有插手。

  没想到墙内开花墙外香,虽然本来的研究内容没取得什么成果,但在其他方面收获不小。

  当然,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技术突破,都是这么来的就是了。

  根据向上级汇报的标准流程,成绩讲完了,下一步自然是讲困难:

  “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难以对砂带磨削的材料去除率做精准预估,导致砂带磨削效率不稳定,只能进行分段磨削,每一段结束之后再拿去检测。”

  “硬磨削啊……这个属于微观分子量级的研究方向了,确实不是我现在擅长的部分……”

  常浩南略加思索,发现这确实属于自己的知识盲区。

  虽说万变不离其宗,但至少也得回去学一学分子微观动力学的知识。

  “分子量级……”

  这下反倒把钟世宏给镇住了:

  “常总,咱们搞机械加工的,倒也没必要追求一两个分子的精度吧……”

  常浩南一愣,旋即意识到对方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

  “研究分子动力学不是为了把精度提高到分子量级,那个当然不可能……”

  “理论上说,可以联立单颗磨粒材料去除体积推导局部有效磨粒切削的总体积,再假设磨粒去除总体积等于轨面长方体微元的材料损失,就可以建立任意磨削路径上的磨削深度模型……”

  钟世宏的眼神逐渐变得清澈透明起来。

  “总之,研究微观最后还是为了指导宏观意义上的工艺技术,分子层面由于随机无规则运动,计算精度会非常差,但到了宏观层面上,因为大数原则,这种无规则的影响反而可以忽略不计……”

  常浩南干脆直接总结道。

  其实钟世宏也还是没听懂,不过他相当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算追问下去,也只会变得更加不懂,于是就是一个点头。

  反正他一个负责管理生产制造的,也确实没有非得明白具体技术细节的道理。

  杀鱼的也不一定需要会锻刀嘛。

  “我差不多再过两天就会回京城,到时候尽量把这个问题的优先级提上来,最好是能搞到工控系统里面,让这个磨削过程只需要设定一到两次就能完成……”

  一开始常浩南其实没有这个想法,到那说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之前曾经跟自己有过几面之缘的魏永明。

  按照时间来算,对方应该也快研究生毕业了,到时候可以把他招到火炬集团里面来。

  虽然常浩南对于公司的规划是以轻资产和知识性资产为主,走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积累的路线,但也不可能光指着TORCH Multiphysics这一个产品吃饭,总归要拓展业务范围的。

  而工控软件和工控计算机,显然就是个不错的突破点。

  他重生过来的时间实在有点晚,加上本人又不是电子技术领域的专家,现在想开始抢占桌面级市场已经有点晚了,但是工业领域还没有形成后世那样的强垄断关系,算是大有可为。

第527章 又要去领奖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常浩南在410厂的视察应该持续两天时间。

  毕竟,除了涡扇10以外,这里还承担着其他不少型号的生产任务。

  涡喷14是目前创收的绝对主力。

  考虑到有相当一部分歼8C这样的新机,以及歼7F这样的出口飞机都在使用这一型号,因此对于涡喷14的旺盛需求很可能持续10-15年时间。

  所以黎明集团干脆把所有跟涡喷13有关的生产全部转给了当年对口支援的贵发集团,自己则把两处主要的制造车间都转产了涡喷14。

  至于涡扇10,由于新一代发动机对生产工艺的要求更高,加上黎明集团眼下也不缺钱,因此他们直接划了一块地,准备重新盖一间集中程度更高的现代化车间,专门用来生产这个全新的型号。

  除了当家产品以外,航空工业体系内的不少燃气轮机,以及压缩机一类叶轮机械,也都放在410厂生产。

  当然,这些肯定就没资格占据主要车间,甚至进不去主厂区了,很多都是在周围单独建厂完成。

  而常浩南第二天的行程,本来就应该是去这样一家专业生产特种气体的子公司。

  根据之前跟俄方那边达成的交易,对方交付的离子镀设备就要全部到位了。

  这对于常浩南来说完全属于意外之喜,因为如果能在涡轮和燃烧室内壁表面增加一层高附着力的氮化钛涂层,那么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涡轮前温度,达到真正“准四代”的水平。

  之前把温度设的低一些那是没有办法,如果能的话谁不愿意更高呢……

  不过技术交换的内容仅限于设备和相关技术,原材料问题还是得自己解决的。

  而这个特种气体公司,就正好可以生产镀膜过程中所需的保护气。

  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

  常浩南刚刚离开生产车间,还没来得及吃晚饭,一个电话就打到了他手机上。

  是丁高恒。

  这次倒是没让他就近找个保密专线回电话。

  是直接让他第二天早上回京城。

  飞机都已经安排好了。

  科工委主任直接发话,又是直接把人叫回去,那肯定是大事。

  好在对压气机的设计优化已经基本进入尾声,常浩南现在离开问题也不大。

  至于视察特种气体厂的事情就更是不着急了。

  总之,第二天一早,常浩南就直接从北陵机场坐了一架挑战者公务机回京城,紧接着马不停蹄赶到科工委。

  这段时间他先是在624所盯着涡扇9A的测试进度,回到盛京之后又直接投入对涡扇10的技术研发。

  两個多月时间都处在工作状态下,每天最多通过电话遥控指挥一下火炬集团那边的情况,形象自然有些不修边幅。

  今天早晨又起个大早,连飞机带汽车花了几个小时才到科工委。

  总之当兰秘书在大门口看见常浩南的时候,差点没认出来。

  最后还是看见了旁边的朱雅丹,才确认对方身份。

  然后赶紧给请到科工委宿舍里面,稍微梳洗一番,又换了件衣服。

  总算才恢复了人形。

  常浩南飞机落地很早,一番折腾之后,此时其实也才到正常上班时间,便和兰秘书一起往科工委的办公地点那边走。

  “丁主任这次这么急着叫我回来,是又出了什么紧急状况?”

  路上,常浩南首先打破沉默,开口问道。

  丁高恒是直接打了他手机,所以哪怕沾点涉密的东西都不能聊。

  而兰秘书虽然级别不是特别高,但因为职位特殊,该知道的东西基本都知道。

  但是面对这个问题他却是一愣,然后才笑着回答道:

  “跟紧急状况没关系,常总您真是贵人多忘事,现在快要二月末了,找您回来肯定是要领奖啊……”

  “之前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联系到火炬集团,但那边说您不在……”

  火炬集团毕竟是科技委那边的企业,哪怕跟航空工业系统关系难解难分,但是其中的绝大多数人也没有相应涉密权限。

  所以常浩南并不会告诉他们自己的具体行程,通过公司找自己找不到也正常。

  “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

  常浩南这才想起来,去年夏天的时候,好像确实是说过这么一个事。

  他的“息壤”防洪设备在整个抢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为了那次抗洪抢险而设立的荣誉都是严格面向至少是参与过一线行动的人员,愣是挑不出一个发给常浩南。

  后来就捉摸着干脆算了,留到科学技术奖评选的时候给个BUFF。

  只不过1997年下半年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如果不是兰秘书提醒,就连常浩南自己都快把这回事忘了。

  当然,按照正常情况,常浩南也差不多该混到一个科学技术奖了,只不过现在带着buff,可能奖项的级别会更高。

  1998年这会,地位超然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没设立,所以自然不可能拿到。

  剩下四个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原则上不同奖项之间不分高低,只分领域。

  二人边走边聊,很快就来到了丁高恒的办公室。

  后者此时正把毛呢外套挂在衣架上面,显然也是刚刚上班。

  看到常浩南是跟兰秘书一起过来,丁高恒便直接从自己的办公桌抽屉里面掏出了一封装帧精美的信封:

  “刚才兰秘书应该跟你说了,这次叫你过来是去领奖,这个是现场的请柬,后天晚上,在大会堂,回去之后好好准备一下。”

  看到对方拿出来的是一份请柬而不直接是奖状,常浩南多少松了口气。

  90年代这功夫,几个奖项最低都能发到四等奖,数量相当之多,因此一般情况下,三等奖和四等奖都是直接列个表公示一下,然后就把奖状寄到获奖者单位了事。

  只有二等奖以上会到现场领奖。

  而且是到了现场以后,才会知道自己具体拿了什么奖。

  而再过两年,就连二等奖都没这个环节了,而三等奖以下甚至干脆不发。

  当然再往后到了网络时代,所有的奖都会提前公布出来。

  仪式当然还有,但悬念就留不到那时候了。

  “小常啊,你估计,自己到时候能领到一个什么奖?”

  这个奖的评选是由科技委负责,而且有个专门的委员会,所以就连丁高恒眼下也是不知道的。

  “常总的话,我觉得一等肯定没问题吧……”

  旁边的兰秘书给常浩南和丁高恒分别倒上水,自己也坐到旁边的沙发上。

  这种话常浩南自己说怎么都有自卖自夸的嫌疑,所以兰秘书十分恰到好处地给接了过来。

  “我也估计一等奖是稳的。”

  丁高恒端起茶杯喝了口水,然后继续道:

  “就是不清楚具体会给发哪个奖。”

  “小常同志的研究领域这么广泛,我觉得除了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以外,剩下三个好像都能贴点边……”

首节 上一节 413/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