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2节

  既然如此,那就不如让钟世宏先emo一段时间——

  只要我没有期待,一切就都是惊喜。

  “除了这个叶片紧固方式的问题之外,咱们厂在制造过程中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困难?”

  常浩南的语气就好像只是随便问问,不过实际上他是想确定自己接下来要学习哪个方面的知识。

  “真要说的话,那到处都是困难,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吧。”钟世宏苦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一定要说的话,那眼下一个是航发机匣的制造和检测,因为是大型整体薄壁件,所以铸造难度很大,目前使用的无余量熔模铸造法,成品率和生产效率都很不理想。”

  “还有一个就是涡轮叶片,因为是热端部件,所以对材料的要求要比压气机高得多,像涡喷14的涡轮叶片上还有主动冷却需要的气膜孔,加工起来也是让人头疼。”

  “第三个就是……”

  听着钟世宏一条又一条的盘点,常浩南感觉自己的头也有点大了……

  今天晚上去父母那边吃饭,先加一章,剩下的后面几天陆续补上(月票金主投了83票,所以加8章)

第104章 新发动机下线

  2023-10-25

  实际上,常浩南之所以这么急着来410厂查看发动机的生产情况,除了要对国内的航空动力生产水平有个了解以便提前进行一些布局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还记着之前查看01号原型机试飞数据的时候,发现机上两台涡喷14的工作状态都非常不稳定。

  如果只是发生故障的那一台出现这种现象,姑且可以认为是一种喘振前的征兆。

  然而实际情况是,两台发动机,甚至包括常浩南后来专门去查看过的03号原型机上面的两台,都存在类似的现象。

  而且不稳定的幅度还不一样。

  这种情况,意味着问题大概率出在制造过程中。

  虽然在把涡喷14的喘振裕度提高足足25%以后,他可以保证这种幅度的状态波动已经不会再次诱发喘振。

  但是还不够。

  喘振裕度有点类似于在性能方面留出来的余量,喘振边界线就是理论极限,共同工作线则是为了保证安全而人为设定的性能边界。

  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越稳定,这两条曲线之间所需要留出的距离就越短,相当于在理论极限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榨取”出更多的实际性能来。

  在经过之前的一番改进之后,涡喷14的性能潜力其实比以前要更大。

  所以如果能够找到并解决那个不稳定因素,就可以进一步拉高这台发动机的实际性能。

  不过这件事情显然没有那么容易。

  当常浩南从生产车间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当天深夜。

  作为一个在机械制造领域浸润不深的人,他确实没能找出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

  只能等到测试环节甚至更往后的小批量试生产环节再慢慢去摸索问题了。

  好在制造方面即便出现后续改进,也是属于生产定型的范畴,因此并不会影响到眼下的工作。

  ……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一架灰白涂装的运8运输机降落在了112厂的北陵机场跑道上。

  编号为010001的涡喷14原型机已经在前一天晚上从410厂走下生产线,并被连夜运到这里。

  它几乎寄托着整个606所、整个八三工程的希望。

  实际上在这台发动机完成装配并进行下线检测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发现了它跟原始设计的不同——

  在国军标下的整机重量从原本的1150kg降低到了1040kg。

  110公斤的减重看似不多,但对于一台航空发动机来说,每一公斤重量都是值得精打细算的。

  何况一次就减轻了10%。

  哪怕其它能能没有变化,仅凭减重这一项就足够把涡喷14的性能拉入一个新的层次。

  更夸张的是,这次改进的主要优化方向还不是减重。

  这110公斤只能算是个赠品而已。

  既然赠品都已经如此令人惊喜,大家又怎么可能不期待发动机本身的表现?

  杨奉畑、阎忠诚和常浩南三人站在一起,目送着这台倾注了上千人心血的发动机被固定在货盘上,然后缓缓进入运8的机舱。

  9月中旬的东北清晨,空气中已经带上了丝丝寒意。

  杨奉畑穿着一件皮夹克,把两只手揣到袖子里面,向旁边的阎忠诚问道:

  “上次送这个老伙计去涪城那边,已经是将近八年以前的事情了吧?”

  “是啊……”阎忠诚点点头,又紧了紧身上裹着的棉服,微微抬起头,似乎是在回忆着什么:

  “当时624所的高空台还处在建设当中,进气畸变试验,还有高原和高低温启动试验都做不了,功能试验也只能模拟两万米高度以下的情况,所以很多东西只有冒险装到01号原型机上才能进行测试。”

  “这次可以顺便把之前没来得及做的内容补上,尤其是高原低温启动能力,应该算是咱们这个型号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杨奉畑虽然不是航空动力专家,但作为整个八三工程的负责人,对于项目方向的把控还是非常在线的。

  青藏高原的空防一直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都仍然是个令人异常头大的问题。

  尽管昔喀孜机场的先天海拔让我军的航空兵在理论上只要起飞就能获得三到四千米的高度优势,但在5000米海拔高度维持飞机的正常运作本身就是一个从未有人研究过的课题。

  这一情况直到内地通往青藏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以及昔喀孜的简易机场被扩建成一座正儿八经的空军基地才有所改善。

  至于眼下的90年代……

  三倍音速中队此时还装备着象征他们名称的米格25R侦察机。

  尽管这些飞机因为机龄增加和维护不足已经无法发挥出全部实力,但仍然可以凭借着高度和速度来去自由。

  听到这里,常浩南稍稍侧过身子,插了一句话:

  “其实经过这次改进之后,涡喷14在高原环境下的启动效率也会提高。”

  “你连启动机也一起改过?”杨奉畑的语气中带着惊讶。

  他不记得之前看到的改进清单中有这么一项内容。

  “没有,但压气机的转子比以前更轻,总压恢复系数又提高了。”常浩南摇了摇头: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空气密度降低和氧气含量不足的问题。”

  这个解释让杨奉畑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

  显然,赠品又多了一个,而且还是那么令人满意——

  涡轮发动机在从静止状态启动时,必须依靠外界提供动力。

  因为这时没有相对气流流过发动机,如果此时向主燃烧室供油点火,只能将发动机烧损而不会使发动机转子转动起来。

  当发动机处在高原环境时,由于较平原正常启动时吸入发动机或启动机的空气质量流量变小,进而启动机功率显著降低,转子加速变慢,发动机冷运转阶段的时间延长,很容易导致启动失败,甚至在空气流量不足的情况下提前进入慢车状态而损坏发动机。

  但是压气机叶片的质量降低却可以低效启动机功率减小带来的不利影响,让转子更快到达所规定的运转速度。

  也就相当于提高了高原启动效率。

  思忖片刻之后,杨奉畑面露喜色地转向常浩南和阎忠诚:

  “小常,老阎,你们到了涪城那边之后,务必要把高原启动试验的数据做全了,这非常重要。”

  说完似乎觉得还不够,于是又继续补充了两句:

  “哪怕耽搁一些进度都可以。”

  “我估摸着,咱们的歼8出口计划,这次航展就可能要落地了。”

第105章 高空台模拟

  2023-10-25

  由于盛京到涪城的距离遥远,因此负责运输那台原型机的是一架航程更大,但没有改装气密货舱的运8基本型。

  所以阎忠诚和常浩南等人只好乘坐另外一架波音737,在稍晚的时候赶到了涪城。

  南郊机场在这个时候还是一座不对民航开放的军用机场,但是作为航空工业系统的工作人员,他们乘坐的飞机自然可以直接降落在这里。

  透过舷窗,常浩南看到之前起飞的那架运8正停在跑道旁边,一群穿着迷彩服的人正在从货仓里把发动机卸出来,准备装到旁边的平板拖车上面。

  飞机在跑道末端缓缓停稳,一辆舷梯车慢悠悠地开了过来。

  或许是因为这里并不经常有客机降落,因此司机尝试了好几次才对准正确的位置。

  舱门打开之后,常浩南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急着起身。

  一直到其他人都已经离开之后,才跟在队伍最后面走出了飞机。

  “呼……”

  他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感受着空气中那熟悉的味道。

  “涪城,又回来了……”

  站在舷梯顶端,常浩南略带感怀地注视着远处成片的青山。

  这也是重生之后,他第一次来到涪城。

  尽管并不是29基地,但终究还是有些触景生情。

  不过这种emo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一个熟悉的声音很快把常浩南从回忆中唤醒了出来。

  “怎么感觉师弟你有点兴致不高的样子,还在担心制造工艺的问题?”

  是姚梦娜。

  她刚刚一直等在机舱门口。

  常浩南摇了摇头:

  “那倒没有,以涡喷14改进之后的喘振裕度,只要别整出什么吞水撞鸟之类的事情,可靠性肯定是没问题的。”

  关于发动机试飞工况不够稳定这件事,他当然也跟姚梦娜说过。

  倒也没指望着对方能给出什么答案,主要是在计算中心等结果的时候闲聊。

首节 上一节 72/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