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巫师 第1631节
氢弹引爆,产生的核聚变是不可控、一次性的,在极短时间内就释放尽了所有能量。
真的要利用,必须要让核聚变变得可控、持续运行。
这是一个很大难题。
地球上,科学家对此有不少研究,为了得到无尽清洁能源,为了在可控环境中达到核聚变条件,地球上几个大国采用了诸多方法,比如电磁约束法,比如惯性约束法,甚至还开发出冷聚变这种怪胎。
结果是什么?
倒不能说完全不成功,甚至相反,可以说已经成功做到了可控核聚变。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实现的可控核聚变输入能量,比输出能量多。
什么意思?
解释一下,就是为了达到并维持可控核聚变的条件,必须消耗一定能量借助特殊装置完成。源于技术限制,消耗的能量数额极大,大到可控核聚变成功后得到的能量都无法填补。
举一个例子,便是花费众多人力、物力建造出设备,消耗十单位能量,最终产出竟是……五单位能量。
再举一个例子,这就像是投入十万元,一番辛苦,最终艰难制造出了……价值五万元的假币。
哪怕不考虑各种耗材和风险,也是亏损。
这自然没有意义。
只有可控核聚变的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才有真正实用价值,才有动力去推广。
地球上诸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希望做到这一点,不断宣称五十年内可以实现……结果十年前是这样,十年后还是这样——五十年实现的口号一直未变。
话说回来,太阳等恒星,之所以散发光和热,就是因为用核聚变来得到无尽能量,并把能量传递到了行星上,给予万物以生命动力。
掌握可控核聚变,就算是某种意义上掌握了星辰的力量,自然是极难。
不过即便如此,李察他也没有想着同地球一样,花费五十年攻关,从一开始,他的计划便是用几年时间来得到一个结果。
这不是他自大到认为自己能胜过地球的所有科学家,而是当前这个世界的超凡力量给了他自信。
地球上一直宣传五十年,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在于诸多领域的科学发展进步缓慢,可控核聚变实现的构思不少,但可以实际测试的却寥寥无几。
举个例子:地球上一个科学家突然有一天,宣布创造了一个可控核聚变新模型,模型成本低、风险小,只要制造出来,就能从此消灭能源危机。但有一个小问题,那便是模型核心部位,需要一种能承受超高温、超高压材料,而地球上并不存在这种材料。
于是,再好的模型,也变成了空想。
相比较之下,当前世界略有不同,虽然也没有能承受超高温、超高压的材料,但却可以通过一系列法术让把某种材料增幅到这种状态。
某种意义上,超凡力量就像是一个作弊器,可以帮助李察用地球常规学科无法做到的方式,来解决可控核聚变中的一个个难关。
这过程中,从古代巫师文明的巴尔塔中获取的众多古代法术知识,派上了不小用场,甚至实现了超出预料的作用。
首先是让李察和光明城堡众多管事合作制造出了“熔炉”——如果把熔炉拆开,能看到里面是一层又一层的复杂构造,每一层构造都有魔纹在发挥作用,来实现设计图上的所需特定效果。
之后“熔炉”的多次测试运行,让李察和光明城堡的人收集到不少数据,并在这高能过程中,反向研究了古代残缺法术、超凡因子、虚灵等的一些性质,更进一步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超凡力量底层原理。
最后“熔炉”成功运行,实现正数能量输出,也就是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在证明不少超凡力量研究猜想之余,成功实现了有价值可控核聚变。
这是不容易的。
说起来简单,但让李察和光明城堡一众人,耗费了足足三年多时间才达成,投入的资源数不胜数。
不过,无论如何,总算是做到了。
虽然,目前还看不出对世界有多大改变,但种子已经埋下。
之后,会随着种子的萌发,给这个世界一个大大惊喜。
眯眼望着运行中的熔炉,李察开始思索起后面的安排来……既然可控核聚变已经成功,接下来便是试着缩小设备和扩大设备……缩小设备是为了便携、更广泛应用,扩大设备则是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这过程中,应该会出现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要达到他预想效果,时间短不了。如果真理会还会从天国往下派人捣乱,没准会更长,但无论如何,最终结果不会变。
等这阶段完成了,便是把一些早就准备好的后续计划拿出来执行……
等到后续计划也实施差不多,就该真正处理天上的事情了……
不会等太久的……种子已经种下,早晚会有结出果实的那一天。
“不会太久的……”望着熔炉,李察轻声道。
第1506章 统治
这一日,最终过去,就像之前无数过去的普通日子一样。
只不过,这一日终归有些不同。
在这一日里,光明城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亚特兰城市礼堂,召开完了中断的勋章授予仪式后,紧跟着召开好几场大型会议,讨论了诸多事项。
种子种下,静待萌发。
之后,日子开始如同计划表般进行。
两个星期后,在实验室内,李察接过巫妖老人郑重递过来的一根刻着魔纹的玻璃管,里面装着氤氲的金色气雾,正是破解“真神力量守护”后,从真理会总管焚风体内抽离的一部分记忆,里面藏着关于如何接触天国的方法。
接过这装着记忆的玻璃管后,李察转身离开。
大约过了三天,光明城堡内部召开了一场会议,对所有全体人员共同研究如何改进熔炉的情况做出调整——所有人员被分成两个小组,第一小组专注于熔炉小型化研究,第二小组专注于熔炉大型化研究。
其中第二小组人数,明显多余第一小组。
在这之后,没有多久,亚特兰城外,一座叫做“灰头山”的不起眼百米高山突然迎来众多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把方圆数里的区域圈起来,设立了禁区,接着开始全面改造高山。