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6节

  科研,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试错,在一次次碰壁中寻找出路的过程。

  失败本身对于科学来说就是价值。

  如果因为担心失败就干脆不批经费,不核准项目,无异于因噎废食。

  办公室的另外一边,季院长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面。

  看着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的于飞,他抬起头思考了片刻,似乎是在纠结于什么决定。

  终于,几分钟之后,他把目光重新投向了沙发上的于飞:

  “于老师,其实刚刚那两个人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有些事情伱可能不知道,今年年初的时候,科工委派人对几个直属学校的课题完成情况进行了一次考察。”

  “项目核查?”于飞抬起头来:“不是每年都有么,要写年终总结报告?”

  “当然不一样。”季院长摇摇头:“年终总结报告,甚至结题报告,里面能灌进去多少水,你我都清楚,上面自然也清楚。”

  “所以年初那次,是通过抽查的方式派专家组进驻各学校核查。”

  于飞之前并未承担过科工委发出的纵向项目,对此自然一无所知,但哪怕从季院长的语气里也能猜出个大概情况了:

  “结果……不乐观?”

  “何止是不乐观,简直是一片混乱……”季院长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很好地掩饰了自己的表情:

  “太具体的东西我不好说,但总之,负责之前项目评审和鉴定的那批人下去不少,像刚刚来的这两位,都是后面才新上岗的。”

  “这……”

  这么一寻思,于飞虽然还是觉得非常不爽,但至少感觉刚才那两个人的行为没那么不合逻辑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恐怕在接下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科工委系统的课题审批都会变得异常严格。

  他也知道自己这个项目申请,在可行性论证方面,确实做的不是很完善。

  而如果想做出开创性的成果,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当然,一切的一切说到底,还是经费不足闹得。

  “那就是……彻底没希望了?”

  于飞的嗓音干涩,说到后面甚至声音都变得尖细了不少。

  虽然这是个疑问句,但他其实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因此声音小的就像是在自言自语,并且说话的同时就浑浑噩噩地站起身,准备离开办公室。

  “也未必……”

  三个字把于飞的身体硬生生地拉回到了沙发上面。

  “你的课题申请我也看过,虽然数据是粗糙了一点,但是……前景确实也是有的。”

  “正好我有个老伙计,他的一个学生最近在研究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据说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很高,你如果愿意进行合作的话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

  “你知道,航空动力领域的实验,时间长成本高,那边的计算机仿真手段,就算达不到他们口头上的精度,但至少周期短也不花什么钱,可以完善一下你的实验数据。”

  听到这里的于飞眼前一亮。

  “当然没问题!”

第98章 紧急起飞

  2023-10-25

  季院长提到的老伙计,自然就是杜义山。

  而老伙计的学生,毫无疑问便是常浩南。

  如果搁在平时,这种合作哪怕是跨校进行,也并不算特别复杂,无非是最后成果贡献的排名上会出现一些纠结。

  但问题在于,常浩南和姚梦娜两个课题组里面最擅长数值模拟的人,已经跟八三工程高度绑定在一起了。

  甚至他们现在就是在处理涡喷14发动机的问题。

  由于姚梦娜对压气机叶片开缝的研究是自己在私下进行的,因此并没有其他人知道那篇发表在航空动力学宝上面的平平无奇的文章,已经进入了她的视野,并且也必定很快就会进入常浩南和阎忠诚的视野。

  杜义山很快去找到了在航空动力领域深耕多年的刘振响。

  尽管后者在过去十几年中的研究重心实际上是航空发动机测试模拟设备,而非航发本身,但还是很快看出了于飞研究方向的潜力。

  当然,仅凭潜力二字,肯定还是不足以让于飞直接加入八三工程的。

  常浩南在有着杜义山亲自推荐的情况下,还是靠着给新舟60解决了机翼颤振问题这种实打实的成绩,才破格通过了审核,成为整个八三工程最核心圈层中的一员。

  要知道,他和姚梦娜刚到盛京的第二天,就能够被林示宽带着参与项目进展研讨会。

  这种会看上去频率很高,也不起眼,但真正能够参会的依然是少数人。

  即便是很多非深度参与八三工程的601所或者606所工程师,都没有这么高的知情权。

  所以杜义山和刘振响在商量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决定让于飞先以外围研究人员的形式参与。

  也就是说他可以和常浩南(或者姚梦娜)进行合作,但暂时不加入项目组,科研过程中涉及到的一定级别以上保密信息需要先进行脱密处理才能发给他。

  ……

  虽然八三工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着,但是有些东西,会来的更快。

  东海舰队航空兵雷达五团。

  “报告营长,那个信号又出现了!”

  一名雷达兵兴奋地向身后喊道。

  正趴在桌子上休息的少校军官听到这句话顿时清醒过来,揉了揉满是血丝的眼睛,来到了雷达兵身后。

  预警雷达的圆形显示器上,出现了一个徘徊在海岸线以外约150公里处的回波信号。

  “还是没有开应答器?”

  飞机应答器是一种主要用于空中交通管制的电子设备,当它接收到一个无线电询问信号时会自动响应,让地面的二次雷达能够获知飞机的位置。

  根据规定,民用航空航班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必须开应答机。

  “没有,而且还是在前几次出现的航线上面。”

  这架奇怪的飞机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以营长的经验,即便是这样一部老式的雷达,他也能够判断出那应该是一架波音707。

  并且之前几次,它都规规矩矩地飞在从东京到马尼拉的航线上面,除了没开应答机之外,表现和一架民航客机别无二致。

  雷达营长当然也考虑过这有可能是一架侦察机。

  毕竟把侦察机伪装成客机,或者让战斗机借助客机掩护也算是北约系统空军的常见战术了——在大多数情况下,被侦察的一方都没有胆量对这样的目标开火。

  不过在东部海域附近常见的P3C并不能飞到这个速度,而E3预警机或者RC135侦察机则因为外形有明显的变化,回波信号会更大。

  营长一时间也确实想不出除了一架波音707之外还有可能是什么。

  所以上级也只是让他们多加留意,如果这架飞机有什么异常动作再行汇报。

  当然,对于类似的情况,最稳妥的办法当然是起飞战斗机进行目视跟踪确认。

  这样既可以准确查明情况,也可以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出临机处置。

  比如驱离或者干扰。

  但对于80-90年代的航空兵部队来说,哪怕是面对空情紧急起飞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组织起来也并不轻松。

  无论是飞机完备率、飞行员经验还是地勤单位的能力水平,都会限制飞机的出动速度。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钱。

  航空兵部队并没有足够的经费随时维持1-2架处在热车状态的飞机随时待命。

  因此往往等到飞机完成整备准备起飞时,目标飞机早就已经远离了海岸线。

  不过今天,情况却出现了一些变化。

  “营长,那架飞机偏离航线了。”眼尖的雷达兵第一个发现了显示器上面目标位置的异常:

  “它好像降低了飞行高度,然后……开始折返?”

  “这可不是折返……”营长毕竟还是见多识广,他知道这种之字形航线要么是在反潜,要么就是在侦察。

  显然,不可能有一架飞机在9000米的高度上反潜。

  “把目标盯好了,我去汇报上级!”

  营长把军帽从迷彩服肩膀的军衔下面抽出来戴在头上,然后迅速跑出了指挥室。

  在这个连扁平化指挥的概念都还不成熟的年代,正常情况下的指挥链是相当复杂的。

  好在那架飞机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东海舰队的航空兵部队也算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了一些应对准备。

  那架飞机一直在那个位置附近徘徊。

  只不过每进行一次180°的转弯,都会稍稍逼近一些海岸线。

  这给了海军航空兵单位机会。

  大概二十分钟之后,两架各自挂载一枚霹雳8空空导弹的歼7HH战斗机就一前一后升空,向着东方的海岸线外快速飞去。

  歼7HH实际上就是一架能挂载霹雳8导弹的、为应付高盐分环境下使用作出改良的歼7B。

  雷达么,自然是不存在的,飞行员只能靠一双眼睛搜索目标,在作战过程中高度依赖地面指挥。

  而VHF频段的预警雷达,探测距离固然够远,甚至还有一定的反隐身能力,但探测精度确实不甚理想。

  再加上没有数据链,靠语音引导本身就有误差。

  因此在把两架歼7引导到目标附近之后,剩下的工作就只能靠两名飞行员自己了。

  好在今天他们的运气不错。

  天气晴好无云,太阳的位置也比较有利。

  在进行了大概10分钟的搜索之后,僚机飞行员陈海胜突然在自己飞机的低8点方向看到了金属蒙皮在光线照射下的耀眼反光。

  “我看到了!”

  关于更新:

首节 上一节 66/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