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90节
因此,他深吸一口气,非常果断地打断了唐林天:
“唐校长,关于项目的问题,我肯定会考虑咱们学校的年轻老师,但是直接以京航为基本盘……”
好在整个评选过程中,常浩南完全是靠硬实力上位,并没有让京航或是航空动力集团从中付出太多资源。
所以这会儿拒绝起来,倒也显得理直气壮。
更何况,他也没完全回绝。
然而,常浩南在话出口的一瞬间其实就后悔了。
因为他意识到,以唐林天小心谨慎的性格,最初目的本来也不可能是刚才说的那些。
自己恐怕是中了对方的掀顶开窗之计。
果然,在听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后,唐林天别说讨价还价了,甚至连半秒钟都没犹豫,反而像是害怕前者反悔一样光速回答:
“那就这么说定了……”
“……”
这种套路,其实常浩南熟悉的很。
只不过这会他还处在狂喜之后的阶段,脑子一时间没转过弯来……
当然,这个结果,对于他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毕竟只是个比较模棱两可的承诺。
而紧随唐林天之后的,则几乎是一个接一个不断的电话。
最后,实在没办法的常浩南只好隐遁,然后把外线座机上的全部来电都转接到办公室那边,由章亮平代为转接。
而他自己,则开始准备接下来的新院士座谈会……
……
两院共同“迎新”,规格自然不同凡响。
虽然每年的院士不多,但加在一起也有一百多位。
因此,仪式直接安排在了大会堂。
尽管不是主会议厅,但也算是牌面拉满。
不出意外地,常浩南在现场看到了不少熟人。
同为航空动力集团、靠涡喷14和QC300两个项目入选的阎忠诚自不必多提,包括上一世由于歼10成军太晚而错失良机的宋闻聪,如今随著歼10A批量服役并形成战斗力,以及歼10E成功出口暹罗,也当仁不让地赶上了最后一班车——
实际上,在原来的时间线中,后者在2003年也顺利进入了第二轮评选。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那一年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的院士名额几乎被船舶和航天两部分给包了圆,整个航空工业系统的候选人全军覆没……
现在,也算是弥补了过去的遗憾。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科学院计算所,研究信息领域智能计算机,并在视频编码技术和机器视觉领域和常浩南有过交流的高闻,以及才和常浩南分别不久的沈俊荣……
按照惯例,仪式最开始应该由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长报告本年度的选拔情况。
但现在两边一起搞,按说情况就比较微妙。
好在目前科学院的院长陆永祥是当年工程院成立时第一批双院士之一。
因此干脆由他全部代劳。
上午十时整。
在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和如潮水般连绵不断的掌声中,陆院士手中拿著一个大红色的文件夹,准时走上讲台。
一直到他第二次伸手下压示意,整个大厅才逐渐恢复平静。
“各位院士、同志们,孟冬之季,山寒水冷,但这个大厅里却暖意融融……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欢迎本年度新当选的院士们!”
“……”
最开始的一段,自然是例行的套话。
但陆院士毕竟技术出身,因此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经过持续近四个月的两轮评选,共有59位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为华夏科学院院士,63位工作者当选为华夏工程院院士,而今天来到现场的,还有还有院士的单位、团队和家人代表……”
“……”
“经过此次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总人数为688人,平均年龄72.1岁(不含资深院士则为67.5岁),工程院……”
“本次增选的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仅为57.86岁,相比2001年下降了多达2.06岁,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龄61岁,相比2001年下降了1.55岁,这体现出了我国在科研队伍年轻化建设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大段内容说完之后,陆院士也意识到这会还没到颁证仪式,自己好像搞得有点过于郑重了。
于是,他暂时放下手中的稿子,稍微开了个玩笑:
“当然,平均年龄能有如此大幅度的降低,也多亏了今年有几名特别年轻的同志进入了院士行列……”
原本紧绷著的会场顿时放松了不少。
甚至有几个区域爆发出了轻笑声。
而常浩南本来就坐在前排的,又同时拉低了两个院的年龄,自然收获了最多的关注。
不过,刚才提到的年轻同志,其实也不只有他一个人。
科学院那边还有一位37岁的张亚平院士,同样称得上人中豪杰。
也收获到不少的掌声。
稍微活跃了一下气氛之后,陆永祥带著笑意,重新翻开文件夹:
“那么接下来,就有请我刚刚提到的年轻同志之一,也是同时作为两院院士代表的常浩南同志发表感言!”
第1112章 我给两院带来了一份礼物
紧跟著陆院士刚刚落下的话音,常浩南在一片掌声中站起身,并朝著身后两个方向微微致意。
然后,从旁边拿起一个同款的红色绒面文件夹,缓步走向讲台。
会场,并不算大。
常浩南又坐在前排。
总共也就不到十米的距离。
但迈出去的每一步,却都显得无比漫长。
京航大学机房中挑灯夜战的身影。
北陵机场上腾空而起的04号原型机。
歼教7狭窄而逼仄的前排座舱。
SB101高空台上测出惊人数据的涡喷14发动机。
几乎榨干全国研究资源的第一次航发产业大会。
安装全国产动力的歼11WS验证机首飞……
重生近八年以来的一幕幕场景,如走马灯一般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当常浩南再次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不知怎地,就已经站在了台上。
面前,是翻开的讲稿。
而这个时候,他也终于清楚,为什么会务组此前会再三提醒,一定在排版时把字体放大、行距拉宽——
因为在兴奋和紧张交织的情绪下,辨识文字的能力是真的会降低……
“尊敬的各位前辈、以及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
其实按说,他也算见惯了大场面的人了。
然而,破天荒地,在刚要开口说第一句话的时候,竟然感觉到喉咙发干,以至于稍有些破音。
考虑到他在上来之前特地喝过水,这显然是紧张所带来的心理作用。
好在现场麦克风和音响的效果一般,经过放大之后倒也听不太出来。
趁著众人第二次鼓掌的间隙,常浩南飞速调整了一下状态,继续说道:
“首先,我要感谢学术界对于我过去工作的认可和支持,使我得到了这次的光荣当选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极致的激励和鼓舞……”
虽然他从一开始,就没准备把这次发言搞成空洞无聊的套话。
但座谈会总归是个半正式场合。
必要的表态流程肯定还得走。
“今天,我有幸能够加入院士群体,与群星为伍,肩负起了续写两院新辉煌的历史重任……”
“我会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这份荣誉,以从零开始的心态、革故鼎新的勇气、勇攀高峰的锐意……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并时刻保持谦卑之心……”
“……”
看著站在台上,神态越来越自然、语气也越来越流畅的常浩南,坐在前排中间位置的工程院徐迪匡院长稍稍歪过身子,低声问道:
“我说老陆,这是……你们给专门安排的?”
旁边的陆院士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一脸茫然地反问:
“安排什么?”
“发言稿啊。”
徐院士朝著台上轻轻扬了扬下巴:
“之前我还专门让人问过,说流程方面需不需要我们帮忙,但是他说不用,这么看来还是你们动作更快……”
前者这才听懂,但马上摇了摇头:
“也不是我们……而且他好几年前就是航空动力集团的管理层了,应该有专门的办公室负责吧……”
就在两位大佬窃窃私语的时候,台上的常浩南已经立完人设,开始输出内容了:
“也正好是赶巧,就在增选结果正式公布以前,我主持的一项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鄙人虽不才,但自认为可以对一些工程领域的项目有所帮助。”
“所以今天,我就把这项成果带给两院的前辈和同僚们,就当做是见面礼吧……”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