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66节
栗亚波回答道:
“甲方后来把原计划里面的活塞发动机换成了一个功率更大的轻型涡桨,所以超重也就超重了,那个项目对我们的要求不高,基本上是能飞起来就行……”
“行吧。”
常浩南万万没想到会是这种力大砖飞的结局:
“既然你确定了,那就往这个方向走。”
说完他低头思索了一下:
“不过,搞科研还是要循序渐进,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对咱们国家……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个全新课题,所以也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尺寸……”
“我这有点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今天给你先看着,熟悉一下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本研究方式,等我把项目申请下来之后再正式开始。”
“好。”
聊完项目的事情之后,常浩南又让栗亚波去找柳晨晨去盖个章,以证明他确实已经进入课题组并完成了选题环节。
毕业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算是一项占据十几个学分的“课程”。
如果中间缺了开题环节的话,虽然常浩南也能摆平,但总归还是比较麻烦。
“呼……”
看着栗亚波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差点暴露自己把人家给忘了的常浩南总算松了口气,然后重新把注意力放回电脑屏幕,开始思考如何给佩雷尔曼写回信。
……
几天之后。
莫斯科,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
已经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准备回家休息一下的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照例打开邮箱,准备检查一下有没有需要自己处理的新邮件。
这是他的个人习惯。
在前一天下班之前就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而不是等到当天上班之后。
过去十几年中,一直都是如此,雷打不动。
“普林斯顿的数学年会邀请……”
“千禧年数学大奖……”
“数学学报的综述约稿……呵……看来是被数学年刊搞的动作给影响到了,真是蠢材,这么搞下去他们的影响力永远也赶不上数学年刊……”
“……”
佩雷尔曼动作麻利地把一封封他认为不重要的邮件送进回收站。
甚至包括授予他千禧年数学大奖,并通知他前去领奖的通知。
他在近期并没有离开俄罗斯的想法。
至少不会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离开。
佩雷尔曼热爱的是数学本身的美感和玄妙,早在几年前成功证明了灵魂猜想之后,他就发现,如果自己因为解决了某项数学问题而获得奖项,那么反而会冲淡他从解决问题这件事本身所获得的快乐。
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拒绝领取一切个人奖项,甚至逐渐倾向于把自己的成果以直接公开,而非写成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
“等等……”
就在佩雷尔曼觉得明天又会是无聊的一天时,突然瞥见了一封自己期待已久的邮件。
准确来说,是一封回信。
“总算来了……”
他迅速点开。
在大约一个月前,他看到数学年刊上面发表的这篇论文之后,一时间惊为天人。
世界上竟然还有另一个人,在以和他类似的思路解决里奇流在三维条件下的应用问题。
而且,还比他走得领先了半步。
于是,在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之后,佩雷尔曼便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一封邮件里面,发给了那篇论文的作者。
一连一个多星期,他都没有接到回信。
直到今天。
【尊敬的佩雷尔曼教授,感谢来信,邮件内容对我的研究产生很大启发……】
佩雷尔曼一目十行地跳过了前面的客套话。
好在常浩南的回信风格和他差不多,第二段就直接切正题:
【你的结论我已经验证过,并无问题,但对于定理的推导过程,似乎还可以更加简洁和直接……】
【非局部坍缩定理的作用在于,它能够给出局部的内射半径估,而且手术后的里奇流依然可以满足这种性质,既然如此,那么在汉密尔顿内射半径估计定理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对于满足特定条件的标记的(Mk,gk(t),pk),一定存在一个收敛子列……】
【……】
佩雷尔曼脸上的表情从轻松变得凝重,然后又转为兴奋……
他飞速从旁边的办公桌上抽出一支圆珠笔和一张纸,低头飞速开始演算。
“没错……这样的求证过程要更加直白……”
大约半小时之后,佩雷尔曼看着仅仅用掉一个正反面空间的计算过程,激动地自言自语道。
虽然常浩南证明的定理内容和他之前发过去的完全一致,但过程却要简略很多。
“这样的话,我好像就不用担心那帮家伙看不懂我的证明过程了……”
佩雷尔曼一边口中念叨着,一边脱掉外套和围巾,重新回到办公桌前面。
显然,下班计划肯定是泡汤了。
“或许,我该亲自去一趟华夏?”
他看着电脑屏幕上面邮件最下方CHANG Haonan的署名,早就把刚才“近期不准备出国”的想法给忘得一干二净。
第800章 震撼法鸡一整年
此时,刚刚给佩雷尔曼回完邮件的常浩南自然还不知道,自己二人往来的这几封邮件,将在整个人类数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还因为时间接近1999年12月31日,而被好事者冠上了“新千年邮件”的名号。
实际上,按照他的工作效率,那封回信本来应该能更早发出去的。
之所以让佩雷尔曼望眼欲穿地等了那么长时间,主要还是因为好巧不巧地,在他收到对方邮件之后的第二天,一支以斯奈克玛和达索为主的法国国防工业代表团就飞到了华夏。
目的,自然是在先期谈判取得了一定共识之后,把合作研发M88发动机这件事情给具体落实下来。
而作为航空动力集团的总规划师,以及可能是目前全华夏对外搞技术输出经验最丰富的人没有之一,常浩南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件事情的负责人。
当然,谈判肯定是不需要他出席的。
至少最开始不用。
这也算是个谈判小妙招——
最好让团队二把手出面主持谈判,这样规格足够高的同时,真要是遇到什么问题,还可以用“需要上报请示”的说法拖延一下。
而如果能最终拍板决定的一把手在场,就会导致局面缺乏缓冲。
但不用出席不意味着不用关注。
遥控指挥,反而更加费神。
……
秦省,镐京。
自从1997年的那次谈判开始,这里几乎已经成为了华夏航空领域对外合作,尤其是对欧盟合作的一个窗口。
或许是因为联手搞波音的那一波确实做到了双赢,所以就连欧洲人,都对镐京有了一些莫名的好感。
好几次到华夏开会或者谈判,都指名道姓要把会场设置在这里。
芬梅卡尼卡和空中客车甚至把驻华夏办事处给设置在了镐京。
愣是让一个原本开放层级并不算高的内陆城市做起了系统性的涉外生意。
而这一次也不例外。
尽管达索军机部门和斯奈克玛集团在过去十年中都没跟华夏有过太多交流,但他们还是借鉴了同行的经验。
航空宾馆。
实际上就是当年谈判的会场所在地。
后来被镐飞集团给收购并改名。
二十来個人陆陆续续进入到位于顶层的会议室内,依序落座在长条形会议桌的两边。
但却没有人马上开口。
房间中陷入一阵诡异的沉默。
眼神在半空中激烈碰撞。
气氛僵持到了极点。
虽然双方在“要进行合作”这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但真到了抠细节的时候,毕竟是敏感的涉军项目,分歧还是不少的。
其中最关键的一条——
华夏方面认为,既然你要让我们帮忙解决问题,那先把一台M88发动机给我们运过来看看,应该是合理的要求吧?
而法国方面的反应却是你们怕不是在逗我,把发动机运到华夏,然后你们再送上高空台这么一测,那岂不是啥都知道了?
这和让我们在你们面前裸奔有什么区别?
他们认为应该参照冰城飞机工业集团和欧洲直升机公司的合作模式,由华夏派出技术人员去法国参与项目,还表示钱不是问题,所有华夏技术人员都将获得按照法国标准给予的出差补贴云云。
我方则表示这是给你们解决问题,你们本来就应该出这份人工费,冰飞和欧直之所以在法国本土合作,是因为在法律层面上双方互为供应商,并且反过来欧直集团也派了人到我们这边指导直12直升机的研发,跟M88的情况完全没有可比性……
总之,双方就这么一来一回,口腔体操做了一上午,但就是没什么进展。
而下午的谈判,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开始了。
但是跟上午不同的是,这一次,华夏方面的现场负责人刘永全面前,多了一个本子。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