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56节
毕竟华夏过去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技术积累。
一个可以旋转的喷口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东西写进飞控里面去。
何明倒也不是催著要,只是话说到这了才顺便提一嘴,因此几人的注意力很快就回到了显示屏上面。
在第一次测试之后,付国祥又在跨音速段内以100km/h的步长进行了几次测试。
随著速度提高,机翼外段襟副翼效率会出现降低,因此滚转率也难免会受到影响。
不过哪怕在最低的1350km/h下,仍然维持了大约60°每秒的水平,远远超过改进之前。
“看来,带的那四枚模拟挂载,对飞机的性能影响也不是很大嘛……”
何明摸著下巴点了点头,显然是对测试结果非常满意。
“这也是苏27的先天优势。”
常浩南回答道:
“之前刚搞十一号工程的时候,601那边还研究过能不能考虑在俩发动机中间设置一个保形油箱进一步延长航程,但后来研究之后发现得不偿失,所以你们就没看见过这个方案,而是增加了一套空中受油装置。”
侧卫的机体把最好的挂架位置放在了机体中间两个进气道中间的位置,这里是一段低压区,因此阻力非常小,一般都选择把大尺寸弹药挂在这里而不是翼下。
如果以并联形式挂载四枚R77或者霹雳12这种尺寸的中距弹,那么对于飞行性能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人说话的功夫,屏幕上的数据也显示1121号原型机开始减速并恢复到了平飞状态。
今天的测试内容已经全部完成,是时候返航了。
“常总,按照现在这个进度,基础飞行性能的测试恐怕很快就能完成。”
何明突然开口道:
“后面就是等著霹雳12和霹雳13的测试弹交付,然后进行机载航电和火控系统的测试。”
“霹雳12应该还好,靠1493雷达本身就能覆盖全部包线,但要测试霹雳13的话,恐怕就需要预警机额外提供更远距离的目标信息了。”
相比于刚才只是随便一提的TVC,这件事情确实更重要一些。
无论是对于霹雳13,还是对于整个华夏空军来说都是如此。
“圆环工程已经不能指望了,听说大卫国那边甚至开始禁止电科14所的技术人员接近那架飞机。”
常浩南一边穿上大衣往外面走,准备迎接凯旋的试飞员,一边对跟在半个身位之后的何明说道:
“不过年初首飞的空警200,现在已经把真正的雷达阵面给装上了,如果电子设备和数据链都没发现大问题的话,肯定能赶上你们的试射打靶。”
第793章 要不让法国人当个小白鼠?
第793章 要不……让法国人当个小白鼠?
由于歼11WS验证机的存在,即便是潜伏在北陵机场附近的卧草党,也很难凭肉眼看出这架1121号原型机是一个全新的型号。
因此,整个试飞流程的安排都是比较低调的。
赶在晚上的庆功宴之前,常浩南带领著现场的涡扇10保障技术团队,把记录著航发工作情况的储存器给拆了回去。
很快,相关数据就被整理到了早已设计好的软件程序里面。
“看一下环形机匣外侧形变传感器的数据。”
常浩南站在操作员身后,双眼紧盯著电脑屏幕,开口要求道。
每次试飞,所产生的数据都是海量的,不可能对每一项都进行细致分析。
就比如发动机的基本工作状态,在之前的台架测试以及装机测试环节都已经通过了验证,那么只要数据处在正常范围内而没有报警,就不必再次进行深度分析。
而涡扇10被安装在歼11B上面之后,常浩南所主要关注的,是飞行过程中的振动,以及发动机本身的强度——
为了适配这个经过升级之后的机体,发动机的固定方式和支撑位置都出现了变化。
按照计算,以及苏27SM此前对AL31F的测试,这些修改应该不会影响到正常工作。
但具体适应程度如何,还是得看数据才能知道。
很快,几个关键点位的形变情况曲线就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上。
“应该……比预计的情况还要好不少?”
站在操作员另一边的的刘永全半弯著腰,几乎把脸凑到了屏幕前面。
毕竟振动曲线的形状又细又密还存在波动,对于一个有点眼花的中年人来说确实不太友好。
“嗯……至少从振幅上看是这样的。”
操作员点了点头,回答道:
“位移最大值并没有随时间推移出现明显变化,只有在中间飞滚转的过程中波动稍微大了些,但还是只达到了……”
说到这里,他把数据曲线放大:
“达到了该G值对应容许形变量的23%。”
“嗯……看来之前的强度余量留的有点太多了。”
常浩南摸著下巴犹豫了道。
在航空领域,跟结构有关的东西,基本都不是越强越好。
包括飞机做静力破坏试验,也不是承受的力度越大越好。
而是在满足设计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冗余。
因为这是最直接的减重手段。
“再对比一下不同位置的波形图,看看有没有共振风险。”
常浩南的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
这次耗费的时间比刚刚稍微长了点,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电脑(哪怕是超算)来说,要处理的数据量也著实不小。
好在最后的结果是没有风险。
尽管后续还有更大过载的状况需要测试,但常浩南还是微微松了口气。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在机匣壁上面下点功夫?”
旁边的刘永全也重新站直身子,对常浩南问道:
“比如换用更薄的外壳,然后上加强筋维持强度,这样至少能减掉个百十公斤重量,之前做设计方案的时候,我印象里就有小组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这个暂时不急。”
常浩南摆了摆手:
“先不说我们对机匣薄壁结构的研究还不太充分,就算设计出来了,那种菱形格加强筋也需要在铸造之后对机匣做大面积精铣,咱们手头没有这么大体量的铣床,也没有相关铣削加工工艺,贸然上新技术,可能会影响涡扇10的量产进度。”
在这条时间在线,华夏并没有购买那124架苏300MKK/MKK2,因此在短期内对于国产三代机的需求量很大。
再加上涡扇10又是航空动力集团成立之后第一个进入量产的重点型号。
所以,在发动机本身性能就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目前最高优先级的工作还是赶紧投产。
甭管集团年报写的多好看,都不如把装著涡扇10的歼11B和歼10A尽早交付给部队更有说服力。
还是那句话,上级在做出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也是要面对压力的。
而作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航空动力集团需要尽快给上级反馈信心,以证明他们的决定没错。
“不过。”
稍作停顿之后,常浩南又话锋一转:
“这方面的研究倒是可以给一些拨款继续进行下去,等我们真正发展第四代航发的时候,肯定能用得上。”
常浩南一边说著一边舒展了一下筋骨。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之前设计涡扇10的时候,有很多新技术都是在涡扇9上面进行的验证。
但涡扇10的A/B两个型号设计定型之后,国内大概率不会再有一个涡扇9性质的东西可以拿来练手。
但东方不亮西方亮……
似乎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案。
“倒是可以在M88上面尝试一下……”
正在穿外套的刘永全自然听到了这句话。
他有些好奇地问道:
“我前段时间还听说,法国人那边好像没什么诚意,一直在拖延时间来著?”
常浩南笑著摇了摇头:
“一开始确实是这样,但是最近他们的态度180°大转弯,都已经跟咱们谈到具体的合作方式了,估计是想要挟华自重,结果美国人根本没搭理他们。”
达索和斯奈克玛找华夏合作研发涡扇发动机这个事,因为前者并没有保密,所以别说是航空动力集团内部的刘永全,就连外界都已经有了关于此事的各种传闻和讨论。
只不过因为消息源在大洋彼岸,而且表述不甚明确,所以绝大多数人直接猜错了方向——
都以为跟前些年涡轴8的情况类似,是法国人要把M88发动机的技术转让到华夏这边。
但国内似乎又并没有一种需要高性能中推作为动力的型号。
因此,讨论的方向很快又变成了华夏可能要搞新机型。
到这,就已经跟现实世界毫无关系了。
猜测范围从歼8还要出终极大改,到歼10的双中推放大版本,再到华夏可能要搞中型四代机……
总之就是愈发离谱起来。
还真别说,虽然都是瞎猜,但之前章亮平给常浩南的每周舆论动向简报里面有一个双发歼10的想像图,跟目前正在制造原型机的歼10第二版设计真就有那么几分相似……
“如果这事真能成的话,让法国人当个小白鼠倒也好。”
刘永全一边说著一边给常浩南拉开房门,紧接著二人一起离开了机房:
“我之前看过一些M88在航展上面的照片,从肉眼能看见的部分判断,总体设计还是比较保守的,但应该是在材料方面下了大功夫,所以宣称的涡轮前温度很高,留给我们的发挥空间不小。”
这个判断跟之前常浩南的想法差不多,引得后者转头看了一眼刘永全,然后突然放慢了脚步。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