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第42节

  这就造成了输入的能量远大于输出的能量,是入不敷出的状态,而一旦拥有了室温超导就不需要再用那么多的能量来维持低温环境了,这样就可以初步实现能量的净输出。

  由此可见,室温超导材料的意义,它的出现必定能够让地球科技从整体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甚至能加速让地球人类文明从现在的0.75级提前迈入1级文明序列的一把关键性的钥匙。

  “若是应用在军工领域,应当率先在战斗机等军用飞机身上……”萧宇不由得点了点头,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肯定是寻求用在刀刃上,此外国家也可能会拿一些去支持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可控核聚变研究。

  而战斗机、轰炸机、大型运输机等,机身主体若是采用了纳米结构的室温超导材料,就能真正实现只有在科幻电影里才能做到的丝滑垂直起降和无与伦比的机动性,这就不是什么阿镁F35肥电之流的所谓垂直起降能比拟的。

  蓝星世界的这种天然室温超导材料,仅仅依赖星球磁场就能把偌大的山体都悬空起来。

  别说让一架飞机垂直悬空,只要这种室温超导材料能管够,就是让航空母舰浮空飞起来也不在话下。

  萧宇在蓝星世界是亲眼见证了偌大的天山就那么悬空在海拔3000米的高空之上,与蓝星的天山相比,航空母舰这种庞然大物在其面前都是小卡拉米。

  ……

第79章 【对传统飞机的降维打击】

  萧宇打开智能全息手环并迅速调出多个浮空全息屏幕,呈现出来的是诸多数据信息,这都是他从蓝星那边下载到全息手环里的离线数据,其中还有多个蓝星世界的飞行器数据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蓝星世界的人类文明早就已经告别化石能源,现在的蓝星获取能源的主流手段就是可控核聚变。

  没办法,蓝星世界的人类文明简直就是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条件比地球人类好太多了。

  室温超导材料这种地球人梦寐以求的资源,在蓝星世界竟能天然存在,而且是大量富含超导矿脉,就连黄金都多到只能沦为一般工业金属。

  要是地球这边也有蓝星那样硬核的基础条件,说不定现在已经告别化石能源进入可控核聚变时代了。

  蓝星那边不但早就进入了可控核聚变时代,现在已经实现了聚变反应堆的小型化,跟地球这边的电影《钢铁侠》托尼·斯塔克胸口的堆芯一般大小。

  就是这么一个小玩意儿能够输出的能量,可以毫无压力的推动10万吨级的超级航母在海上狂奔。

  还有超高能量密度电池,蓝星世界的各种浮空机车载具都是使用了这种超高能量密度电池,直径10厘米、长度50厘米大小,即可让一辆浮空机车的续航里程干到上万公里。

  甚至,蓝星世界当下的前沿科技已经推进到要点亮“反物质能量”这一科技树了。

  萧宇在蓝星世界待了那么长的时间,已经知道那边的飞行器无一例外都是全电驱动型,确切的说是所有的有人或无人驾驶载具都是全电驱动型。

  搁在地球,这叫新能源电驱动飞机。

  蓝星世界现在的飞行器都是采用了高能量密度电池,能量规模倒是不如小型化聚变堆芯,普通浮空机车也没必要整这个,属于吕布骑狗,自然是采用高密度能量电池划算。

  这种电池,萧宇现在也不敢一起搞到地球来,地球现在的科技水平还不足以支撑这样的黑科技产物诞生,搞出来实在是没法解释。

  新材料的突破还可以说是运气好,但智能全息手环、高能量密度电池这种应用科技产物可就不是单单运气好就能搞得出来的。

  这也是萧宇要先从石墨烯、室温超导等材料领域着手的原因,因为新材料的突破会带动各种上层应用技术产品的突飞猛进,进而推动产业成体系化的进步。

  到时候再从蓝星那边搞高能量密度电池过来,也就合情合理的多了。

  “没有高能量密度电池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既然有室温超导材料的支持,搭配石墨烯电池也够用了。”萧宇此刻一边分析着蓝星几个飞行器的数据模型,同时也在思考全电驱动的能量供应问题。

  室温超导与石墨烯电池的组合解决能量问题,以地球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可以说是刚刚好,足以保证续航能力超越传统燃油飞机,既保持大幅领先也不至于超的太离谱。

  石墨烯电池的能量密度跟蓝星那边的超高能量密度电池没法比,但是放在跟当下地球主流锂电池相比,是其五倍的能量密度。

  再加上室温超导材料几乎不会有能量损耗浪费,这也是非常关键的点,然后再设计一些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这么一合计,全电驱动飞机所需的能量消耗通过石墨烯电池来供应是完全没问题的。

  电池的重量大,不会像航空燃油一样消耗之后越飞越轻,此外电机也偏重,同功率的电动机比涡喷、涡扇和涡浆发动机重。

  这些问题要是放在传统燃油飞机上就很尴尬了,因为飞机上的每一份重量都很宝贵。

  但具备超导浮空能力的飞机就不再是问题了,最具颠覆性的改变就是当一架飞机拥有了超导浮空能力,那就意味着这架飞机可以摆脱依赖空气动力学设计来解决升力问题。

  因为超导飞机已经不需要升力,而是通过超导悬浮来对抗地心引力脱离地面实现浮空状态。

  支持超导悬浮的飞机机体,其气动布局就可以完全放弃为了升力去设计,甚至完全不要气动布局都没问题,就算是一块砖头形状也照样能离地升空,蓝星世界那边的大型浮空货运机车就是典型的大力飞砖。

  换句话说,将彻底颠覆对以往飞机设计的传统思路,也会从根本上改变对飞机外形设计思路。

  这就是对传统飞机的降维打击,就跟传统燃油汽车的燃油发动机一样,搞的胡里花哨精密复杂,还不是被新能源电机吊锤,现在已经听不到传统燃油超跑拿百公里加速来吹嘘了,因为随便一辆纯电驱动的车,百公里加速就能秒了超跑燃油车,超跑级的电动车更是将燃油超跑秒成渣渣。

  道理是一样的。

  当传统飞机还在为气动布局、升力设计这些去费尽心思专研的时候,超导浮空飞机随随便便就能实现大力飞砖,什么奇形怪状的外形设计都能在天上飞起来。

  就算要考虑气动布局,更多的是考虑风阻、节能等因素,而且随便整整差不多就行了,照样把传统飞机秒成渣渣。

  “到底是搞全电驱动还是油电混动好呢……”此时的萧宇盯着眼前众多全息数据模型,陷入了纠结的样子。

  过了一段时间,萧宇当机立断做出决定:“搞什么油电混动,直接上全电驱动完事了,蓝星世界那边都已经给出了版本答案,全电驱动就是未来,干就完事了。”

  萧宇旋即动起手来,调试着眼前的全息数据模型:“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不成?传统飞机都可以挂载副油箱,新能源电动飞机要是想进一步增加航程和续航能力,那也完全可以挂载副电池机舱的嘛。”

  这一次,萧宇是不打算只做一个室温超导材料的上游供应商,而是同时要亲自下场造飞机,绕开传统飞机制造的众多核心技术专利,像新能源车那样绕开直接搞全电驱动型飞机。

  其实早就有航空公司在研究全电驱动飞机,萧宇并不是在这个赛道第一个尝试的人。

  但是其它科技公司搞大型工业级全电驱动型飞机,发现这玩意现有技术条件下还是不靠谱,弊端太多。

  首先是电池太拉胯,而且死重死重的,不像燃机一样能利用空气中的氧作为氧化剂来工作,更不能像航空燃油一样随着燃油消耗能让飞机越飞越轻。

  恶果就是重量和尺寸基本相当的情况下,速度和航程都要比传统的活塞、涡桨或者是涡扇机差得多。

  不过这些弊端问题,放在萧宇这里就不再是问题了,新型的石墨烯电池能量密度就比传统电池大了五倍,再加上最为核心的室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可以做到几乎不损耗能量,又大大节省能源。

  速度和航程的实际效果非但不会比传统燃油飞机差,还能大幅超越。

  而且独一档的浮空能力不用依赖升力,不用过分依赖气动布局设计,也不用过分注重飞机的起飞重量或降落重量等,这些都是对传统飞机的降维打击。

  经过一下午的琢磨,此时的萧宇总算是理清了总体思路方针。

  ……

第80章 【新玩家下料就是猛】

  把室温超导材料搞出来,对外则是称需要巨量的能源功耗才能制备出来,所以产量很低且成本太高,由于产能不足且太过昂贵,前期阶段只能优先应用在军工领域,这是必然的。

  然后搞个第一代全电驱动型的战斗机出来,萧宇对于第一代全电驱动型战机的要求是至少要实现四大核心能力。

  其一是具备高灵活机动性能的垂直起降能力;其二是新能源全电驱动能力;其三是具备五马赫高超音速巡航能力;其四则是战斗机的无人驾驶能力。

  不让飞行员直接驾驶战斗机,为的是尽可能的把战斗机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因为人作为碳基生命体,身体强度是有承载极限的,这个极限要弱于机体的极限,比如进行一些高机动时所产生的巨大过载负荷,战斗机的机体可以轻松承受过载数值人体却承受不住。

  否则会导致飞行员可能当场休克甚至死亡,那就不得不被迫限制在飞行员能承受的数值。

  毫无疑问,这是极大的限制了战斗机的性能发挥,除非有先进的生物技术能够强化人体。

  萧宇倒是已经知道蓝星世界那边有非常先进的生物技术,能从基因层面通过后天强化有机生命体,不过这种黑科技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因为生命科学领域可不是萧宇的专长,在机械、材料学领域能有举世瞩目的成就还能说的过去,毕竟本来就是搞这个的,出大成绩也说得过去。

  可要是突然跑去搞生命科学生物基因研究,然后还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骇人的成就,那就离谱的属实有些过分了。

  既然不能通过后天强化人体来适应机械装备的强度,萧宇的办法就是让飞行员不在战机里。

  问题出在人身上,把人拿掉不就没有问题了嘛。

  当然,也不是说不要飞行员,完全由人工智能控制,很多事情人工智能也不是万能的。

  萧宇的解决方案是让AI还是以辅助为主,飞行员还是核心,但只在地面通过一个模拟驾驶舱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实时感知,飞行员在全真模拟驾驶舱里带着头显设备,以实时感知状态控制千里之外的无人战斗机。

  如此,就不需要考虑人体的承受力,照样也能把战斗机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这种解决方案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极大的降低飞行员的门槛,反过来讲,空军在规模上就能大幅提升。

  其实,限制空军规模的反而不是军费或者产能,而是具备合格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太稀缺,因为入选标准苛刻,现在国家嘎嘎猛产J20战机,但是飞行员却不够用了。

  比如传统情况,飞行员扛不住规定要求的过载数值,他可能就被刷下来了。

  但如果飞行员不需要亲自开飞机,而是在地面的模拟仓控制飞机,扛不住规定的过载数值要求也完全可以入列服役控制一架战斗机。

  如此一来,空军战斗机的装备规模就能大幅飙升,而且执行作战任务也能实现绝对零伤亡,顶多就是战斗机损失了。

  萧宇现在的想法就是回头招人,拉一个航空领域的团队,新办一家公司亲自入场造飞机,在这个领域他是妥妥的新手新玩家半吊子入场。

  跟那些底蕴深厚的大厂相比,那是妥妥的小作坊。

  但话说回来,新手小作坊下料就是猛啊,大厂就不敢玩的这么花。

  通常情况,一架飞机使用的新技术越多,出问题出毛病的概率往往就越大,而且大厂都有交付任务,所以设计新飞机也都偏保守,不敢大开大合。

  但是半吊子入场的萧宇可就没有这些包袱了,反而不受框缚,不会被束缚手脚、也不会被束缚思维。

  而且有蓝星世界的版本答案做参考,萧宇现在的想法就是只管放开手去大胆搞,也不用怕踩坑,新技术都往里塞进去看看再说,有猛料先下了再说,指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突破和收获呢?

  对于第一代全电驱动型的战斗机,萧宇有了清晰的发展思路,第二代也有了初步设想,也就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增加续航能力,同时要具备在太空与大气层之间往返的能力。

  换而言之,萧宇是想把第二代全电驱动战斗机打造成一款有能力往返太空的空天战斗机。

  ……

  “先生,晚餐已经备好,已经到饭点,该上来吃饭了。”管家秦岳在这个时候给萧宇打了个电话过来,这个别墅地下库经过改造后,萧宇不允许任何人在未经他的允许就私自进入,就算管家秦岳也不行。

  “知道了。”萧宇回了一句就挂了电话。

  他今天在地下库待了大半天,最大的成果就是对室温超导材料和全电驱动战斗机的进度推进到“新建文件夹”阶段。

  虽然只是新建文件夹,但整体的方针思路确定下来也就有了眉目,后面就是一步步实现。

  首先是从蓝星倒腾过来的室温超导材料如何能见光的问题,肯定不能让外人知道这是从蓝星倒腾过来的,必须要做出是在地球制造出来的的假象。

  怎么对外描述,萧宇已经想好了方案。

  此外,还要给高效率一个合理的逻辑解释,萧宇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案,那就是借助AI辅助科学研究得以大大提升效率,先通过AI辅助大数据模拟筛选,从而提高了效率。

  那么,前置科技再次升级AI智能体就是接下来首先要做的事情,在搞出室温超导材料之前,得先把AI智能体做进一步的迭代升级,让AI更加智能化、更加先进也就更显得AI辅助科学研究更具可信度。

  萧宇也计划要建立无人化的智能工厂,这同样需要AI的支持。

  从蓝星世界倒腾黑科技,在地球这边搞生产线显然是以无人智能化最好不过,即便不能百分之百实现无人化,也是人越少越好,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环节。

  让别人不知道你的生产过程,也就不知道你的产品到底真是自己造出来的还是从蓝星倒腾过来的。

  这些都需要用到AI技术,而在AI这一块,萧宇已经安排好,就等着过一段时间对AI小镜的智能体迭代升级至2.0版本。

  ……

  两天后,5月26日。

  上午10点左右,萧宇来到公司召开董事会。

首节 上一节 42/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双穿:从末世到巫师

下一篇:复活全人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