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影视编辑器

影视编辑器 第1348节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白马义从,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是”。

  高顺的陷阵营,“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曹操的虎豹骑,“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哪怕是孱弱不堪的东晋也有一支声名赫赫的军队,号北府兵。

  东晋大门阀谢家,把北方流民、流氓、以及原驻军的精锐整合,组建了一支拱卫京师、足以对抗北方骑兵、间接听命于大门阀的军队。

  《晋书·刘牢之传》:“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

  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

  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

  《资质通鉴》:“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

  南宋背嵬军,是岳家军精锐中的精锐,是岳家军的核心战力。

  《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这支由岳武穆统领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由于战功卓著,位列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之一。

  岳飞组织抗金战斗之初,苦于南方不产良马,因而无法组建骑兵部队与金兀术对抗。

  后在牛皋和杨再兴的两次针对伪齐军的奇袭成功后,获得战马一万五千余匹,这批战马为岳飞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奠定了基础,先后拥有了踏白军、游奕军和背嵬军三支骑兵部队。

  而其中背嵬军因战斗力最强而名垂史册。

  岳家军鼎盛时期约有十万人,可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十二军。

  其中背嵬军骑兵8000,步兵亦有数千。

  再与金军在颍昌、郾城的一系列战斗中,背嵬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郾城一战,岳飞的背嵬军先以步兵大破金军精锐“拐子马”,再以极少的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终于大败兀术的精骑一万五千及步军十万,金兀术叹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岳飞的奏折称:“杀死贼兵满野”。

  在朱仙镇,500背嵬精兵更是大破十余万金军,难怪金人发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慨。

  而我们的唐朝可是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其中的玄甲军,在唐朝的统一和对突厥的灭国之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资治通鉴》对于玄甲军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

  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

  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

  可惜等到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登基后,却是拆分了这支功勋部队玄甲军。

  一部分玄甲军成为了皇宫近卫部队“百骑“,长期驻扎在皇宫附近,只在内部实行轮换而不得离开京城。

  然而玄甲军的主要部分,却是交给了战神李靖,随着李靖参加一场接一场的对外作战。

  然而到了武则天时代,玄甲军开始了扩充,战斗力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等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时代,又是进行大规模改组,战斗力则继续下降,军魂尽丧,最后沦落为可悲可叹的装饰品。

  所以说唐玄宗李隆基想要拆分安西雇佣军非常的简单,他的祖宗已经为他提供了妙不可言的先例,而且确实没有把苏宁和安西雇佣军真正放在心上。

  而唐玄宗李隆基之所以会对苏宁进行明升暗降,最主要的还是想要提醒苏宁“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因为太平公主于洛阳反叛的事情让李隆基变得成熟了起来。

  ……

第1364章 兵临城下

  因为这一次苏宁已经预料到了李隆基会玩过河拆桥,所以提前把自己的家眷一起随着大部队带了回来,此时自己的一大家子都已经在那套大宅子里安顿了下了。

  看着前相张柬之留下来的这套豪宅,苏宁感觉自己当初买下的那套太简陋了,要知道在那里都是存在特权这种东西的。

  苏家女主人裴喜君满脸笑容的迎了过来,猜到今天苏宁一定是获得了丰厚封赏,“侯爷,你下朝回来了?”

  “嗯,今天陛下册封我为武威郡王,以后这里就是武威郡王府了。”果然就听见苏宁无喜无悲的对裴喜君解释说道。

  “啊?陛下怎么会册封这么大的爵位?”此时的裴喜君也被李隆基豪横的赏赐给惊呆了。

  “本来平定了吐蕃和回纥就有这样的功劳,另外安西都护府雇佣军也是要交给朝廷,说白了这也算是一种等价交换了。”

  “哼!你就知足好了,整个大唐谁不羡慕你,郡王爵位可是很多人穷其一生也得不到的。”

  “嘿嘿,这倒也是。”

  还别说,自己的那些女人都是和裴喜君一样的想法,对于苏宁的爵位和获得的府邸都是很满意,毕竟更加深层次一些的东西她们也是看不明白。

  当年晚上那个高力士就是一个人来到了武威郡王府,很明显他这次就是过来通知苏宁关于皇宫里的情况,毕竟李隆基对待苏宁前后的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

  只见高力士首先对着眼前的苏宁恭喜说道,“大哥,力士可是要先恭喜你啊!你现在可是大唐的武威郡王了。”

  “行了!力士,你就别打趣我了,陛下怎么突然不信任我了?”然而苏宁却是满脸好奇的看向眼前的高力士问道。

  “哎!这主要还是你发展的太迅速了,这一次如此迅速的平定了回纥和吐蕃,自然是震动了整个大唐朝廷和番邦,但是对陛下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震慑。”

  “什么?力士你的意思是说,我这是被陛下忌惮了?”

  “没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高力士也是有些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了。

  “……”

  苏宁自然是明白功高震主的这个道理,只要自己想要在大唐做出一番成就,早晚有一天都会和李隆基走到对立面。

  而且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非常的忌惮重臣,同样也是非常的讨厌忠臣,凡是脑袋正常点的帝王都是忍受不了臣子的强大。

  而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刘邦和萧何之间的关系了,汉高祖刘邦时期,萧何为相,经略长安,适逢高祖刘邦征战沙场。

  只是征战之余,高祖刘邦陆续派人回京慰问萧何,这让萧何很是感到不解,认为我在京,你还不放心吗?

  这时,有人悄悄的告诉萧何,“这真的是皇帝不放心你啊。你想啊!你手握大权,经营京师,对老百姓还好,老百姓现在都只知道萧丞相,不知道皇帝了。你这怎么能让皇帝放心呢?”

  萧何一想,唉呀,这事要坏,皇帝猜忌,可不是什么好事。

  马上问计。

  于是这人就是就给萧何出了一计,自毁声誉。

  当刘邦回京时,就有人拦驾告状,说萧何强抢老百姓的土地。

  这让刘邦大怒,马上把萧何抓了起来。

  可是很快的,就有谋士帮萧何说情了。

  这些谋士和刘邦说,萧相国这是自污名节啊,为的是不让自己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太高,也为的是让皇上您不要对他猜忌。

  刘邦一听,认为确实是如此说法,毕竟萧何之前也不这样的短视之人。

  于是,就放了萧何。

  无独有偶,到了宋朝,有一个叫李汉超的边关守将,经历了好几个皇帝,连王朝也换了几个。

  到了宋太祖赵匡胤时期,他是一个镇守在关南(今河北保定一带,宋时是宋朝北部边疆,和辽国接壤)的边关守将。

  做为一个手握重兵的边关守将,李汉超深知,皇帝对他们这些人该有多忌惮。

  尤其是赵匡胤还玩了一手杯酒释兵权的把戏。

  把跟着一起闹革命的几个老伙伴,都给下了兵权。

  自己这种不是心腹但却手握重兵的,岂不更是被人猜忌的重点对象。

  好在,李汉超也是一个聪明人,他翻看史书,终于悟到了个绝佳的方案。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个老头,跑到了京都告御状。

  说关南守将李汉超强抢民女。

  赵匡胤一听,这还了得。

  马上把这老头请到宫中,了解详情。

  原来这李汉超啊,不仅强抢了这老头的女儿为妾,还在当地向百姓借钱,借了不还,引得当地百姓也很是生气。

  赵匡胤听了,仔细一琢磨,就是同样意识到了奇怪的地方。

  钱粮赏赐给他们这些武将的都很充足,像李汉超这种武将的俸禄也不低,怎么还会这样?

  再说了,以李汉超顶级武将权贵的身份,想找个妾还不是易如反掌,为啥要这样干呢。

  但转念一想,赵匡胤便明白了李汉超的一片苦心。

  于是,他在宫中款待告御状的老者,并给老者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没有人间帝王对普通百姓的无视和厌恶。

  接着赵匡胤就是看向老人问道:“老汉,你有几个女儿?”

  老者说:“好几个!”

  赵匡胤又问:“除了被李汉超抢的女儿,其他的嫁的都是什么人?”

  老者说:“都是农民”

  赵匡胤继续问:”关南守将李汉超没到关南时,你们生活的如何?现在你们又是怎样的?“

  老者说:”没来前呢,我们经常被契丹人抢掠,真的是苦不堪言,虽然草民今天要告守将李汉超,但实话实说,关南在他的治理下,倒还挺好,我们都好多年没受过契丹的侵害了。“

  果然听到老者此言的赵匡胤微微一笑,然后就是对老者说:“那你说,李汉超是朕的重臣,你女儿做他的妾难道还比不过当农妇?让李汉超继续镇守,不比你们让契丹抢要强?朕现在呢,成就个好事,朕觉得,成全李将军和你女儿还是比较好的。另外呢,朕也会让李汉超把借百姓的钱全退了”

  说着,让人拿了封赏,给老者。

  这老者一听,认为赵匡胤说的也对。

  嫁给个将军,肯定是比嫁个农民要好的多,于是就高高兴兴的拿着赏赐回家了。

  而赵匡胤这边呢,马上差人,给李汉超送钱,同时,修书一封,严厉批评李汉超。

  告诉他,你不是缺钱吗,你缺钱咋不和我说呢?

  现在我给你钱,但是你要马上把借百姓的钱还了。

  李汉超一看,自己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感动的流下了眼泪,马上给皇帝回书,发誓以死报效皇帝。

  就这样,皇帝和大臣再次上演了一幕君慈臣忠的和谐画面。

  后来,在李汉超的治理下,关南安定,政治稳定,深受百姓爱戴,纷纷向朝廷上书,请求为李汉超立碑,赵匡胤批准了。

  召率更令徐铉撰写碑文赏赐,此碑全文今存于徐铉的《徐文公集》中,名为《李公德政碑》。

首节 上一节 1348/16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盗墓:开局小哥加我好友

下一篇:美漫:悟性逆天,开局创造宇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