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华娱科幻之王

华娱科幻之王 第89节

  出于对未来的规划,陈景行将这个动画部门起名叫天河电脑动画部,因为等将来时机成熟,墨的电脑动画部肯定要分出来成立单独的动画公司,天河动漫这个被众多动漫爱好者曾经寄予厚望的国漫之光也因此还保留着重生的希望。

  表面上看是墨吞并了天河动漫,事实上是天河动漫吞并了墨的动画组,而在这个合并的过程中,陈景行也如愿将梦工厂对墨的控股从51%提高到了65%,主要是天河动漫是真的便宜。

  而虽然动画部门一百五十人的团队看起来已经足够巨大,但这么点人其实根本无法应付陈景行交待的动画项目。

  所以墨重新又开启了一轮盛大的招兵买马,挥舞着特效行业的最高待遇从动画公司,特效公司,甚至游戏公司中到处挖人。

  等到人员配齐之后,天河动画部将暂时形成四个项目组,一个特效项目组和三个动画项目组。

  动画项目组有完成一季动画制作的就会先行解散,重新组合进新的动画项目组或特效项目组,陈景行需要动画部门的人员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最大程度的保证特效工作和动画制作能充分的利用资源和共享资源。

  (本章完)

第168章 梦工厂是一条鲶鱼

  

  在2014年即将过去的时候,梦工厂又公布了一个大动作,一口气立项了三部面向青少年观众的动画作品,而且都是大制作,每个动画项目的制作费用都在2000万以上,虽然距离美漫的标准还有一些距离,不过已经达到了日漫动画的水准了,而且是相对较高的水准,深夜档青年层次的动画每集制作成本也就在100万人民币左右。

  而且如果考虑到华国的人力成本,这个投资已经算是开天辟地的高了,当年天河动漫制作《星神记》第一季的时候总投资也不过1700万,这也是他呈现出的效果能引起动漫粉追捧的重要原因。

  这三部动画作品名气最大的自然是《星神记》第二季,这部动画曾经在动漫圈子中引起了非常巨大的反响,一直被称为国漫之光,后来市场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级别的国产动画,天河动漫的扑街反而增强了这部动画作品的传奇性,即便是非动漫圈的也都听过这部作品。

  网络舆论和媒体也就把关注焦点放在了梦工厂给《星神记》续命上,国漫之光卷土重来之类的。

  影视圈的同行们对梦工厂的频繁搞活心中是又喜又忧,先是在《信号》热映的时候宣布制作电视剧版,然后又要开拍10亿太空大片,现在又突然一拐拐到了动漫圈,活像是梦工厂要考核宣传部门的KPI似的。

  其他电影公司喜的是觉得梦工厂这是在自掘坟墓,梦工厂的钱来的太容易了——《信号》5000万的制作成本与在海内外的票房成绩、天价版权费用让不少同业看的眼红的滴血——这样的成绩有可能让人头脑发昏,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这会让主事者严重低估跨越行业壁垒的难度,这种天选之子的心态直到他们狠狠碰壁之后才能清醒,甚至都清醒不过来如同赌徒一般死不认输,最终拖垮自己。

  显然大部分同行心里在隐隐期盼的都是这样的剧本,甚至包括梦工厂的几个合作伙伴也不乏有想让陈景行狠狠摔一跤的打算。

  忧的则是这个世界上确实是有赌对了的人,有赌对了的公司,虽然例子很少,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而在众多观其自败的同行以外,动漫圈,不管是从业者还是观众都对梦工厂的突然袭击感到欢欣鼓舞。

  国内的动漫迷别管嘴上怎么哈美哈日吐槽国内动画,可是对国产动画的一举一动却相当关注。

  这点倒是跟陈景行前世位面看到的情况差不多,一部15分钟的动画样片就能让动漫迷奔走相告,发起众筹,一等等12年,动画上映后制片方还能发动起无数自来水宣传,一部原创的没有任何IP任何神话传说背书的动画电影竟然能拿到近6亿票房,这种精神国足球迷看了都感到佩服。

  更别说本位面《星神记》可不是15分钟的动画样片,曾经在动漫迷中引起的轰动效应遗留至今。

  固然有部分动漫迷担忧第二季的质量,毕竟梦工厂是电影公司,哪怕砸再多钱也让人不大放心,谁让第一季的口碑太高了呢?

  《星神记》第一季在豆瓣的评分至今都保持在9.7分——虽然动画作品的分数一向偏高——即便跟美漫日漫比也绝对属于是最优秀的那一档了,虽然也许有国漫滤镜加成,不过美漫日漫又不是没有滤镜。

  这些人认为与其狗尾续貂,不如干脆不续。

  不过更多人则认为有电影公司能给国产动画砸这么多钱本身就是好事,是能提高国漫制作水平和质量的,而且虽然天河动漫不存在了,但天河动漫的团队仍然完整,梦工厂也承诺将是由原班人马打造《星神记》第二季。

  而且还有很多人编出了像模像样的故事,说陈景行也是动漫迷,而且很喜欢《星神记》,也为《星神记》的无疾而终感到遗憾,等拍电影挣了大钱后就决定要回馈他喜欢的动画作品,毫无疑问,动漫迷很愿意相信这种说法。

  简而言之就是国漫的春天可能要来了。

  而对于国内的动画从业者而言,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差点要敲锣打鼓了。

  很多动画人都在微博上转发了梦工厂立项三部动画大制作的消息,为梦工厂鼓与呼。

  因为梦工厂的立项无疑是有示范效应的,陈景行涉足动画产业的动作肯定会吸引很多资本的注意。

  梦工厂的第一轮融资就引领了一波影视产业的资本运作,让本就已经露出繁荣景象的影视行业变得更加烈火烹油,加速了热钱的涌进。

  陈景行本人更是带起了一波科幻风潮,虽然因为时间还比较短暂,只出了几部劣质网大,但现在已经立项正在制作中的,号称科幻题材的电影还真不少。

  梦工厂控股的特效工作室墨。因为参与制作了《信号》,还未上映的《源代码》以及传说中的十亿太空巨制,导致估值节节攀升,也连带着很多其他特效公司也进入了各个资本的眼帘。

  随着《湄公河行动》以及陈景行新片的立项,部分资本已经在赌,眼看这两年古装大片有萎靡的迹象,说不定下一个风口就是非古装的特效大片呢,特效公司就能起飞了。

  现在陈景行将触手伸进动画行业自然也会引发热钱的反应,谁让梦工厂就是这两年收益率最高的电影公司呢。

  别管电影公司对此怎么看,热钱赌的就是风口,谁知道梦工厂是不是预料到了什么呢?是不是提前知道了某些国家政策?不管陈景行到底是怎么想的,只要把这个风口做出来,或者让其他的热钱以为这是风口,第一批进场地就能赚钱。

  而对于目前平均每分钟制作费用在1000块到5000块之间的动画产业从业人员来说,只要有资本进来就是好事,甭管是真心想制作动画,还是想玩击鼓传花赌动画风口,只要是钱他们都欢迎。

  只不过让这些动画公司没想到的是,还没等迎接来资本投机,自己就成了第一个受害者。

  (本章完)

第169章 大肆挖角

  

  神艺动画公司老总汪诚看着自己桌子上的辞职信心中倍感无奈,面上却满怀关切:“小张啊,公司这几年对你也是不薄的,这才三年,你就已经成为项目总监了,我原打算把《超迷你战士》第三季交给你来完成呢,你去了梦工厂,难道他们会让你当动画总监,或者让你单独负责一个项目吗?这几年不就白熬了?”

  对于老板的劝说张文斌仍旧神色坚定:“汪总,我感谢公司这几年对我的栽培,但是我不想再做这样的动画了,不管做的再成功,我都觉得没有什么成就感,而且墨展示的诚意是非常足的,我在他们那里看到了我想制作的动画项目。”

  汪诚脸色沉了下去,强压着心中的不悦:“你是我看重的人才,我也想你将来能有好的发展,但是我还是要提醒你一下,梦工厂在电影行业是混的风生水起,但他到底还是外行,最后落得一地鸡毛的下场也不是不可能,被他收购的天河动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咱们国内的动画行业和动画市场现状不是一时一刻就能改变的,也不是靠砸钱就能砸出市场来的。”

  对于老板掏心掏肺的劝说和提醒,张文斌心里翻了个白眼,梦工厂宣布立项三个一级动画项目的时候,是谁在朋友圈发文说华国动画的春天来了?

  是谁在面对员工的涨薪要求时让大家忍一忍,说动画将是继影视行业后下一个风口,等拉来投资,大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汪总,这个决定不是我一时冲动作出的,我是经历了深思熟虑的,就算最后的下场跟天河动漫一样,只要能参与其中制作出真正优秀的动画作品,我认为也是值得的。”张文斌仍旧不为所动。

  当然这些话说起来有些大意凛然,但张文斌也不是不食烟火的圣人,虽然他在神艺动画已经是项目总监了,但墨开出的条件更高,不是职位更高,职位反而降低了,而是薪资更高。

  即便他已经是项目总监,月薪都还不到8000,至于所谓的动画师,月薪则只有3000,所以二维动画能招来的动画师大多都是大专毕业。

  墨不仅待遇更高,而且有参加这些高水平动画制作的履历,即便遇到天河动漫的结局,也不愁找不到下家。

  这才是墨能在动画行业大肆挖角的重要原因,当然情怀和理想也不是不重要。

  看到油盐不进的张文斌,汪诚心中只剩苦笑,没想到还没等到梦工厂这条鲶鱼引来热钱进入这个行业,就先成了梦工厂的受害者。

  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是第一个被挖角的,但恐怕不是最后一个。

  无独有偶,梦工厂在动画圈中掀起的这股风暴波及到了许多动画公司,甚至还有不少游戏公司。

  因为墨将来不仅要做2D动画,还要做3D动画,而在国内3D动画的人才其实要远超过2D动画师,特效行业和游戏行业有非常多的人才储备。

  在点燃了2014年的最后一把火后,陈景行又迎来了来自大洋彼岸的不速之客——时代周刊的采访团队。

  不是出版于港岛的亚洲版,而是美国版。

  陈景行将会成为第三个登上时代周刊美国版封面的华国导演。

  前两个是国师和李安。

  当然这并非源自于他的电影艺术水平,纯粹就是他今年在北美市场上映的两部电影合计斩获了上亿美金票房,作为一个外国导演,这样的成绩是相当惊人的,甚至可以说好莱坞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人物了。

  作为曾经被北美主流媒体评价为“2014年世界影坛最大发现”的陈景行,理所当然的得到了时代周刊美国版的关注。

  不过时代周刊的访问和很多其他杂志都不一样,用比较不客气的话说就是形式大于内容。

  时代周刊放出的人物访问通常都不是对话式的,基本上完全是周刊编辑对人物的评价或者说是以第三人称角度对报道人物所作所为的记述。

  说不定这边还在对陈景行做专访呢,那边陈景行的文章已经大致出炉了。

  所以陈景行并没有在时代周刊采访上耗费多少精力和时间,不过经过梦工厂跟专访团队的沟通,时代周刊答应了在登载的陈景行采访文章中会加上他正在制作的新电影《地心引力》,大概有两三句话。

  梦工厂宣布《地心引力》立项的时候并没有公布电影名称,那个时候主要是在营销10亿巨制,引发舆论关注。

  而且也没有透露过具体的题材,大家只以为是跟宇宙和太空有关的特效大片——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类似于《星球大战》这样的太空歌剧。

  这不能怪网民的联想力太过狭窄,本位面好莱坞制作的上一部太空硬科幻电影还是95年拍摄的《阿波罗13号》——说他是一部纪实电影更合适,近20年来能让全球观众有印象的好莱坞太空科幻片,就只有在漫改洪流中还能保持坚挺号召力的《星球大战》与《星际迷航》,都是非常“古老”的IP。

  现在既然碰到了时代周刊这么好的机会,陈景行当然不会放过,把《地心引力》的名字和大致题材——近未来的硬科幻太空灾难片,通过时代周刊透露出去。

  虽然国内没什么人看时代周刊,更别说还是美国版,但对于能上时代周刊封面和专访的华国人媒体肯定是非常关注的,也可以变相实现出口转内销。

  应付完时代周刊的访问后,陈景行又陷入了更加繁忙的工作中,不仅要关心墨的动画人才招募,团队重组和《星神记》项目的启动,还要继续跟进《地心引力》的特效筹备工作,除此之外还有陈四成的《唐人街探案》与郭凡的《湄公河行动》也将陆续开机。

  陈四成终于组建完成了让他满意的剧组班底,湄公河这边几个演员的特别训练也告一段落,不管是作为《唐人街探案》的主要投资人还是《湄公河行动》的监制,陈景行都必须要出席开机仪式,而且还要在湄公河剧组中待上一阵。

  (本章完)

第170章 时代周刊

  

  “陈景行登上美版时代周刊封面!”

  “我国天才导演登时代封面,被赞不用英文迎合全球化”

  “陈景行时代周刊美版封面及部分采访公开”

  “陈景行登时代封面,关键词‘ The Biggest Discovery’,有点牛逼”

  “美国time大幅度专题报道了陈景行”

  “陈景行引领华国商业电影走出去”

  “谜底揭晓:10亿太空巨制名为《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是近未来太空科幻电影”

  “没有前例可循,梦工厂打造首部太空灾难电影”

  “陈景行澄清,《地心引力》并非华国版星球大战”

  “什么是太空灾难电影?”

  “小编解读:我国空间站或登上大银幕!”

  2015年开年,陈景行通过登上了美版时代周刊封面再次制造了大新闻,同时梦工厂也借此机会让《地心引力》搭上了这波热度。

  不得不说这次出口转内销效果真的不错,起码陈景行的个人名气得到了一次极大的提升。

  导演毕竟是幕后工种,陈景行因为长得帅、年纪轻、拍的电影也都很新颖很受年轻观众喜爱,所以知名度在导演中已经算高的了。

  即便如此,仍有大把观众看过陈景行的电影,甚至喜欢其中一部电影,但却对陈景行本人没有什么了解。

  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有很多观众是不关注影视作品的创作人的。

  倒是这次因为登上美版时代周刊封面引发了娱乐影视圈以外媒体的集中报道,才让很多并不关注陈景行的人突然发现原来《彗星》/《致命身份》/《信号》这部电影的导演竟然是这个年轻人。

  然后通过媒体的科普才知道陈景行的两部院线电影已经在北美取得了上亿美元的票房,这才能登上美版时代周刊的封面,并且被称为世界影坛的大发现,未来商业电影的领导者。

  这让陈景行的地位获得了一丝质的改变,身上笼罩上了一层光环。

首节 上一节 89/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混在末日,独自成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