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第81节
萧宇沉声说道:“那我们完全可以铺设磁轨,比如在公路中间的绿化带下面铺设磁轨,人工强化磁场远高于地球磁场,让列车在磁轨所在的绿化带上空高度面按固定路线运行,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降低车厢对室温超导材料的占比,成本就下来了。”
浮空列车作为公共交通该项目,不同于浮空汽车要到处跑,列车只需要固定在一个路线跑就行了,就跟现在铺设铁轨一样在轨道上跑,区别是空铁铺设的是磁轨,可以在磁轨范围内人工强化磁场。
室温超导材料用料少了,但只要磁场强度提升了,照样可以达成平衡,让车厢在磁轨上空浮空起来,相对来说磁轨铺设的成本就低太多了。
……
第152章 【搞好了大家都能进步】
现在的地铁车厢,一节的价格大约是在500万到800万元人民币区间,一节车厢的重量大约是35吨左右,如果一列地铁有10节车厢,那就是350吨的重量。
要是按照20%的室温超导复合材料占比计算,10节车厢的空铁列车就需要用到70吨室温超导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现在萧宇报的价格是8个亿,等于一列10节车厢的空铁价格,光是室温超导材料的支出就要560亿人民币的天文数字。
如此夸张的成本毫无意外是承受不了的,相对而言,铺设磁轨简直不要太便宜,而且还是算上了磁轨的电费支出。
当然,如果空铁车厢设计超导悬浮,整体重量肯定会大幅降低,还会使用更多轻便的材料,减轻车厢的整体重量,这也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用航空材料都显得划算。
磁轨的铺设成本大体上跟现在的磁悬浮列车轨道大致相当,每公里的造价约3亿元左右,而地铁的造价更贵,每公里大约在5至10亿区间。
但如果提高通勤效率,成本可以比现在的磁悬浮列车还要低,比如超导空铁列车想在同一条路线增加一条,不需要额外增加磁轨的铺设,而是只需要在磁轨在上空增加一个高度面,或者电力消耗多一点增加磁场强度。
比如现在是在10米高度内行驶超导空铁,若是通勤压力还是很大,于是在10至20米的低空空域另开一条空轨路线,但铺设的地面磁轨不变。
换句话说,通勤效率提升一倍,铺设成本不变,简单换算一下就相当于每公里从3亿元下降到了1.5亿元,如果在20米至30米的低空空域再开第三条空轨路线,成本就进一步下降到1亿元每公里。
显然,这种“一轨多用”是传统磁悬浮列车不能比拟的降本增效优势,更是地铁所不能比拟的,地铁想增加轨道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多挖隧道。
而且地面磁轨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占地面积,临州市的一些核心主干道路,现在的宽度就够了,不用大搞拆迁扩路,只需要针对已有的主干道进行一些微调,把路中间现有的绿化带利用起来。
此刻,萧宇环视在场的一众领导有条不紊地说道:“我的设想是,把我们临州市现有的主干道绿化带挖了,铺设一层地面磁轨,然后再把绿化带恢复,空铁就在绿化带上空运行,完全不影响两边主干道路车辆的行驶,不影响市容市貌,也不用大搞拆迁,无需额外占地面积。”
在场的领导们听的耳目一新,不过他们并不是专业技术人士,也是听得半信半疑。
有一位与会的领导听了这话思索了一会儿,他看向萧宇询问道:“我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绿化带两边道路的车辆行驶如果发生了车祸,譬如有车辆撞向绿化带,恰巧浮空列车途径这个路段,会不会受到影响而导致浮空列车坠落?这可重大事故。”
众人一听也都连连点头,要是空中列车因而坠落,是极其严重的车祸事件。
闻言,萧宇微笑着说道:“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磁轨铺设在绿化带之下,绿化带本身就相当于是对磁轨的一种缓冲保护,就算地面道路两边的车辆撞上了绿化带,也不会影响空中浮空列车的运行。”
萧宇接着说道:“实际上,磁轨就算铺设在主干道路之下,在磁轨之上面再铺设正常的水泥路,让车辆在上面行驶也没问题,但由于为了节省成本而减少室温超导材料的用量,导致浮空列车的悬浮高度不能太高,制造的人工磁场强度也必须要控制,强度不能对人体有影响。”
“高度不够高的情况下,如果在车道主干路上空行驶,空铁与地面车辆面对面相向而行时,会对地面开车的司机造成迎面相撞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车辆司机会下意识变道规避风险,反而引发地面车辆增加车祸事故率,而选择中间绿化带上空行驶而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车厢总体载重不变的情况下,要做到稳定浮空,要么增加室温超导符合材料的用量占比,要么就通过磁轨增加电磁场的强度。
铺设地面磁轨就是为了减少室温超导材料的用量,通过磁轨增强磁场来弥补,从而让车厢也能浮空行驶。
但增加磁场强度也是有上限的,上限就是对人体影响的下限,不能危害到人体健康。
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那么空铁的浮空高度就有限,无法做到像蓝星世界那样动不动就浮空千米的夸张高度。
这其中涉及到了一些物理定律,磁场强度与距离成反比关系,即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立方衰减。
换句话说,空铁的高度越高,离地面磁轨的距离越大,磁场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衰减,也就难以支撑空铁车厢浮空,空铁列车的浮空高度不会超过垂直地面三十米的高度。
超过了这个高度,并且还想要稳定浮空状态,在不增加磁场强度的情况下,就只能增加室温超导材料的占比。
不过三十米的垂直高度满足当下的需求是肯定够用了,完全可以开辟出三条垂直浮空车道。
而这样的垂直高度如果铺设在车道上,肯定会给地面行驶的车辆司机造成巨大的压迫感和心理压力,所以不能铺设在车道主干路上方,而是要与地面车道错开,减少地面车辆司机的心理压力。
把磁轨铺设在绿化带位置就是当前最经济、最合适的选择方案。
这时,有一位领导不由得说道:“人怎么上下车呢?”
闻言,萧宇微笑着解释:“这个更很简单,比如横穿马路的天桥人行道,在每一个站点设置一个横穿马路的进出站口,人们从马路两边人行道进出站点,等于是把天桥人行道变成了空铁分站点,下面车辆在道路正常穿行互不影响,空铁列车在中间进入站点内接送乘员。”
众人一听,都不由得恍然点了点头。
萧宇补充说道:“至于这些分布在城市主干道的进出口分站点,交给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去设计符合城市审美的建筑出来就行了。”
市一把手领导看向萧宇如是说道:“成本再怎么降低,恐怕也比地铁要高的吧?”
萧宇点了点头坦言:“确实,大概率是地铁的1.5倍到2倍左右。”
与会的一众领导听了微微吃了一惊,有人不禁道:“还是有点贵啊。”
萧宇闻言微笑着说:“的确还是贵了点儿,但我们临州市现在的财政底子是支撑得起的,关键是我们敢尝天下先,将会成为临州市的一张明信片,对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大有助益。”
顿了片刻,萧宇道:“全局来看,能带动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让临州市走在所有人前面,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科幻级都市。”
众人也暗暗的点头,搞好了肯定是一笔非常亮眼的政绩,大家都能进步。
……
第153章
萧宇显然是想把临州市打造成一座未来感十足的超现代大都会,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他也不想小打小闹的随便搞几条空铁列车路线,要搞就搞个大的。
不过,这样一来,市里的这一届班子可能动力不大。
因为规模太大必然是工期不会短,项目还没完工这一届班子的任期就到了,就享受不到项目所带来的政绩,也就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推进这个项目。
万哒广场之所以很受地方领导的支持,是因为其堪比“政绩孵化器”,要求广场从开工到开业在18个月里完成,这个数字堪称是精心设计过的,因为地级市的领导任期一般就是三年左右的时间,而18个月基本可以保证领导在正常任期内完工,从而在任内享受到政绩。
空铁列车项目要大搞,再快也不可能在短短的18个月内搞定,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加快项目上马,让临州市这一届班子能够吃到其中一部分政绩成果才有动力下决心去搞。
萧宇心中思量着,过了一会儿他便环视在场与会的领导们说道:“要搞的话,我建议是尽快上马这个项目,而且不是小搞那么一两条线,应当着眼于全市全局,奔着临州市将来作为新一线超级现代大都会进行规划布局。”
在场的人都听得出萧宇话中之意,项目工程很大,不快点上马推进,大家在任内可就难以享受到这份政绩成果。
此外,大家也对萧宇如此大的雄心感到颇为意外,与会的一位领导看向萧宇说道:“这么大搞,市里财政多半是吃不消,成本比地铁要贵1.5至2倍,少说也得六七千亿的打底,而且这算是下限数字而不是上限数字。”
萧宇接下来的一番话进一步打消众人的顾虑:“临州市现在的财政情况宽裕许多,但也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我建议可以增发地方债,没人买的话,我来买,灵镜科技来买,惠普基金也会给予一些公共项目的资助。”
萧宇微笑着补充道:“别人担心临州地方偿还不起债务,我可不担心,我相信临州未来的财政状况会越来越好。”
这话倒是一点都不假,因为萧宇创办的灵镜科技注册地就在临州市,现在已经是本地的第一大超级纳税大户,还有中航临飞这家公司,现在别看一直在烧钱,但旗下垄断了室温超导材料,未来的想象空间是无穷的。
以后的临州市,财政税收只会蹭蹭的飙涨,有如此强劲的未来预期逻辑支撑,现在负债多一点并无不妥,以后肯定能偿还得了。
而一谈到花钱这个事情,领导们明显肉眼可见的热切了不少,钱是现在这一届班子借出来花掉,离任后地方账面上的债务是留给下一届班子去头疼解决,那可不就热切了嘛。
何况萧宇直接明言要给兜底承诺,预算不够你只管发债就行,没人买,那就我来买,灵镜科技来买。
坦率讲,领导们真的心动了,这是唾手可得的政绩。
末了,市里现任一把手看向萧宇询问道:“萧宇同志,这个超导空铁列车的可行性有多高?到底靠谱不靠谱?”
萧宇听到这话,他知道市里是真想搞了,于是非常自信地回道:“出于严谨考虑就不说100%可行性了,95%以上。”
这话等于是在告诉众人,事情包成,萧宇敢说的这么自信自然是有底气支撑的,蓝星世界那些大城市里穿梭的空中列车,此刻正在他的脑海里历历在目的回放着,技术是绝对没有问题。
他这话立时给了在场的领导们巨大的信心,现任的临州市一把手也是有魄力且够果断的,进一步讨论了十来分钟,众人也都支持快速上马项目,一把手当即拍板决定快速推进这个项目,在政策上给予空铁项目工程强力支持。
不过,这个事情现在只是在内部达成了共识,能不能实质推进,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室温超导材料的应用报备申请,因为国家现在对室温超导材料的流通,或者说应用在什么地方是严格管制的。
尽管这是萧宇“发明”的产品,但具体的应用,现在都要经过审核批准。
结束会议之后,萧宇回去就开始写材料上报,建议国家批准临州市的空铁列车项目,同时也在材料报告里深度解构了低空经济,他这份材料对一两年后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低空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这是后话了。
……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年末收官在即。
萧宇布置的各项事宜也都在顺利而有序推进着,材料上报之后耐心等待通知即可,上边大概率是会批准拿一部分室温超导材料用于临州市上马空铁列车项目。
因为军方买不完,倒不是说产量用不完,而是预算不够。
每年1.45万亿的总军费预算,不可能拿出三分之一来采购室温超导材料,这种情况下也不能不让中航临飞把额外的产能用在别的地方,毕竟公司也要发展的。
而且第一个非军用场景也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使用了室温超导材料的空铁车厢不是私人财产,也是被管控着的。
加上这也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应用,总的来讲,批准项目的可能性极大,被否的可能性很小。
与此同时,萧宇的化身维塔斯在北镁硅谷创办的一家初创科技公司Cyera-AI公司也步入正轨,AI产品已经上线,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远远领先于北美的那些搞AI的科技公司,并且北镁的一些风险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到这家创业公司。
灵镜科技这边,徐常明正跟镁国人谈判拉扯,而化身维塔斯创办的Cyera-AI公司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灵镜科技这边与镁国人的谈判。
因为其中有一条是灵镜科技要求镁国人放开算力资源的限制,而镁国人之所以限制,就是担心自己在AI这个领域被萧宇或者灵镜科技截胡摘了桃子。
维塔斯在北镁硅谷那边以AI迅速崛起,肯定能够给镁国人及其资本集团巨大的信心,加上对石墨烯材料的需求,算力资源限制的放开意愿,显然会因此增加。
站在镁国人的视角里,既然OpenAI捧不起来,恰巧Cyera-AI这时候异军突起,那就捧维塔斯的Cyera-AI公司,而这恰恰就是萧宇把化身安排到北镁硅谷创业的动机之一,意在打入对手的内部。
镁西方并不知道创办Cyera-AI公司的维塔斯是萧宇的化身,这对他们是妥妥的降维打击,绝对是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从另一个层面而言,萧宇用化身打造一个镁西方世界的天才出来,也是稳定镁西方防止他们在东方大国推进以室温超导材料推动产业升级期间的时间真空期,狗急跳墙掀桌子。
让镁西方觉得自己这边也有一个超级牛的天才,一点不比大洋对面东大家的萧宇差,这就有盼头有希望了。
而只要有了希望和盼头,肯定就不会轻易的动不动就不给自己任何退路一把梭哈。
……
第154章 【试验机试飞测试】
两天后,12月25日,Cyera-AI公司获得了一笔大额融资,成为又一家独角兽级别的初创公司,被风投机构看好。
不但直接跳过了天使轮融资展开A轮融资,而且融资规模也在业内引起了轰动,A轮融资直接拿下了5亿美元,第一笔投资就拿下5亿美元,这在圈内是十分罕见的。
更罕见的是,估值达到了35亿美元,也就是A轮融资拿下5亿美元,Cyera-AI公司出让的股权还不到15%的比例,这更是在业内罕见至极的。
这都是萧宇控制的化身彼得·维塔斯作为公司创始人,给几大风投机构画了个大饼。
Cyera-AI公司刚刚上线不久的AI就已经明显领先北美一众同行公司,这样的实力让风投机构对于“彼得·维塔斯”描述的未来蓝图是动心不已。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镁的一众资本集团非常需要一个天才来对抗大洋彼岸的萧宇,突然出了个“彼得·维塔斯”让他们倍感振奋。
此番参与A轮融资的风险投资机构也非常豪华,领投的风投机构是Thrive-Capital,该VC机构专注于互联网、软件开发、科技和媒体等领域的投资,早期以投资Instagram而闻名。
而且在Open-AI的早期阶段,Thrive-Capital就已经投资介入,并且在后续的多轮融资中持续加码。
这次也是选择押注萧宇化身的彼得·维塔斯创办的Cyera-AI公司,总共5亿美元的A轮融资,Thrive-Capital领投出手了2.65亿美元,占了本轮融资的一多半。
此外,微软跟投了1亿美元,英伟达也投资了6000万美元,包括富达投资、红杉资本、MGX、Accel、Redpoint等几个机构也跟投了一笔。
……
与此同时,临州市这边。
中航临飞的原型机也要进入超导浮空测试,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明天12月26日正式展开首次超导浮空飞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