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我打造节目,对话古今 第332节
他朱棣,从来不是一个好人。
但是,这是从苏晨口中说出来的,却让他感觉千斤压顶,浑身都仿佛僵硬一样,如鲠在喉。
自己,难道真的做错了吗,后世儿孙,竟如此评价自己。
见过六百年史海烟云,他也是豁达了许多,但多年北征成空谈,任谁也无法接受。
朱棣回头看去,只见身后的数十万将士。
一次次的征战,这些人有多少埋葬在远离家乡的荒凉草原上。
又想到皇城内,还在为军费日夜筹算的太子,想到那些辛苦劳作因为沉重赋税却只能温饱天下百姓。
或许,这就是后世之人如此评价自己的原因吧。
然而此时,却见苏晨神色不变,再次说道。
“然,永乐之基业,铸大明风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前朝后代,未有出其左右者。”
“陛下,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你走的这条路,从来都不能回头。”
这一刻。
啪嗒,啪嗒,雨开始下了,点点雨滴,坠落在朱棣暗金色甲胄上,浸润了他身后暗红如血的披风。
他看着远处的长城,反而是突然问出了另一个话题。
“先生,你应该是知道,历朝历代皆是修长城,而唯有我永乐年间,未曾修长城一砖一瓦,可知为何?”
闻言,苏晨目光中若有所思。
不等他回答,却见朱棣再次开口说道。
“刚才你说,天子守国门,我,不认!”
此刻,属于他永乐大帝的气势陡然间席卷全场,那孤傲的眼神中,是至死方休的固执。
·······求鲜花········
他的声音越来越坚定,锋利如刀。
“国门在哪里,是长城?那是笑话。”
“明朝漠北何来国门一说,要说国门,那也是在贝加尔湖,在奴儿干!”
这一刻,他君临天下的目光看向苏晨,也是看向无数后世儿孙,声音的力度透过数百年岁月,震撼着每个人的内心。
“朕,不修长城,是因为朕的百万明军便是长城!”
“漠北之外,亦是大明疆土!”
“朕的剑锋,只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轰隆!
天空中炸起一道惊雷。
片刻之后,大雨倾盆而下。
雨水将铠甲刀锋冲洗,显得愈发寒气逼人。
这是朱棣第一次在苏晨面前自称为朕,他们老朱家,其实从朱元璋开始,就不喜欢自称为朕,寡人等。
.........0
此刻,面对后世之评价,他不认!
他,不服!
电视机前,无数观众更是如雷贯耳。
“国门在哪里,在西伯利亚,在贝加尔湖,是啊,在永乐大帝眼中北方何来国门一说,他就剑锋所指之处,皆是疆土!”
“不修长城,只因我便是长城,朱棣当真是树立了大明的骨气,我汉家的骨气!”
倾盆大雨下。
朱棣的眼中再次燃烧起了一团烈焰,就像是当初燕王府的火炉前一样,再大的雨,也浇不灭。
他看向苏晨,像是看着生平最大的对手一般说道。
“苏先生,不如我们比试一番如何。”
对此,苏晨目光微动,饶有兴趣的看向苏晨,说道。
“哦?陛下想和晚辈作何比较?”
此时的朱棣在漫天风雨中,依旧浑然不动,他看着苏晨,犹如一只张开獠牙般的狮王说道。
“朕,要和你比的近在眼前。”
随后,他指着伸手指着身后数十万明军,说道。
“我知道先生有神通万众,一人当敌百万师,而不日之后,我们恐怕就要遭遇鞑靼部的军队。”
“不如,我们就比试一下,谁能够率先击溃贼军。”
“且看,到底是你后世之神通手段厉害,还是我数十万明军威武!”
此话一出,苏晨也是没有料到,倒是觉得颇有意思。
他笑而拱手,语气中同样暗藏锋芒道。
“陛下,这个军令状,晚辈替后世亿万华夏儿女,接下了!”
闻言,朱棣当即大笑三声,豪迈至极地大声说道。亏.
152 不破敌军,誓不回转,冲锋号吹响!
他看向目光同样分毫不让的苏晨,眼底显露出隐晦的欣赏之色。“汉王!”
他大喝一声,身后不远处,汉王朱高煦便飞快的驾马而来,躬身行礼道。
“儿臣在!”
“传令全军,就地驻扎,明日一早,让苏先生看看我明军三大营军威如何!”
“儿臣得令!”
朱高煦目光中掠过一抹震惊之色,当即是侧耳而回,策马扬鞭,高声传令起来,
数十万大军,便于这风雨之中,于长城之北驻扎下来。
风雨交加中,道道雷霆划破夜空,似乎一切都在为这场即将拉开帷幕的大戏做好准备。
一时间,电视机前的观众见此,都是忍不住为苏晨此举而鼓掌叫好。
“哇,燃起来了,苏晨再次硬刚朱棣,你说苏晨只有一人,如何能够和数十万明军相比?”
不同兴奋地同时,不少观众也是有些担忧起来,猜测议“一八零”论着苏晨如何应对这个军令状。
“你说会不会苏晨直接召唤出一堆飞机大炮,直接跨次元打击?”
“扯淡吧,你真当苏晨是魔法师啊,想召唤啥就召唤啥,再说了,那样这个节目就没有意思了吧。”
“难道苏晨真是师从李白,一剑曾当百万师?”
“拜托各位,能整点阳间的东西吗?我估计苏晨应该是使用心理战术,像诸葛亮一样,来个空城计什么的,要不然他一个人就是吕布再世,也不能和军队对抗。”
……
就在观众们热烈讨论苏晨与朱棣的赌约的时候,画面里,风雨之中,大军的营帐内,苏晨一人透透过帘幕,看着漠北的荒凉,不由心生感慨道。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话音刚落,一道陌生的男子声音却是响了起来。
“想不到,苏先生也有此卫国之心。”
而对此,苏晨的脸色并没有任何变化,似乎对此早有预料。
来人掀开帘幕,身穿银甲的白袍男子,正是今日所见的汉王朱高煦,
“先生,你知我今夜会来拜访?”
见到苏晨平淡的神色,宛然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朱高煦的眼睛里显露出些许惊讶。
眼前这个在朱棣面前被格外敬重的神秘男子,竟让他感觉到有些惶惶不安。
苏晨抬头看了他一眼,语气平淡的开口道。
“我不仅知道你会来,我还知道,你来想问命。”
闻言,朱高煦整个人都呆立在当场,目光中满是不可思议的神色。
看来眼前之人果然非凡,难道自己不经意间都听到父亲称对方为仙人。
“不知先生可知,我问的是何命啊?”
此刻,伸手将帘幕拉下,营长内只有微弱的烛光映照在两人身上。
苏晨打量着这位朱棣的次子,心里也是感叹,真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想来,朱棣和孙皇后的三个儿子中。
朱高煦仁义宽厚,完全和朱棣截然相反,而朱高煦却是飞扬跋扈,继承了父亲的武力,却不曾继承其政治智慧。
而小儿子朱高燧则是相对平庸,虽有将才,但并无主见。
珠光倒映在朱高煦的瞳孔中,似乎勾起了他内心盘踞多年的野心。
他时刻记得父亲是怎么得到皇位的,所以不可避免动了同样的心思。
但是又认为自己不及父亲,所以才来向苏晨询问此事的成功率如何。
见此,苏晨自然是知道他的想法,直接了当地说道。
“汉王殿下,此番不过是问我,将来自己能不能戴上一顶白帽子吧。”
听到此话,朱高煦的眼中陡然亮起一道炽热的渴望,他陡然间俯身道苏晨身旁,为他倒上了一杯酒,这才问到。
“敢问先生,此事是凶是吉。”
听此,苏晨都是不禁感到些许无语。
上一篇:大秦:神级建造大师
下一篇:我!奥特曼里的假面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