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93节

  另一方面,既然能有5倍提升,就说明从原理上讲,把MRD加网络编码这个组合应用到多跳通信当中是可行的。

  至于为什么只有五倍,可以回去之后再慢慢研究。

  “让各号车挪位置,继续进行10公里间距的测试吧……”

  他一边下令,一边把问题,以及目前猜测的几种可能随手记在了旁边的笔记本上。

  旁边的吴威听到这项指示也松了口气,赶紧指挥另外三辆车进入下一个测试位置。

  而常浩南,则坐在旁边,继续陷入到沉思当中。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不知道多长时间过去之后,他突然听到旁边再次响起吴威的声音:

  “一号车,调整天线角度,向右偏转5°30'……”

  显然,此时各通信车已经抵达了预定的第二轮位置,准备进行测试前的最后调试。

  “天线角度……”

  有那么一瞬间,常浩南脑海中灵光一闪,仿佛抓到了什么重点。

  照理来说,无线通信由于指向性相对较差,这种区区几度的天线调整,几乎不太可能对通信效果产生什么巨大影响。

  之所以调整,只是为了控制变量,保证测试的严谨程度。

  某种程度上算是工程师的职业本能了。

  不过现在仔细一想,倒是给常浩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常总?”

  吴威刚才突然听到常浩南重复了一遍天线角度四个字,还以为是自己的操作步骤出了什么问题,赶紧用询问的眼神看向后者。

  “没事,继续测试!”

  常浩南顿时重新打起精神来。

  他的想法,正好需要后面几次测试结果来验证。

  ……

  因为已经是第三次操作,所以测试团队对于整个流程也算是轻车熟路。

  效率比前两次都要快上很多。

  间隔10公里,对照组的速度还是刚刚那个样子。

  1.5千字节/秒。

  然而,实验组的情况却出现了巨大变化——

  10.3千字节/秒。

  这个结果出来的时候,吴威直接双眼瞪大,整个人愣在原地。

  “我c……”

  国粹几乎到了嘴边,但还是强行给收回去了:

  “七……七倍?”

  相比于五公里间距时的测试结果,这一次看似变化不大,但却显而易见地表明了一件事——

  常浩南刚才是对的。

  五倍,确实不是极限。

  只不过,比较令人迷惑的一点是,距离更远之后,反而效果还变好了……

  要知道,五十四所开发的师属通信车,进行直接通信的主要距离就是5-15公里之间。

  所以对于这个范围内的结果,他是也是最为关心的。

  “常总,还需要再重复一遍么?”

  过了好一会,吴威才从震惊当中缓过神来。

  常浩南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又在心中稍微计算了一下时间:

  “重复一遍吧,动作快,然后马上转入15公里测试……”

  ……

  接下来的测试结果,在定性角度上,跟常浩南的预期完全一致——

  随着通信距离的延长,对照组的网络吞吐量开始出现明显下滑。

  但实验组,却一直在逆势上升。

  到四辆车之间相距30公里时,四号车测得的吞吐量数据已经达到了17.3千字节/秒。

  从绝对速度来说,当然仍旧不快。

  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慢。

  但是,相比于对照组的提升倍数,也基本接近了常浩南之前在有线网络当中进行测试时的水平。

  19.7倍。

  而且,在采用了新技术后,经过三轮中继(一号车本身也算一次中继)测得的网络吞吐量,只比一轮中继降低了大约15%。

  几乎已经把中继损失降到最低!

  “呼——”

  彻底证实猜想的常浩南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对于大部分科研工作来说,最煎熬的部分是从一片混乱的线索当中找出问题所在。

  而一旦完成这一步,后面解决问题的部分反而相对轻松。

  至少在心理层面上是这样。

  稍微缓了一会之后,常浩南才在无线电当中下达了新的指示:

  “各号车注意,今天的测试先到这里,准备收队……”

  这些收尾任务,自然有专人负责,无需他或者吴威亲自经手。

  因此,后者也就趁着这会空闲,向常浩南问出了自己刚才就产生的疑惑:

  “常总,为什么通信距离拉长之后,使用网络编码技术的传输效果反而更好了?”

  “因为广播效应的缘故……”

  常浩南说着推门离开车厢,紧接着找了个上风口的位置,准备吹一吹太阳落山之后的清爽晚风。

  虽然带着点沙子的味道,但也比闷热的操作舱里面强太多了。

  中高纬度内陆地区就是这点好。

  无论中午有多热,只要不见太阳,温度马上就能降下来。

  “广播效应?”

  吴威稍一思索,却并未从大脑中找到这个关键词。

  “啊……没错,这个名词是我刚刚想出来的,你没听过也正常……”

  常浩南点了点头,回答道:

  “就是说,无线网络物理层所有信息都是通过电磁波在无线媒质中传输的,从而导致多个接收节点可以同时监听到一个发送节点传送的电磁波信号。反之,多个发送节点发送的信息也可以被一个接收端同时收到。”

  “这就导致相邻跳的分组数据会对本跳数据在同一业务流当中造成“自干扰”现象,而大部分无线通信系统都在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信源发射信息,或者将其他信源发出的叠加信号当作干扰加以抑制,也就导致无线多跳网络的实际吞吐量相比有线网络出现明显降低……”

  “当几辆车之间的距离拉远之后,广播效应导致的自干扰随之减弱,所以表现出来的吞吐量反而有所提高。”

  但这样的解释却并未完全消除吴威的不解:

  “可是……对照组那边应该也有一样的效应才对?”

  “那是当然。”

  常浩南把双手背到身后,做大佬状:

  “但影响对照组网络吞吐量的主要因素在于重复发包导致的传输延迟,自干扰在其中能产生的影响不大。”

  “而在应用网络编码技术之后,传输延迟的占比让位于处理延迟,这样一来,广播效应就表现得比较明显了……”

第1015章 双向数据链的关键!

  吴威毕竟是在通信技术领域浸润多年的老工程师了,虽然刚开始被常浩南生造出来的新名词摆了一道,但对于后者所说的概念并没有什么理解障碍。

  照理来说,后面的工作就是想办法缓解,甚至是消除广播特性所引发的自干扰效应了。

  只是……这个问题,确实比较特殊。

  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自干扰只会出现在无线多跳网络当中。

  就像刚刚的前几轮测试那样。

  可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你既然在A点与B点之间设置了一个或多个中继站,就说明从A发出的信号并不能稳定地传输到B。

  也就不会出现很强的自干扰现象。

  换句话说,刚才的最后一组测试,才更贴近现实。

  于是,吴威当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常浩南。

  后者没有马上回答,只是一边低头思考,一边在一号车周围绕圈踱着步子。

  实际上,吴威虽然知道常浩南要开发网络编码技术,但却不清楚他最终想要干什么。

  毕竟这事往大了说,还涉及到反航母体系这种大杀器。

  虽说对方的保密级别不低,但知道的人总归越少越好。

  而单从吴威做地面中继的角度出发,那他说的也确实没错。

  但卫星,尤其低轨卫星却不一样。

  它不是像车或者飞机那样,可以想移动到哪就移动到哪,而是只能按照特定的轨道和周期运动。

首节 上一节 893/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