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41节
在恶劣的外界条件,以及频繁的开车-停车过程中,这根短管最终断裂,泄露的滑油引发火灾,最终导致涡轮轴失去强度而折断。
事后罗罗检查了另外53台遄达900发动机,发现其中11台的滑油短管和发生事故的那台一样不符合要求,另外42台则找不到加工和检查记录。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并不是个例,只是被倒霉的澳航给赶上了而已。
而如今这条时间在线,除了高低压涡轮的供应商换成华夏以外,其它部分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测试过程中被提前诱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某种程度上,甚至还可以说是好事——
炸在试车台上,总比炸在天上强。
当然,这些内容,他也只能自己在心里回忆一下。
圈定一个调查范围,尚且可以算是推理。
但直接把问题出在哪个编号的零件上给点出来,就有点跳大神的痕迹了。
而即便是现在这样,效果也已经相当明显。
刚刚有些迟疑不定的林左明更是来了个180°大转向,当即表态同意。
甚至,还要求亲自担任调查团的领导。
但最后还是被朱霖育给否了。
一来是眼下正处在科工委改组的关键阶段,作为航空动力集团实际上的二把手,以及最有可能的一把手接班人,实在不适合随便出国。
二来么……
林左明虽然说是主管技术方面的工作,但也只是比另外几位完全非技术出身的副总经理稍微懂得多一点而已。
本质上也十几二十年没负责过具体研发工作了。
真要领导调查团,一样是外行指挥内行。
当然,这第二条原因,说的比较委婉。
但还是让会议室里弥漫起了一阵快活的空气……
最后,还是常浩南给这件事情收了尾:
“林总,其实这个调查团的领导,只有一个人才能胜任。”
“谁?”
林左明显然还在为失去了一次装逼机会而感到惋惜。
“任炳达,镐发集团的副总经理,同时兼任西罗集团华夏方面的负责人。”
常浩南回答道:
“遄达900的高低压涡轮,在明面上是由西罗集团负责生产的,镐发只是接受转包负责代工而已,所以无论如何,罗罗方面都不会同意咱们这些人在明面上参与到调查当中。”
“只有任炳达同志凭借在西罗集团的职位,对于英国人来说没有那么敏感,所以会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
经过一整夜的讨论和谋划,集团总部终于赶在第二天上班之前,把一份大概的行动计划和要求发到了镐发集团。
而张振华和任炳达二人,也把常浩南提出的要求原原本本地转达给了蒂姆·波迪。
后者一开始的反应,也和常浩南和估计几乎别无二致。
“这不可能!”
波迪露出一脸宛如吃了苍蝇的表情:
“在合同层面上,贵集团集团和罗尔斯·罗伊斯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如果事故调查团里面出现华夏面孔,我们根本无法向董事会解释。”
尽管正是他向帕诺斯·沃森提出,可以向华夏透露事故的大体情况,以催促后者尽快交付下一批涡轮叶片。
但建议中绝对不包括让对方参与调查的部分。
“可是波迪先生。”
任炳达手握锦囊妙计,自然对此毫不慌张,只是微笑著点破了对方逻辑中的漏洞:
“正如你昨天所说,如果调查长时间拿不出结果,那我们以代工厂身份参与了遄达900的生产一事,也迟早会被公诸于世,不是么?”
“虽然这确实有可能导致我方的名誉受损,但真要说的话,恐怕还是贵集团……或者说波迪先生你个人的损失会更严重吧?”
波迪当即愣在原地。
前面那句话,正是昨天他劝说张振华插队安排生产时所给出的理由。
结果一晚上过去,就变成回旋镖扎在了自己后背上。
并且,任炳达所说的,也正是他最担心的。
在生产过程中搞层层转包,这事说起来可大可小。
如果一切顺利,那当然是皆大欢喜。
但真要上纲上线的话,他这个副主管无疑是最有可能被拉出来祭天的职位。
可话又说回来。
如果华夏人参与调查,那就算查出结果,他也一样有可能要背锅……
就在波迪脑子里天人交战的时候,任炳达不紧不慢地把眼前的笔记本翻到了下一页:
“其实波迪先生,我们的代表团规模并不需要很大,有三到五个人即可,并且,成员以我为首,也全都是西罗集团的工作人员……”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
就是肯定不会出程序上的漏洞,扫除波迪被算后帐的担忧。
不过,后者的疑心还是没有那么容易被扫清:
“三到五人?”
就一个事故调查团来说,即便只是有限度地参与,这个规模也实在有点太小了。
“呃……没错。”
其实任炳达也对这个数字有点费解,但常总早上再三强调过,规模不重要,有人过去就算成功,所以他很快就坚决地点了点头,并紧接著解释道:
“实际上我方也是考虑到,事故毕竟涉及我们所生产的产品,必须亲自排除涡轮叶片存在缺陷的可能性,才算是对产品终身负责,所以上级才要求去做个见证,所以并不需要太大规模,也不会对你们的正常调查工作产生干扰……”
“而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充足的理由暂停现在的生产任务……”
“……”
口头上,自然可以说的天花乱坠。
反正只要能成功介入调查,接下来的事情可就不完全是罗罗说了算了。
更何况,任炳达的承诺只是不“干扰”调查而已。
可没说不影响——
我把调查结果直接给你们弄出来,总不算干扰吧?
总之,在一番语言攻势下,态度本来就已经有所松动的波迪终于彻底滑坡,承诺会把华夏方面的要求报告上去,等待项目主管的最终决定,但不保证一定能得到批准。
说是这么说,但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等待上级决定”只是个用于缓冲的托词而已。
不过,出于稳妥起见,之前一直沉默不语的张振华还是补充了一击必杀:
“波迪先生,希望你能向你的上级反馈,我方调查团会亲自将你们订购的涡轮叶片带到英国,最快……大概七天就可以到位。”
第1064章 三个人,能掀起什么浪花?
事已至此,结果也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妥协这种事情,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在快要火烧眉毛帕诺斯·沃森看来,华夏这个所谓调查团本来就规模不大,而且都挂著西罗公司的名头,人家还说可以给你提前到7天以内完工交货。
并不是不能接受。
反正眼前的麻烦已经一大把了,也不在乎多这一点半点。
更何况,波迪的话里话外也带著相当明显的诱导倾向。
总之,在经过了短暂的商讨之后,二人便一致决定,同意华夏方面的要求。
当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同意。
还有附加要求。
一是规模最多不能超过四个人,并且在到达罗尔斯罗伊斯总部之后,一切调查活动必须先获得许可。
二是叶片必须在回到英国之前就完成交付,由于波迪人在华夏,因此直接交给他即可。
三是不能进入57和58号试车台所在的测试区域。
毕竟除了已经被转移出来的遄达900之外,那里还有不少其它仍处在概念阶段的绝密型号。
比如之前被推出来背锅的爆震发动机,以及使用氢能作为燃料的零排放航发等等。
别说华夏人,美国人来了都不能随便给看(大概)。
说白了,就是仍然带著点过去的思维定势,觉得华夏人肯定想要趁此机会窃取技术之类。
但实际上,常浩南的目的当中虽然有给镐发集团积累经验的部分,但他此时已经对涡扇20的基础方案有了腹稿,真没必要回头去照著罗罗的设计搞逆向工程。
所以对于他来说,英国人提出的这两项要求基本就相当于没有,当即让任炳达三人答应下来。
于是就这样,七天之后,以任炳达为首的华夏三人代表团,就带著二十片低压涡轮叶片,和波迪一起登上了前往英国的航班。
和叶片一起的,还有常浩南临行之前给出的三个锦囊……
当然,只是个说法。
不是真的让任炳达到了英国之后再拆开……
……
当几个人落地伦敦,再经中转到达位于德比郡的罗罗总部时,已经是又一天之后的凌晨了。
多日以来从法国到英国再到华夏的连轴转,让波迪难免有些遭不住,所以本来的打算是先休息一晚,等第二天上午再把叶片和人一起交接给沃森。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