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科幻之王 第196节
“网络舆论怎么样?”
“媒体和影评基本都是正面评价,没有出现《地心引力》上映后的唱反调的声音。”
“嚯,那倒是难得哈。”陈景行稍带嘲讽意味的说道,自从《源代码》创造了不可思议的20亿票房纪录后,梦工厂在业内和其他大公司的关系就微妙了起来。
凡是能找到机会,就一定不放过给梦工厂制造麻烦。
“王墨林他们没有说什么话?”
“没有,甚至有记者打了王墨林的电话,但是人家直接挂掉了。”
许文深摇头笑道:“以《矩阵》目前的质量和声势,这些小偷小摸的招数都没用,《地心引力》上映后一些阴阳怪气的声音不也是立刻就被冲没了?甚至引火烧身,而且也影响不了票房。
再说了《地心引力》确实是主旋律电影,而且官方确实是很高调,对宣发的支持力度很大,你也知道国内的舆论环境,确实有很多人对主旋律,或者和爱国沾边的东西敏感的不得了,一提到就高潮,一些大V不过是拿《地心引力》作筏子罢了。
《矩阵》可是跟主旋律搭不上边,无论是智械危机、缸中之脑或是庄周梦蝶,真实荒漠以及其他更加深入的哲学问题,可以说这部电影无论是哲学探索还是科幻概念都绝对是科幻史上的巅峰之作,从任何角度出发都找不到能做文章的地方啊。”
许文深对舆论和评价这方面毫不担心,他纠结的倒是票房的问题。
当然从国内票房而论,是没什么可担心的,《矩阵》到目前为止相当于上映了三天半,票房已经达到了7.7亿。
尤其是进入了2号和3号,口碑已经充分发酵,《矩阵》几乎是统治了华国院线,排片占比接近了7成,除了一部奇幻爱情喜剧电影《让我留在你身边》,算是错位竞争,拿下了国庆档中情侣及爱情受众的市场,是唯一一部能在《矩阵》的淫威下喝了一些汤的影片。
毕竟《矩阵》仍旧可以算是“爱拯救一切”的电影,救世主与女主角的爱情是有很大分量的,对剧情是有推动作用的。
可是《矩阵》第一部作为开篇,信息量太多,太过庞杂,要铺垫出一个宏伟的让人震惊的世界观任务很重,即便电影拥有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时长——原版电影的时长就达到了135分钟,但也没有太多空间来铺垫男女主的感情。
事实上相比原版陈景行已经增加了男女主的感情线了,但相比电影的科幻概念与世界观架构带来的强大冲击,爱情线仍旧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可是再加戏,电影就显得太过冗长了,即便怎么“没有尿点”都会损伤电影本身的流畅。
所以哪怕最后的一吻复活情节也肯定满足不了情侣对爱情电影的观影需求。
不过陈景行已经很满足了,按照目前的票房趋势,不管是梦工厂内部的预测,还是媒体和购票平台的预测,《矩阵》是有希望成为第二部票房30亿加的电影的,第一部是《地心引力》。
不过票房能否超过《地心引力》就不好说了,困难比较大,一是国庆档虽然爆发力强但容量比不上漫长的暑期档,其次则是《矩阵》的时长太长,一场《矩阵》几乎能放两场《地心引力》了,但影院又没法不放《矩阵》,尤其是IMAX影厅,不排《矩阵》排什么?
已经逼的院线集体涨价了,平均票价比《地心引力》高出了30%,已经达到58元了,比其他电影的平均票价高出近20元,堪称可怕,甚至出现了一百多两百多的天价电影票,这也是梦工厂急需处理并和院线交涉的紧急工作,票价过高自然也会让观众产生不满。
除了国内票房高歌猛进,周边市场也已经陆续开始上映了,这些梦工厂高层都不担心,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环球的不配合,北美市场定档遥遥无期。
许文深其实属于是得陇望蜀了,如果他是其他公司的ceo自然不会为了什么北美市场而忧心,能跟上国内不断扩张的银幕数量分润红利就很好了,太平洋对面的市场那都不是该贪心的,起码也要保持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才对。
但是这不是身在梦工厂吗?尤其是《地心引力》在北美拿到了两亿美元的票房,由奢入俭难,当你在一个市场占了大便宜,而且多次占了便宜,自然就在潜意识中将其当成囊中之物了。
陈景行和梦工厂都是已经在北美市场打出了名气的,《矩阵》无法在北美上映对于许文深来说那就跟剜自己的肉一样心疼。
陈景行倒是似乎早有决断:“那就甩开环球,我们自己上!”
“啊?”许文深对于陈景行的决定是没有准备的,他的想法也就是再跟环球沟通一下,或者通过华国及亚太地区的票房倒逼环球妥协,谁会不想挣钱呢?
自己单独发行?
虽然梦工厂在好莱坞有个控股发行子公司萤火虫,但是没有环球的配合,仅凭萤火虫能拿到多少影院?
那和放弃北美市场也没什么不同了,到了如今,千八百万的北美票房已经不被许文深看在眼里了。
不过陈景行已经下定决心了,他是眼馋北美市场,也希望能维持所谓的影视输出,但一味妥协也不是办法,环球小瞧他,那就跟环球证明一下梦工厂不是软柿子,北美市场要挟不了他。
尤其是《地心引力》上映后,陈景行的心态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变化,《地心引力》全球票房达到了惊人的10.2亿美元,在世界影史票房排行榜上都能排到第25位,也是前百名中唯一的非好莱坞电影。
可是10.2亿美元的票房中华国市场就占了一半,北美市场在陈景行眼中分量自然是有些下跌的。
而且陈景行对《矩阵》是有信心的,在本位面,《矩阵》的科幻概念和完成度华国人没见识过,难道美国人就见识过?
这反而是个难得的试探机会,看看好莱坞能限制《矩阵》到什么程度,打压到什么程度。
而且这不正好环球推出的瞄准了万圣节档期的《新木乃伊》马上就要上映了吗?环球对这部电影是很重视的,两大巨头都有超英宇宙,其他大厂谁不眼馋?谁不想建设个宇宙啊。
名义上环球甚至也是因为这部《新木乃伊》才将《矩阵》拒之门外的,那就看看凭梦工厂自己发行的《矩阵》能不能给《新木乃伊》带来些麻烦,反正陈景行在心里已经做好了把北美市场排除在外的准备,就算票房不行他也能保持平常心。
(本章完)
第348章 《网络谜踪》加入《黑镜》系列
“这个故事确实是个本格推理的模子,但是感觉……不够黑镜。”
“我觉得从立意来说很黑镜啊,而且全程通过桌面来展示,这种形式很酷,而且很前卫,国内肯定是没有前例,国外应该也没有类似的影视剧吧?”
“这个创意我觉得是个电影剧本的好苗子诶,放到《黑镜》是不是有点浪费了?”
“不一定,我倒觉得跟《彗星》有点像,故事确实是好故事,但是在院线未必出彩,这个创意的亮点其实就在于用桌面镜头来表现,是一种伪纪录片的新形式,可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用这种形式来拍摄,事实上这都不能算是拍摄,根本没有镜头语言可言,没有光影变化,就算拍出来也不是一部影院电影。”
“故事好看就有票房啊,国外也不是没有票房大卖的伪纪录片电影啊。”
“话不能这么说,故事好看和票房未必成正比,为什么观众要花几十块钱去电影院看一段几十分钟的影像呢?电视上电脑上不能看吗?
如果是桌面镜头剪辑出的一部电影,那其实质感连电视都不如,就算有票房以咱们公司现在的地位和品牌形象,拍出一部电视电影收上几千万上亿的票房还不如不拍。”
“……”
陈景行倚靠在椅背上,看着围坐桌前的编剧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在议题有些跑偏之际说出了自己的意见:“电影也不是只有影院电影这一种形式嘛,而且谁说《黑镜》就不能是电影呢?
国外,尤其是好莱坞关于院线和流媒体的争论这几年越来越激烈,大家也都看到了,国内是没有这些探索,但咱们梦工厂干的不就是开路的事吗?没必要自陷窠臼。”
陈景行作为这次剧本创意讨论会的主持人,他的意见自然是有着近乎一锤定音的力量的。
这倒并非是由于陈景行董事长的权威所致,即便有也不是主要原因。
跟剧本围读一样,梦工厂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剧本创意研讨会,就是就某个创意召集编剧进行讨论,讨论是否有可行性、可落实性,当然大多时候都是陈景行提出的创意,毕竟创意和能够付诸落实的创意区别很大。
这其中涉及到了剧本化、影像化、过审、可执行已经市场评估等多个方面,有想象力的人并不缺乏,但能把一个创意变成结构完整的可拍摄的剧本,并且还能制作出一部高完成度的有市场潜力的影视作品,这中间就是个大漏斗、大过滤器。
靠谱的创意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点子而已,必须得是一整套故事架构或者故事逻辑,把点子融入进一个故事中,一个有商业价值的逻辑合理的故事中这才是最难的。
否则“缸中之脑”的哲学命题早几十年前就有了,智械危机也早就有了,但将其化作一个高完成度的有市场潜力的影视作品却难上加难。
一个有趣的创意点子到成型的剧本,再到一部影视作品之间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而陈景行的“金手指”却都是闯过了八十一难的可行性创意,直接就是灵山的真经,不仅有创意,还有能将创意表达出来的故事架构,而且还都是融入了充分商业化元素的故事结构。
这就让本身以民主讨论为宗旨的创意研讨会越来越变成了陈景行的个人秀了,梦工厂的这些编剧们也都越来越佩服陈景行的才华,只要陈景行发表定见,大家都是心服口服的,即便暂时心不服,但事实总会证明陈景行的正确。
不过陈景行不想仅仅靠着众人的信服让这场争论落下帷幕,毕竟他还是要编剧们来对故事进行填充和落地化的完善的,必须要解释清楚。
这次研讨会讨论的就是《黑镜》第二季的剧本,第一季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甚至因为不是院线电影,还借助了网飞的平台,在国外的反响还是相当大的。
推出第二季自然是理所当然的,而第二季也初步定下仍旧是五集,陈景行的想法是宁缺毋滥,因为他对《黑镜》的期待并不仅仅是普通的电视剧而已。
陈景行对《黑镜》的定位是流媒体电影,也就是所谓的非影院电影,放到国内的环境就是网大。
国外的流媒体与院线的拔河从几年前就开始了,而且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了各自站队的立场表态,不知有多少电影人都公开表态抵制流媒体电影。
相反国内到很少有这种争论,即便有个别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大放厥词,院线和电影人反应也很平淡。
无他,国内的网络电影实在是上不来台面,网剧的格调都开始渐渐提升的现在,网络电影却仍旧是粗制滥造且低俗的代名词,陈景行的《彗星》已经是国产网大的巅峰了。
流媒体与院线的争执是利益的争执,国内的院线或许从理论上能认识到网络电影对他们的威胁,但是国产网大的现实摆在这里,又让人实在生不出威胁感,就算这些网络电影想在影院上映,院线都不想接纳呢。
在陈景行前世位面也是因为一个巨大的黑天鹅事件到来,让一部货真价实的院线电影突然卖给了流媒体,并且网络首播,这才激起了华国的院线流媒体之争。
而国外,准确的说就是网飞这样的流媒体巨头就不一样了,人家背靠成熟的电影工业,与华国影视产业自家都人才良莠不齐、滥竽充数、作坊式经营不同,好莱坞电影工业培育出的成熟人才是过剩的,是溢出的——拜好莱坞的寡头化所赐。
网飞不缺钱,他能请来的制作班底就是好莱坞工业的制作班底,甚至是奥斯卡奖拿到手软的电影人。
网飞拍影视剧和好莱坞大厂拍影视剧没什么不同,因为制作班底可能都是一批人,一个编剧,一个导演,同一家特效工作室。
只要是在同一个工业流水线上,网飞自然也能生产出水准之上的商品。
北美院线显然都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反应激烈,甚至不惜用道德绑架或者卖惨来让好莱坞的杰出电影人不要为网飞效力。
但不管华国美国,不管水平高低,流媒体电影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甚至是一派生机勃勃的。
院线对流媒体的恐惧不是流媒体会消灭电影院,电影院是消灭不了的,视听体验或者说视听奇观是目前的小荧屏所给不了的。
但是可能有一天,电影院中将只剩下能给观众带来“视听奇观”的电影,那些没有特效的不主打视听体验的,不管在影院还是电脑上看都没什么区别的电影将从影院内消失,直接上线流媒体。
既然在影院看在家里看都没啥区别,干嘛要花几十块钱去影院呢?你又不是《阿凡达》,你又不是《地心引力》。
如此一来,电影院的市场会被大大削减压缩,可能消灭不了电影院这个行业,但一定会消灭很多个体。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
但陈景行认定了网络电影是大有可为的,起码他在穿越前的那个位面就听说了一些网络电影盈利其实相当可观,堪称闷声发大财。
一部网大的网络票房——付费点播分账超过千万的不少,顶尖的甚至能超过五千万,如果再加上其他收益,比大多数所谓的院线电影挣得都多。
院线是上限高,平均回报还真未必能比得上网络电影。
陈景行又怎么会不眼馋,不未雨绸缪呢?
投资数千万乃至数亿的电影自然不会走这条路,但是梦工厂正好有一个项目就很适合,那就是《黑镜》。
虽然是电视剧,但每集都是独立的,而且都是脑洞大开且制作精良,这不就是现成的网络电影基础吗?
事实上,陈景行已经与各大网络平台联系了,虽然流媒体对此还有疑虑,但是陈景行的立场是坚定的,那就是《黑镜》第二季必须走点播分账的网络电影模式。
不管观众是不是平台会员,《黑镜》第二季的每一集都是一部单独的网络电影,得付费点播。
但这就需要《黑镜》第二季的制作要再往上提一个档次了,《黑镜》的第一季有“神剧”之称,但那是以电视剧的标准来看待的,如果定位成网络电影,陈景行自然是认为水准不太够。
不仅是时长不够,一部电影,哪怕是网络电影起码得有90分钟,而且故事也要更复杂,经费也要显得更加爆炸一些。
而这次研讨会就是在讨论陈景行提供的第一个创意——《网络谜踪》。
《网络谜踪》讲述一个高中女孩突然与单亲父亲失去联系,父亲遍寻不得,开始登陆女儿的所有社交媒体账号自己试图挖掘线索,最终救出了九死一生的女儿的过程。
无论故事的设置,悬念的铺排,反转的接续,《网络谜踪》都是一部教科书式的悬疑片。
从立意来说,这部电影很《黑镜》,形式上来说是采用的电脑镜头加桌面画面来构成整部电影,没有摄像机,没有光影,没有镜头语言,整个故事都能发生在小小的电脑屏幕上,是一种另类的伪纪录片风格。
而且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由社交网络反射出的所有人际关系、情感模式以及生活所面对的各种可能性的异化,甚至有对互联网的黑色讽刺,对互联网解构甚至消解现实生活的讽刺,从某种意义上讲和《黑镜》第一季首集的“艹猪”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从结局来看又确实感觉不太《黑镜》,首先是happyending的大圆满结局,这就很不《黑镜》,而且也确实少了一些黑色的残酷的东西。
不过这些都是可以改的,陈景行也是让编剧们出出主意,如何让这个故事能变得更加《黑镜》一些。
就在陈景行和编剧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网络谜踪》的故事创意的时候,秘书敲门进来看着陈景行道:“陈董,陈四成导演来了,正在会客室等着呢。”
(本章完)
第349章 放心,春节档不跟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