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第167节
透过不大的车窗,李清照也是看到了如林般的高炉,看到了吞吐的黑烟。
她不仅不象后世的妹子那样嫌弃,反而目露惊奇,向往,仰慕等各种神采。
李格非也是。
这个元祐党人在家里被禁锢几年了。
在神宗后期和哲宗年间,还有徽宗早期,是元丰党人,也就是旧党得势。
锼索29.5590>0]71铑汉
李格非也没捞着什么好处。
到了蔡京上位,禁锢元祐党人,他却是一次没跑掉。
真是倒霉蛋一个。
也是使得李格非对官场敬而远之,在梁下治下久了,更是越发离经叛道。
这一次大儒们对线格物学院,李格非只来看热闹,绝不当帮手。
其实,李格非文名不小,连李清照此时都是有名的女词人了,何况她爹?
毕竟是苏东坡的亲传弟子啊!
也正为这个身份,导致李格非在历次党争中一次没跑掉。
跟他那个倒霉师父一样,玩不转政争和党争,官场倒霉蛋一个。
父女二人从车上下来。
已经有不少本州和外州的士大夫们下了车。
商人是不会来瞧这种热闹的。
有兴趣的不是前任官职,也是士林中人,也就是祖辈有官员的家族,才称的上是官绅士族。
众多熟人在,李格非和李清照也是向众人拱手致意。
大冷的天,众人袖子里藏着暖炉,披着大皮衣袍挡风御寒,加上日头还行,倒也不觉得如何寒冷。
格物学院,距离掖县的县城十余里,左方就是金矿矿洞密集的金岭。
身后就是大沽河的发源地阜“零一七”山。
向东南走是栖霞。
向西北走是莱州州治。
西南就是后世青岛地区。
眼前四周绵延不断大山。
不到百里是海湾。
算是风景不错,又蕴含大量矿藏的好地方。
掖县也就是招远算是个宝地。
一是临河,有一条界河,就是从掖县起源,然后不到百里,直入渤海。
这省了不少事,光运费一年就下极多。
还有大沽河,这是往西流的,长近四百里,流经现在的莱州和青州两州,是后世烟台和青岛区域,也是从招远起源。
这条河,更省陆运。
营造司在这里大肆开发,半年时间有几十家过千人的大型工坊,高炉过百,矿坑过百,有金矿,煤矿,铁矿,加上河流,州道,县道……这里也是肉眼可见的繁荣起来。
一个动员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新崛起的势力,下定决心要经营一处地方是很容易的。
夏秋时征发的大徭役,很快就使这一片地方完全变了模样。
根本不是旧貌焕新颜,而是换了天地。
道路笔直而且不止一条。
近河地方有好多码头,船只停泊。
工坊一个接着一个,一眼看不到边。
工坊的建筑是和普通建筑不同。
采用的是大块条石为底基,浇筑水泥固定,再用大块方砖一路砌上,放上钢梁框架,再用水泥条石封顶就好。
框架,条石,砖石,都是营造司事前准备好,搭建的速度自是极快。
普通的工坊都有原本的三层木制酒楼高,有的两层,三层的,就是更高了。
众人眼前,就是这么一片片新奇和宏大的建筑群落。
大量工人在车间,厂区忙碌着。
快过年了,这也是营造司在突击完成订单。
“香气浓郁,这边是香皂车间。”
“那边我看到了,银光灿然,是制镜的。”
“那边的车间都是玻璃制品。”
“嗯,还有诸多新奇事物,现在连河北那边都卖遍了,天天都有河北,河东,泾源,环庆,京畿等诸路商人前来进货。”
“梁山的农具都是卖的极好,不论叉,耙,锄,都是精铁打造,哪象一般的民间铁匠铺子,杂质多,铁质差,打的工也不行,梁山农具也是行销河北,京西诸地,甚至江南人也托商人在这边购买,从海路运过去。”
“大当家治下,做什么做不好?”
“哈哈,是极,是极!”
梁山营造司的品牌是打响了。
不论是新奇事物,或是盐,铁,这一类的生活必须品,都是精工打制,用料,作工都是上乘。
因为是大量的水轧机器击打,省了不少人力和时间,所以不光质量好,价格还不贵。
这要不大卖特卖才是怪事了。
这个时代,需要购买的东西原本就不多。
书本,可以抄,不一定买,当然抄也要钱。
笔墨纸砚就得买了,而且,很贵。
这时代是要敬惜字纸的,写了正面写反面,写满了,积累在一起一烧了之。
别拿去当厕纸用,会挨骂的。
厕纸有专用的粗劣草纸,不能写字。
墨,砚,笔,纸,都各有产地,各有特殊之处,比如纸中的王者就是宣纸,价格贵,质量高,别的地方就是卖不过。
另外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己家里打柴,制油,制酱油,显然是不现实的。
开门七件事,生活必须品,都得买。
农村也就不必买粮,别的东西也得买。
特别是油盐这两样,非买不可。
然后便是棉花,棉布之类。
还有就是各种铁器。
总不能自己打出犁,锄,或是铁锅,铁铲?
正常地方的正常收入的家庭,这些东西都是得买。
此外能叫百姓掏钱的便是寻医问诊和抓药。
若是无钱,便只能硬挺了。
象是衣袍,鞋袜,吃食,包括肉,禽,蛋,能自给自足便自给自足,能不花钱便不花钱。
这就是所谓的小农经济。
梁山的产品,针对小农经济的有盐,铁制品,布,棉花,不愁你不买。
至于香皂,小型镜子,小型玻璃制品,这些产品针对的是中产阶级。
渣渣龙4)9^1$4@9_柒9<4$3+
大型玻璃制品,大镜子,还有马车,这些针对的是富豪阶层。
都有,还有对外贸易这一块。
营造司光是工匠就有大几千人,学徒,帮工数万人。
每年营造司和贸易司配合,创造了令人惊叹甚至是震惊的财富,由来并非无因。
众多马车停了下来。
前方便是格物学院。
并无大门。
这年头的学院也没后世那么多规矩。
大片的房舍绵延不断,从一处小山的山脚绵延到半山坡,鳞次栉比,绵延不绝。
隔的老远,隐隐听到学院里传来的喧哗声。
多半是半大小子们的喧闹声,欢笑声,这种声响,令人一听就心神愉快,感觉放松。
这也不奇怪。
这是格物学院第一批的学员,都是从中等学堂刚毕业的娃儿们,小的十四五,大的也就十五六岁而已。
这帮小子,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
不象小孩那么需要照顾,体弱多病。
也不象大人心事重重,有家庭负担,不论是父母渐老,还是有妻有儿,这个年头二十来岁的青年已经不太适合继续求学了。
只有这些半大娃儿,撑死了是订了亲,成亲的一个也没有。
这也就是梁山,读书不是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是现实中对未来的投资,几年下来,不是官也是大匠,收入远超那些学习儒学的儒生,两者一比较,高下立判。
这也是王伦放言大儒们可以搞书院的原因所在,只管搞,你能招到人就算你厉害。
上一篇:逆天悟性:异火大陆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