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69节

  新增量则主要在韩国。

  至于华夏,在高端船舶领域没什么说服力。

  要知道,每艘13.5万立方米大型LNG船的价格基本在1.5亿美元以上。

  而Gas-Transport液货舱因为重量和体积大,所以建造成本还要更高,报价普遍要在1.7-1.8亿美元。

  8艘,就是14亿美元。

  将近120亿人民币……

  这种订单,哪怕国内企业都不敢下——

  华夏石化目前也只是签了两艘的合同而已,而且要求先开工其中一艘,通过验收之后再决定第二艘的情况。

  一个国外企业,凭什么啊?

  “所以沪东厂那边才表现的很慎重嘛,就是担心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陷阱存在。”

  李忠毅解释道:

  “不过我们也找一些国际商法的专家看过,里面除去预付款比例稍微低了点以外,似乎也没有其它的问题了。”

  带着好奇,常浩南翻开了那份中文封面的文档。

  “咱们新入局,议价权不足,预付款压到10%确实没什么好抱怨的。”

  “如果确定没问题……”

  他本来想说,如果确定没问题的话,那就大胆接下来这个订单。

  但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瞥见了背景调研当中乙方公司的股权构成。

  挪威系卓尔公司,控股70%。

  其它30%则杂七杂八,哪里的成分都有。

  “等等……”

  常浩南突然话锋一转:

  “麻烦李主任跟沪东厂那边强调一下,这个订单暂时不要做决定……”

第913章 有人上赶着要跳坑?

  系卓尔公司,世界第二大海洋石油/天然气钻井装备运营公司。

  算是海洋油气领域,尤其是寒带海洋油气领域的顶级巨无霸。

  如果真能从对方手里拿下这笔14亿美元的大单,那对于在这个领域初出茅庐的沪东厂,乃至对于整个华夏造船业来说,都会是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但问题在于,这个系卓尔集团,绝对不是個省油的灯。

  他们的经典套路是,先通过几家不同的子公司,分别下几笔总额巨大的订单,并以此为筹码要求降低首付款的比例。

  等到订单快要完成的时候,再突然以破产保护或者其他原因取消其中一部分。

  这种巨额订单即将完成的最后阶段,本来就是乙方资金链最为脆弱的时候,又突然损失一笔大单,基本都要陷入困难,甚至直接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而没被取消的那一部分也会因此而延迟交付。

  于是就产生了高额的违约金。

  对于乙方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低价把手头马上完工,却被取消了订单的产品给转手出去。

  但问题是,适用寒带水域的海洋油气设备,本身应用面就及其狭窄,兜兜转转,几乎不可能避开系卓尔公司。

  这个时候,他们的另外一家子公司就会把这笔订单用超低价吃下来,实现一鱼多吃。

  如果算上前面提到的违约金,很多时候都能白嫖一批设备。

  甚至船厂还要倒贴。

  至于你说提交仲裁?

  不存在的。

  合同里面都会规定,争议仲裁会在买方国家,也就是挪威进行。

  结果么……想都不用想。

  “法律条文的最终解释权在我这儿”了解一下?

  总之,全世界能数上号的海洋装备制造商,几乎都被他们给坑过。

  前世的大船海工,就被这么一套组合拳打到直接破产。

  要不是有国资委兜底,恐怕后面还会借着低价收购资产再进行重组的连招。

  常浩南飞速把手中的资料文本翻到后面,果然在不起眼的备注条款中看到了“如果发生争议,仲裁应在甲方国内进行”的条款。

  那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这个时候,旁边的李忠毅见到常浩南停下动作,也紧跟着开口道:

  “浩南同志,这……总得给沪东厂那边一个合适的理由吧?”

  这年头,国内对于这些西方企业还没有特别强的戒备心,只能说契约精神这套东西的洗脑效果还是挺厉害的。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才2001年,离大船海工那事确实还早着呢,所以常浩南也没办法拿清朝的剑去斩明朝的官。

  好在系卓尔公司哪怕在欧洲也可谓劣迹斑斑,所以并不难找到一些有力论据:

  “这个合同甲方背后的系卓尔公司,就是几年前通过合同欺诈,骗黑海造船厂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拆掉的那家挪威企业。”

  “之前老吴跟我讲过这个事,说他们的老板叫约翰·弗雷德里克森,号称挪威船王,当年就是靠这套手段发的家。”

  “所以说,跟系卓尔公司的生意,虽然不是说一定不能做,但必须得提高一万个小心,像这个合同里面,只有10%预付款,而且一旦发生争端还要在甲方国内进行,明摆着就是来薅羊毛的。”

  这一番解释,突出一个真真假假。

  吴懿范确实和常浩南聊起来过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事情,但至于其中到底有没有提到过弗雷德里克森……

  恐怕连前者自己都忘了。

  但常浩南说的这件事绝对是真的。

  所以,倒也就这么顺理成章地说服了丁高恒和李忠毅。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主要的原因是,常浩南过去表现出的预见性。

  要是换个人在这,哪怕说一样的话,也未必就能这么轻松。

  ……

  被这么个事打断了一轮之后,常浩南也反应过来,自己这段时间一直都呆在五环以外的那个新实验室里面。

  那地方虽然是提前投入使用了,但其实还没正式注册,所以像对外写的联系方式,还有实验室的几名行政人员,其实都还在京航老校区那边。

  不了解情况的话,确实不太容易找到他人。

  想到这里,常浩南在离开科工委之后没有马上回家,而是特地回了一趟学校。

  结果,刚到办公室门口,就正好碰到了急匆匆跑上楼梯的王杰。

  “常教授……”

  王杰的呼吸相当急促,脸上头上也都是汗水,显然来得相当匆忙。

  “王杰?”

  常浩南打开办公室门,示意对方跟自己进去:

  “我不是跟你们说八月下旬可以放半个月假,到九月份再返岗么,怎么跑到学校来了?”

  他说着打开空调,又从旁边的纸箱里掏出一瓶水递给王杰。

  研究生,理论上应该是有一个半月左右暑假的。

  虽然大多数博士都享受不到。

  不过常浩南还不至于那么不当人,而且也担心自己的几个学生绷得太紧,所以会视情况让他们放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的假期。

  “刘老师和雷老师有个紧急的报告要和您提交,我正好放假,就顺便带过来了。”

  总算把气给喘匀了的王杰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档案袋。

  不过,跟常见的档案袋不同。

  开口处不是绑带绳,而是封条。

  当然,并不具备任何法律上的保密效力,只是起到跟火漆差不多的功能,让收件人知道“这东西没被打开过”而已。

  “是有人要找沪东厂订购8艘LNG船的事情?”

  常浩南自然而然地以为刘方平和雷志兴也是要说这件事。

  虽然时效性差了点,但考虑到是通过人肉快递的形式从上沪送到京城,算算时间也不算离谱。

  不过,王杰面对这个问题却犹豫了一下:

  “呃……”

  “是,但不完全是。”

  “总之您拆开看一下吧,情况有点复杂,三两句话说不太清楚……”

  常浩南起身,从笔筒里拿出拆信刀,把袋口处的封条划开。

  里面是一份已经打印好的文档。

  篇幅不算长,只有大概不到10页纸。

  所以常浩南没用多长时间就看完了大概。

  “所以……”

  他露出一个难以言说的表情:

  “你们通过GTT公司那边的态度推测,三星海工可能想要跟咱们抢这笔LNG船的订单?”

  2001年这会,其实韩国也属于高端海洋装备市场的新玩家,跟华夏一样没什么经验。

  所以,眼馋这个十几亿美元的大单实属正常。

  “没错。”

首节 上一节 769/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