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华娱科幻之王

华娱科幻之王 第330节

  主要让人诟病的其实就是没把我军的灵魂拍出来。

  陷入了帮派式兄弟义气的窠臼中。

  陈景行前世在看《八佰》和《长津湖》的时候,是真没感觉出这俩支军队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这当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KMT的部队到了我军就能摇身一变就能跟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军队抗衡了。

  但这其实就是文艺界普遍的水平,更别说你请得还是港台导演来执导。

  《能文能武李延年》这种作品才是特例。

  不过如果纯从商业电影的角度来看《长津湖》是做到了还算优秀的水准。

  不过就算这类战争大片制作水平再高,在几年内连续上映多部也肯定会产生审美疲劳。

  说实话,作为梦工厂的掌舵人,还顶着科幻大师的头衔,陈景行的“偶像包袱”还是很重的。

  陈景行有这几年制作重工业电影的经验,再加上梦工厂本身建立的工业水准和编剧团队,出一部“行活”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他倒不怕自己拍的献礼片票房不如人意,梦工厂又不缺这一两部献礼片的票房。

  但泯然众人矣的结局,他还是无法接受的。

  这也会让很多对他有期待的影迷和观众失望。

  虽然陈景行没有执导过战争电影,《湄公河》、《红海》和《狼牙Ⅱ》都是郭凡、吴景拍摄的,但如果他要拍跟朝战有关的军事动作电影,影迷、观众,乃至媒体都肯定是有期待的。

  而且是有别于其他导演的期待。

  但朝战献礼片又不是适合开脑洞的题材,这会消解其本身的严肃性。

  因此陈景行想出了一个特别的角度,肯定是有新意的,而且能让观众有新奇的视听体验。

  他想到了前世位面的一部很特别的战争电影——《1917》。

  讲述一战的电影太多了,但《1917》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是一场让观众和业内都为之惊叹的技术冒险。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以两个传令兵的视角,带领观众横穿1917年西线战场,

  但拍摄手法空前绝后。

  全片采用“跟随式长镜头”,拼接成了2个小时的一镜到底。

  镜头代替了观众的眼睛和身体,邀请每一位观者参与到这场穿越火线。

  主角不仅是电影中的两个传令兵,每位观众都是这个小队的第三个队员。

  整部电影就是一个“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

  这让《1917》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参与感。

  观众不仅直面战场,甚至是主动参与其中,就像打开了一款第一人称游戏,亲自上阵,完成一个危险任务。

  陈景行则想要用这样别开生面的电影拍摄方式,与展现形式来制作一部朝战的献礼片。

  (本章完)

第502章 疯狂的想法,“不一样”的战争电影

  

  对于这场技术冒险,陈景行也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背景。

  背景是朝战第五次战役中发生的一次真实的战争史上的突围奇迹。

  第五次战役中,第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在团长李长林率领下,奉命担负迂回穿插至敌后作战的任务。

  李长林受命之后,率全团指战员以坚决果断的行动,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下珍富里以东的兄弟峰,逼近“三七线”。

  但是当战役进行到第三阶段时,情况却发生了始料未及的变化——第十二军奉上级指示组织战略性的后撤,由于通讯的迟误,使得晚一步行动的九十一团被迅速赶来追击的敌军堵截在三巨里一带。

  这时第三十一师乃至整个第十二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奉命往北转移,只留下九十一团孤悬敌后。

  敌军也趁此时机调集重兵向九十一团发起大举追击,在九十一团向北突围的路线设置了一道又一道封锁线。

  然后九十一团在团长李长林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让敌军至今都没想通的大范围穿插迂回突围行动。

  突围路线完全可以用“诡异”来形容,让敌方根本无从掌握其规律和方向,不但冲出了绝境,还“顺手牵羊”的带回了119名俘虏。

  而陈景行的故事设计则是,因为通讯延误,九十一团被敌军堵截在三巨里时,在被突袭的激烈的战斗中通讯设备被炸毁,接收不到兵团部的命令。

  三十一师派出了两名通讯兵穿越火线一路跋涉最终找到了九十一团,给九十一团带来了兵团部的撤退会师命令,还带来了一路敌军布防的珍贵信息。

  从而让九十一团能够另辟蹊径,经由敌军意想不到的方向和路线杀了出去!

  而陈景行构思的这部《1917》式的“一镜到底”的电影便是整个故事的前半部分。

  两个士兵带着通讯设备一路穿越漫长火线,穿越一座座村镇,穿越山川河流,穿过敌军的层层封锁终于找到了从被堵截的战斗中逃脱出来的九十一团。

  用一个不间断的特殊长镜头拍摄出一部充满娱乐性的,充满勇气和智慧的战争惊悚片。

  当然所谓不间断的长镜头自然是伪造出来的不间断。

  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可不只是跟随,从天空到跟随视角,从跟随视角到山岩洞穴,从白天到黑夜,从缓慢到风驰电掣,从静如处子到动如脱兔。

  张弛有度,视角多变,全景展现的浸入式战争体验,让观众真切的体会到紧迫感与使命感。

  要让主角们的呼吸、恐惧和希望,他们彼此之间,以及与环境,与敌人,与当地村落民众的互动都被尽数收入镜头中。

  让观众变成他们,让他们的犹豫变成观众的犹豫,他们的绝望变成观众的绝望,他们的英勇变成观众的英勇。

  这需要极高的拍摄技巧和美学造诣。

  这样的长镜头的拍摄难度可不是在几间屋子里跟随着主角进退走位的长镜头能比的。

  自然也不可能拍出真实的一镜到底。

  除非全程虚拟拍摄,否则还没有技术能够实现。

  所以才是伪一镜到底。

  但即便要剪辑,有拼接,这样的电影其拍摄难度也是不可思议的。

  《1917》全片两个小时也只有二十多次隐蔽的剪辑。

  尽管其中还会有不少特效镜头,可剩下的长镜头难度也足够让人咋舌了。

  江若平就在咋舌称叹。

  首先是陈景行的这个新奇的有些过于离谱的近乎于妄想的想法,确实一时之间让人难以评价。

  限时任务+一镜到底,这确实是此前没有人想到过的。

  主打长镜头的电影不是没有,比如俄罗斯的电影《俄罗斯方舟》,导演用整整90分钟的长镜头,展示俄国宫廷的华丽景象。

  但这也主要是在宫廷中而已。

  其他的以长镜头出名的经典影片,通常都是有那么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长镜头就算很厉害了,而且场景一般都并不复杂,主要是在文艺片中。

  就算过场比较多,但也没办法跟一部节奏激烈的战争电影相比。

  而陈景行设想的这部电影,不仅堪称疯狂大胆,而且江若平稍微想一想就觉得头疼。

  他又不是外行,深知长镜头最大的难度是调度。

  镜头也就是摄像机的调度,以及场景与人员的调度。

  哪怕一个节奏舒缓的,场景单调的长镜头,想要完成顺畅的调度都需要反复演练非常长的时间。

  更别说一个场景开阔,地势多变,包含夜戏,以及追逐、爆炸、突围、战斗、奔跑、匍匐等等节奏多变,场面时大时小的戏了。

  人员、道具、走位、台词、军事动作与表演都要完成和谐的顺畅的调度配合。

  还有镜头。

  镜头的走位难度甚至比演员、场景的互动调度难度还要高。

  忽高忽低,忽慢忽快,场景过渡漫长,时不时还要完成镜头环绕。

  这对摄影器材、摄像师甚至器材改造创造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江若平稍微深入代入一下制片人、导演的视角想一下就头皮发麻。

  但他看着眼前两眼发光,话语和表情都越来越兴奋的陈景行,心中却生出了难以言喻的想法。

  这个年轻人确实是一个疯狂的天才。

  如果有国影的导演,或者他自己脑中生出了这个有些疯狂的想法——一镜到底的拍摄一部战争电影——他觉得自己都不太可能生出这种念头,就算一瞬间出现了这种离谱的想法也会在下一瞬间如泡沫般破碎。

  但现在听完陈景行这么一通安利,他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初听起来有些像臆语的想法似乎……还真不是没有可操作性。

  只是需要天才的创意和强大的执行力。

  而这似乎真的只有陈景行和梦工厂才有。

  江若平又想起了《矩阵Ⅱ》中的高速公路动作戏,和《盗梦空间》中的一些戏份。

  他是知道陈景行与梦工厂的剧组是怎么通过相当有创意的疯狂想法实现实拍的。

  这在业内电影人中曾经是很有热度的讨论交流话题。

  比如之前梦工厂不知道又发了什么疯,正在魔都在建的梦工厂数字影视基地中搭建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棚,然后在超级大棚中搭建大半个巨轮的实拍场景。

  在业内不少电影人议论纷纷中,江若平倒是知道这是在为《狼牙Ⅲ》的拍摄做准备。

  《狼牙Ⅲ》是有国影的投资的——通常梦工厂的涉及到军事战争的电影,或者太空题材的电影都会找国影联合出品。

  考虑到《狼牙Ⅱ》的四十几亿票房,这么大阵仗也不是不能理解,不过还是令人咋舌。

  陈景行和他的梦工厂似乎总是有一种不计后果的,天马行空的,敢想敢干的行事风格。

  “江总您觉得怎么样?”

  面对陈景行的征询,江若平叹了口气:“不得了,如果真能拍出来,我虽然没办法想象出那会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视听效果,但肯定是能在战争电影史上留名的。

  不说别的,就光这个拍摄方法和呈现效果就值得一座金鸡奖最佳影片的奖杯了。

  也肯定能在所有朝战的献礼电影中鹤立鸡群,给咱们国家电影界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国影总经理的这段话不管是不是恭维,还是给陈景行带来的不少的信心。

  这部电影肯定要和国影联合出品的,江若平能说出这样的话,这个项目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名字呢?有想法吗?”

  陈景行脱口而出:“《一九五一》,就叫《一九五一》吧。”

首节 上一节 330/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混在末日,独自成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