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71节

  不寒碜。

  然而,还没等他们松口气,就发现对面TORCH Multiphysics的开发者,好像又搞出来了点新东西……

  这种压迫感,简直让人头皮发麻。

  所以,一行人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到了斯坦福,向詹姆森教授询问应对策略。

  “教授,你怎么看?”

  COMSOL常驻美国的负责人克劳斯·黑尔茨看着久久没有开口的詹姆森,试探着打破了沉默。

  “很不错的模型。”

  詹姆森上来就是一句赞扬。

  这让黑尔茨差点心肺暂停。

  只不过,前者紧接着就话锋一转:

  “但也只是在理论层面上。”

  只能说,詹姆森是懂欲抑先扬的。

  在不到一秒钟时间里经历了一番大起大落的黑尔茨也没工夫吐槽这个,赶紧问道:

  “所以,教授你的意思是……这个算法要实现起来还有很多困难?”

  “没错。”

  詹姆森松开鼠标,转身看向坐在身后不远处的黑尔茨:

  “用LSM,哦,也就是这个水平集方法模拟变形界面上蒸发、雾化和燃烧,确实相比于经验蒸汽层模型和简单传热模型更加贴近实际。”

  “但落实在具体的算法实现上……传统的网格划分,我指的是,甚至包括拉格朗日网格法这样的移动网格,都很难满足这篇论文中对于网格生成精度和速度的要求。”

  “要知道,绝大多数两相流界面,本身就是随时间而高速变化的,原本的LSM法不严格守恒,在针对1秒以上的长时间模拟中根本无法保证精度。”

  “而常教授的这个新算法,虽然在处理带发散自由速度场的二相流问题时实现了守恒,但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生成效率又要降低……”

  说到这里,前者摘掉眼镜,揉了揉有些酸胀的眼角:

  “当然,这篇论文还是预印本,里面关于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涉及不多,但除非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相比现在出现3-4个数量级的提升,否肯定没办法解决长轴距时间参数下的CFD问题,所以我推测作者可能是找到了某种特定的条件作为算例,才得到了文章里那么漂亮的结果……”

  “你们知道,就算是N-S方程,人们都已经找到上百个特定情况下的解析解了,以常教授的数学水平而言,我想这并不困难……”

  “……”

  应该说,詹姆森不愧为上个时代最优秀的CFD专家。

  他几乎是在短短二十分钟里,就一眼看出了常浩南论文中最薄弱的部分。

  也就是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网格生成效率。

  只不过,毕竟已经是“上个时代”的CFD专家。

  对于新时代新技术的威力,终究还是出现了误判……

  当然,在眼下这个时间点,黑尔茨肯定还是高兴的:

  “所以,我们后面的工作……”

  “照常进行。”

  詹姆森教授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我的Synplane模型已经进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优化阶段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利用传统的有限体积法,把描述流体的坐标系统固定在流体质点上,并让其随流体一起移动,可以实现准确追踪界面演化过程的效果。”

  “目前我的课题组正在尝试对网格进行拓扑化重构,来解决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畸变问题,只是要引入特殊的节点搜索技术来确定节点的邻接关系,这部分工作有些繁杂,不过最晚到今年年底之前,应该就可以推广进入商业化应用了。”

  面对处于优势地位的火炬集团,COMSOL Multiphysics除了走性价比策略以外,另一个重要的优势就在于更新频率极快。

  正式上线后一年多,就已经推出了第二个大版本。

  尤其是对于行业前沿的功能,只要能通过性能测试,就先塞进去再说。

  这对于大部分研究机构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TORCH Multiphysics则完全相反,在1.0正式版发售后,总共只推送了三次小规模更新,但胜在性能极其稳定,只要按照操作手册来,几乎不会出现震荡或者发散。

  不过,这也导致COMSOL必须维持这种高强度的更新,所以业务压力很大。

  他们计划在2001年年底再推送一个大更新,把软件版本号提升到2.5。

  而Synplane这个可以同时对整架飞机进行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最优化设计的模型,正是2.5版本的“撒手锏”内容。

  因此,听到这份保证,黑尔茨刚刚紧绷的神情总算放松下来。

第901章 一年之期已至!

  总之,常浩南虽然只是给自己的新论文发了个预告片,就同时在学术界和商业界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除了COMSOL公司以外,其它几个同类产品也纷纷用最快的速度找来技术专家或技术团队,开始跟踪分析他的研究动态。

  当然,因为大多数竞品并不专攻两相流,因此要么是浅尝辄止,要么是跟COMSOL一样,在分析了一波之后,继续自己原来的开发路线

  只有早年间开发过Fluent的ANSYS公司,看出了这篇论文背后的潜力。

  但是也遇到了和詹姆森教授类似的问题——

  实在是想不到如何才能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精确高效地生成非结构化网格。

  按理来说,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那别人既然把论文都发出来了,他们要么高薪挖人,或者哪怕挖不到,也可以去给作者提供一个研究课题就行。

  但这次的情况实在太特殊了——

  写论文的是对家公司老板。

  笑死,这怎么挖?

  所以暂时只能静观其变,等等看火炬集团下一步能整出什么狠活。

  而一些科技类媒体则是以“庞加莱猜想证明者再发arXiv”之类的标题,重新炒起了这件事情的热度。

  不过,倒也不能完全怪这些媒体无事生非。

  主要是时间卡的太巧了。

  要知道,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本来就留着个尾巴没结束呢——

  一年前,克雷数学研究所可是明确表态,说尽管庞加莱猜想几乎在正式宣布之后的同一时间就被证明了出来,但仍然属于“千禧年数学难题”之一。

  也就是说,两位证明人可以分得总共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

  按照当时定下的规则,这笔钱最快将在论文发表的一年之后正式颁发。

  如果到一年后,证明过程仍然没能在数学界取得共识,那么就将延迟到正式获得认同的时候再发。

  当然,常浩南和佩雷尔曼的证明过程,只用了不到一個月就被认可了,所以并没有触发后面这项条款。

  而现在,一年之期已至。

  大家都准备看看,你克雷研究所到底是真准备如约给钱,还是单纯口嗨一波。

  ……

  不过,相比于外界的纷纷扰扰,常浩南自己倒是没太关心这次投稿所引发的余波。

  这段时间,他都在审核编辑部邮箱里的论文来稿,以决定其中哪些文章将会发表在第一期的JCAS期刊上——

  正常来说,这项工作并不需要主编亲自负责,但毕竟是华夏第一次尝试打入国际主流学术界,所以规格高一点倒也正常。

  不过,实际情况倒是编辑部所有人的预期都乐观很多。

  毕竟,常浩南这块招牌,在国内实在是太好使了。

  不少人甚至把原计划投到领域内顶刊的论文,转向了JCAS编辑部。

  比如,华夏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冯琦教授,就把水稻4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和分析结果给投了过来。

  尽管只有短短4页,但这却是基因组测序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属于妥妥可以发Nature或者Science的成果。

  绝对算得上是全力支持工作了。

  此外,还有不少常浩南熟悉的名字。

  一直在计算所和火炬集团两头跑的徐洋为具有分布式或点测量功能的线性化水波问题开发了一种高维观测方法。

  金城大学的林国范教授针对华夏南部地区的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提出了一项新的气象学理论……

  总之,尽管21世纪初这会,华夏学术界的总体实力还比较薄弱,但是集中全国研究机构的力量供养一份季刊,还是绰绰有余。

  当然,既然是面向国际发行的刊物,上面自然不可能只有华夏学者的文章。

  随着常浩南发在arXiv上的论文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也陆续有一些国外研究人员向编辑部投稿。

  只不过,外国人对你一份新期刊并不会有什么特殊感情。

  所以这些论文的质量倒是出乎预料的整齐——

  都是投顶刊肯定没戏,但去投一些小期刊又不太甘心,正赶上有这么个大佬站台的新平台,不如赌一把碰碰运气。

  倒也符合常浩南最开始对JCAS的定位。

  只是跟国内那些明显高配的投稿一比,就难免有了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因此,当袁相垭特地赶到常浩南的办公室拜访的时候,后者正一脸纠结地比对着屏幕上来自同一所学校的两篇论文,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常教授,不对,常主编,最近辛苦了。”

  前者把带过来的一些礼品放到办公桌旁边,然后坐在了对面的另一张办公椅上。

  常浩南抬起眼皮,确认了一下没有什么敏感的贵重物品,然后也不客气地直接收了下来——

  这段时间他的身份读作主编写作牛马,收对方点营养品补补天经地义。

  实际上,袁相垭也是编辑团队中的一员。

  只不过来稿中跟他擅长领域有关的论文实在太少,所以清闲得很。

  “别提了,完全没想过能有这么多来稿,这几天除了睡觉吃饭,几乎一直在看论文,感觉脑子都发木了……”

  常浩南说着把两篇论文全部关掉,接着将其中一篇拖入名为“第一期”的文件夹里面。

首节 上一节 771/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