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第93节

  闻言,萧宇不以为然的淡定道:“术后健康是技术问题,至于心理障碍,依我看有这种问题的人是属于吃得太饱撑着了,真给他多活两百岁的机会放在面前选择,最大的障碍只会是两百岁不够还想再活另一个两百多岁。”

  此话一出,陈庶定不禁哑然,楚今梦也不由得含笑掩口。

  这个小插曲过后,陈庶定稍作停顿便说道:“相比较而言,另一个问题更为的突出。从人类的进化长河去考量,单体器官克隆技术如果在将来实现,并且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是否会干扰自然演化进程是倍受争议的。”

  “它使得带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得以长期存活,可能阻碍了不利于基因的自然选择淘汰,影响人类族群遗传多样性优化。过度依赖克隆器官的更换,人体自身器官的演化适应能力或许会因此逐渐退化,从而削弱人类应对未来未知疾病与环境变化的天然韧性,让人类在演化之路上偏离自然反向,陷入伦理困境。”

  说到这里的陈庶定也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叹息,因为这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而且是残酷的。

  如果上升到整个人类族群的高度去审视,等于是把本该被淘汰的缺陷基因规避掉了自然选择因此保留了下来,客观上确实会影响族群遗传多样性的优化。

  但任由自然选择淘汰,对个体而言无疑又是极其残酷的。

  而且一旦器官克隆更换成为主流,客观上也确实会导致人类自然演化适应能力的退化。

  萧宇听到这话,笑着说道:“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也可以说是使得人体演化适应能力的衰退,有遗传缺陷的个体活的更长,甚至还能继续诞下后代,要是按照自然选择,这些个体早就应该被淘汰,更不可能还有后代。同样的问题,怎么到了器官克隆移植就不行了?”

  “《易经》有句话叫‘继之者善也’,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好事会变坏,坏事也会变好,但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能有所得。”

  “换句话来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两面性,就看怎么把它转化成生生不息的善果。正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件事在某种情境当中,它一定是受到大环境的制约,没有发生之前,是好是坏谁也不知道。”

  “天底下的事尤其是自己的事情,凡是发生过的都是好事,没有坏事。这还不够,任何事情把它当做好事,它就真的会往好的方向走;把它当作坏事,它也会往坏的方向走,都是自己造成的。”

  “我们经常说心想事成,就是因为事情都有两面性,看到了它好的一面,积极和它因应,事情自然会慢慢转向好的一面,要不怎么说事要往好处去想,往好处去转呢?”

  陈庶定对于单体器官克隆技术,到底是好是坏,他至今都不敢下结论,在个体与族群之间的得失问题,也颇受困扰,多多少少有点因此陷入自我精神内耗的纠结当中。

  不过萧宇的理解可没有所谓的自我精神内耗,他是以“无我”的观察者视角去审视这个问题。

  从这个角度去审视,世间凡诸万物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所谓的自我选择,也可视作为大自然选择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是通过人类“自我选择”的方式去实现罢了。

  “继之者善也,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陈庶定自言自语的念叨着这几个字,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有种豁然明悟的感觉。

  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跟萧宇这么一交流,竟能解决自己多年来的精神内耗,顿时大感不虚此行。

  陈庶定也没有想到萧宇这个后辈的境界格局居然会这么高,但也让他更加觉得此番加盟灵镜科技应该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随后,双方开始谈论单体器官克隆技术性问题。

  萧宇微笑着说道:“我的主攻方向搞新材料为主,不过兴趣爱好颇为广泛,近些年也在现代生物工程领域恶补学习,我倒是认为当前在技术原理与流程上,单体器官克隆技术已经构建了起了不错的基础,通过体细胞的克隆、基因编辑、干细胞分化诱导协同发力,使得器官定制从理论迈向实践。”

  闻言,陈庶定也不由得点了点头:“这观点倒是与我不谋而合,而且从发展历程中来看,多莉羊等标志性成果都是关键节点,近年来在肝脏、心脏、肺部克隆多领域都有一些突破,这为临床应用注入了新的动力,从延缓衰老、攻克疾病两方面展现出了潜力,有望更新细胞、修复机体,打破生命时长的限制。”

  萧宇旋即补充道:“我始终坚信攻克这个难题,还是需要多领域的协同,生物学、医学、材料学携手深挖机制、优化方案、研发材料;创新研究方法,借助类器官、单细胞测序、人工智能精准赋能;借鉴生物再生智慧,驯化免疫系统,激发细胞潜能等。”

  陈庶定也顿时点头表赞成:“唯有各界齐心,才能更有望跨越重重障碍。”

  经过此番的交流,陈庶定忽然看向萧宇笑道:“外界媒体把萧先生描述成百年不遇的天才,果然是名副其实,不但没有夸大,甚至可能保守了,主攻新材料领域,在非专长领域的现代生物工程竞也有如此不俗的见解。”

  说到这里,陈庶定补充道:“如果萧先生当初选择的是现代生物工程单体器官克隆技术专业,说不定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紧接着,陈庶定又如是道:“虽然现代生物工程领域失去了一位天才颇为可惜,但在材料学领域却得到了一位天才,带来了室温超导的问世。或许这便是萧先生说的,继之者善也,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

第179章 【在该领域的投入预算和规划】

  谁说科学家就不懂人情世故的?谁说科学家是高智商、低情商的?

  陈教授这话,情商指数就拉满了有木有。

  事实上,高智商的人情商是不可能低,只是对于一般人或一般事懒得去浪费表情施展情商,说到底还是分量在人家心里够不够重的问题。

  显然,萧宇已经在陈庶定心中有了很重的分量,别的不说,毕竟以后这位年轻人就是自己的新东家、老板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陈庶定此番话音并非全都是情商互捧,他是真的惊讶于萧宇的一些见解,真的相信如果萧宇凭借其天赋要是一心专注于单体器官领域的研究,搞不好真可能已经取得不亚于材料界室温超导突破这种级别的成果。

  其实吧,陈教授是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最核心的是开挂型选手,别人是在未知中探索答案,萧宇是直接就有了参考答案。

  蓝星世界那边就堪称是版本答案的前瞻。

  当然,萧宇本身也确实天赋异禀,别的不说,如果是一般普通人,就算是版本答案放在他面前也看不懂。

  单体器官克隆技术在蓝星世界那边甚至已经是克隆技术领域的一个很普通的技术分支,那边真正的克隆技术绝活,是有机化身体技术这些。

  尤其是能让人真正实现另类意义的“重活一世”的意识移植,等于是真的能做到活完了两百多岁后,换个更有生命活力的有机克隆体又能再活两百多岁,理论上,只要意识移植手术能够一直成功,就能一直不死。

  单体器官克隆技术跟这些相比,的确显得有些过于“落后”了,这也是萧宇能够在蓝星世界轻易获得单体器官克隆技术的版本“参考答案”的原因。

  而真正的技术绝活就难了,比如有机化身体这样的技术,如果不是蓝星世界的赤潮组织掌握了,如果不是萧宇能够提供该组织继续的东西,想要得到这样的黑科技,几乎难于上青天。

  至于能够让人实现“重活一世”的意识移植转移到新的克隆机体的技术,萧宇在蓝星世界至今都没有找到一丁点有价值的信息,可见被垄断保密的极为严格,这才是真正的技术绝活。

  末了,陈庶定看向萧宇不由得问道:“萧先生打算在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投入总预期有多大?”

  交流了这么长的时间,这话才是最实际的。

  听到这话,萧宇微笑着道:“这个问题陈教授但可放心,投入肯定是远超业内想象的,百亿预算起步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总投入预期是多少,我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总之直到技术突破之前,我都不会缩减投入,只会进一步加码。”

  陈庶定听到萧宇说的无比坚定,他心中顿时大定,就担心他是拍脑袋的决定,搞一搞发现短期没搞头就不搞了。

  现在看来,他发现萧宇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这就彻底放心了,肯定不会导致研究半途而废。

  其实萧宇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打持久战,只是表现出了这样的态度,给前来投奔灵镜科技的陈庶定等人吃个定心丸而已,因为版本答案就在手里捏着的,还打个锤子的持久战。

  只需要把该做的铺垫都做到位了,到时候时机一成熟,就来一个重大突破就成了。

  而萧宇心中早就做好了清晰的规划,他的计划是在一年到两年后的时间借楚今梦之手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然后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第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初步的临床应用。

  最多到第五年左右,开始对所有必须要移植器官才能活命的患者进行全面应用。

  就算单体器官克隆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还没有得到验证,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样的患者不进行器官移植就必定会死亡。

  这种局面下,患者自身也会愿意赌一把争取活命的机会,因为别无选择了。

  但是距离全面普及则不行,比如对于一般的器官损伤或病变,还不是到了非更换不可的程度,这样的患者就不能放开用,因为这要是放开了,整个群体的规模就会迅速呈现几何级数暴增。

  说白话一点,就是五年后还是不能做到随便一点不大不小的病就能换克隆器官,也不是患者说换就能换的。

  因为受众群体规模暴增了,对单体器官克隆的安全性、长期稳定性就必须要考虑在内,否则一旦有问题那就是牵涉到数千万乃至数以亿计的人数规模。

  不出问题还好,真要出问题了,那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而要检验单体器官克隆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否足够可靠,这就不能投机取巧了,是必须要用实打实的时间去验证。

  根本就急不来,途径只有一个,并且只需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等”,一天又一天等,一年又一年的等,一直等到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期间科学家们跟踪研究观察接受单体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的情况,得出最终的结论。

  萧宇的计划是至少要在三十年后,实现全面普及的目标。

  也就是到那个时候,限制就没有了,只要患者自己想换器官,并且愿意花钱换,在产能允许的情况下,随便一点小病都可以做克隆器官的移植手术。

  不用几十年的时间去验证,其安全性、与长期稳定性就站不住脚。

  而三十年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并且也有了足够的样本量支撑,具备统计学意义,因为三十年的时间,肯定会出现大量的必须要更换器官才能活命的患者,并因此形成海量的样本数据。

  这也算是他们替其他人率先承担其中的潜在风险,并且为科学家们提供研究支持,而作为承担这一风险所带来的回报,他们获得了延续生命的机会,毕竟如果不接受单体器官克隆的移植,他们可能早就没命了。

  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周期,形成的样本量肯定是极为丰富的。

  只有这样,得出了可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站得住脚。

  萧宇计划在三十年后实现单器官克隆移植技术的全民普及,算算时间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中叶去了,那时候的地球世界,跟今天相比起来,必定是迎来天翻地覆的巨变,说不定火星都有人类的建立起永久性基地科考站了。

  ……

第180章

  末了,萧宇看向陈庶定坦诚的笑道:“研发经费投入的问题,灵镜科技新成立的现代生物工程业务部门是肯定管够的,而且是长期持续性的,绝对不可能半途而废,只要灵镜科技不破产倒闭,这个业务部门就不会关闭。”

  “往小了说,就个人而言,我也希望自己包括身边的亲友能够活的更长久,要说不在乎那绝对是假的。”

  “往大了说,这对今后人类文明向宇宙深空拓展生存边界是至关重要的,人类个体现在的寿命不能说短,但也谈不上有多长,在行星文明阶段倒也够用了,可如果提升到恒星文明阶段,仅仅在太阳系内活动,从地球到土星,一个来回就要十多年的时间,这就占了人的寿命五分之一左右,不足百余年的寿命就显得不够用了。”

  显然,萧宇肯定不会学蓝星世界那样,明明可以走出母行星,向宇宙进发的一些核心条件都具备了足够的基础,却选择龟缩在母星不向外拓展生存边界。

  因为蓝星世界的既得利益者担心向宇宙拓展边界,必然会催生新兴势力的崛起和抬头,他们担心自己无法掌控,自身地位会被动摇甚至被新兴势力颠覆。

  所以为避免新兴势力的崛起动摇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选择的策略是维持不变,那就不会有这样的变量,就算有,也会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更能轻易的扼杀。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蓝星世界也是陷入了“资源诅咒理论”的困境,就跟地球上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一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资源反而阻碍其发展,使其增长缓慢,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比如非洲、比如南美的芭西,反而因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的并不怎么样。

  毕竟伸手就能摘到吃不完的野生果子,大自然的馈赠如此丰富,也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研究水稻的改良技术,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技术和生产力,发展也就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了。

  反观东方大国,资源的不足和巨大的人口规模,光是一个吃饱饭的问题就亟待解决,不解决就得出乱子,反而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不得不寻找技术突破口。

  即便在古时候,黄河动不动就决堤、泛滥,逼得古时候的华夏先民不得不寻找技术突破来治理水患,优化耕地的灌溉,这也同时在促进并推动技术与文明的进步。

  蓝星世界的人类拥有着让萧宇这个地球人都羡慕不已的丰富自然资源,天然黄金烂大街沦为一般工业金属的待遇,更是大量富含天然的室温超导矿脉。

  该有家里都有了,也就不想出门了。

  而且蓝星世界的人类社会结构如此固化,既得利益者的守旧顽固,“资源诅咒”也多少占了重要因素,因为这让守旧派的力量尤为强大,新兴力量的抬头变得极其艰难。

  如果地球也与之类似,说不定也好不到哪里去,某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现在就正在遭遇“资源诅咒”的困境,芭西无疑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地球整体而言,显然是没蓝星这样的优渥条件。

  试想一下,如果地球人类得知土星轨道上的土卫六或者其它卫星上存在天然的室温超导矿石,那绝对是会为了能够跑去土卫六挖矿,为了能得到天然的室温超导矿石而疯狂的死磕航天技术。

  地球文明的航天科技绝对会提早数十年实现跨行星航行的常态化,星际采矿业蓬勃发展,可控核聚变技术说不定也早就突破了。

  此刻,陈庶定听了萧宇这般坦诚的话,承认自己也渴望延长寿命血条,这让他再无顾虑了,因为这个理由支撑他不断投入确实无比充分。

  毕竟财富对于萧宇来说已经是个数字了,多到甚至他把灵镜科技50%的股权都无偿划转给惠普基金,也依然会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中航临飞公司又能成为全球首富,谁让中航临飞掌握了室温超导材料技术呢。

  这种情况下,对延长生命的渴望,陈庶定也相信其对萧宇的吸引力肯定远超金钱财富。

  事实上,萧宇的确更加需要延长自己的“血条”,因为他要在地球与蓝星之间两个世界活动,而时间流速差的存在会导致他在一个世界待的太久了,虽然对萧宇自己而言时间流速是正常的,过了多少年就是多少年,但相对于另一个世界而言就会老的更快。

  通俗易懂的说,就相当于萧宇用一辈子的寿命血条,消耗速度相对于别人是翻倍了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那就是拉长血条厚度,这也是目前来看的唯一解,只要自己血条足够的厚,消耗速度比别人快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可以忽略了。

  这也是萧宇要尽快加速推动单体器官克隆技术的重要原因,因为时间对他来说其实是很紧迫的。

  除非能够快速搞到蓝星世界真正的绝活黑科技,可以实现“重活一世”的意识移植到另一个完整克隆机体的这一黑科技,那就彻底没什么后顾之忧了。

  但这显然是非常之困难的,需要萧宇在蓝星世界建立起庞大的势力根基,因为别人给的不敢用,解决不了信任问题,必须自己掌握了才敢用,就跟有机化身体一个道理。

  那就得在蓝星世界有自己的势力,有足够的实力去争取获得。

  而这恰恰又是需要耗费时间去建立的,加上萧宇要在两个世界活动,消耗的时间或者说寿命,单向相对于任何一个世界的人都要快,时间就更显得不够用了。

首节 上一节 93/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双穿:从末世到巫师

下一篇:复活全人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