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人生新体验 第626节
“哈哈哈,好好好。”周喻哈哈一笑,直接让还想要问什么的内阁大臣们都闭上了嘴巴。
“锦衣卫总指挥使马顺忠勇非凡智谋超群,率王师出征以五百军士斩杀两千骑兵其功赫赫扬我国威,为表功劳特此加封马顺为一等子爵加授安远将军,望你以后勿负朕望。”
马顺连忙跪下感激涕零的道:“臣必铭记皇上教诲,此后日夜警醒殚精竭虑训练卫士整饬军备,拱卫我朝社稷捍卫皇上江山。但凡皇上有命臣必冲锋在前万死不辞绝不负皇上厚望,唯愿我朝永享太平皇上圣寿无疆。”
第956章 你们要说什么?
内阁大臣们是还有些懵逼的,似乎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趁着他们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又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这锦衣卫的头头已经变成子爵了,按照这情况下去这一等子爵再往上面多一丢丢就是正儿八经的真勋贵了。
但毕竟是立了功真的斩杀了两千人有这样的奖励吧勉强倒也合适,毕竟是真的立我大明之威而且未伤我军士一人,这可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功劳。
可这加授安远将军是咋个回事?
哪有锦衣卫的头头加封将军的?哪怕这也只是个荣誉性质的封号没有实权,可锦衣卫的头头还要什么实权?
这锦衣卫非战时可为卫可为探可为皇室门面,但是要到了战时锦衣卫可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战力量来的,要是周喻再把军权给这家伙一点点……
内阁大臣们简直不敢去想这锦衣卫又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怪物机构。
作为明朝的皇帝,军权可能是不在手里的但是锦衣卫的指挥权那是一定要好好拿捏住的,锦衣卫东厂甚至是现在还没有出现的西厂,这些东西本应该是皇帝权利的延伸,是皇帝管理整个国家监视整个江山的工具和耳目。
这在朱元璋和朱棣手里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有些自诩明君之人是怎么做的又把江山社稷祸害成了什么样子就不说了。
反正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崇祯给一百万两的军费交给魏忠贤,魏忠贤起码得拿四十万两发下去,因为魏忠贤知道下面是真需要四十万军费才能挡得住敌人。
而同样将一百万两交给东林党,代表着明朝最大文官派系的东林党拿到钱后那这一百万两连一两银子都发不下去,因为他们才不在乎边境是不是能够挡得住敌人。
这么说太夸张了一些但大差不差,把银子交给魏忠贤这样的人如果一百万两不够魏忠贤恐怕还会想方设法的去从别的地方搞上两百万两,后面到手的这两百万两一半自己揣着一半拨付前线,不管怎么样起码是做事而且也能达成目的的。
而如果把这些钱交给东林党……不用举例了历史已经证明了很多东西。
现在虽然没有东林党朝堂上的文官也都还算忠君爱国,可不代表皇帝就要放弃手中本该掌握的东西或者是固步自封。
皇帝和朝臣不可能永远的一致,皇帝代表的皇权和统治权文臣代表的是治理和实施的权力,简单来说就是皇权和相权之间不可能永远一致,一直都处于一种分分合合的状况。
皇帝可能更倾向于从统治的稳定性和皇室的利益出发来制定政策,而文臣受儒家思想影响往往秉持着这种思想来治理国家。
但若是真能这么美好其实在这两者间也能找到相对的统一,可要是在这其中再增加一个人性作为因素那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了,而一旦有了人性的介入那就一定会有利益的纠纷。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希望独揽决策权以确保自己的意志能够畅通无阻地贯彻执行。
然而文臣群体往往凭借自身的学识经验和对政务的深入了解试图到参与甚至主导决策过程中去。
这就是各自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体现,如果皇帝强势那么自然压得住文臣但如果皇帝不管事那文臣的权力自然就大过皇帝。
不管哪个朝代都会出现大臣集体反对皇帝要做某种事情,有些时候是真的不能做而进行劝阻但有些时候就是文臣群体利益相关了,这种情况下文臣就会依据传统的宗法制度和礼仪规范来试图说服皇帝,若是一方足够强大那另一方肯定无法对抗,而这就是决策利益。
文臣作为朝廷主要的运营组成拥有实际的操作权,皇帝自然要对文臣进行监视和制约,可这种制约监视又会让文臣不满从而想方设法的进行阻止或是废除这些制约,毕竟文臣也有私利,而当官就是为了私利。
从古至今有多少为官者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呢,有是肯定有,但少也是肯定少。
锦衣卫和东厂也是朝臣们一直想要消灭的东西,只能说近些年来成果斐然。
就像是锦衣卫,如今的锦衣卫已经完全比不了太祖和太宗两位皇帝在位时的样子了,那时候的锦衣卫才是真正的巅峰,可在叩门大君即位之后现在的锦衣卫就已经被削弱了不少,甚至连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位置都成了一个太监能够自己做主决定的事了。
原本应该依附于皇权存在的锦衣卫到了马顺这里就变成了效忠王振,这TM的不是扯淡吗,但好在现在的马顺终于算是有了点锦衣卫指挥使的架子。
文臣自身的利益诉求也是和皇帝的利益需求是对立,文臣想要的东西很多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一两个人影响不大可文臣这是多庞大的一个群体啊,一个人作恶影响很小可当一万个人作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官职晋升家族的荣誉和发展,甚至是金银珠宝都是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些文臣会通过科举中同乡同年关系等形成各种政治势力来维持自己的利益。
明朝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林党,这东西就是以江南士大夫和豪族为主的政治集团,周喻针对江南的一系列举措就是打压江南士族和豪族的。
而为了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这些人什么都做得出来,国家的利益不是他们的利益,皇帝的利益也不是他们的利益,百姓的利益更和他们毫无关系。
从古至今所有的历史都在告诉我们这样的豪族士族在盛世时压榨百姓,在乱世时还压榨百姓,但有一点那就是换谁去做皇帝对他们的影响都是非常小的,因为任何一个统治者都需要文臣来治国,都需要商贾来发展经济,需要世家来稳定地方。
但对于周喻来说,文臣可以不要,商贾也可以杀掉,世家更是可以全部扬了,锦衣卫东厂军队才是最应该抓在手里的东西。
为什么?因为这天下的读书人数万万,没有了现在的文臣还有更多的读书人,就是那句话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马上就有内阁大臣反应过来,然后不出周喻意外的开始了反对。
“皇上,虽然马顺立了大功可也从没有锦衣卫总指挥使还是封号将军的先例啊,这有违祖制,若是要为将军便应该离开锦衣卫前往五军都督府。”
周喻看了对方一眼笑着点点头:“马顺,你具体的说一遍战时的经过。”
“是,皇上。”马顺目光冷冽的朝着那个大臣扫了一眼,沉声道:“五百人战两千骑我军全胜,直至敌军全面都未能让我军进入强弓射程,只是一个冲锋我军便将敌军全灭,血肉横飞找不到一具完整的敌军尸首。”
“嗯。”周喻微笑着道:“而这样的新军朕手中还有十万,朕问你们一遍,你们还要说什么?”
第957章 没得选
???
在场群臣一时间有些猝不及防,或多或少心中都没由来的格登了一下只觉得压力巨增,恍惚间就有种被胁迫的感觉一般。
江大人干笑一声:“陛下何出此言啊?臣等并未想要说什么啊?马指挥使此次率兵出城扬我国威确实该赏,陛下的决定臣一万个支持。”
“呵。”周喻呵呵一笑,意有所指的道:“没说出来不代表不想说,朕只是没有给一些人想要说的机会罢了,但你们没说出来朕也知道你们想说什么,朕告诉你们在朕这里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朕不管以前马顺犯了多大的错也不管尔等以前立下过多大的功劳,朕只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马顺是朕的功臣该怎么赏由朕来决定,甚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王振也可以是那忍辱负重的功臣,你们当真以为让马顺去了那五军都督府趁着现在还没站稳脚根离开了锦衣卫你们就能有机会报复于他?不再统领锦衣卫就不会对你们造成威胁?”
“诸位大人也是见多识广的人,总该知道吃着朕赏的饭那就该好好的护好这做饭的锅,可千万别想着去做那吃了饭砸了碗还掀了桌子的事,想要用那套你们都不信的祖宗规矩来限制朕你们还不行,如今十万新军就在这皇城边上只听朕一人之令,整个北方之军同样只听朕的调遣谁是祖宗还用朕来提醒你们?朕觉得可以的那便是规矩朕要觉得不行的那就是需要与时俱进的糟粕。”
“多的朕便不说了尔等好好想去,现在谈谈常德公主意图谋反和那徐家子的事该如何处理,你们联袂而来想必已经是有了打算。”
诸多大臣低着脑袋不敢抬起,现在周喻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别说没有这十万大军了,要是当皇帝的真能做到不要脸皮的强硬起来那么文官是没有太多抵抗能力的,特别是在这个大明之下最好还是不要和皇帝对着干,开国的皇帝就是个喜欢诛九族的后面的皇帝还搞出了个诛十族,明着和皇帝对着来没什么好结果。
更何况周喻已经算是心善还出言提醒了,真要有不识趣的那死了也怪不得他人。
就老朱家这一脉相承的作风还是有前车之鉴。
周喻笑了笑:“不要说朕不给你们机会,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但这一次朕愿意给你们一个机会,常德谋反之事可大可小但既已有证据那就是脱不了干系的,可毕竟事关皇家秘辛也不方便闹得人尽皆知,朕的意思还是低调着点处理便罢了,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大臣们相互看了看也都点点头:“陛下圣明。”
“第二件事,那徐家子要如何处置。”
江大人心一狠上前拱手道:“陛下,此事若是属实便不止是皇家秘辛恐怕更会祸及江山社稷,靖难余孽一日不死便一日不消窜权亡我之心,臣以为应狠下手段从根源上彻底清除此事带来的威胁。”
“根源?”周喻点头:“你仔细说说。”
江大人跪在地上恳请道:“请陛下为江山社稷收了怜悯之心,必须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的解决所有威胁,如今真不真的反倒不重要了反倒若是假的才对我大明更有威胁,若是靖难余孽接连效仿那才是防不胜防,若是此事传出恐怕这天下将会出现无数建文血脉导致江山动荡,此先例绝不能开更不能承认有徐家子此事,臣恳请陛下应当断立断立刻下旨清理一切后患。”
这江大人的态度也很明显了,真不真假不假的不重要,可以是真的但绝对不能再是假的。
也先手里的朕皇帝已经变成假的了现在这宫里的皇子也变成假的了,都是假的但这里面的意思不一样。
大明宣称的是朱祁镇已死,那么也先手里活着的朱祁镇从大明的法理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假的朱祁镇,所以朱祁镇一定就真的死了绝对不能有假死的可能,现在人没死那就想办法送他去死,不然朱祁镇很有可能会给大明带来动荡。
而朱见深的假则是血脉问题,是宣宗被戴了绿帽子有了朱祁镇然后才有了这朱见深,所以这不是真正的朱家人,但是这点是绝对不能承认的因为影响太大,就算这朱见深真的不是朱氏血脉也绝对不能用这个理由来对付他,更不能让朱见深改名字一定得咬死这是真的,真正的目的是要承认朱祁镇作为皇帝的正统和合法以免引起更大的震荡。
“呵呵。”
周喻笑了笑站起身从桌子后走了出来:“江大人倒是让朕有些刮目相看,朕没有看错你确实不愧为大明的栋梁朕的肱骨,朕完全明了你的担心也认为你说的很有道理,既如此那便由内阁拟订朕过目司礼监下印,朕也要去看看朕的侄儿好好想想该如何安排。”
有大臣还没反应过来周喻就已经离开了御书房,他离开之后整个御书房的门就被关了起来将今天来的内阁大臣给全部锁在了里面。
“江大人,你可真是见风转舵的行家里手。”
“呵呵,我等为官多年又何曾见过这样的天子,比起太宗也是不相上下……不对,是比起那太宗都还要更加不讲道理。”
“还有功夫说这些不如好好想想这怎么拟陛下要的东西,这不把东西拟出来我们怕是不能轻易离去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话由陛下的嘴里说出来感觉就像是有座山压在身上一样,我要没做梦这里应该是皇宫我们是朝臣对吗,为什么我会感像是被逼上梁山一样?”
“诸位同僚,还是好好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吧,一天一个变化我都快搞不明白该怎么办了。”
“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看不明白?陛下是要用我们的口来杀死也先手中的人,不管我们如何选择也就三条路罢了,一是承认徐家子之事,二是让我们亲自动手,不管如何选择那人也逃不了一个死字,第三嘛便是成为了谋逆的同伙,既然没得选那不如就不要选,既然是陛下的臣子那我们便为陛下好好办事。”
第958章 反应过来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也是现在这些内阁们惟一能做的事了。
有聪明的人忽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别看周喻好像即位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就是借着和瓦剌开战的机会莫名其妙的就把整个北方的军事权利给捏在了手中。
一次莫名其妙的北行,一场莫名其妙的胜利,收服了于谦也收服了北地的将领,一场大胜更是让他在军中的声望达到了巅峰,而重用那些战死勋爵的后代提拔新的勋爵,就简简单单的把军权给抓在了手里其他人想要插手都做不到。
整个大明北方完全落在了皇帝的掌控中,而东南沿海正在平叛还把于谦和襄王给派了过去,这一过去也代表着朝廷的影响力将会再次回归,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那边也根本挣脱不了皇帝的掌控。
接下来就是江南,这也先像是和大明皇帝安排好的一样竟然绕路朝着那边进军,正好给了周喻机会将江南富庶之地的卫所兵员全部集结,现在这大军就准备让江南的豪族养着不然这大军既然能北上那自然也能顺着南下。
然后就有人忍不住差点喊出一声卧槽,这才多久就以三地之军相互成为犄角然后把整个大明都给按住了,换做是谁那不都得猖狂一下?
这还是军事上,要知道周喻之前还有一个骚操作,那就是让所有的大臣写名单,这名单如今可还在周喻的手里,真要看谁不爽了这名单随时都能成为任何人的催命符,大臣们能不怕?
而且还有十万新军镇守,全都是能够以一当十的新军虽然只有十万人,但也可以当做百万人从而席卷天下了。
文臣都说不能马上治天下但他们绝对不会告诉皇帝不在马上那就连天下都不可能是你的。
实际上从宣宗之后文官集团一直在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分散皇权掌握的军权,文官集团一直用着休养生息来阻止军权的进一步扩张阻止了军队的进一步发展,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发现也就是从叩门大君即位后边军卫所逐渐开始颓败的。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有很大部分原因还是连连的征战带来的结果,但作为一个幼年皇帝他手里有个屁的军权,还不是大臣太后说什么算什么。
客观来说,堡宗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除开土木堡和夺门两大变之外又还有什么能让人骂上千年的事情呢。
堡宗有一点起码是有眼光的那就是对下西洋的态度,至少在这家伙在位时下西洋是没被废掉的只是规模渐小罢了,总览整个正统时期大明一直忙着北征南征下西洋再加上平叛,虽然第一次御驾亲征就没了但也说明这家伙的好战程度。
而景泰登基以后下西洋才被真正意义上的彻底废除,而这个时候正好就是福建叛乱被平定这里面要是没点事都说不过去。
若是叩门大君真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这家伙绝对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神,那师出未捷身先死这句话也一样可用在他身上了,这大明后面所有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在他的光环下瑟瑟发抖励精图治以彻底将瓦剌灭国为目标,整个大明王朝说不定还会焕发第二春。
这是可能,毕竟朱祁镇在历史上没死,在周喻这里也没死。
虽然大明朝廷嚷嚷着朱祁镇死了,可死没死他们自己是知道的瓦剌也是了解的,所以瓦剌才会觉得这里面还有和谈的可能,也先也是这么觉得的。
但是也先恐怕是想错了,周喻一开始就想要把他给弄死连带着叩门大君一起弄死,所以堡宗之死必须要算在他头上,以汉人的作风来看大胜值得记录但失败和仇恨才更应大书特书,谁能弄死也先那可是滔天的功绩,是能够传承一辈子死后名声永流传的大功劳啊。
众位内阁朝臣这商量那商量的好像就察觉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东西。
“诸位,我说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别说了,刚才我已经在想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动,家里的晚辈也有擅长舞刀弄枪的,这和瓦剌也打了几十年想不到还能亲眼见证瓦剌灭亡归附于我大明的一天。”
“嘶,有辱斯文,简直有辱斯文!我羞于与尔等为伍。”
上一篇:我的精灵都有大帝之姿
下一篇:绝世唐门之开局我复活了千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