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69节

  同时呈现的,还有来自檀州站的指令情况。

  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用豪华专线开的“现场直播”。

  甚至如果有必要的话,他还可以反过来联系对面下达指令。

  “中继星座的姿态机动快要开始了?”

  不知什么时候,沈俊荣已经来到了常浩南身后。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测控系统的总负责人,在发射前的最后时间段里,他其实也面临著和常浩南一样的情况。

  理智上觉得自己必须得干点什么。

  但一线任务和人员分配都是可丁可卯,多他一个老头子插进去,反而可能帮倒忙。

  所以干脆来常浩南这里,准备找人说几句话,排解一下心中的焦虑。

  常浩南点了点头,但视线并没有离开前面的大屏幕:

  “还有半个小时,02星就要进入姿态机动范围了。”

  作为中继通信卫星,青鸾星座本身也可以转发控制信号,因此受到测控资源的限制较少。

  但小卫星的姿态和位置确定高度依赖磁强计,出于轨道精度的考虑,仍然要尽可能避免在高纬度地区执行动作。

  所以,给每颗卫星留出来的时间窗口并不算大。

  在距离二人稍远处的几个角落里,几十名媒体工作人员正摆弄著手中的设备。

  虽说现场直播的方案在最后一次合练过程中被正式放弃,但常浩南的建议仍然得到了采纳。

  在确定发射任务成功之后,C站将会在当天傍晚播出特别节目,以全程录播的方式回顾发射全程。

  并且,还不止于此。

  节目播出的时间,会正好赶上飞船进入第8-第9圈。

  也就是计划当中,最适合进行中继通信测试的阶段。

  因此,在对发射-入轨这个过程进行回顾之后,节目就将无缝衔接到延迟8-10分钟的准直播上面,将飞船内的情况直接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在这方面,神舟五号有一个好。

  就是航天员全程都不会进入轨道舱,而是一直待在敏感程度较低返回舱里。

  所以需要掐掉的内容主要局限于天地通话过程中的部分语音,而不是画面。

  也就省去了中途打码的麻烦。

  可以说,接下来唯一的问题,就是常浩南他们的“青鸾”星座能否稳定维持足够的中继通信时间……

  ……

  凌晨一时整,青鸾02星率先进入了预先规划中的机动范围。

  “各单元注意,根据镐京轨道监视计算,下面确认目标飞行器姿态调整路径……”

  耳机当中,传来了张维永的声音。

  控制卫星不是开车,肯定不是让技术人员用方向盘或者操纵杆一类的设备直接操纵,而是在控制程序中输入指令,再由卫星执行。

  而眼下,就是在指令发出之前,进行最后一次确认。

  此时,旁边的沈俊荣也拿起另外一部耳机贴到耳边。

  本来只是随便听听,但没过多长时间,他的就露出了些许惊异的表情。

  “你们的姿态机动,走的是正弦型路径?”

  说著转头看向正一脸专注地望著六块屏幕之一的常浩南。

  青鸾系统本次机动不涉及变轨,因此这里的“路径”指的并不是轨道层面的变化,而是在姿态调整过程中,角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是啊。”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倒是让常浩南心头的压力骤然减轻了不少。

  他摘下耳机,对沈俊荣解释道::

  “梯形路径虽然对时间和执行机构的性能的利用率最高,但角加速度存在突变,有可能影响到卫星的工作载荷,比如太阳能帆板,或者贮箱里的液体燃料,正弦路径在这方面会更容易控制一些。”

  后者作为这方面的专家,当然了解不同路径规划之间的区别,因此常浩南的回答并没有排解他心头的疑惑:

  “可是我看过你们卫星的部分设计参数,并不是那种容易引起发散振动的大挠性结构卫星,燃料贮箱的尺寸和容量更是非常小……而且目前应该还几乎是满的,也无需考虑液体晃动问题吧?”

  梯形路径,顾名思义,就是简单粗暴地在姿态变化过程中给出三个恒定的加速度值,让太空飞行器的角速度经历均匀增加-匀速运动-均匀减速三个过程。

  属于是学完高中物理就能看懂的、最简单的控制原理。

  也是最不容易出问题的。

  因此,虽然有不少缺点,但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基本都会选择梯形路径。

  而正弦函数的积分是一个余弦函数,这意味著角加速度的变化更加复杂,尤其对于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性能都有限的小型微星来说更是如此。

  青鸾星座的选择,看似有点没事找事的意思。

  不过这一次,常浩南并没有马上回答,只是露出神秘一笑:

  “沈总您等一下就知道了……”

  沈俊荣闻言一愣,也跟著笑了一下。

  接著也不再多言,而是重新把一只耳机贴在了耳朵边,等待著常浩南的表演。

  而就在两人讨论问题的这段功夫,青鸾02星已经开始了姿态调整机动。

  在太空中,自然不可能有个摄像机盯著卫星的情况。

  而小卫星项目本身没什么宣传价值,也不会单为了直观去做一个3D的示意图。

  因此,此时显示在屏幕上的,只是传感器回传的姿态角速度曲线,以及模态坐标曲线。

  至于卫星的动作情况……

  那就只能靠脑补了。

  随著张维永下达姿态调整指令,角速度曲线的纵坐标逐渐开始从0向上增长,在坐标系上绘制出一个正弦函数曲线。

  稍晚些时候,模态坐标也紧跟著开始给出数据。

  但是,跟拟合度接近完美的角速度曲线相比,模态坐标的数据如果细看,就掺进去了不少像是噪音的无守则波动。

  也就是沈俊荣此前提到的挠性振动。

  不过,或许是因为采用了正弦路径,眼前的振幅完全不会对卫星本身造成任何影响。

  甚至他还能看出,在卫星的角速度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角加速度归零之后,振动就已经进入了收敛状态。

  沈俊荣看向旁边的常浩南,不知道这有什么特殊的部分。

  他甚至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姿态调整的后半段,角加速度重新出现(负加速度),振动还会再次被加强。

  直到整个调整过程结束,振动会在随后的8-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里缓慢归零。

  但常浩南却并未挪开视线,只是伸手指了一下屏幕,示意沈俊荣继续看下去。

  而当后者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到屏幕上的曲线时,却直接呆立当场。

  当角速度重新开始减小的时候,模态坐标曲在线呈现出的振动水平,却并没有重新增加。

  反而还在继续减弱。

  又过了120秒,青鸾02星最终定位到了新的姿态。

  而星载附件的振动,更是几乎在同一时间就彻底消失了……

  根本没有他预想中,后续逐渐减弱的过程。

  不要小看这点区别。

  挠性振动除了会影响到设备和星体本身的工作状态以外,还有可能与轨道平动发生耦合,进而影响到卫星轨道。

  如果影响较大,那么在姿态调整完成之后,甚至可能需要接上一次轨道调整,才能让卫星达到合适的工作状态。

  而像眼前的青鸾02星那样,振动几乎和姿态机动同步结束,则几乎可以完全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只是……

  即便以100kg级别小卫星的体量,加上正弦路径,这个动作特征也有些过于离谱了。

  好在这个时候,常浩南恰到好处地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正弦路径的优势,不只是削弱角加速度带来的振动,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从正极大值到0的瞬间突变,换句话说,就是被诱发产生的振动更加规律……所以,我们在青鸾系列卫星上面,尝试性地应用了来自航空领域的主动抑振技术。”

  “并且现在看来,效果还算不错……”

第1092章 飞天

  常浩南嘴上的解释,突出一个轻描淡写。

  但就算沈俊荣并不算卫星结构设计领域的专家,但也能想到,这简单的说辞背后,隐藏著何等复杂的计算和精妙的设计。

  虽然只是几颗百公斤级别的小卫星,但其中的部分技术,却丝毫不亚于数吨级别的大家伙了。

  不过,他也没再细问技术层面上更具体的细节。

  一来不是自己的专业范围。

  二来……

  发射场的指挥控制大厅,说起来好像是很高大上,但其实算是个半公开场合。

  虽然不可能随便进出,但包括媒体,甚至一些有组织的参观团队都能进来。

  不是深入讨论问题的地方。

  “所以……这也是在给以后的中继通信网络做准备?”

  沈俊荣一边问了个不太敏感的问题,一边看了看旁边另一块屏幕上显示著的时间。

  一时二十分。

首节 上一节 969/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