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91节

  “能成为咱们国家有史以来第一个预警机指挥下的战果,某种程度上算是载入史册了……”

  “而且还给咱们提供了一个渔船的典型信号特征。”

  常浩南在旁边补充道:

  “以后可以加入到反舰武器的白名单里面去,或者至少瞄准系数给排到最后,免得误击……”

  这里的其他人自然不知道雄风3打渔船的梗,所以也只当是他在未雨绸缪。

  一番小插曲过后,众人还是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了雷达数据上面。

  数据总共有两组,一组是原始的,另一组是经过识别算法处理过后的。

  除了用于对照之外,其实这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别,本身也可以作为判断目标性质的依据——

  由于雷达显示器并没有专门进行设定,所以输出到上面的结果都是一个圆点。

  但在后台的运行日志中,却可以明显看出不同。

  最直观的就是,后者相比前者,数据层次更加丰富,或者说是鲜明。

  “1和2这两个目标,四个方向,各自两组数据,第一组直接被隐藏在了海面杂波里没看见,第二组看见了但也很微弱,应该就是模拟的潜望镜……”

  “3到16这几个,RCS倒是都挺大,但是在第二组数据里面就暴露出来了,跟36、37、38这三个目标的信号特征完全不一样……考虑到数量上的区别,前面那十几个应该是不同的大型角反射器,后三个应该是那三艘真正的军舰……”

  “17和18,四个方向探测到的信号特征几乎没有区别,应该是小型的角反射器,用来模拟快艇或者巡逻艇的……”

  “……”

  常浩南每说完一句,苏昌运就跟舰队方面发过来的“标准答案”对照一下。

  最后除了把“礁石”和“小型舟艇”给判断反了之外,剩下的全部正确。

  就第一次测试而言,结果已经相当不错了——

  毕竟,雷达和计算机不会知道人类对目标的定义是什么,它只负责找出区别。

  至于对不同特征的信号进行归纳分析,那是需要后面慢慢标定的。

  比如有A特征的目标是大中型水面舰艇,有B特征的目标是普通散货船,有C特征的目标是货柜船……

  实际上,这也正是常浩南跑过来进行测试的根本目的。

  尽管预警机的情况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到遥感卫星上面去,但特征提取和选择标定锚点的方式却是相通的。

  “虽然还不太完善,但潜力确实很足。”

  看过所有结果之后,王晓模也几乎是马上就下了结论:

  “尤其是在诱饵分辨这方面,简直一看一个准,就是可惜需要的储存和运算量实在太大,不太好放在战斗机的雷达上面。”

  “这倒也未必。”

  常浩南这功夫已经在调整参数和标定方式了,但听到对方的话之后还是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战斗机雷达主要功能还是对空搜索,背景比较干净而且目标特征也更单调,我可以写个简化版出来,给1473还有1493系列雷达去用……”

  “!”

  王晓模刚刚其实也就是随便一说,没想到常浩南还真能给整出个可行的方案。

  他蹭地一下站起身:

  “那我去联系一下14所那边,正好这几种雷达,哦,还有346,都还没定型,可以趁这个机会一起做了……”

第826章 丈量华夏

  就这样,一个月时间兜兜转转,很快就过去了。

  这一年的春节,常浩南又没落著回家。

  基本就是在兴城和金陵两头跑,解决雷达适配的问题。

  不过对于他来说,只要能解决标定问题,那么多一种少一种雷达其实不怎么会影响到工作量。

  反而还可以获得更多应用数据来进行叠代。

  尤其那几种主要功能都是对空的雷达,核心程序都可以用一样的。

  最多也就是考虑到波段不同,调整一下几个典型特征的权重系数。

  当然,在他本人的坚持下,14所还是给新的目标识别算法装了个小开关。

  可以由飞行员/操作员自行选择是否使用——

  尽管在目前的测试中并没有发现这项新技术会带来什么负面效果,但任何一个写过程序的人都知道,测试一万次不出问题,也不能保证后面一直不出问题。

  顾客进酒吧点了份炒饭结果酒吧炸了的故事[注1],虽然这个年代应该还没有,但常浩南是听过的。

  两头跑的出差生活一直持续到二月末。

  正当全国、乃至大半个世界的媒体都还在关注著半个月前华夏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时。

  2000年2月25日。

  在几乎无人注意的情况下,第一颗完全属于华夏自己的传输型遥感卫星(资源一号是我国和巴西共同使用),在晋阳卫星发射中心被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送入了太空。

  在经历了卫星信号丢失等一系列有惊无险的波折之后,3月10日,第一幅陇原及周边地区的高光谱遥感数据被传回了位于京城北郊的檀州测控站。

  而常浩南、孟震远,以及几名国家航天局的同志,已经在这里等候了多时。

  “栾总、常总、孟教授,这就是我们资源二号01星拍下来的第一幅清晰成像图片。”

  测控中心的大屏幕前,遥感任务总工程师李年恒对站在旁边的三个人汇报导。

  除了常浩南和孟震远以外,另一个人是国家航天局的局长,栾文杰。

  当然,由于国家航天局跟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一司属于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所以常浩南和栾文杰也算是老相识了。

  只是过去没有过太多工作上的接触。

  “这应该是经过多波段融合之后的图像了吧?”

  常浩南看著屏幕上一张巨大的黑白灰度照片问道。

  或者严格来说,是几张重叠在一起的照片。

  从照片中,依稀可以看出山脊、水系、城市和公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表特征。

  这些就是高光谱传感器捕捉到的数据。

  由於单纯的可见光波段穿透力极弱,因此只能看到最表层的情况。

  但好处是非常直观。

  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而探测的波段范围增加之后,能够看到的信息量也随之增加。

  比如皑皑白雪下面的森林、农田、荒漠或是草原。

  这些是可见光波段无法直接分辨出来的。

  但大量的多维数据混杂在一起,也会导致仅靠人眼无法正常分辨出数据图谱中的内容。

  现在大屏幕上的图像既然已经包含了清晰可见的多层信息,显然是已经经过了一些处理。

  “没错,我们这次参照国外最先进的技术,采用了边传输边处理的技术,这样在完成图传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能拿出结果。”

  李年恒回答道:

  “否则高光谱遥测数据是图谱合一的,肉眼根本看不出什么东西。”

  实际上,这就是双方的信息差了。

  原则上讲,孟震远的那个项目是在卫星入轨之后才算正式开始。

  到现在连半个月都没有。

  因此航天局今天的本意是让他们参观一下测控中心,再熟悉一下基本情况,然后回去开始做项目。

  既然是参观,那肯定要整点直观能看懂的。

  所以才专门放了这张图。

  结果常浩南今天过来是准备直接干活的。

  华夏石油那边连勘探队都已经提前撒出去了,就等著接收具体的勘探位点呢。

  所以他想要的显然不是看个热闹:

  “那最原始数据你们应该是保存下来的?”

  “当然,都保存在服务器机房里面,等您以后需要的时候,我随时可以带您过去。”

  李年恒说著指了指自己脚下。

  “呼……”

  听到这个回答,常浩南松了口气。

  他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如果数据处理是在星载计算机而不是地面完成的,那麻烦就有点大了。

  因为流形学习的提取算法跟现有的多波段融合算法完全不同,没办法再利用已经被后者“污染”过的数据。

  他定了定神,对李年恒说道:

  “那现在就过去吧,我们的算法框架已经搭建好了,需要用到原始数据进行提取。”

  “好……”

  李年恒早就已经收到了栾文杰的指示,在不违反原则、不涉及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的前提下,整个测控组都围绕常浩南展开工作。

  因此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点头,然后就准备带常浩南去服务器机房。

  然而“好的”两个字还没说完,转身的动作就定住了。

  过了几秒钟之后,又缓缓回过头。

  这个时候,旁边的栾文杰也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常浩南和孟震远。

首节 上一节 691/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