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科幻之王 第266节
梦工厂和幻世网签的是最高一档S+级别的分账协议,每一次有效播放都有4.5元的分账票房。
会员的有效播放是4.5元,非会员的付费点播,6元中梦工厂也能分得4.5元。
这接近190万的观影人次对应的就是873万的分账票房。
足见梦工厂的号召力。
毕竟这当天的873万分账票房的主要组成基本都是冲着《黑镜》这个IP,或者冲着梦工厂而来的。
《黑镜》第一季播放到现在也有两年了,这两年有越来越多的观众都慕名看过《黑镜》,也给《黑镜Ⅱ》积累了不少粉丝。
口碑的发酵要到第二天才能大规模发生作用。
而随着口碑的传播,之后几天的分账票房也相当坚挺,等到《黑镜Ⅱ》第二集在幻世网云影院上线的前一天,累计六天半,第一集《搜索》的分账票房已经达到了4550万,观影人次突破1000万大关。
要知道此时幻世网的付费用户总数才只有8740万,几乎意味着每九个付费会员中就有一个看了《黑镜Ⅱ》首集。
当然这么算并不准确,毕竟这上千万的观影人次中还有非会员的付费点播,不过占比不多,只有大概一成。
4550万的分账票房也创造了新的网大分账票房记录,而且这还不是终点。
虽然经过了一周的时间,基本上对《黑镜Ⅱ》有兴趣的主力观影人群都看过了,当然未必都是通过正版渠道看的,因此每日新增分账票房已经回落,但经过幻世网内部的乐观估计,经过半年或更长的积累,《搜索》有效播放量超过两千万,分账票房上亿并非没有可能。
因为《黑镜Ⅱ》后续还有四集,能够持续提升曝光度并且互相增幅共鸣。
只要后面四集不拉胯,按照首集的标准,《黑镜Ⅱ》五集,集均票房分账过亿并非只是虚幻。
即便抛却这些美好的预期,仅从第一集《搜索》来看,回报率简直可以让其他网大制作公司嫉妒到眼红。
《搜索》的成本还不到两百万,数十倍的收益简直是绝大多数影视公司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上一个有这种收益率的电影还要追溯到好莱坞的一部伪纪录片《灵动诡影》,在院线拿到了上亿美元的成绩。
凑巧的是那一部电影也是在伪纪录片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就像《黑镜Ⅱ:搜索》开创了“桌面电影”一样。
但《灵动诡影》的创作者是把电影打包卖给了某个小发行公司,然后才在院线进行发行,创作者自身其实并没有赚那么多钱。
而且《黑镜Ⅱ》在幻世网的独家播放只是国内的网络播放版权,海外的网络播放还是和网飞合作的。
已经是梦工厂第二大股东的网飞这次和梦工厂的合作相当顺利,仍旧采用专为梦工厂设计的在《行尸走肉》已经用过的“订阅+分账”模式,预期至少也有千万美金以上的收益。
当然跟《行尸走肉》这种梦工厂已经分得了超过5000万美元分账的全球热剧没办法比。
……
“你拒绝了戛纳评委的邀请?”
田鑫业目瞪口呆的看着陈景行。
“喊那么大声干什么?”陈景行掏了掏耳朵,一副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吗的表情,不过还是补充道:“是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
田鑫业翻了个白眼,努力抑制住自己的酸意:“为什么不接?”
“《盗梦空间》还没拍完啊。”
“据我所知,《盗梦空间》就剩一点棚内戏了,戛纳电影节又不是现在举办,耽误你拍戏吗?”
“这不还是为了你?”
“……别来这套啊,跟我有什么关系。”
陈景行好整以暇的看着田鑫业,欣赏他脸色的变化:“我决定让《第九区》参加今年的戛纳电影节。”
田鑫业惊愕和喜悦过后还有点迟疑:“《第九区》是科幻电影……”
“谁说科幻就低人一等了?”陈景行反驳。
“那五一档不就赶不上了?”
作为梦工厂从《海市蜃楼》就开始统治的传统档期,田鑫业知道公司的安排是想把《第九区》放到今年五一档的,而戛纳电影节对参赛作品的要求是首映必须在戛纳电影节上,所以如果《第九区》要参加戛纳,那么五一档肯定是无法如期上映了。
陈景行不是太在乎:“赶不上就赶不上呗,这可是难得的机会,错过这次机会,谁知道下次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虽说陈景行从建立梦工厂开始就没想过要在电影艺术领域做出什么杰出的成就之类的,但阴差阳错,这么些年来梦工厂收获的奖项荣誉还真不少。
梦工厂的新总部大楼已经快要建好,按照陈景行的要求,在进门大厅设置了电影走廊,还有奖项展示窗,这是很多电影公司,尤其是大制片厂都有的。
梦工厂如今金鸡、百花之类的奖项已经拿到了手软,金球奖也有,就连奥斯卡小金人都有11个。
当然这些展示出来的奖项大半都是复制品,真品都被获奖人藏在自己家呢。
不过这样的荣誉在国内已经是首屈一指了。
这自然也刺激了陈景行的收集欲,欧洲三大这样的艺术奖项如果没有希望,陈景行也不做无用功,他不可能为了收集奖项专门跑去拍艺术电影。
但这不是有现成的还算合适的《第九区》吗?这已经算是梦工厂的所有电影中最有把握冲击欧洲三大的电影了,虽然金棕榈大奖不太可能,但其他的奖项获得一两个也算是给梦工厂增加底蕴和积淀了。
(本章完)
第435章 《第九区》的政治正确buff
每年的戛纳在国内都能占据不小的版面。
这是一个从名气上讲不亚于奥斯卡的电影盛会,而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名气也越来越大。
不过华国吃瓜群众对戛纳的印象一般都是红毯上的争奇斗艳,是明星们各出奇招拍出发照、红毯照,以各种高定礼服斗美的时尚派对。
从这个意义上说戛纳反倒比奥斯卡更为流俗,也更加商业。
这也正是在陈景行心中,戛纳不如奥斯卡的地方。
因为奥斯卡依托好莱坞电影工业,在评奖倾向上更为商业化——起码相对于欧洲三大是这样的,这反倒让奥斯卡相对来说更纯粹了一些。
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确实如此。
正因为戛纳的评奖标准更为“艺术”,所以戛纳的入围电影对于大众而言更加陌生,没有多少观众会关注戛纳的入围电影,甚至他们这辈子都未必会去找来看。
所以戛纳要想扩大它的知名度,最终的结果就是炒作红毯,炒作时尚,在各个环节都极度的商业化,靠纸醉金迷的名利场来树立形象。
甚至戛纳红毯邀请函,早已在中介市场“明码标价”,变成了一门赚钱的好生意,不少商家还提供明星合影服务,除了戛纳红毯,外围的晚宴酒会也可以给钱进入。
因为除了这些供全世界的吃瓜群众来讨论,还有什么可讨论的呢?
讨论电影本身吗?
那还是聊点别的吧。
而奥斯卡的电影虽然也跟主流相隔较远,而且越隔越远,但总体来说还是更接近普通观众的,更商业化一些的。
起码每年的入围电影都让不少普通观众有兴趣去看一下,国内的片商也经常会在奥斯卡颁奖后,购买奥斯卡的提名电影作为批片引进国内上映,而且票房过亿的也不少。
而戛纳的竞赛作品,即便是主竞赛单元的长片对于很多影迷而言都懒得看,更别说普通观众了。
甚至于哪怕有本国的电影入围了戛纳的主竞赛单元,大多数观众都懒得看,当然如果获奖了,网民肯定会为你欢呼,但大多数人还是不会看。
因此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戛纳更像是一个符号,是一个脱离了大众电影本身的象征性的荣誉符号,他在一个小众群体中地位越高,距离大众就悬浮的越远。
不过既然是大众都认可的高大上的荣誉,那就是有意义的。
因此梦工厂和环球影业联合出品的电影《第九区》入围了2018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的消息还是引起了媒体和网民的关注。
而且此次有两部国产电影都进入了戛纳主竞赛单元,算是近几年难得的高光时刻了。
戛纳电影节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影嘉年华之一,规模大,评奖也很花哨,单元数量也超过其他的电影节。
除了主竞赛单元之外还有一种关注、短片竞赛、电影基石、导演双周等五花八门的单元。
实际上每年华国都会有不少电影人和作品进入戛纳,但很多都是一种关注、短片竞赛之类的单元,关注度不大,没多少人在乎,只是有利于版权交易,毕竟戛纳还是欧洲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
能入围主竞赛单元才是公认的参赛作品,分量也更重一些。
跟《第九区》一起入围主竞赛单元的是第六代导演贾科长的《山河故人》。
贾科长虽然是在威尼斯获得的金狮奖,但从10年之后就开始主攻戛纳了,甚至可以说是戛纳的宠儿。
算上今年已经是第五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了,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新闻。
而且对贾科长的电影风格,影迷基本都知道,从《三峡好人》之后就基本是同一个风格,被影迷津津乐道的诗性还是有的,但也没有什么突破,而且开始往文献性时代性方面靠拢,拼贴上瘾,动不动就是几种时代几种画幅。
《山河故人》听名字就知道应该还是这种套路,八成又是《二十四城记》这种选取某个人物或者某几个人物,展现一下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人物在时代中的变迁和发展。
电影应该不会让人失望,贾科长的品控还是值得信赖的,但贾科长在影迷心中完全没有神秘感了,都知道就是这个味,所以也就没什么期待。
这可能也是他次次征战戛纳但也都是陪跑的原因吧。
对于不是影迷的普通观众来说那就更没兴趣了,贾科长的电影看的人真不多。
反倒《第九区》引发的反响更大一些,也更让人好奇。
因为参赛电影节的作品通常都是没有公映的影片,更别说戛纳这种级别的电影节了,所以跟陈景行携《地心引力》和《矩阵》征战金球或奥斯卡不一样,观众是看过电影的,不会对电影剧情本身产生好奇,只有奖项的悬念而已。
但《第九区》是大家没看过的作品,甚至都不知道讲的什么内容,因此对这部电影的好奇也就更甚。
尤其是影迷。
能不好奇吗?
按照目前透露的消息,《第九区》不仅是华美合拍片,而且还是科幻电影,还是讲外星人的电影。
那可是戛纳诶。
感觉这俩根本就是格格不入的两条路。
因为上一部华美合拍大片是国师的《长城》,所以影迷对这个《第九区》的印象也差不多是战外星人的科幻电影,就算因为是梦工厂参与制作,不会有《长城》那么烂,但也应该跟《明日边缘》差不多。
结果竟然报名了戛纳,还被选中到主竞赛单元,这怎么能不让网民好奇呢。
因此《第九区》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新闻和传闻的陈景行曾被邀请担任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消息一起成为了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戛纳的评委其实没有大众通常想象的标准那么高。
戛纳突出的就是个国际化,所以每年都是邀请各国电影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来当评委的。
注意,是知名人士。
不是获奖人士,也不是什么艺术家或电影大师,尤其以演员居多。
所以哪怕一些其实没有获得什么重量级奖项的演员,只要你是知名演员,最好是在国际上有些名气,那么都有可能被邀请担当评审。
所以评委的专业水准,对电影的欣赏水平都没有普通观众想象的那么高。
只是评审团主席门槛会稍微高一些,通常都是荣誉傍身的电影人,而且以导演居多,且主席的话语权也很大,尤其是在金棕榈、最佳导演、评审团奖这样的大奖上几乎有一锤定音的权力,所以算是评审团专业性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