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人生新体验 第662节
杭贵妃点头笑笑,对周喻道:“皇上,臣妾听说惜月也有了身孕,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臣妾特意带了些补品过来给惜月和贤妃补补身子。”
周喻看着杭贵妃那副兴冲冲的样子,心里也是极为满意的。
杭贵妃是个聪明人,不会胡乱的去做任何事情,听话不乱来但又有自己的想法才是一是个合格的后宫之主。
而且她从不嫉妒,反而巴不得后宫中的妃子们多给周喻开枝散叶让这后宫热闹起来,她的心思和想法周喻是一清二楚。
“贵妃有心了。”周喻微微一笑,示意宫女们将补品放下:“确实是天大的喜事,惜月和香凝的身子都还好,朕已经让人好好照顾她们,不过你来的正好,好好给她们说说该注意的事。”
杭贵妃点点头:“皇上,您政务繁忙这些事情交给臣妾就是,惜月和香凝有了身孕要是能给皇上添两个大胖小子那可是咱们大明的福气,臣妾已经吩咐下去了,让御膳房每日都给她们准备些滋补的膳食,务必让她们养好身子。”
周喻:“贵妃做事,朕一向是放心的。”
李香凝和李惜月两人也是赶紧给杭贵妃行礼:“谢皇贵妃。”
杭贵妃笑了笑:“两位妹妹别多礼,刚刚怀上是最重要的时候,以后也别和本宫多礼了。”
说完,杭贵妃又对着周喻道:“皇上,臣妾还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周喻看了她一眼:“你说。”
杭贵妃微微躬身:“皇上,如今后宫子嗣不多人丁也少,臣妾想着是不是该再选些秀女入宫也好为皇上开枝散叶,毕竟这后宫若是人丁兴旺朝臣们也会更加安心。”
周喻想都没想的就轻轻摇头:“选秀的事暂不考虑,如今朝中事务繁多朕不想在这上面分心,再说惜月和香凝都有了身孕朕也要多花点时间陪陪她们,惜月也专门培养了一些舞姬朕身边也不缺女人。”
杭贵妃还想说什么但看见周喻的模样也就不再多说,行了一礼:“皇上说得是,是臣妾考虑不周。”
周喻道:“朕明白你的担心,这宫里出了这等事担心也是应该,不过事情朕已经处理了以后这宫里也不会再出现这种事,只是贵妃今后也得多多注意才行。“
杭贵妃抬起头,眼中带着几分慎重:“皇上放心,臣妾一定会尽心尽力绝不让皇上失望。”
“行吧,你陪着她们说说话,朕还有政务要处理。”
“是,臣妾恭送皇上。”
周喻刚来到正殿之中提前就已经在此地等待的大臣们赶紧朝着周喻行礼。
“臣等参见皇上。”
周喻摆摆手坐到了龙椅上这才开口:“平身吧,太医院的事你们准备如何处理。”
于谦站在最前面脸色发黑的朝着周喻拱手:“皇上,臣等认为皆该杀至少也得夷三族,谋害皇子如同谋逆不诛九族以是皇恩浩荡,如何还能让他们的血脉苟活。”
周喻看了眼说话的于谦,这开口就让人全家死绝不意外,那些太医一个人死无关紧要,只有一家人全部死绝了才能震慑到其他的人。
在这朝廷里当官不管是干什么,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才是对了,这错大错小处理的方式自然是不同的,不过只要犯了错那就没有什么祸不及家人的说法,所谓的祸不及家人根本就是一种忽悠人的做法,对于那些犯错的人来说反而是一种保护手段。
在于谦看来有些口子是绝对不能开的,该死的必须要死,夷三族已经是最轻的惩罚。
周喻倒也没想要开这个口子,看了一眼其他的大臣:“你们怎么看。”
“臣等认为于大人说的有理。”
“不过皇上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也不能不算话。”
“夷三族不行那就罪三族,该杀的杀,该发配的发配该充军的充军,该送入教坊的就送入教坊。”
“皇上需立刻下旨让宁王以及郑王入京请罪。”
“另外还得立刻调动大军以免宁王郑王狗急跳墙。”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给出了最后的意见,人要杀但答应的事也不能算数,不杀不代表不能发配,犯了错还是这等大错就必须受到惩罚,在这一点上于谦他们这些人甚至比周喻还要更固执。
第1011章 上书
如今在周喻面前的这些内阁大臣包括于谦在内,都更希望让那些牵扯进来的太医们全部去死。
周喻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中的大臣们,忽然就明白了他们的态度为何如此坚决。
这些大臣尤其是于谦可不仅仅是出于对朝廷法度的维护,更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件事的严重性。
太医谋害皇子等于动摇国本罪同谋反,谋反之罪便是罪及九族,而且这个罪一定是要定为谋反的,无论如何也只能是谋反,无论如何都必须去死而且必须死得干干净净,要让未来永远不会有人再提及此事。
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与周喻的皇位的正统性息息相关,毕竟周喻的皇位说起来还是有些不太名正言顺的。
当时妖后并不愿意周喻成为皇帝,而是太皇太后支持,在加上他们这些臣子的选择最终才让周喻成为了皇帝。
再者谁都知道堡宗没死,但在法理和朝廷的认可下本来没死的堡宗是被定义为已经死了的,也是他们一致认可的,从这来看包括坐在龙椅上的周喻还有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全都有问题。
更何况当初和瓦剌的战争结束后于谦更是亲自将这个‘已经死去’的人给带到了周喻的面前,最终被周喻强逼得自杀。
周喻的皇位可没有什么遗诏,而是这些大臣们的共同选择,是为了大明朝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而现在的结果来看自然是好的,如果没有人提那不好的那一面永远就会被遮盖在光鲜之下。
谁也不愿意提的事情现在竟然有些人不仅想要翻出来说,而且还已经有所行动,这种事简直就是在挑衅朝廷,挑衅皇帝,挑衅他们这些做出决定的大臣。
如今太医谋害皇子不仅是对周喻的挑战,更是对这些大臣们选择的否定,若不严惩不仅周喻的皇位会受到质疑,就连先帝的死因也可能被人重新提起甚至引发更大的动荡。
这种事必须要避免而且要雷霆万钧的处理干净,包括那郑王和宁王。
于谦上前一步语气沉重:“皇上,太医谋害皇子此乃动摇国本之罪,若不严惩不足以震慑天下,不足以安抚民心,更何况,这些太医背后指使之人也是心怀不轨意图谋反,若不彻查到底只怕后患无穷。”
周喻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于谦继续说道:“皇上,您是先帝钦定的监国也是臣等一致推举的明君,先帝在瓦剌之战中为国捐躯,如今这些太医以莫须有的原因胆敢谋害皇子不过只是他们一己私利的借口,大明刚刚稳定如今百废待兴实在经不得太多动荡,只有杀鸡儆猴才能震慑天下。”
另一位内阁大臣也上前一步,语气坚定:“皇上,太医谋害皇子罪不可赦,若不严惩只怕朝野上下都会人心惶惶,臣等建议,立即下旨将宁王和郑王召入京城彻查此事,若他们与此事无关自然无事,若有关则必须严惩不贷!”
周喻看了看众人,笑了笑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此事若不严惩何以震慑天下,不过,朕还有一些想法。”
于谦等人连忙躬身:“皇上请讲。”
周喻目光冷峻:“朕要你们彻查此事,不仅要查太医还要查他们背后牵联之人,无论是谁只要与此事有关一律严惩不贷们,但朕也要你们记住此事不可牵连无辜,更不可借此机会排除异己,于谦,你做事向来公正刻板,朕相信你不会牵连无辜那便由你来负责其他人协助吧。”
“臣遵旨。”
其他人对视一眼,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周喻点点头:“立刻下旨召宁王郑王他们入京,调动大军以防不测。”
于谦等人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周喻道:“难得今日人来得这么齐,朕正好也有些想法要和你们讨论。”
于谦再次拱手:“皇上请说。”
“朕准备对太医院进行改制以免再发生相同的情况,恢复前朝的医官制度,重新设立医博士以及医教授,建立医学院专门培养医者,并从民间召集德高望重的医者建立太医署和太医院相互制衡。”
于谦想了想道:“皇上的想法自然是好的,但要具体实施恐怕此事还得从长计议细细斟酌,不管太医院还是太医署都要建立起一套更好的监察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周喻点头:“你们下去之后也可以想想,有什么好的想法也可以递折子给朕。”
周喻的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想法,也想要看看眼皮子底下的这些人能不能还有什么想法,一人计短多看看其他人的意见才能查漏补缺。
其实现在太医院的制度已经算是不错了,只是谁能想得到整个太医院都出了问题。
到时候宫内有女医局,新建的太医署,原来的太医院三者相互监察,再想要发生这样的事也是不可能了。
太医院的那些太医倒是好解决,但是郑王和宁王两人真要处理起来那可就麻烦多了。
是杀?是贬?还是什么?
周喻现在心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打算,下旨让两人来京领罪算是给他们两人一种通牒,要是能够乖乖过来那倒是还好,可要是不来那事情可真就有些大条了。
到时候周喻就算不愿也只能调动大军宣告天下两人谋反,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只有这种程度也算好处理,怕就怕整个天下的宗室会不会也跟着乱起来。
一个是先帝的亲弟弟,当然这里的先帝指的是宣宗而不是堡宗,而宁王一系和皇帝一系那也是有着万种纠葛,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权王爷。
杀了肯定是一了百了最简单的,但是周喻没有切实的证据可以证明两人有问题啊,那些太医的话也不一定就是真的,要是惹得整个宗室反弹就算是周喻都会觉得头疼。
不过这种时候也急不得,等一等看看说不定所有的问题也都能迎刃而解。
而接下来几天时间里整个北苑似乎也都多出了一些血腥的味道,不管是太监还是宫女亦或者侍卫都变得更加的小心翼翼,明明宫中有了大喜事但也没谁敢不长眼的冲撞了贵人。
就这几天每天都有几十口人被斩的消息传回来,一连杀了几天都还只是一个开始,后面怕是牵连进来的人会更多,谁都担心在这种时候把自己也给牵连进去。
就像是内阁那些官员一旦查到了谁,只要证据确凿那立刻就会让其人头落地,而这也是周喻登基以来内阁锦衣卫和东厂合作得最紧密的一次。
抓人,问话,杀人。
根本不在乎是死了多少人,将多少人充为官妓,将多人发配边疆。
每天也就是看看内阁递过来的折子,抓了谁问出什么怎么处理,其他的一概不管,直至有新的消息传回来。
“皇上。”兴安轻手轻脚的从外面走进书房,低声禀报道:“派出去的人有消息传回来。”
“说。”周喻头也没抬的看着书,手中的书便是那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典。
兴安躬身道:“郑王在领旨后已经启程来京,但宁王领了旨后称病说暂时无法动身,还让人送来了请罪的折子,襄王也送来了请旨的折子”
一个请罪一个请旨,两份折子周喻不用看大致都能猜到什么。
周喻放下手中的永乐大典接过折子,随手翻开宁王的那份扫了几眼,里面果然果然如他猜想的那般,折子的内容写得冠冕堂皇,先是痛陈自己病体缠身,接着又大谈自己对朝廷的忠心耿耿是有小人污蔑他,绝对没有对不起皇上对不起朝廷,最后才轻描淡写地提到未能及时来京领罪,实乃无奈之举,字里行间全是推脱。
至于襄王那边则是请求周喻能够让他带兵捉拿宁王,这襄王回去襄王府倒是已经有段时间了,准备了老长时间一直盯着江南之地,想要在江南之地重演一出当时福建叛乱时的做的那些事。
可是江南之地这边老老实实的就是什么没让襄王逮到机会发作,谁知道京城这边忽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而且还有自己的兄弟郑王参与,接到京城的来信后他就立刻飞鸽传书通知郑王让他老实请罪,去到京城后一五一十的把事情说清楚。
到时候皇上还会看着一家人的面子上饶他一命,最多不过也就是被削了爵位。
宁王那边襄王也就没有太多办法了,宁王系本来就和皇族积怨多年,现任的宁王也不过在世袭宁王没多长时间,也就比起周喻登基稍微长一点点,和襄王郑王都是同辈,年纪也差不多但是交流少关系不好。
而且宁王朱奠培性格乖张也让襄王多有耳闻,襄王还真不怀疑这货会指使他人在宫里下药,这种蠢货只要受到点诱惑和刺激做出这种事情来不奇怪,但客观来看襄王认为就算宁王有参与但也绝对不是主谋。
这家伙最多也就是给京里送了几封信罢了,但主谋绝对不会是他。
可这并不妨碍襄王想要平了那让皇族系都觉得碍眼的宁王系,直接就请旨想要代替周喻拿了宁王。
看完手上的折子后周喻也是思索了一下:“内阁已经看过了?”
“正是内阁送过来的。”
这两份折子不是那种需要直接递给周喻的密折,依据正常的标准自然是要先送往内阁之后才会送到周喻这里。
“他们什么意见。”
兴安低声道:“内阁的意思是现在确实没有证据可以指证宁王郑王他们和太医院的事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没有证据。”周喻点了点头,兴安没有乱来周喻是满意的。
为皇帝办事不需要讲究证据是没错,可却要看针对的人是什么人。
有些人可以不需要经过皇帝的同意,但有的人就必须要皇帝点头才行,没有人教兴安就已经学会了这点。
周喻沉吟一声:“那宁王可是朕的病了。”
兴安连忙道:“奴婢已经让人去查不日就能有消息传回,奴婢也可以派人把宁王给请回来。”
上一篇:我的精灵都有大帝之姿
下一篇:绝世唐门之开局我复活了千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