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88节
萨米这次的回答倒是并不客气。
“中校。”
就在两名长机飞行员相互打趣的时候,落在稍后几公里位置的歼7F僚机突然报告道:
“我的RWR显示六点钟方向有X波段信号源。”
虽然他们此时已经接近控制线,但仍旧不能掉以轻心。
这架僚机被特地放在后面,就是起到一个断后和雷达提示的作用。
毕竟三架轻型飞机的燃油都不充裕,更不存在空中加油的说法,因此只能在大约7-8千米的高度进行亚音速飞行。
无论对于防空导弹还是战斗机来说,这样的目标都是最完美的靶子。
稍微过了几秒钟之后,僚机又补充了一句:
“信号源强度很高,推测应该不止一架,RWR没有给出雷达型号的判断,但是从频率来看有点像是米格29。”
歼7F的RWR性能一般,并不能提供特别精确的解析精度,因此会把一群距离相近的雷达信号辨识成一个超强信号源。
这条信息顿时又让阿斯拉姆有些紧张起来。
如果一定要说R27这个导弹有什么优点,那大概就是勉强还说得过去的射程,以及红外制导型号可以全程悄无声息地发动偷袭。
好在虽然雷达告警接收机并没有测距能力,但考虑到前面两架飞机都还没探测到雷达信号,说明对方应该还处在探测边缘的位置。
根据他的经验,大概60-70公里。
“你先加速跟上来吧,我刚刚就已经通知了基地,那边说已经让距离最近的狮鹫中队起飞来接应我们了。”
萨米的语气也重新变得严肃起来。
“但是第9中队的F16没有超视距作战能力?”
僚机飞行员的声音有些颤抖。
第14中队曾经短暂装备过F16,因此飞行员对它的性能非常了解。
巴空军曾经寻求过对手里早期型号的F16A/B进行升级,但很快随著和平门计划第二阶段美方的毁约而失去了这种可能。
于是在进入90年代后半叶,尤其是拥有真正超视距交战能力的歼7F服役之后,那40架看上去很美妙的飞机基本都去发挥航程和载弹量的优势,用来执行对地轰炸任务去了。
“没办法他们距离最近,我们中队的其它飞机也在起飞,但是还要花一段时间才能赶过来。”
中校的回复听不出太多感情:
“往好的方面想,至少能吓唬一下对方。”
当然,这种说法只是为了安慰自己的部下而已。
如果巴空军同时有A和C两种型号的F16,那么或许还有狐假虎威的机会。
但印军毕竟也不是傻子,就算一开始分不出型号,但在发现你的雷达信号是APG66之后也会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群软柿子。
所以,真想要逼退印军,还是得靠第5和第14两个中队。
得益于过去半年的高强度交付,巴空军如今总算凑齐了两个中队总共48架歼7F。虽然相比对面48架幻影2000(本来是50架,但是刚刚才损失了两架)和60架米格29来说规模仍然嫌小,但是也不用像后者那样同时面对西侧和北侧两个方向,所以在中小规模冲突上也并不吃亏。
就在这个时候,三人的无线电中传来了一个有些急促的声音:
“尾刀小队,黑豹小队,伱们后面有4批,总共至少16架目标正在接近,快点加速甩掉他们,重复一遍,加速甩开他们,第5中队也已经起飞往你们那边过去了。”
“可我们的燃油不足……”
阿斯拉姆一时间还有些发懵,今天的计划本来只是想炸个炮兵阵地而已,结果在半个小时出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了几十架飞机规模的空中对峙。
而旁边的萨米却已经按照基地的要求打开了加力,拖著长长的尾焰加速飞去:
“别管燃料了,就近到旁遮普找其它机场降落,另外你的航速赶不上我们,赶紧降低高度!”
成为空战王牌的一个要义在于必须得活的足够久,因此在这种该怂的时候,中校从来不会头脑发热。
此时阿斯拉姆的强5III已经俯冲到了低空,而早就开始加速的僚机也逐渐赶了上来:
“中队长,基地跟我们之间的距离远比雷达范围更远,是怎么知道我们后面的具体情况的?”
“可能是在接触线附近部署了新的雷达吧,我也不太清楚。”
萨米嘴上这样说著,但却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东北方,紧接著话锋一转,带著几分喜悦地说道:
“我想,我们的情况应该没有想像中那么糟……”
他自然是知道一些内情的,只是不可能在无线电里面告诉僚机。
在上次合作击落了那架米格25之后,两国空军之间就达成了一项新的联络机制。
最开始,这套机制只存在于空军参谋部的层面,但随后很快被下放到了战区空军司令部一级。
而这一次的紧急空情,显然来自于北方某大国的高原雷达站。
一般情况下,地面雷达即便功率再大,在目标监视方面也要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因此那些超大型地面雷达一般都是用来反导的。
但是得益于这附近的特殊地形,那部设置在5374米高度的逆天雷达就像是一架永远不会降落的预警机,只要一开机,几乎能掌握到半个南亚次大陆中等高度以上的空情信息。
自从建成以来,这东西一直都被印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过去米格25R的侦察,很大程度也是为了获取雷达站附近的地形信息,为可能的反辐射作战进行准备。
就比如今天,印军那些飞机大概是刚一起飞就已经被发现了,只不过消息几经转达到他这耗费了一些时间。
这么算的话,华夏空军的反应速度应该远远比己方更快才对……
因此他刚刚才说,情况可能没有那么糟糕。
仿佛是为了印证中校的想法一般,他的话音刚落没多久,RWR就探测到了两个,或者说是两组来自东北方向的X波段信号。
多功能显示器上显示的识别结果是1472型。
目前只有歼8C装备这个型号的雷达。
“中队长,这是……”
僚机并不知道背后的各种弯弯绕,因此对眼前的情况完全摸不著头脑。
如果是被两面夹击的话,那他基本上已经可以开始总结自己的飞行生涯了。
但从过去的经验看,对方的空军从来没有从那个方向接近过。
“别慌,是友军。”
中校语焉不详地回答道:
“稍微降低一些速度,看看后面那些目标会不会上钩。”
说话的同时,他已经稍微收了一点油门。
刚刚是以少打多的必死之局,他的选择当然是直接转进,但如今水已经被彻底搅混,而他手里还有两枚中距弹,未必就不能有从中偷鸡的机会。
第725章 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惊喜?
在距离两架巴空军歼7F稍远的地方,一个来自第七中队的幻影2000H四机编队几乎在沿著边界线高速追击。
因此也是印方总共4组16架飞机里面最先感知到测前方向出现雷达照射的。
1472A作为一款服役仅仅三年,虽然性能不算新但是寿命却很新的“新”雷达,之所以能被歼7F上面的RWR认出来,是因为那东西同样是电科14所的产品,自家人自然认识自家人,而且出售对象还是短期内不太可能构成威胁的准盟友,所以也就没删。
但对于市面上其它同类型装备来说,最多只能探测出这是个X波段的雷达,但对于信号特征肯定是不熟的。
所以,对于在后面加速追击的印军飞机来说,只能感知到两组来自侧向的不明信号。
“中队长,应该是华夏那边派过来观察情况的。”
4号僚机的飞行员在无线电里面说道。
锡亚琴冰川本就属于三国交接地带,现在其中两家已经打成了一锅粥,第三家虽然还没受到波及,但过来看看也很正常。
“这我当然知道,可是他们这次来的为什么这么快?”
中队长苏米特·普拉扬上校的声音中还带著些许愠怒和不甘:
刚刚那两架被击落的幻影2000H正是来自第七中队。
因此,报复心切的他本来打算从华夏那边抄个近路,但是这几架及时出现的华夏战斗机却让他不得不改变计划。
“大概……是因为他们的那座雷达站?”
刚才那名明显是新手的僚机飞行员猜测道:
“我记得之前在飞行学校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讲过,那部在雪线以上的雷达几乎可以在我们起飞爬升的第一时间就捕捉到反射信号。”
这种明显是照本宣科的回答差点给普拉扬整笑了:
“你老师说的没错,可是那部雷达从三十年前就在那里了,然而直到这次之前,他们的飞机反应速度从来没有进入过两个小时。”
“所以,要么是他们提前接到了线报,早就在等著我们,要么就是他们在附近部署了新的机场,起飞之后可以马上赶到附近的那种。”
上校推测道。
实际上,他的猜测非常准确。
在此之前,华夏虽然在高原上建设了几座军用机场,但却几乎没有常态化部署过战斗机,只在少数情况下会派出个别型号和地勤进行适应性训练。
因为飞机虽然可以在数万米高空正常工作,但是启动的那一下,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却比较高。
对于过去主要以进口和仿制飞机作为主力的华夏空军来说,这个问题很难克服。
毕竟别的国家很少有这方面需求。
不过,常浩南在改进涡喷14A设计时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提升发动机在低含氧量环境下的启动成功率。
甚至在两年前执行猎蝠行动的时候,来自空1师的两架歼8C就尝试过在一座高高原机场进行转场,验证了新型号战机在高高原机场运行的可能性。
接著,在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之后,华夏方面从几个月前开始尝试在位于ALD区革吉的一座机场长期部署战斗机,以弥补西南地区长期以来的空防漏洞。
而今天起飞应对这次紧急空情的,正是第一批派驻过去进行测试的8架歼8C中的四架。
其实按照航空团长的意思,最好是能来一次全体起飞,检验一下这段时间的训练结果。
但是高原环境所考验的不仅是设备还有人体,刚刚从内地调过去的地勤人员很难连轴工作,因此还是采取了每两组地勤对一架飞机的方式,保证出动速度。
也是得益于此,虽然出动的数量只有印军飞机总数的四分之一,但现在却占据了极佳的发射阵位。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4号机飞行员的声音稍显胆怯。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