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科幻之王 第4节
“咱们俩都是教师,条件也不差,将来都有退休金,不指望他养老,几十年省吃俭用也攒出了三套房子,我原准备着再过几年,钱够了再卖掉一套,在省城买上一套大房子,不够全款的话,按揭我们还,以他的学历在省城也不会找不到工作,这婚房不也够了?”
“本就不图他有什么大事业,就算他在京城混不下去了,一无所有的回来也有他吃穿和房子,可拍电影是个什么事儿啊?你说这电影没有几百万能拍?我就怕他沾到钱里面的事,万一欠了一屁股债,我们两个能给他平得了?一二十万可以,上百万可就了不得了了,娱乐圈多乱呐,还有坐牢的呢。”
也许是这番话打动了陈老师,对杨老师去京城巡查的提议不再反对了。
“那就寒假去吧。”
“你这死脑筋总算转过来了,这事得咱们两个一起拿主意,也不怕他不听,不知道寒假的时候他那电影拍没拍完,要是他捣鼓的那东西真的不靠谱,咱俩绑也要把他绑回来。”
……
陈景行这几天几乎忙的脚不沾地,仅仅四天,体重秤上的数字足足增加了三斤。
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在发达国家,肥胖是一种穷病了。
天天工作就已经把人掏空了,谁还有那闲心运动呢?就想摊在沙发上,连垃圾都懒的扔。
如果压力再大一些,那更离不开食物的抚慰了。
而导演则是集两者之大成,对于陈景行来说,拍戏的过程就是体重失控的过程。
这还是他有“分镜头”可抄的情况下。
如果光有剧本,导演要实现从文字到镜头影像的转化,那就更不知道要耗费多少脑细胞了。
最后的戏基本都集中在室外。
影视剧不必按照时间顺序来拍,但是对于《彗星》这样的场景集中在一间房屋内,通过人物的对话、互动来推进故事发展的低成本电影来说,实在没有理由不按照时间顺序来拍。
所以大体上屋内的剧情都是按照顺序来拍的,而最后拍摄的外景剧情,主要是三部分,一部分是结尾的白天剧情,已经拍完了;一部分是主角们走出屋外在一片漆黑中探访对面的“主角们”;最后一部分就是女主角单独走出屋外经过一个接一个一模一样的楼房,一模一样的窗户,窗户后面一模一样的自己和朋友们。
“我记得你说是大三的时候就买了这个房子,搬出来住了,不会是那个时候就已经想好怎么拍摄了?”
身为女主角的颜晓月在准备拍摄的间隙过来,一边欣赏分镜图,一边问道。
“我分镜头脚本大三的时候就画好了,你以为呢?”
小陈导演毫不掩饰脸上的得意。
要知道原版《彗星》这部电影的故事是发生在大豪斯里的。
这里可没有大豪斯,如果租个别墅拍就有些违和,就变成了发生在富豪身上的奇妙故事,非常不接地气。
所以陈景行可是费了很大精力才找到了这套房子。
之所以要买一楼的房子,就是为了《彗星》的拍摄。
如果不拉窗帘,从外面能直接看到客厅和餐厅。
这样就可以在非独栋大豪斯的背景下,实现女主出门后,向前走看到一栋又一栋一模一样的楼房,一模一样的窗户,透过窗户看到一模一样的客厅和一模一样的人。
因为就在一楼,只需要一些剪辑技巧就足够了。
如果是在高层,电影最后这一段震撼人心的剧情就很难实现,女主需要仰头才能看到窗户,而且还看不到窗户里面的主角们发生的不同故事不同处境,这像话吗?
……
这最后一段外景戏是在众多小区居民的围观之下拍摄的。
电影大家都看过,拍电影可就稀罕了,更别说没在影城而是在居民区里拍戏。
围观人群主要以大妈大爷和小孩儿为主。
仿佛看西洋镜似的人群,围成半个椭圆,视线来来回回,看着左手提溜着打光灯,右手拿着遮光板的陈景行,猫着腰的摄像大哥,女主角颜晓月三人走来走去。
甚至还有挤不进前排,父母把孩子扛在肩头观赏拍摄的。
这其中就有曾经误解“拍电影”意思的小陈导演的邻居,李平川一家三口。
“就这一段路来回走了十几次了吧?看来演员也是个体力活啊。”略有些发福的李哥感叹道。
“让你前几天还说人家闲话,就是不知道这是啥电影,怎么光走路了,这小陈不是导演吗?左挑右扛的,看起来比那小姑娘还累。”
李哥还是有点见识的:“小成本电影嘛,大片剧组都好几百人,导演当然舒服了,小陈家里再有钱也不可能给他太多投资,就这么几个人,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使啊。”
“就这么几个人,这电影看起来也花不了多少钱吧?”
“你懂什么?演员不要钱啊,小陈这电影光演员就有七八个人,请的都是五一剧院的老师,你想想这得多少钱?少说都得一百多万。”
“不会吧,就这不到一星期,一人能挣十几万?这钱也太好挣了。”
“妈妈,我长大也要当演员!挣很多很多的钱!”
刚上小学二年级虎头虎脑的儿子总算听懂了挣钱多,大声童言童语了起来。
“傻儿子,几年前你说这话我要鼓励你一下,这两年你是越长越像你爸了,让我连安慰的话都说不出口。”
李哥:“……”
(本章完)
第5章 梦工厂
“干杯!”
“祝陈导电影大卖!”
“不应该叫陈导,应该叫陈总了,祝陈总事业蒸蒸日上,早日敲钟上市!”
“以茶代酒,祝大家都前程似锦,事业有成!”
“还是叫陈导更合适,我托大,叫你一声小陈,你是有导演天赋的,如果真的热爱这个行当,就坚持下去,不要有玩票的心态,我相信未来电影行业有你的名字。”
“陈总,你这人是有才华,才华也不能光喝茶啊,也需要酒的浇灌呐。”
“行!咱们今天不醉不归,我叫服务员上瓶酒。”
电影杀青后,陈景行兑现了请大伙吃饭的承诺,请客的地方原来是某市驻京办招待领导的食堂,后来改名叫三秦饭店,论官府菜在京城是排的上号的,除了贵没有别的缺点。
也许是这顿饭打动了几位剧院老师,又或者是陈景行这一周拍摄的表现打动了他们,总之,原来的客气虽然还在,但掏心窝子的话开始多了。
虽然有颜晓月的牵线搭桥,但是众位剧院老师基本都是冲着钱来的,剧本读来确实是个有意思的故事,也就仅限于此了。
对于电影来说,从文字到影像的过程就跟物质从微观世界过渡到宏观世界一样,相当玄学,也许导演能把握住这个过程,演员就经常稀里糊涂了。
所以很多演员拍的烂片不一定是他们刚接下角色的时候就知道是烂片,很多时候是剪辑完毕的成品出来之后才发现是烂片,电影没出来前演员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拍的是个什么东西。
更何况即便自己看过后觉得是个好电影,但受不受观众的欢迎,同样是个玄学。
但《彗星》这部电影体量很小,还有浓厚的悬疑推理色彩,是一部剧本占了主要地位的电影,所以在拍摄过程中,八位演员对这部电影的观感倒是越来越好了,也都觉得小陈导演虽然是富二代,但并非玩票的富二代,起码对待电影,对待表演的态度是严肃的。
既然公子哥确实准备深扎影视行业,公司也成立了,将来说不定还会有打交道的机会,虽然五一剧院的话剧演员都有自己的清高,但并不拒绝影视剧,剧团的几个台柱子可都拍了不少影视剧,何况电影也是一门艺术,钱谁不想挣啊,剧团发的那点工资只能算温饱有余,清高的志向不代表必须过清贫的生活嘛。
“几位老师,实不相瞒,我已经在准备下一个项目了,剧本快完成了,我对《彗星》这次的合作很满意,几位老师的表演也很棒,希望我们能够有继续合作的机会。”
虽然陈景行目前只拍了一部电影,满打满算也只与八位演员们共事了不到一周,但相处还算愉快,最重要的是他不需要指导演员的表演,因为他也是表演的门外汉。
陈景行大学四年自学了很多拍摄技巧和导演相关的知识,但是对于表演并没有太深入的涉猎,他自己也没什么表演的天赋,当然调教演员未必需要导演自己会表演,调教演员的能力和方法可以在实践中掌握,但小陈导演不准备在第一部处女作中将时间和精力花在调教演员的演技上。
而幸运的是,他找来的这几位演员在这方面可是太省心了,虽然他能看出来大部分演员并没有将《彗星》这部电影放在心上,即便他们大部分在五一剧院也都是B角,出场机会不多,但对剧目的日常排练可比演这部电影重视得多。
即便如此,八位演员却都将电影剧本的台词烂熟于心,虽然来他家里拍戏的时候都带着剧本,但基本不用看,没有一个人是现场背台词的,第二天的戏前一天提前背好台词,这在他们受的教育和观念里是最基本的素养。
陈景行如果对他们的某一场表演不太满意,只要将他想要的东西描述出来,这些演员也都能做到快速的响应改变,不用他太费心。
简直太好用了。
好的演员会让导演上瘾,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导演会照着几个熟面孔死命用的原因,做菜的厨师刀用顺手了都不舍得换呢。
“《彗星》还没卖出去吧,这就开始准备第二个项目了?陈导这节奏也太快了!”
“下一部电影还是《彗星》这样的题材吗?也是低成本?来,再干一杯!”
“嗯,我……我之前估算过,下一部电影有可能是千万级的投资。”酒量感人的小陈导演已经觉得头有些晕。
“……”
“你们怎么都这么看着我?”
大伙看向陈景行的目光充满了敬佩,互相交换了眼神,确认是同样的想法。
“这小陈导演……
的父母也太够意思了。”
甚至有个别人已经在脑海中过滤国内有哪些姓陈的亿万富豪了,能给自家孩子砸上千万赌博……啊不,拍电影,没有亿万甚至更多资产绝不可能,这年头上市公司也未必能一下拿出千万资金流啊。
“师姐,快吃菜啊,这酒上头,别光……别光顾着玩手机啊……我看看……搜索啥呢?”
“啥富豪排行榜?”
“没有,没有,你眼花了,我刚搜索的是……你喝的那杯酒多少度。”
“这……这瓶身上不写着呢吗?”
“你看,1982年……”
“拉菲……”
“12.5度……”
“怪……怪不得上头这么快,度数确实有点高……”
……
一栋写字楼的办公室里。
陈景行靠着座椅,揉着太阳穴。
还是有点晕。
没想到过了两天了,酒精还是没有代谢掉。
喝的有点多啊,以后可不能再这么干了。
如果陈景行是刚出校园的打工人,这话自然不能说的太满,难道酒桌上敬酒的人都是喜欢喝酒吗?
幸运的是陈景行多少也能算是个小神豪,电影是他的梦想,而不是谋生手段,以后永远不喝酒不大可能,但少喝酒还是能做到的。
公司各项手续已经办下来了,办公室自然也要到位,虽然租金不便宜就是了。
可以租便宜的办公室,但他还是咬咬牙从努力积攒的“电影拍摄资金”中抽出了一部分,租来了一个还算体面的门面。
为人虽然要低调,但做事有时却需要高调,这不是你自己在不在乎面子的问题,是别人怎么看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和你合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