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第161节

很多人都是行色匆匆。

好在驿站这里的饭堂就在大厅一侧,生着炉火控制好火头温热,有人来便可以验看对牌,然后直接取餐用饭....

“此法甚好,不需要等待时间。”

柴进不知道这是王伦从后世服务区来的灵感,只觉得方便快捷,忍不住也是赞叹起来。

一个青袍小吏匆匆跑过去,他的身份牌是“斗食”,任务等级的对牌为“丙”,交了牌,章丘亭的人员验看过后,便是笑道:“兄弟能取肉面一海碗,或是大肉包子一笼配蛋汤,你选哪样?”

“俺吃面吧,热汤热面,喝着祛寒气!”

“行,俺给你装。”

柴进看的有些发呆。

只觉有意思的很。

一旁的礼宾司人员笑道:“斗食是素面和馒头配小菜,汤是都有的。其实,每天一斗的俸禄,完全可以自己加肉菜,但有丙字号任务牌,可加肉菜,所以不必再掏钱。若无任务在身,那就不能到亭里来吃,自己花钱到一旁的食肆买吃的就好。”

柴进摇头微笑着。

心里又有一种感觉。

梁山的规章制度,真的是精明细致到了一定的程度了!

不光是对境内百姓,对军队,对自己的官吏,都是管理的极为严格。

而且是制度下的严格!

不是哪个官员的风格是这样,而是规矩就是如此,要么适应这种规则下为官,要么就不配为官。

这和大宋的“三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柴进不愧也是皇族后裔,一眼就看的出来本质。

梁山的办公费也有公使钱,但规矩极严,不是你想用便随便用。

要是有浪费或是贪污,就是度支司加军法司伺候了。

就是这些小吏,斗食,也就是一天十三斤不到谷子或麦子,打出来的精米或精面也有七八斤以上了。

换算成钱,大是百多钱。

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小吏,日薪就是二百钱以上,不少了。

一般百姓,辛苦2.4揽工扛活,一天的收入是六十文到一百文左右,得看做工多久,身体有多大力气。

不是技术活,就是纯苦力,就是这个收入水准。

不光是官府有记录,苏东坡在黄州时也曾记过当时普通百姓的日收入,从三四十到百来钱左右。

要是木匠等技术工程,收入要高一些,但也很难过二百钱。

一个小吏,这个收入水准也够优厚。

当然不可能再公务之外多赐钱粮,宋朝的三冗,就是过宽造成,梁山不可能重蹈覆辙。

“大官人是四荤四素,主食不限,酒水也不限。”

两人八个菜,甲等待遇确实不错了。[]

柴进也不在意,他在柴家庄也是大方,只是颇有些感慨。

不知道王伦到底是大方,还是小气?

此时也不必多提,大厅有好几个白铁敲成的火炉,有烟囱通烟于外,内里散发阵阵热浪,屋中和外头的温度相差二十度以上,一进来便感觉温暖如春,柴进注意的是,炉子烧的也不是柴薪,而是一块块黑色的煤饼。。

第一百三十三章 石炭暖炉,道左相逢

四荤四素的标准,但柴进只两人,最后分了一半给车夫和五个跟随护卫的骑兵,大家皆大欢喜。

柴进的心思不会用在吃上,这个章丘亭的饭菜不错,但又不是现做的,是温火一直在保温,吃着口感便差了。

富贵出身的贵人不可能喜欢这般吃法。

略吃几口菜,下肚一碗汤面之后,柴进便是起身在四周转悠起来。

大堂里都是大块的方砖铺地,入户铺设草垫,屋子里干净整洁。

南北方向有玻璃窗子,但这大冷的天用棉布给遮挡住了,柴进向外一看,但见漫天断银飞絮,雪落仍是不停。

屋子里温暖如春,一时倒是叫人忘了屋子外的恶劣气候。

这个天气,其实不是有要紧公事,一般来说梁山各司的吏员也不会出门了。

可以趁机把一些公文往来的室内工作做完,也不算浪费公家的时间。

这个亭这么多人,主要就是因为地处要冲,往来办事人员很多。

柴进踱到一个炉子旁,用心仔细观看那炉子和煤饼。

炉子有半人多高,精铁打制成而成,炉膛里有煤饼燃烧着,发出蓝红相间的火焰,站的离炉子近了,便是感觉到一阵阵热意。

五开间的大屋,这样的炉子有三个,整个屋子里怪不得这般暖和。

炉上还有放着的大锅和水壶,热菜热饭都很是方便。

柴进没意识到这是超过时代的产物,这种取暖炉这个时代是没有的。

这个时代是用小型取暖炉,也就是手炉或脚炉,放几块木炭,可供一两个时辰的取暖。

要么就是火盆,明炭明火,但得小心中毒。

真正的顶级贵人,就是烧地龙,地下火龙坑道,两侧火墙,烧起来屋子里便暖和了。

但功效很差 渣渣龙钡用群18798138久 ,耗费极大。

明朝宫中,一冬天需要五百多万斤木炭,是北方几十个县夏天时就开始22准备木炭,可以用来抵充赋税。

对普通有钱人来说,不论是火盆,还是讲究的沉香木炭制的小手炉,其实都不算太好的解决了保暖的麻烦。

他们的屋子精致,保暖上是高不成低不就。

上比不了皇家,对下来说,还不如一些中产小康的平民。

普通百姓家,只要不是贫民,过冬前都会准备半屋子乃至整屋的柴薪。

而他们的取暖方式,便是垒坑,冬天烧坑取暖,不是为了舒服,在古时就是为了保命!

古人,对柴的需求绝对是刚需,这一点很多人忽略掉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排在第一位的!

比米还重要!

缺粮少油,最多少吃点,只要不是断炊就好。

柴要是断了,可是会冻死人的!

而且……没有柴,你便是有粮,怎么做饭?

在荒僻一些的地方,比如山野林地多的地方,柴的问题不大,了不起自己打。

但要小心,这年代的地多半有主,你打柴打到别人家的林子里,小心挨揍。

好在总会有些无主荒山。

但在开发早的陕西,关中,晋北,河北……

问题很大。

易砍伐的小山,近城的林地,早就被砍伐一空了。

河南古称豫,还有大象和犀牛,陕北高原曾是原始森林,两岸郁郁葱葱。

为什么成后世那般模样?

人类聚居的早,砍伐森林化为耕地,砍伐树木建造房舍,然后要不停的砍伐树木用来烧火做饭,寒时取暖。

古人又无环保意识,砍了又不种。

时间久了,甘肃,宁夏,陕北,晋北……大片的黄土高坡就是这么来的。

关中水利残破不可为帝王居,主要也是因为水土流失,原本的良田沃土消失,大片森林消失,水土流失,不光地不行,还经常会有水涝灾害,所以秦汉能立足关中建立帝业,到宋朝就不行了。

明初朱元璋也考虑过迁都西安,朱标去转了一圈,表示不行。

负担不起。

唐时就负担不起了,天子得定期从长安带人到洛阳就食,被后人嘲讽为“就食天子”,主要原因就是封建时期首都人口远超普通城市,唐宋时,一个普通县城少则几千人,多则两三万人。

一个府城,最多十几万人,已经算是相当繁华的大城。

只有少数名城,比如唐末广州,宋的泉州,杭州等城市,会聚集五六十万人左右,已经是当时整个世界最为繁华的贸易城市了。

而首都,唐,宋,元,明,清,全部过百万人。

人口百万,还有不少人是非富即贵,消耗极大。

长安负担不起,只能定期到洛阳去住,减轻长安的负担。

为什么去洛阳?

水运方便啊!

以现在的大宋东京为例,有古清河,也就是济水,黄河在北,还有汴水在东南,还有颖水在西南,四条主干渠,一是淮水从江南北上,入汴水抵开封,二是陕西之粟从三门峡抵黄河,转入汴水抵京,三是陕蔡之粟,经由惠民河转蔡河,再入汴水进东京,第四是京东之地粮食,经由济水,沂水等河流入五丈河,再入汴水抵东京。

这是四大漕渠,无数人员,物资经由河流抵东京。

正是因为漕运成型,北宋也考虑过迁都,最想去的是洛阳,开封毕竟真的是无险可守。

但水利之便,加上五代均在开封立都,宋朝四京,北京大名府,南京归德府,西京洛阳府,东京开封府,只有开封在五代时未受大影响,人口多,漕运发达,足可负担百万人以上的国都。

而开封也有一个大问题,便是取暖物不足。

大宋,也是华夏王朝第一个开始大规模烧煤取暖的朝代。

各地均有石炭场,东京城到了冬季便是烟雾弥漫,甚至不光是取暖,便是烧菜做饭也得用煤。

百万人的国都,加上是在开发很早的中原,哪有那么多柴可打?

北宋早期,因为开封四周无森林,百姓冬天为了活命,不惜偷伐枣树,桑树。

后来仁宗时期不得不颁布法令,砍伐枣,桑三次者,判斩!

从这个法令就看的出来,柴薪有多难得。

到徽宗年间,已经是大量使用煤炭取暖做饭了。

首节 上一节 161/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天悟性:异火大陆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